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植物病害的诊断和防治文档资料PPT文件格式下载.ppt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27109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PPT 页数:105 大小:668.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三章植物病害的诊断和防治文档资料PPT文件格式下载.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第十三章植物病害的诊断和防治文档资料PPT文件格式下载.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5页
第十三章植物病害的诊断和防治文档资料PPT文件格式下载.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5页
第十三章植物病害的诊断和防治文档资料PPT文件格式下载.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5页
第十三章植物病害的诊断和防治文档资料PPT文件格式下载.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十三章植物病害的诊断和防治文档资料PPT文件格式下载.ppt

《第十三章植物病害的诊断和防治文档资料PPT文件格式下载.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三章植物病害的诊断和防治文档资料PPT文件格式下载.ppt(10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十三章植物病害的诊断和防治文档资料PPT文件格式下载.ppt

(3)将纯培养接种到相同品种的健株上,表现出相同症状的病害;

(4)从接种发病的植物上再分离到其纯培养,性状与原来的记录

(2)相同。

四、植物病害的诊断要点,植物病害的诊断,首先要区分是属于侵染性病害还是非侵染性病害。

如果是侵染性病害,再确定病原的大类型,是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线虫性病害等。

(一)侵染性病害的病害特征,特征是:

病害有一个发生发展或传染的过程(发病中心);

在特定的品种或环境条件下,病害轻重不一大多有病征存在,且它们的症状也有一定的特征。

有些真菌和细菌病害以及所有的病毒病害和原生动物的病害,在植物表面没有病征,但症状特点仍然是明显的。

对熟悉的病害可以通过镜检发病部位的子实体,查对参考资料直接鉴定但为避免发病部位腐生真菌子实体的干扰,更可靠的方法是进行分离培养,按柯赫氏法则进行鉴定,尤其是接种后看是否发生同样病害是最基本的。

1真菌病害的鉴定,病原真菌的分离培养:

受病组织表面消毒(0.1%升汞及70%乙醇)灭菌水洗3次于PDA培养基上培养(2-2)病原显微观察。

大多数细菌病害的症状特点:

病状特征:

斑点、腐烂、萎蔫、肿瘤大多数是细菌病害的初期病斑水渍状或油渍状边缘,半透明,病斑上有菌脓外溢,切片镜检有无喷菌现象是最简便易行又最可靠的诊断技术,要注意制片方法与镜检要点。

用选择性培养基来分离细菌挑选出来再用于过敏反应的测定和接种也是很常用的方法。

2细菌病害的鉴定,革兰氏染色、血清学检验、噬菌体反应均是细菌病害诊断和鉴定中常用的快速方法。

植原体病害:

植原体病害的特点是植株矮缩、丛枝或扁枝,小叶与黄化,少数出现花变叶或花变绿。

在电镜下才能看到植原体。

注射四环素以后,初期病害的症状可以隐退消失或减轻。

对青霉素不敏感。

病原细菌的分离培养:

受病组织表面消毒(0.1%升汞及70%乙醇)灭菌水洗3次用灭菌水制备悬液用稀释法或划线法于牛肉蛋白胨培养基上培养(25-28C)显微观察。

3病毒病害的鉴定病毒病的症状以花叶、矮缩、坏死为多见。

无病征。

撕取表皮镜检时有时可见有内含体。

在电镜下可见到病毒粒体和内含体。

采取病株叶片用汁液摩擦接种或用蚜虫传毒接种可引起发病;

用病汁液摩擦接种在指示植物或鉴别寄主上可见到特殊症状出现。

用血清学诊断技术可快速作出正确的诊断。

必要时作进一步的鉴定试验。

线虫病的病状有:

虫瘿或根结、胞囊、茎(芽、叶)坏死、植株矮化黄化、缺肥状。

在植物根表、根内、根际土壤、茎或籽粒(虫瘿)中可见到有线虫寄生,或者发现有口针的线虫存在。

4线虫病害的鉴定,5、寄生植物引起的病害,在病植物体上或根际可以看到其寄生物,如寄生藻、菟丝子、独脚金等。

当一株植物上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原物侵染时可能产生两种完全不同的症状,如花叶和斑点、肿瘤和坏死首先要确认或排除一种病原物然后对第二种作鉴定。

两种病毒或两种真菌复合侵染是常见的,可以采用不同介体或不同鉴别寄主过筛的方法将其分开。

柯赫氏法则在鉴定侵染性病原物时是始终要遵守的准则。

6复合侵染的诊断,

(二)非侵染性病害,一是进行病害现场的观察和调查,并了解有关环境条件的变化;

