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复习卷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029071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桃花源记》复习卷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桃花源记》复习卷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桃花源记》复习卷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桃花源记》复习卷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桃花源记》复习卷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桃花源记》复习卷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桃花源记》复习卷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桃花源记》复习卷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桃花源记》复习卷附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一.解释带点的词

1.缘溪行(沿着,顺着)

2.便扶向路(沿着,顺着;

先前的)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4.悉如外人(全,都)

5.咸来问讯(全,都)

6.一一为具言所闻(向;

详细;

说出)

7.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

8.仿佛若有光(隐隐约约,看不真切)

9.及郡下,诣太守(到;

拜访)

10.处处志之(做记号)

11.欣然规往(打算,计划)

12.未果,寻病终(没有实现;

不久)

13.后遂无问津者(渡口)

14.便要还家(通“邀”,邀请)

15.延至其家(邀请)

16.来此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17落英缤纷(花)

18.乃大惊(于是,就)

19.乃不知有汉(竟然,居然)

20.不足为外人道也(不值得,不必)

21.屋舍俨然(房屋;

整齐的样子)

22.便舍船(舍弃)

23.寻向所志(寻找)

24.寻病终(不久)

25.其中往来种作(里面)

26.芳草鲜美(新鲜美好)

27.渔人甚异之(对…感到惊异)

28.欲穷其林(尽)

29.才通人(仅仅,只)

30.问今是何世(朝代)

31.遂与外人间隔(就;

隔绝,不通音讯)

32.皆叹惋(感叹惋惜)

33.设酒杀鸡作食(摆)

三.理解性默写

1.描写桃花林优美自然景色的句子: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写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写世外桃源宁静平和的社会环境的句子: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4.文中描写桃源人精神风貌的句子:

5.表现桃源人热情好客的淳朴风尚的句子: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6.表达世事沧桑变化,浑然不觉的心境,今天常引用陶潜的《桃花源记》中的语句: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7.写出渔人初进桃花源的总体感受的成语:

豁然开朗。

8.文中能表明桃花源中人听了渔人的话后,虽“叹惋”但仍想继续在桃花源里生活的一句话:

9.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10.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

先世避秦时乱。

11.《桃花源记》中可以用来形容春色美妙景致迷人的成语:

落英缤纷。

四.内容理解

1.《桃花源记》是陶渊明五言古诗《桃花源诗》前的一篇小记。

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东晋大诗人。

有“田园诗人”之称,也是田园派的鼻祖。

文章虚构了一些情节,塑造了一个美妤的世外桃源,并通过这个故事反映了人民厌恶战争的态度和追求和平生活的愿望,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憧憬。

2.课文开篇交代发现桃花源的原因:

忘路之远近(迷路)、时间:

晋太元中、地点、人物:

武陵人捕鱼为业。

3.根据文章内容,选用文中四字短语填空。

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异之”,就“欲穷其林”。

进入桃花源,他最初感受是“豁然开朗”,他又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_怡然自乐”。

离开桃花源时,他“_处处志之”,但再来寻找时,却是“_不复得路”。

4.本文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来叙写故事,具体的经过是:

发现桃花源-----访问桃花源-------告别桃花源-----再寻桃花源

5.桃花源有美丽富饶的自然环境,安定平和的社会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状况、自由快乐的精神状态。

(环境优美,生活幸福,民风淳朴)

6.“自云先世……遂与外人间隔”的陈述,既解释了桃花源人的来历,也反映了他们厌恶战争,追求和平生活的思想感情。

“不足为外人道也”一句也同样表现了这种感情。

7.从文章中“桃源世界”,结果“不复得路”,而后“无人问津”可知,本文内容是虚构的。

8.面对污浊黑暗的现实社会,作者在文中塑造了一个安乐和睦的理想社会,从而流露出他对动乱的现实强烈不满和对理想社会憧憬的思想。

9.成语皆言简意赅,许多成语都语出有典,如源自本文成语有:

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无人问津。

世外桃源意思是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或理想中的脱离现实的美好的地方。

豁然开朗意思是形容由狭窄昏暗一下子变为开阔光亮;

现在使用这个成语,除了原来的意思外,还可形容对某一问题长期思索不解,而后突然明白。

10.“忽逢桃花林”中的“忽”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情?

事出偶然,意料之外。

11.豁然开朗”照应前文什么内容?

初极狭,才通人。

12.为什么村人“见渔人,乃大惊”?

