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上《散文家谈散文》教案文档格式.docx
《苏教版九上《散文家谈散文》教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九上《散文家谈散文》教案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温故而知新
散文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是“形散而神不散”。
即它的结构非常灵活,无拘无束,兴之所至无所不能行诸笔端。
但就全篇来看,却又是有章可循,线索虽在掩映之间,但并非散乱无绪。
想知道名家是怎样谈散文的吗?
请让我们走进《散文家谈散文》,去感受散文的艺术吧!
四、走近作者
(学生通过查资料,交流补充了解)
1、晓雪
1935年生,原名杨文翰,白族,云南大理市喜洲人。
195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1952年开始发表作品。
先后出版的著作有诗人论专著《生活的牧歌——论艾青的诗》,诗集《祖国的春天》,诗论文集《浅谈集》,散文集《雪与雕梅》等20余种。
有些作品曾翻译成英、法、西班牙、意大利、缅、泰、韩等国文字和哈萨克、维吾尔、蒙古、朝鲜等少数民族文字。
他担任过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等职务,获得过意大利蒙德卡罗国际文学奖特别奖。
2、郭沫若
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四川乐山人。
他长期担负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组织领导工作,对发展中国科学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旗帜。
1978年病逝北京。
生平著述很多,诗集《女神》,历史剧作《蔡文姬》等,现有《郭沫若全集》留世。
五、研读课文
1、整体感知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看看作者刻画了白鹭的怎样的独特的美?
请把《白鹭》对白鹭独特的美的部分画出来。
讨论并归纳: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黛之一忽则嫌墨。
”
“或许有人会感觉美中不足,……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课文像展现我们面前的是四幅美丽的图画:
白鹭形象图
白鹭钓鱼图
白鹭瞭望图
白鹭飞行图。
(配上图片,让学生感受,抓住图画的主要特点)
2、品析语言
(本文语言精美,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语言情景图画之美)
(1)或许有人会感着美中的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
——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2)开头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歌”,结尾又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表达上有什么区别?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讨论交流。
)
3、质疑问难
(1)有感情情的诵读《白鹭》,说说它与一般的咏物抒情散文相比,有何特色?
比较讨论归纳:
一是:
不像通常的咏物散文那样对描写对象作详尽细致的客观描述,而是以粗线条的勾勒和大写意的手法表现歌咏的对象。
如:
”究竟怎样适宜,他却不再正面作具体的描写。
再如: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除了“铁色的长喙”还能是算比较具体的描写,其它都是很虚的,甚至很抽象很概括的描述。
但正是这样的写法显示了文章的个性,表现了作者重在抓住歌颂对象的神韵而不拘泥实在描写的独到风格。
二是:
巧用衬托比较的方法。
如以白鹤、朱雀、沧鹭等相近或同类的动物来比较,以显出白鹭的“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这种方法,看似粗疏,实则非常符合人的欣赏习惯审美原则。
因为任何人都不可能对诸如色素、身段给出一个量化的标准,而只是凭感觉和习惯加以恒定。
经过同其它几种动物的比较,我们就可以大体把握作者所说的适宜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了。
又如写白鹭晴天的早晨“悠然”地站在小树的绝顶,则以“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来衬托。
4、理解探究
郭沫若是如何表现白鹭之美的?
你能在文中,找出《论美》中的相关的观点吗?
(学生链结有关知识点分析概括,自由发表意见交流讨论)
5、拓展延伸
(1)作者把白鹭比喻成一首精巧的诗,你还能把它比喻为其他的什么事物吗?
(2)用诗意的语言描绘你喜爱的一种小动物吗?
(充分让学生展开想象,注意语言要优美)
6、找出文中对《白鹭》评价的语句。
学生认真朗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讨论并归纳:
⑴这篇散文,用非常精彩,极期简练的文字,抒写了作者对白鹭的独特的感受和独到的认识,绝妙地描绘出白鹭“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的美。
用高度概括的话对《白鹭》进行评价。
“非常”“极其”“独特”“独到”“绝妙”使用恰切。
⑵我想起古人的描述,“其文如升初日,……而入寥廓。
莱辛说:
“不要让人一看了事,应让人品味,反复地品味。
《白鹭》就是一篇让人“反复地品味”的好散文。
它“是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言有尽而意无穷。
以上三段分别引了姚鼐、莱辛、《白鹭》中的话来评价这篇文章。
总而言之作者认为这是一篇能让人“反复品味”的好散文。
是一篇结构精巧,语言清新,见解独到,感受独特的好散文。
作者围绕中心,或举例、或引用、或议论。
把自己对这篇文章的最精妙处指给大家看,是一篇短小精悍的文学小评论。
7、你从文中还了解到了哪些知识?
讨论归纳:
散文随意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作家的不同写作风格
郭沫若的散文风格
8、请依据学生的理解,试给晓雪的这篇欣赏文字重拟一个标题。
这是一个开放性问题问题,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六、讨论研究
1、认真阅读文章,了解评论性质的文章有什么特点?
引导归纳:
文学评论是一种以作家、作品、文学创作和文学思潮作为评论对象的理论文体。
写作者通过写作评论,表达自己对该作品美学价值的认识和评价,启发和帮助读者提高欣赏水平,对作品的作者提出正确而有益的批评和建议。
俄国诗人普希金说过:
“批评是科学。
批评是揭示文学艺术作品的美和缺点的科学。
在随意性的文字中又蕴含严谨的逻辑和科学的道理以大写小、以小见大。
2、散文的评论性文章怎么写?
(1)对作品中的形象或意境要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见解;
(2)要能把握作品的思想精髓和整体艺术风格;
(3)要能分析出作品的写作技巧;
(4)评论中要有一般的方法理论指导,也要有对作品的具体评析;
(5)评论的语言要中肯,得体.