二是依据侵染性病害的持点和侵染性试验的结果,尽量排除侵染性病害的可能;

三是进行治疗诊断。

从病植物上看不到任何病征也分离不到病原物。

往往大面积同时发生同一症状的病害;

没有逐步传染扩散的现象等,大体上可考虑是非浸染性病害。

除了植物遗传性疾病之外,主要是不良的环境因素所致。

不良的环境因素种类繁多,但大体上可从发病范围、病害特点和病史几方面来分析。

下列几点可以帮助诊断其病因:

1病害突然大面积同时发生,发病时间仅几天,大多是由于大气污染、三废污染或气候因素如冻害、干热风、日灼所致。

2病害只限于某一品种发生,多为生长不宜或有系统性的症状表现,多为遗传性障碍所致。

3有明显的枯斑、灼伤,且多集中在某一部位的叶或芽上,无既往病史,大多是由于使用农药或化肥不当所致。

4明显的缺素症状,多见于老叶或顶部新叶。

第二节、植物病害防治的总方针,一、植物病害综合治理的概念1、植物病害防治:

通过人为干预,改变植物病害三角中植物、病原和环境条件的相互关系,减少病原物数量,削弱其致病性,保持和提高植物的抗病性,优化生态环境,减少病害所造成的损失,以达到控制病害的目的。

2、植物病害防治的历史衍变:

单一病害防治经验技术;

化学药剂的特别依赖;

注重保护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环境保护的综合防治技术。

3、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IMP(IntergatedPestMangement):

对病原物、害虫、害鸟、害兽和杂草,从经济的观点,生态平衡的角度来防治。

采取各种防治措施,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

化学药剂的使用和其他防治方法要避免环境污染和破坏自然的生态平衡。

4、植物病害的综合治理:

来源于IMP(IntergatedPestMangement);

从农业生态体系出发,根据病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控制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地协调应用必要的措施,将病害控制在经济受害的水平以下,以获得最佳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植物病害的综合治理的内容:

(1)病害的正确诊断;

(2)认识生态系及病原组成及动态;

(3)确立病害的经济域值;

(4)建立病害的监测预报系统;

(5)协调应用植物病害的防治方法。

包括植物检疫、农业防治、抗病育种、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

第三节植物检疫,一、植物检疫的概念(plantquarantine):

植物检疫又称为法规防治,其目的是利用立法和行政措施防止或延缓有害生物的人为传播。

植物检疫的基本属性是其强制性和预防性。

二、植物检疫的必要性,有害生物除自然传播途径外,还可随人类的生产和贸易活动而传播,这称为人为传播。

人为传播主要载体是被有害生物侵染或污染的种子、苗木、农产品包装材料和运输工具等。

人类引种和调种的范围广、种类多、数量大,传带有害生物的机率高,而且还因为种苗传带病原物和其它有害生物的效率高。

种苗本来就是病原物的自然传播载体,有完善的传播机制,人为传播又延长了传播距离,扩大了传播范围带病种子苗木传入新区后可直接进入田间,有利于病原物传染下一代植物,迅速扩大蔓延。

三、植物检疫的任务,禁止危险性病虫草随植物和农副产品的调运传播;

将局部某地已发生的危险性病虫草封锁在一定范围内,采取各种措施肃清。

当危险性病虫草传入新的地区,及时采取措施肃清。

四、植物检疫对象的确定,有可能通过人为传播途径进行传播的病虫草害;

在国内尚未发生或仅局部地区发生的病害;

传入几率高,适生性较强,对农业生产和环境有严重威胁的病虫草害。

世界各国检疫政策不同,设立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形式也有所不同。

我国国内植物检疫提出一套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实行针对性检疫。

五、植物检疫工作内容,1进行危险性病虫草的调查和研究,作出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2、颁布植物检疫条例;

3、划定疫区,保护区,有步骤地消灭危险性病虫草。

4、认真进行检查、检疫;

5、加强南繁地区的检疫管理。

六、植物检疫主要措施,1禁止进境2限制进境3调运检疫4产地检疫5国外引种检疫6旅客携带物、邮寄和托运物检疫7紧急防治,第四节农业防治,农业防治又称环境管理或栽培防治运用各种农业调控措施,压低病原物数量提高植物抗病性,创造有利于植物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

优点:

可与常规栽培管理结合进行,不需要特殊设施。

不足:

