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性状鉴定知识论文.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40218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8.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性状鉴定知识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药性状鉴定知识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药性状鉴定知识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药性状鉴定知识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药性状鉴定知识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药性状鉴定知识论文.docx

《中药性状鉴定知识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性状鉴定知识论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药性状鉴定知识论文.docx

中药性状鉴定知识的浅谈

【摘要】目的:

介绍中药鉴定的依据和一般程序,使能了解中药检验的正规程序、要求与方法,以利检验工作的开展,防止检验中的偏差。

方法:

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生物检定。

结果:

通过介绍中药性状鉴定的内容与要求及举例,使能了解性状鉴定的内容与要求,熟悉中药性状鉴定程序,便于检验中规范的描述和记录。

防止记录内容杂烂无章无序。

结论:

介绍中药一般知识和生活体验,与大家共享共勉。

【关键词】中药鉴定的目的与意义;依据和一般程序;方法;内容与要求;举例。

【中图分类号】r2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

(2013)05-0115-02

1中药鉴定的目的与意义

目的:

鉴定中药品种的真伪优劣。

意义:

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和有效,保证人民的身体健康和权益。

其意义重大而深远,既有历史意义又有现实意义。

从历史角度看:

历代本草记载中,地区用药名称和使用习惯不尽相同,类同品,代用品和民间用药不断出现,使得中药中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的现象较为普遍,例如:

白头翁,多达20种以上,其来源分属于毛茛科,蔷薇科,石竹科,唇形科,菊科,玄参科等不同科的植物。

贯众:

全国作贯众用的原植物有11科18属58种,均属于蕨类植物。

又如,阴行草(玄参科)在我国北方作刘寄奴使用,在南方作土茵陈使用。

黑三菱科植物黑三菱的商品名为荆三菱,而莎草科植物荆三菱的商品名为黑三菱。

二者的称谓正好相反。

从现实情况看,当前中药材和饮片以假充真,以劣充优,掺杂掺假的现象十分严重,特别是贵重药材及价格偏高药材尤为严重。

2中药鉴定的依据和一般程序

2.1依据

2.1.1国家标准:

中国药典,药品注册标准(部颁或局颁标准)

2.1.2地方标准:

各省市自治区颁发的中药材质量标准和中药饮片炮制规范。

2.1.3参考标准:

中药大辞典,中药志等。

2.2一般程序:

取样和杂质检查

2.2.1取样:

取样的代表性直接影响到检定结果的正确性,因此必须重视取样的各个环节。

取样时均应符合下列有关规定:

(1)抽取样品前应核对品名,产地,规格等级及包件式样,检查包装的完整性,清洁的程度及有无水迹,霉变或其他污染等情况。

详细记录,凡有异常情况的,单独检验并拍照。

(2)从同一批药材和饮片包件中抽取供检验用样品的原则:

总包件不足5件,逐件抽样

5——99件,随机抽5件取样

100——1000件,按5%比例取样

超过1000件,超过部分按1%比例取样

(3)每一包件至少在2——3个不同的部位各取样品一份,包件大的应从10cm以下处在不同的部位分别取样。

对破碎的粉末状的或大小在1cm以下的,可采用采样器取样,个体较大的药材,可根据实际情况抽取有代表性的样品。

每一包件的取样量:

一般药材和饮片抽取100——500g,粉末状的药材和饮片抽取25——50g贵重药材和饮片抽取5——10g

(4)将抽取的样品混匀,即为抽取样品的总量。

若总量超过检验用量的数倍时,可按四分法再取样,即将样品摊成正方形,依对角线划“x”,使分为四等分,取用对角的两份,再如上操作反复数次,直至最后剩余量能够满足检验用的样品量。

(5)样品分三个1/3即可。

2.2.2杂质检查

(1)有机物的杂质

(2)无机物的杂质

(3)有无虫蛀,霉烂变质的情况。

若有杂质,虫蛀及霉变的情况,应挑选或筛选称重后从相应检品中减去,计算净重量。

3中药鉴定的方法

有五种方法:

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生

物检定。

3.1来源鉴定:

是应用植物或动物的分类学知识,对生药的来源进行鉴定,确定其正确的学名。

应用矿物学的知识确定矿物生药的来源,以保证应用中药品种准确无误。

3.2性状鉴定:

是利用眼看,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十分简便的方法来鉴别生药的外观性状。

3.3显微鉴定:

是利用显微镜观察生物的组织结构、细胞形态以及内含物的特征,以鉴别其真伪。

3.4理化鉴定:

是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对生药中所含主要化学成分或有效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3.5生物检定:

