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三章复习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03556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4.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三章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三章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三章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三章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三章复习题.docx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三章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三章复习题.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三章复习题.docx

•2015-2016学年人体解剖生理学

•第三章神经系统测试题

•一、填空题

•1、生命的基本特征包括新陈代谢、_兴奋性。

其中新陈代谢是生命的最基本特征。

•2、刺激的三要素是强度、时间、强度时间变化率。

根据刺激强度把刺激分为阈上刺激、阈刺激和阈下刺激。

•3、Na+是通过通道和泵进出细胞的。

•4、神经细胞静息电位的产生主要与钾离子离子有关。

•5、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传递的递质是乙酰胆碱。

•6、兴奋-收缩偶联的媒介是钙离子离子。

•7、生理功能调节的方式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

•8、排尿反射是正反馈反馈。

•9、突触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三部分。

•10、外周神经递质主要有去甲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

•11、小脑的功能是维持平衡、调节肌紧张、协调随意运动。

•12、体表感觉定位于皮层的中央后回。

•二、选择题

•1、关于刺激与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组织接受刺激后必然引起反应B、组织一旦发生反应就出现兴奋活动

•C、组织的兴奋反应就是它特殊功能的表现D、反应必须有中枢神经的参与

•2、在实验中,捣毁脊蛙的脑脊髓以后:

(B)

•A、反射、反应都消失B、反应存在,反射消失

•C、反射存在,反应消失D、反应、反射都存在

•3、不属于易化扩散的特点是:

(D)

•A、特异性B、竞争性抑制C、饱和性D、无需膜蛋白帮助

•4、受体的化学本质是:

(C)

•A、脂肪B、糖类C、蛋白质D、核酸

•5、安静状态下,细胞内K+外流属于:

(C)

•A、单纯扩散B、依靠载体转运的易化扩散

•C、依靠离子通道转运的易化扩散D、主动转运

•6、静息电位从—90mV变化—110mV到称为:

(B)

•A、极化B、超极化C、去极化D、复极化

•7、产生动作电位上升相的离子流是:

(C)

•A、K+外流B、CI-内流C、Na+内流D、Ca2+内流

•8、需要耗能的生理过程是:

(D)

•A、静息状态下K+外流B、动作电位上升相C、动作电位下降相D、复极后Na+、K+转运

9、神经冲动是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B)

•A、静息电位B、动作电位C、突触后电位D、局部电位

•10、下列关于突触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D)

•A、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B、突触后膜有相应受体能与递质结合

•C、Ca2+在突触传递中有重要作用D、突触传递对内环境变化不敏感

•11、下列关于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C)

•A、递质分为外周递质和中枢递质两大类B、外周递质主要包括去甲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

•C、中枢神经元的轴突末梢释放相同的递质D、抑制性突触释放抑制性递质

•12、突触前抑制的产生是由于(D)

•A、突触前膜超极化B、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

•C、突触后膜超极化D、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递质

•13、关于丘脑感觉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C)

•A、与特异和非特异投射系统有关B、是感觉传入的换元站

•C、是人类感觉的高级中枢D、能对感觉作粗糙分析

•14、有关大脑皮质感觉机能定位的描述,错误的是(B)

•A、皮质感觉区主要在中央后回

•B、所有感觉传入纤维都交叉投射到对侧皮质

•C、投射区的整体空间分布呈倒立位

•D、投射区的大小与感觉的灵敏度呈正相关

•15、在动物的上、下丘脑之间横切脑干出现反射性伸肌肌紧张亢进,其原因(C)

•A、疼痛刺激所引起B、切断了脑干网状结构抑制区

•C、控制区失去始动作用D、易化区的兴奋性明显增高

•16、小脑不具有的功能是(D)

•A、维持身体平衡B、调节肌紧张C、协调随意运动D、发动随意运动

•17、左侧中央前回受损,将导致(B)

•A、左侧躯体运动障碍B、右侧躯体运动障碍C、左侧感觉障碍D、右侧感觉障碍

18.属于肾上腺素能纤维的是(D)

•A、交感神经节前纤维B、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C、支配汗腺的纤维和骨骼肌的舒血管纤维D、绝大部分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19、不属于胆碱能纤维的是(D)

•A、交感神经节前纤维B、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

•C、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D、支配心脏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20、关于条件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D)

•A、后天获得,有个体差异B、反射弧是暂时联系的

•C、具有预见性、易变性D、在皮质下中枢即可实现

三.名词解释

1.反馈:

为中枢常见的一种反射协调方式,中枢内某些中间神经元形成环状的突触联系即为反馈作用的结构基础。

2.极化:

对于机体中的大多数细胞来说,只要处于静息状态,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其膜电位总是稳定在一定的水平上,细胞膜内外存在电位差的这一现象称为极化。

3.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事故发生在突触后膜上的局部电位变化,它引起细胞膜电位朝着去极化方向发展。

4.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同样是发生在突触后膜上的电位,但他却是引起细胞膜电位向着超极化方向发展的局部电位。

5.条件反射:

是机体后天获得的,是个体生活的过程中,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的反射通路不是固定的,因此具有更大的可塑性和灵活性,从而提高了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

6.去同步化:

当传入信息增多时,将引起大脑皮质中个神经元的电活动不一致,则出现高频率、低幅度的波形,称为去同步化。

7.阈刺激:

达到阈强度的临界强度的刺激才是有效刺激。

称为阈刺激。

8.交互抑制:

当一刺激所引起的传入冲动到达中枢,引起屈肌中枢发生兴奋时,另一方面却使伸肌中枢发生抑制。

结果屈肌收缩,与其伸肌舒张,这种现象成为交互抑制。

四.简答题

1.简述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

答:

神经系统的组成:

1、中枢神经系统:

①大脑、间脑、小脑、脑干(中脑、脑桥、延髓)

•②脊髓

2、周围神经系统:

按解剖分:

①脑神经12对②脊神经31对

•按功能分:

①感觉(传入)神经

•②运动(传出)神经:

a.躯体运动神经

•b.自主神经(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

2.试述动作电位形成的离子机制。

答:

(1)由于膜外[Na+]>膜内[Na+]以及Na+通道大量开放,使膜外Na+迅速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反极化状态。

(2)当浓度差促使Na+内流的力量和电位差阻止Na+内流的力量达到Na+平衡电位,形成动作电位上升支。

(3)Na+通道关闭,K+通道开放,K+外流使膜电位恢复到原来静息时水平,产生复极化,形成动作电位下降支。

(4)为了保持细胞的兴奋性,维持膜内外Na+和K+的浓度差异,细胞膜上的Na+-K+泵,把Na+运出膜外,而把K+运回膜内。

3.简述大脑皮质的体表感觉区和运动区的特点。

答:

1.体表感觉区:

中央后回等

中央后回投射的特点:

交叉;倒置;区域大小与感觉灵敏程度等有关

2.大脑皮质运动区:

中央前回的4区和运动前区。

对躯体运动控制的三个特点:

交叉;精细的功能定位;头足倒置。

4.试述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下丘脑是皮质下调节内脏活动的高级中枢。

它与大脑边缘系统、脑干网状结构和垂体具有密切的联系。

(1)体温调节下丘脑内存在着对温度敏感的神经元,血液温度的升高或降低可使它们的电活动发生变化,进而通过调节身体的散热或产热机制,将体温调定于一定水平。

(2)摄食行为调节下丘脑是处理和调制饥饿、饱胀信息的主要中枢。

下丘脑的腹内侧区还分布着葡萄糖感受器,当血糖水平升高时,导致饱中枢兴奋,抑制摄食中枢的活动。

(3)水平衡调节电刺激该区,经短时间的潜伏期,动物开始大量饮水;破坏此区,则动物饮水明显减少。

此外,下丘脑存在着渗透压感受器,可以感受血液渗透压的变化,进而通过控制饮水行为或激素分泌,调节体内的水平衡。

(4)对内分泌腺的调节他们通过控制垂体的激素分泌,调节机体的内环境,影响各种内脏功能。

(5)对生物节律的控制下丘脑视交叉上核与昼夜节律有关。

破坏该核团,导致动物原有的一些昼夜周期节律性活动,如饮水、排尿等节律紊乱或丧失。

5.简述神经信号引起肌肉收缩的主要生理事件?

神经传向肌肉并引起肌肉的收缩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中间涉及电—化学—电的相互转换,同时伴随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起全部过程的主要事件总结如下:

(1)神经纤维上的动作电位到达轴突终末,引起突触前膜去极化,Ca2+从细胞外进入突触前膜中。

(2)在Ca2+的促发作用下,突触小泡向前膜移动,乙酰胆碱被释放到突触间隙中,完成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换。

(3)乙酰胆碱与终板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启动肌膜上Na+、K+通道开放,Na+、K+沿肌膜离子通道流动,产生终板电位,完成化学信号向电信号的转换。

(4)当终板电位达到肌细胞膜的阈电位时,引发肌膜产生肌动作电位,动作电位并沿肌膜迅速向整个肌细胞扩布;

(5)肌动作电位传入肌内膜系统,引起肌膜系统终池中的Ca2+进入肌丝处;

(6)Ca2+与肌钙蛋白复合体结合,使横桥与肌动蛋白的作用点结合,粗细肌丝相对滑动,肌小节缩短,肌肉收缩。

肌膜上的电信号,转换成肌肉的机械收缩。

6.试比较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结构特征、递质和受体。

交感神经节离效应器官较远,其节前纤维短,节后纤维长。

一根节前纤维往往和多个节后神经元联系,所以一根节前纤维的兴奋可同时引起广泛的节后纤维兴奋。

副交感神经系统与交感神经系统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神经节不构成神经链,而是分散地位于它们所支配的器官附近,节后神经元发出节后纤维支配就近的器官,因此节后纤维一般很短。

此外,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仅和少数节后纤维发生联系,因而刺激副交感神经引起的反映较为局限。

试卷第4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