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本课程教材《毽球》.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07151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39.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校本课程教材《毽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小学校本课程教材《毽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小学校本课程教材《毽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小学校本课程教材《毽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小学校本课程教材《毽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校本课程教材《毽球》.docx

《小学校本课程教材《毽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校本课程教材《毽球》.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校本课程教材《毽球》.docx

小学校本课程教材《毽球》

 

小学校本课程教材 

 

《毽球》   

   

 

   

顾问:

主编:

   

  

  

 

  

 

  

前言 

 

在现代,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健康理念也随着增强。

根据教学素质的要求,我校的体育教学工作也按照新课程标准安排教学工作,落实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更加注重体育特色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时代性、全面性与民族性,使得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得到德、智、体等全面的发展。

 

体育的校本课程开发是以各地所拥有的丰富的体育文化资源为先决条件的。

体育文化也是有地域特征的,各地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及特定的地理环境的作用下,都会形成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体育文化资源。

这些体育文化资源要作为体育课程的内容进行加工和选择,一是要具有身体练习的特征,即能够提高学生的体能,使学生通过学习和练习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二是具有趣味性,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使学生学习这样的内容有趣、有劲;三是具有育人性,即以培养人为最高目的,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南城区中心小学近几年来,组织体育教师努力探索、专研,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了校本课程《毽球》。

通过不同水平目标的毽球学习,使学生对体育充满喜悦和爱好,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克服困难的精神面貌。

  

  

 

  

 

 

 

目录 

第一章毽球的发展史

一、毽球的起源

二、毽球在中国的发展

三、毽球国外的发展

第二章毽球的运动特点 

一、灵敏性  

二、观赏性  

三、融合性 

四、普及性 

五、群众性

  

第三章水平一(一、二年级)毽球的兴趣培养  

一、走的游戏

二、跑的游戏  

三、跳跃游戏

四、投掷游戏 

 

第四章水平二(三、四年级)毽球基本技术

一、准备姿势 

二、步法移动 

三、基本踢法 

四、起球技术

五、发球技术 

六、攻球技术

七、踏球技术 

八、倒勾技术 

 

第五章水平三(五、六年级)毽球基本战术配合  

一、进攻战术  

二、防守战术 

  

第六章毽球裁判法与比赛规则 

一、毽球裁判法

二、毽球比赛规则

  

  

  

 

 

  

  

  

 

 

  

  

  

  

 

  

 

 

 

第一章毽球的发展史

  

一、毽球的起源

毽球,是我国一项流传很广,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体育活动。

经常进行这项活动,可以活动筋骨促进健康。

在古都北京,踢毽子还有个富有诗意的名字——翔翎。

踢毽子起源于什么时候?

又是何人首创?

这早就是我国体育专家们非常感兴趣的一个问题。

有一种传说认为;毽“创自辕黄帝”。

当时叫“毱”,不叫毽,是练习武士的一种器具。

“毱”在中华大字典中解释为“皮毛丸”显然,“皮毛丸”与毽是两种不同的东西。

又一传说认为:

“创自岳武穆,用箭之翎,配以金石之质,抛足而戏,以释军闷。

”此种传说没有可靠的佐证,而且,“箭”与“毽”又不相同。

也是不足为信的。

   

  据历史文献和出土文物证明,踢毽子起源于我国汉代,盛行于六朝、隋、唐,唐《高僧传》二集卷十九《佛陀禅师传》中记载:

有一个叫跋陀的人到洛阳去,在路上遇到了十二岁的惠光,在天街井栏上反踢毽子,连续踢了五百次,观众赞叹不已。

跋陀是南北朝北魏时(公元467——499年)人,为河南嵩山少林寺的祖师,他非常喜欢惠光,并将他收为弟子,惠光便成了少林寺的小和尚。

 

  宋朝高承在《事物记源》一书中,对踢毽子有较详细的记载:

“今时小儿以铅锡为钱,装以鸡羽,呼为毽子,三四成群走踢,有里外廉、拖抢、耸膝、突肚、佛顶珠等各色。

”  

明、清时期,踢毽子进一步发展,关于踢毽子的记载也就更多了。

明代进士、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散文学家刘侗在《帝京景物略》中写道:

“杨柳儿青放空锺,杨柳儿死踢毽子。

”踢毽子已成为民谚的内容,而且发展到数人同踢的技巧运动。

至清未踢毽子已达到鼎盛时期,参加的人越来越多,不仅用来锻炼身体:

作养生之道,而且把踢毽子和书画、下棋、放风筝、养花鸟、唱二黄等并提,一些人以会踢毽子而自荣。

因此,踢毽子的活动更加广泛,特别是青少年参加者更为普遍,当时就有这样的童谣:

“一个毽儿,踢两半儿,打花鼓,绕花线儿,里踢外拐,八仙过海,九十九,一百。

”说明踢毽子已经到了相当普及的程度。

民间踢毽爱好者更是用功苦练,以口传身授的方法代代相传。

以北京为例,每遇城乡庙会,各路能手,步行相聚,观摩、比赛,培养新手,甚是热闹  

毽球从我国古老的民间踢毽子游戏演变而来,是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它在花毽的趣味性、观赏性、健身性基础上,增加了对抗性,集羽毛球的场地、排球的规则、足球的技术为一体,是一种隔网相争的体育项目,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

  1984年,原国家体委将毽球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并组织了全国毽球邀请赛。

在政府和体育部门的倡导下,毽球运动在北京、湖北、山东、广东、上海、陕西、河南、山西及东北各省广泛开展,各地相继组织了各种类型的毽球比赛,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参加到了这项活动之中,充分显示了毽球运动的强大生命力。

  

 

二、毽球在中国的发展

 

到了本世纪三十年代,涌现了一批全国闻名的踢毽子能手。

如北京的谭俊川、金幼申、溥子衡、林少庵,上海的周柱国、陈鸿泰,河北的杨介人,浙江的谢叔安,河南的路锦城等等,数不胜数。

踢毽技术在普及的基础上得到了提高,各种踢法丰富多采,高难翻新的动作层出不穷,不同风格争奇斗胜,使观者眼花缭乱,惊叹不已。

我国传统的踢毽运动,日趋完善。

  1928年月12月,在上海市举办“中华国货展览会”时,举行了我国第一次踢毽子公开比赛,推动了这顶民族体育项目的发展。

1933年3月26日。

在南京市又举行了第一次全国性的踢毽比赛,据当时的报纸报道:

“报名参加者颇为踊跃,其中有河北的溥子衡、金幼申、(编著者注:

溥子衡、金幼申系北京人)、杨介人三人,对于踢毽子极有经验......,能踢之花式均有百余种之多,观者无不赞美。

此外,有著名体育家及踢毽能手参加......,届时定有一番热闹也。

“比赛结果:

河北杨介人获普通踢(盘踢)和花样踢第一名;北京运动员溥子衡、金幼申并列普通踢和花样踢第二名,三人所踢花样都有百余种之多,第四名踢的花样有三十种,第五名踢的花样有二十种。

”在发奖会上,杨介人、溥子衡、金幼申三人再次进行了表演,还拍了电影纪录片。

 

 1933年3月26日。

在南京市又举行了第一次全国性的踢毽比赛,据当时的报纸报道:

“报名参加者颇为踊跃,其中有河北的溥子衡、金幼申、(编著者注:

溥子衡、金幼申系北京人)、杨介人三人,对于踢毽子极有经验......,能踢之花式均有百余种之多,观者无不赞美。

此外,有著名体育家及踢毽能手参加......,届时定有一番热闹也。

“比赛结果:

河北杨介人获普通踢(盘踢)和花样踢第一名;北京运动员溥子衡、金幼申并列普通踢和花样踢第二名,三人所踢花样都有百余种之多,第四名踢的花样有三十种,第五名踢的花样有二十种。

”在发奖会上,杨介人、溥子衡、金幼申三人再次进行了表演,还拍了电影纪录片。

  

1933年10月举行的全国体育运动会上,踢毽子同拳术、摔跤、弹弓、剑术等民间运动项目一起,又进行了比赛。

上海运动员周柱国、北京运动员溥子衡和金幼申分别获普通踢的前三名,浙江运动员谢叔安获第四名。

上海运动员陈鸿泰获特别踢(交踢、北京叫小毽股)第一名,上海运动员周柱国和北京运动员金幼申分别获特别踢的第二、三名,第四名为河南运动员路锦城获得。

比赛后,北京运动员金幼申、溥子衡二人,还在南京、上海等地的一些大学、中学等单位进行了多场表演,得到了各界人士的好评。

 但是,此后踢毽子运动衰落了,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这项民族体育运动才逐渐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1950年,北京市吸收了在街头靠踢毽子糊口的艺人参加了杂技团,专设了踢毽子节目,并出国进行表演,受到了国外观众的热烈欢迎。