有地域局限性单独使用有时收效较慢,效果较低,一、使用无病繁殖材料,生产和使用无病种子、苗木、种薯以及其它繁殖材料,可以有效地防止病害传播和压低初侵染接种体数量。

为确保无病种苗生产,必须建立无病种子繁育制度和无病毒母本树制度。

种子生产基地需设在无病或轻病地区、并采取严格的防病和检验措施。

商品种子应实行种子健康检验,确保种子健康水平。

带病种子需行种子筛选和处理(机械筛选、风选或用盐水、泥水漂选热力和杀菌剂),例如:

热力治疗和茎尖培养己用于生产无病毒种薯和果树无病毒苗木。

马铃薯茎尖生长点部位不带有病毒,可在无菌条件下切取茎尖0.20.4mm进行组织培养,得到无病毒试管苗,再扦插扩繁,收获无病毒微型薯用于生产。

二、建立合理的种植制度,例如:

轮作是一项古老的防病措施。

实行合理的轮作制度,病原物因缺乏寄主而迅速消亡,适于防治土壤传播的病害。

防治小麦全蚀病,可用非寄主植物轮作23年。

用葫芦科以外的作物轮作3年能有效地防治瓜类镰刀菌枯萎病和炭疽病。

防治茄子黄萎病和十字花科蔬菜菌核病需行56年轮作,但改种水稻后只需1年。

各地作物种类和自然条件不同,种植形式和耕作方式也非常复杂,诸如轮作、间作、套种、土地休闲和少耕免耕等具体措施对病害的发生有影响。

例如,在北方冬麦区实行小麦行间套种玉米、棉花后,土地不翻耕,杂草丛生,有利干传毒昆虫灰飞虱繁殖滋生、小麦丛矮病逐年加重。

辣椒间作玉米,在高温季节玉米为辣椒遮光降温,减少了病害发生。

三、保持田园卫生,清除田间的病株残体:

收获后的清除措施能有效地减少越冬或越夏菌源数量。

拔除田间病株:

摘除病叶和消灭发病中心,能阻止或延缓病害流行。

使用无菌肥料:

禁止使用植物病残体沤肥、堆肥,有机肥应在充分腐熟后才能使用。

消灭传毒昆虫介体和转主寄主:

应当清除野生寄主、转主寄主。

深耕深翻可将土壤表层的病原物休眠体和带菌植物残屑掩埋到土层深处,是重要的田园卫生措施。

水稻栽秧前,捞除漂浮在水面上的菌核,对减轻纹枯病的发生也有一定的作用。

四、加强栽培管理,改进栽培技术、合理调节环境因素、改善立地条件、调整播期、优化水肥管理等都是重要的农业防治措施。

播种期、播种深度和种植密度:

可达到人为避病的效果水肥管理与病害消长关系密切,必须提倡合理施肥和灌水。

可减少因病造成的损失。

第五节植物抗病品种的利用,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植物病害最经济、最有效的途径。

抗病品种的防病效能很高:

一旦推广使用了抗病品种,就可以代替或减少杀菌剂的使用,大量节省田间防治费用。

使用抗病品种不仅有较高的经济效益,而且可以避免或减轻因使用农药而造成的残毒和环境污染问题。

人类利用抗病品种控制了大范围流行的毁灭性病害。

我国小麦的主要病害秆锈病、条锈病、腥黑穗病和秆黑粉病,玉米的主要病害大斑病、小斑病和丝黑穗病以及马铃薯晚疫病等,部是主要依靠大面积应用抗病品种而得到全面控制的。

稻瘟病、稻白叶枯病、小麦白粉病、赤霉病以及多种经济作物的重要病害也通过品种防治行效地遏制了流行。

对许多难以运用农业措施和农药防治的病害,特别是土壤病害、病毒病害以及林木病害,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几乎是唯一可行的防治途径。

一、选育抗病品种,1、选育抗病品种的复杂性病原物方面的问题;

育种方面的问题;

2、适宜抗病育种的病害:

土传病害;

病原物致病性专化,寄主范围狭窄的病害;

全株性病害。

二、选育抗病品种的方法,引种;

系统选育;

杂交育种;

辐射育种;

基因工程。

三、植物抗病性鉴定,农作物品种的抗病性是由其抗病基因所决定的,但抗病基因的作用只有当寄主植物与病原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相互作用,发生病害后,通过调查发病程度才能被人们所认识。

抗病性鉴定实际上是用一定的病原物,在适宜的发病条件下,通过比较供测品种与已知抗病性品种的发病程度来评定供测品种的抗病性。

植物抗病性鉴定的方法,植物抗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