村人对陌生人出现感到惊异,表明桃花源与世隔绝很久。

13.作者为什么要虚构一个世外桃源,这是因为要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意愿。

14.本文从生活环境和社会风尚两方面来表现世外桃源的美好。

试作具体说明。

①生活环境:

展现的是一个宁静、和平、幸福的理想社会。

②社会风尚:

表现的是热情好客的淳朴风尚与和睦相处的人际关系。

15.“不足为外人道也”这句话,表明桃花源中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虽“叹惋”却仍然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

他们不愿离开的原因是:

(用自己的话概括)

①桃花源中的生活和平、宁静。

②百姓安居乐业。

③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

(任写两点即可)

16.渔人偶遇桃源,“处处志之”最终却“不复得路”,其中寄寓作者怎样的思想?

寄寓了作者对美好的理想社会的追求,以及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理想无法实现的矛盾思想。

“桃源”即代表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文中的渔人虽“处处志之”,但终“不复得路”,既给桃花源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又暗示了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这样的理想无法实现。

17.本文写桃花源的环境、人物颇为具体,而对桃花源外的事(渔人的回答)却一笔带过,这是为什么?

章的意图是要描绘一个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且要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所以详写;

而源外情况时人皆知,且与主旨无关,没必要写具体。

18.写高尚人士寻访桃花源“未果”,“寻病终”有什么作用?

只是含蓄手法,“未果”,既为桃花源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又含蓄地表明“世外桃源”这种理想社会只是一种幻想。

19.为什么说桃花源是理想社会?

我们今天应当怎么评价?

作者为何写它?

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是与作者所处的现实社会相对照的。

这里环境优美,生活幸福,民风淳朴;

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确实是当时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人民理想的世界。

这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但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它只是一种空想。

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人民厌恶战争的态度和追求和平生活的愿望,表现了作者对显示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憧憬。

五.选择题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二项是:

(DF)

  A.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①遂与外人间隔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C.①问今是何世      ②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D.①停数日,辞去②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E.①不复出焉       ②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F.①设酒杀鸡作食     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

2.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B交错相通:

C妻子儿女;

D不用说,更不用说)

  A.仿佛若有光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桃花源的生活场景是虚构的,展现的是理想社会而不是现实社会)

 A.本文第一段着眼于“异”字,为下文描写更令人惊异的桃花源作了铺垫。

 B.第②③段,无论写桃花源人宁静生活环境还是淳朴社会风尚,都生动可感。

 C.文中描绘了桃花源人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个生活安定的现实社会。

 D.这篇文章记叙层次清楚,一环套一环,一气呵成,结构非常严谨。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C“不足为外人道也”,可知这里的人不想出去,不想被外界的人打扰)

A.本文构思精巧,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叙述了一个曲折有趣的故事。

B.作者虚构了一个世外桃源,来寄托他的美好理想及理想无法实现的无奈。

C.“不足为外人道也”,表现出桃花源人淳朴谦逊、不喜张扬的品质。

D.以“忘路之远近”开篇到“遂迷不复得路”结尾,渲染了桃花源的神秘虚幻。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除“土地”外,其意思不相同)。

A.“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写出了桃花源优美的环境。

B.“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表现了桃花源中人的热情好客。

C.“土地”“交通”“妻子”“绝境”等词语跟现代汉语意思相同。

D.“不足为外人道也”表明桃花园中人不愿被桃花源外的人打扰。

6.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非“漠不关心”,文中有“咸来问讯”)

A.开篇交代渔人发现桃花林的经过。

B.桃花源中人常怀怡然自乐的心情。

C.桃花源人对外面世事变化漠不关心。

D.作者虚构了一个美好的世外桃源。

二.句子翻译

1.渔人甚异之。

渔人对这种情况感到非常惊异,又向往前划行,想要划到这林子的尽头。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这类的景物。

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

4.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他们)自己说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乡亲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5.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渔人把自已听到的事-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

6.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个汉朝,更不必说魏朝、晋朝了。

7.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8.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芳草鲜艳美丽,落花纷纷。

(鲜艳美丽。

落花。

繁多而纷乱的样子)

《桃花源记》复习卷

一.解释带点的词

1.缘溪行

2.便扶向路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悉如外人

5.咸来问讯

6.一一为具言所闻

7.武陵人捕鱼为业

8.仿佛若有光

9.及郡下,诣太守

10.处处志之

11.欣然规往

12.未果,寻病终

13.后遂无问津者

14.便要还家

15.延至其家

16.来此绝境

17.落英缤纷

18.乃大惊

19.乃不知有汉

20.不足为外人道也

21.屋舍俨然

22.便舍船

23.寻向所志

24.寻病终

25.其中往来种作

26.芳草鲜美

27.渔人甚异之

28.欲穷其林

29.才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