 

1963年,踢毽子同跳绳等,被列入国家提倡开展的体育活动,踢毽子运动还被编入了小学体育教材。

  

  1961年6月,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拍摄了“飞毽”的电影,介绍了踢毽的运动的历史和踢法,推动了这一运动的发展。

天津、上海、保定、哈尔滨等地参加踢毽子的人越来越多。

上海电视台也形象地向广大观众推荐踢毽运动,上海《青年报》还组织了全市中学生“红花怀”踢毽比赛,历时两个多月。

  北方冰城哈尔滨市,参加踢毽子的活动人数逐年增加,全市半数以上的中小学的大约三十五万余名中、小学生参加了比赛。

1982年,哈市一三六中学初中三年级女生王丽萍,用1小时28分多钟,以5684个的优异成绩获得全市中、小学生踢毽子比赛的双脚踢(盘踢)第一名。

这个成绩,远远超过了1933年10月,全国性体育运动会踢毽第一名4986个的成绩。

  在我国著名的“毽乡”之一河北承德,也出现了新气象。

家家有毽,人人善踢,逢年过节,更是热闹,街头巷尾,到处可以看到踢毽的活动,为节日增添了特有的喜庆气氛。

 

1987年9月,中国毽球协会的成立,标志着毽球运动在中国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此后,每年一次的全国毽球锦标赛和职工、中、小学比赛已形成制度。

由于其占地面积小、器械简单、男女老少皆宜,在一些城镇,领导带头的车间队、祖孙三代齐上阵的家庭毽球队、学校的班级队、街道队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

毽球已成为全民健身活动的重要内容。

 

三、毽球国外的发展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毽球在中外体育文化交流活动中开始走向世界。

中国毽球队相继出访日本、德国等地。

1993年,首届国际毽球邀请赛在我国重庆举行,来自德国、韩国、日本、越南、香港、中国台北等地的运动员与我国的毽球运动员进行了友好的交流和磋商。

至今,在我国已举行了3届国际毽球邀请赛,大大推动了毽球运动走向世界的步伐。

  1999年,由中国、越南、德国、匈牙利、老挝、中国台北、香港发起成立了世界毽球联合会。

从此,毽球在世界许多地方受到了更多人民的喜爱。

  

  由中国起源的毽球运动,在我国的紧邻越南有了新的发展。

越南运动员将中国运动员主要用内脚弓接球的技术动作改为用正脚背接球,这是一种动作简单,而且接球面积大,接球点底的技术,并在运动员的鞋上进行了改进。

为了促进毽球运动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越南成立了男女国家队,队员的技、战术水平和身体素质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在1999年越南首都河内举行的国际毽球邀请赛和2000年匈牙利举行的第一届世界毽球锦标赛上,越南运动员以娴熟的技术和良好的配合获得男子单打、双打和团体冠军。

   

  2000年7月,当第一届世界毽球锦标赛在匈牙利乌义东海斯市举行时,仅有7000人口的小城像过盛大的节日。

政府要人、各界知名人士和市民倾城出动观看比赛。

大批志愿者和教师、学生、工人不计报酬为大会服务,社会各界给了大量赞助,体育馆外24小时都摆放着各种饮料和小吃。

匈牙利毽球协会主席亚洛斯动员了全家为大会工作。

这里的一批毽球迷场场必到,为比赛中出现的每一个精彩得分鼓掌叫好,取得好成绩的中国和越南运动员常常被热情的球迷团团围住,要求签名、合影。

 

  德国毽球协会主席皮特为该项目在德国的开展作出了贡献。

80年代中期,皮特到中国旅游时,在湖北看到当地老百姓踢毽球,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项运动,他用摄像机拍摄了各种技术动作,并开始在中国采购器材,将这项运动引入了德国。

如今,定期举办的公开赛和俱乐部联赛已使毽球在德国的开展走向了正规化道路。

在他的努力下,德国、芬兰、匈牙利、荷兰等国相继成立了毽球协会。

  荷兰华人体育运动协会主席杨华根为了更好地推广毽球运动,从大学生中选拔了有一定基础的选手,专门从中国聘请了教练进行训练。

今年世界锦标赛前,他还邀请中国队赴荷兰表演和传授技术,推动了毽球在荷兰的进一步开展。

 

毽球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可以预见,中国传统体育宝库的遗产——毽球,将以崭新的姿态,活跃在世界体育大家庭中,将为丰富体育宝库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