又称生物测定,是利用药物对生物所起作用,以

测定药物的效价或作用强度的一种方法。

药物对生物所起的作用就是药理作用,对于缺乏适当准确的理化分析方法来确定其有效成分的含量就可通过药理作用观察疗效和强度。

4中药的性状鉴定

性状鉴定又称经验鉴别,是利用传统的鉴别方法(眼看、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来鉴别中药的真伪的一种简便的方法。

其特点是简单,易行,迅速。

其内容包括十个方面:

形状、大小、颜色、外表特征、质地、断面、气、味、水试、火试等。

4.1形状:

中药的形状与药用部位有关,每种中药的形状,一般比较固定,

具遗传学特性。

例如:

根类:

圆柱形:

党参,桔梗,丹参,甘草,黄连,白芍圆锥形:

白芷,黄芩,板蓝根,乌头,附子

纺锤形:

地黄,玄参,人参等不规则形:

何首乌,地榆等皮类:

板片状:

杜仲,肉桂,黄柏,桂皮,秦皮等卷筒状:

厚朴等

果实种子类

圆球形:

五味子,南五味子长圆形:

赤小豆,相思子

扁圆形:

杏仁,桃仁,郁李仁不规则形:

牵牛子,益母草子等

有的品种经验鉴别术语更加形象化,例如:

蚯蚓头——防风

怀中抱月——川贝当中的松贝

狮子盘头——党参

铜皮铁骨狮子头——三七鸡爪黄连——味连

马头蛇尾瓦楞身——海马既像虫又像草——冬虫夏草

形状观察一般不需预处理,直接观察。

但有些花、叶、全草类中

药皱缩,观察前应侵软,展平再观察。

4.2大小:

指中药的长短,粗细,厚薄。

一般应测量较多的样品,允许有少量高于或低于规定数值。

测量时应用毫米刻度尺。

对细小的种子或果实,可将每10粒种子紧密排成一行,测量后求其平均值。

4.3颜色:

中药的颜色一般式较固定的,是指在日光下观察药材

或饮片的颜色及光泽度。

红色:

红花,西红花,丹参,赤芍,朱砂,枸杞,栀子等黄色:

大黄,黄连,黄芩,黄柏,蒲黄,黄姜等

白色:

白芍,白芷,茯苓,山药,桔梗,葛根,贝母等黑色:

玄参,地黄,熟地黄

紫色:

紫草,紫苏叶蓝色:

靛蓝

用两种色调复合描述时,以后面一种色为主。

例如:

黄棕色即以棕色为主。

4.4外表特征:

观察中药表面的各种特征,包括光滑、粗糙、皱

纹、皮孔、毛绒等。

党参——狮子盘头

三七——铜皮铁骨狮子头

川贝母——怀中抱月(松贝)浙贝母——元宝贝

防风——蚯蚓头

半夏——针眼

人参——珍珠疙瘩,芦头,芦碗,艼,黄马褂天麻——点状环纹,鹦哥嘴或红小辨

羚羊角——水波纹(合把),白如玉,通天眼蕲蛇——翘鼻头,方胜纹,连珠斑

乌梢蛇——剑脊

佛手——观音菩萨的手

木瓜——皱皮为正品,光皮为伪品

酸枣仁——腹面凸突出有脊棱为正品,腹面凹陷的为伪品钩藤——带有钩的藤

金钱白花蛇——铜钱大小的圆盘状银环蛇的幼蛇。

辛夷——毛笔花

厚朴——筒朴、靴朴、鸡肠朴

4.5质地:

指中药的软硬,坚韧,致密,黏性,粉性,纤维状,脆性等特征。

三七与菊三七:

轻与重,坚硬与松脆的比较

通草与小通草,红花:

柔软

防己与木防己:

光滑与粗糙,粉性与的纤维性比较三棱与荆三棱:

致密与疏松的比较

沉香与降香:

质地致密,体重入水下沉

4.6断面:

指中药折断时的现象。

断面是否平坦,或显粉性,纤维性,颗粒性,或裂片状,或有无油痕,有无胶丝状以及断面典型

特征、颜色等。

云锦花纹——何首乌锦纹及星点——大黄白色橡胶丝——杜仲

菊花心——甘草,党参,人参,白勺等金井玉栏——板蓝根,黄芪,桔梗

车轮纹——防己,木防己罗盘纹——牛膝,商陆颗粒性——茯苓,猪苓纤维性——葛根,木防己

粉性——粉葛,山药,防己,贝母

延胡索——断面黄色,而伪品的断面黑褐色

黄芩——断面是黄色,若断面呈绿色则黄芩苷已部分水解厚朴——内表面深紫褐色,划之显油痕,气香味辛辣。

肉桂——内表面划之有油痕,气香浓烈,口尝有甜味。

黄柏——断面纤维性,呈裂片状分层,深黄色,味极苦。

4.7气:

