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使学生经历连加的过程,学会使用简单的乘法,能够背诵并运用1~6的乘法口诀,并初步学习乘法与减法、减法的混合运算。
4.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能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
学生列出除法算式后,不再需要通过平均分的操作寻找得数,而是用口算求商。
5.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能用这两个单位计量物体的长度。
6.进一步学习7~9的乘法口诀、用口诀计算一位数乘一位数和相应的除法。
7.使学生掌握初步的观察物体的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
8.整理事件里的信息,用方块图表示数据;
感受确定现象与不确定现象,初步体会可能性。
五、具体措施
1.继续加强学习常规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学习数学。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
如:
组织学生进行“数一数”的活动,帮助学生体验乘法的含义;
开展“分一分”的活动,在大量平均分的过程中,体验除法的含义。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
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
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册教材提供了很多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材中还安排了一些实践活动,如“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5.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
6.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在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根据本班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和重点,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同时适时地记录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7.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
采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六、进度安排
单元
课
题
教学目的要求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措施及教学方法
教学时间安排
课时
周次
时间
一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
1.使学生能列竖式正确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掌握比较简便的竖式书写方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笔算和口算。
2.使学生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并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比较能力,以及有条理表达的能力,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初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树立学好
重点:
正确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难点:
根据算式的特点合理、灵活地选择笔算和口算方法,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1.100以内连加、连减
加减混合运算的教学,结合现实情境引入具体的计算问题,促使学生主动把口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迁移到笔算中来;
其次,合理安排教学活动,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为学生自主探索和选择计算方法提供足够的空间。
2.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时,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理解数量关系。
8
1
—
2
9.2
9.13
二
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和交流,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
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
初步了解平行四边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使学生在折、剪、拼等活动中,初步体会相关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认识图形的过程中,进一步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主动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
认识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
在折、剪、拼等活动中,初步体会相关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
1.认识四边形的教学,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以“便”为切入扣,通过观察和交流,感知特征。
2.认识平行四边形的教学,通过操作,在做平行四边形的过程中,认识平行四边形。
3.通过开放性的问题激活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4
3
9.16
-
9.20
三
表内乘法
(一)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乘法的含义,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读、写乘法算式;
经历探索1-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熟记1-6的乘法口诀,能比较熟练的口算6以内的乘法;
知道乘加、乘减算式的运算顺序,会正确计算乘加、乘减式题。
2.使学生在认识乘法和学习乘法口诀的过程中,经历根据乘法的含义解决求几个相同数连加的和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意识;
初步学会有条理的思考,培养初步的比较、分析、抽象能力。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养成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习惯。
1.理解乘法的含义;
2.熟记1-6的乘法口诀,并能正确、熟练的进行相应的口算;
3.理解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1.理解乘法的含义;
2.4和6的乘法口诀;
1.乘法含义的教学,要结合具体事例引导学生充分感知乘法的含义。
2.1-6乘法口诀的教学,让学生经历编口诀的过程,学会编口诀的方法,理解加记忆口诀。
18
9
9.23
11.1
四
表内除法
(一)
1.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比较、分析、抽象等学习活动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的方法,初步认识除法的含义;
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理解并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正确、熟练的用1-6的乘法口诀计算相应的除法算式;
初步体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2.使学生经历将显示问题抽象成用除法计算的简单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联系除法的含义解决有关平均分的简单实际问题,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培养初步的思维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初步认识除法和探索用口诀求商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
理解除法的含义和用口诀求商。
1.除法含义的教学,要结合具体情境,利用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逐步理解。
2.用口诀求商的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方法。
12
10
11.4
11.22
课题
五
厘米和米
1.使学生通过操作和观察,初步认识线段的一些特征,能正确地识别线段,会选择合适的工具画线段。
2.使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会话制定长度(限整厘米)的线段,能合理估计一些线段或物体的长度,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4.使学生在相关的学习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对数学的好奇心,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医院,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认识线段,初步感受线段的基本特征,建立正确而清晰的表象;
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
建立正确的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测量和估计线段获物体的长度。
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表象,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找一找、量一量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
。
5
13
11.25
11.29
六
表内乘法和表内乘法
(二)
1.使学生经历编制7-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逐步熟记乘法口诀,能正确、熟练地计算表内乘、除法;
知道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能运用学过的乘、除法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乘、除法的含义。
2.使学生在编制和整理乘法口诀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和简单推理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发现简单数学规律的能力。
编制7、8、9的乘法口诀,学会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并能正确、熟练的进行表内乘、除法计算;
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乘、除法实际问题。
熟记乘法口诀。
熟记乘法口诀,首先学会自己编制口诀的方法,教师要精心设计学习活动和利用多种有趣的练习形式,为学生创造运用口诀的机会,促进学生记住口诀。
每部分口诀学好后,要巩固医学的口诀,把学过的口诀系统整理成表,找规律帮助记忆。
14
16
12.2
12.20
七
观察物体
1.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
能辨认从某个位置观察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或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初步掌握观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