七、小结
本文两篇文章,一篇散文,一篇是对此文的评论。
从中我们了解到散文的一般特点,学会在生活中发现常见的事物和人物独特的美。
同时也学到了一般评论的写作特点,学会要在阅读中调动生活积累,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
八、我看《白鹭》之美
欣赏白鹭优美图片,感受白鹭之美
九、课堂练习
1、根据课文填写:
(1)我喜欢读各种风格的散文,喜欢鲁迅()、巴金的()、矛盾的()、冰心的()、也喜欢林语堂的()、徐志摩的()、汪曾祺的()、秦牧的()。
(2)郭沫若的散文像他的诗一样,有的写得()、(),也有的写得()()。
2.果你认同他的理解,请分别至少举出一篇能表现这位作家风格的散文作品。
鲁迅()
巴金()
茅盾()
冰心()
3.按要求填空
⑴在横线上为加线字注音。
①隽永:
②绮丽:
③恬淡:
④睿智:
⑤铿锵:
⑥寥廓:
⑦长喙:
⑧嗜好:
⑵填空,完成成语。
①鸦雀();
②鸡犬();
③鱼龙();
④狗彘()。
4.选择正确的答案。
⑴将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句子的序号,填入下面横线上。
春天,为我们的心灵提供了我们能享受的一切,轻松地解除了心头的焦虑和感情上的纷扰,______________从大自然的微笑中,显露出来。
①充满了闲适欢愉;
②感受到了闲适欢愉;
③田野将是一片新绿,飘逸着令人沉醉的馨香,到处倾泻着春天的歌。
④田野将是一片新绿,飘逸着春天的歌,
到处倾泻着令人沉醉的馨香。
⑤大地整个一幅快乐的神态,
⑥整个大地一幅快乐的神态。
⑵使用“√”为句子选择恰当的短语。
班固不足与“中国史学之父”司马迁比高絜大,然而,(A寸有所长,尺有所短;
B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后继者往往能为前人拾遗补阙,甚或完善前人所创事物,立下不可磨灭之功。
《汉书》之与《史记》,正是如此。
【试题答案】
1、2、答案略
3、⑴①隽:
juà
n②绮:
qǐ③恬:
tiá
n
④睿:
ruì
⑤铿:
kēng⑥寥:
liá
o⑦喙:
huì
⑧嗜:
shì
⑵①鸦雀无声②鸡犬不宁
③鱼龙混杂④狗彘不如
4.⑴②③⑥
⑵A
十、课外链结《诗歌是情人,散文是妻子》
王蒙、余光中妙语谈散文
一个以小说成名,一个以诗歌名闻天下。
王蒙、余光中,这两位文学大家以自己的智慧、博学和深厚的文学素养,进行了一场关于散文的精彩对话。
11月7日晚,海南师范大学2000多名慕名而来的文学爱好者现场聆听了他们的高论。
一首《乡愁》,令台湾著名作家余光中名闻华人世界。
他说,诗与散文不一样,诗是专业文体,专门用来抒情。
而散文的任务很杂乱,可以用来应付生活中很多事情,比如写书信、记日记、写报告等。
他打了个比喻说,诗是情人,专用来谈情说爱;
散文是妻子,一会儿要进厨房,一会儿要管小孩子。
自称一直“努力写小说”的王蒙却坦言,对于写小说有一个心理障碍,他不希望把小说写得非常像小说,而宁愿自己的小说写得像散文,因为不好意思在小说中编排过于细腻的情节来吸引读者。
他认为,散文可以写得更有诗情和诗意。
他还笑称,写散文往往是为了应付报刊约稿而写,另一方面,散文可以用来辅导子女顺利参加高考。
余光中说,散文可以写得很感性,可以写得像报告一样充满知性,也可以写成应用文,比如公文。
但是,没有一个散文家能把公文写得比诸葛亮的《出师表》更好。
他称该文为“古今之挚文”,每次读都忍不住要流泪。
由此,余光中说,散文不是散文家的专利,不同行业都可以写。
王蒙则向文学爱好者们推荐了《共产党宣言》。
对于这篇政治性极强的文章,王蒙禁不住感叹说:
“这是多么好的一篇抒情散文!
”他说,写散文最重要的是真情实意,而感情是通过字里行间自然流露的。
他最反感在散文里不停地说“我很激动”之类的话,就像一个人朋友死了,说任何悲伤的话大家都可以理解,但如果直接说“我很悲哀”,这就不可信了。
谈到现在的散文写作,王蒙说,要命的是,从小学到中学,从讲话到写文章,都形成了一种穿靴戴帽的格式。
他举例说自己的孙儿写一篇作文,把家里一只喜欢晚上活动的猫比成“独行侠”,他认为非常形象,老师却毫不留情地打了“×
”,因为老师认为独行侠只能用来说人。
在两人的写作中,王蒙的排比和余光中的叠词,已成为他们在修辞上形成的一种风格。
对此,余光中说,他也发现有人在学习他这种写作风格,但别人学反而让他觉得:
是不是一种讽刺?
如果一个作家的一种风格在日趋成熟之际,发现很多人跟风,甚至模仿过火,那他就应该率先停止制造这种风格。
王蒙的排比风格,在他最近的作品《我的人生哲学》中也能窥一斑见全豹。
他笑说,也有读者提醒他排比句有些失控,是不是70多岁的老头为了显示中气十足?
王蒙称,如果真是用得太多了,今后一定改正。
而王蒙则遗憾地说,随着传播技术的进步,现代人对语言的运用过于随意,今后的散文恐怕不再像《古文观止》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