指嗅觉提供的中药特征

香气:

含挥发油成分的多具有香气。

例如丁香,八角茴香,当归,川芎,柴胡,砂仁,独活,羌活,五加皮,香加皮等。

臭气:

阿魏,麝香

腥气:

鱼腥草,动物体或组织,伪品阿胶和鹿角胶等。

凉气:

薄荷,冰片

4.8味:

指口尝提供的生药特征。

甜味:

当归,甘草,人参,党参,枸杞,肉桂等

苦味:

大黄,黄柏,黄连,黄芩,穿心莲,苦参,厚朴等酸味:

山楂,乌梅,五味子,南五味子等

辣味:

生姜,干姜,高良姜等

咸味:

海马,海龙,海狗肾,海藻,昆布等

麻辣刺喉:

半夏,天南星,乌头,附子,草乌,独角莲等

4.9水试法:

是利用药材在水中的颜色、密度、膨胀度等特殊变化,进行鉴别中药的真伪优劣。

西红花、红花:

入水后水被染成黄色,若为红色者,则是被染色。

秦皮:

其水溶液在日光下呈碧蓝色荧光。

三棱,降香,沉香,茯苓质坚实体重,入水下沉为正品。

猪苓,蒲黄,海金沙等体轻,入水上浮为正品。

蛤蟆油,燕窝,胖大海:

吸水膨胀数倍。

掺有无机物杂质,大多不溶于水就下沉。

若溶于水者可用其他方法鉴别。

4.10火试法:

指能产生特殊气味,颜色,烟雾,闪光和声响等。

降香:

微有香气,点燃后香气浓烈,有油流出,烧后有白灰。

青黛:

灼烧后有紫红色的烟雾。

海金沙:

点燃后发出爆鸣声及闪光。

5性状鉴别举例冬虫夏草:

性状:

由虫体与头部长出的真菌子座相连而成。

5.1虫体:

(1)形状:

似蚕。

(2)大小:

长3——5cm,直径0.3——0.8cm

(3)颜色:

表面深黄色至黄棕色

(4)外表特征:

环纹20-30个,头部红棕色,足8对,中部4

对明显.

(5)质地:

质脆,易折断

(6)断面:

断面略平坦,淡黄白色。

5.2子座:

(1)形状:

细长圆柱形

(2)大小:

长4——7cm,直径约0.3cm

(3)颜色:

表面深棕色至棕褐色

(4)外表特征:

有细纵皱纹,上部稍膨大。

(5)质地:

质柔韧

(6)断面:

类白色气微腥,味微苦。

子座头部横切面,子座周围由卵形或椭圆形的子囊壳组成。

下半部埋于凹陷的子座中。

子囊壳内有多数线形子囊,每个子囊内有

2--8个线形的子囊孢子。

子座中央充满菌丝。

冬虫夏草混伪品

5.3蛹草:

麦角菌科蛹草的干燥子座和虫体,习称“北虫草”。

子座头部椭圆形,较柄部短很多,橙黄色或橙红色。

蛹草菌寄生在夜蛾科幼虫体内,常发育成蛹后才死亡,故虫体略呈椭圆形的蛹。

5.4亚香棒虫草:

麦角菌科亚香棒虫草的干燥子座及虫体。

子座柄多呈黑色,弯曲,有纵皱或棱,上部光滑,下部有细绒毛,子实体头部呈段圆柱形,不膨大,茶褐色。

子座横切面,子囊壳一轮,全部埋生入子座内,开口呈黑点状。

5.5凉山虫草:

麦角菌科凉山虫草的干燥子座和虫体。

子座黄棕色,长10——30cm,子座分枝或不分枝,子实体圆柱形或棒状。

虫体便面红棕色。

5.6分枝虫草:

麦角菌科分枝虫草的干燥子座和虫体。

子座多分枝,黑褐色。

虫体头部黑色发亮。

子座横切面,子囊壳呈双排列。

人参的性状鉴别

(1)生晒参:

主根:

呈纺锤形或圆柱形,长3——15cm,直径1-2cm,表面颜色灰黄色,上部或全体有疏浅断续的粗横纹及明显的纵皱纹,下部有枝根2-3条,并着生多数细长的须根,须根上常有不明显的细小疣状突出(习称“珍珠疙瘩”)。

根茎:

(芦头)长1-4cm,直径0.3——1.5cm,多拘挛而弯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