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管柱钢结构制作通用工艺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93820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41.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圆管柱钢结构制作通用工艺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圆管柱钢结构制作通用工艺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圆管柱钢结构制作通用工艺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圆管柱钢结构制作通用工艺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圆管柱钢结构制作通用工艺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圆管柱钢结构制作通用工艺Word格式.docx

《圆管柱钢结构制作通用工艺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圆管柱钢结构制作通用工艺Word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圆管柱钢结构制作通用工艺Word格式.docx

10)《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法》GB11345-91

11)《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12)《碳素结构钢》GB700-88

13)《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91-94

14)《厚度方向性能钢板》GB5313-85

3、材料的要求和选用

3.1原材料的选用及其适用标准

3.1.1钢管

(1)圆管柱钢材主要采用Q235B和Q345B,其质量标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700-88)及《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91-94)的要求。

其力学性能及碳、硫、磷、锰、硅含量的合格保证必须分别符合标准《结构用无缝钢管》(GB8162-1999)或《直缝电焊钢管》GB11345-89。

(2)结构用无缝钢管的弯曲度、外径和壁厚等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无缝钢管弯曲度、外径和壁厚的允许偏差

钢管

种类

钢管尺寸

mm

允许偏差

普通级

高级

热轧(挤压扩)管

外径D

<50

±

0.50mm

0.40mm

≥50

1%

0.75%

壁厚s

<4

12.5%(最小值为±

0.40mm)

10%(最小值为±

0.30mm)

≥4~20

+15%

-12.5%

10%

>20

12.5%

冷拨(轧)管

6~10

0.20mm

0.10mm

>10~30

>30~50

0.45mm

0.25mm

>50

0.5%

≤1

0.15mm

0.12mm

>1~3

-10%

>3

+12.5%

弯曲度

壁厚≤15mm

不应大于1.5mm/m

壁厚>15~30mm

不应大于2.0mm/m

壁厚>30mm或

外径≥351mm

不应大于3.0mm/m

注:

对外径大于351mm的热扩管,壁厚允许偏差为±

18%

(3)直缝电焊钢管外径和壁厚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直缝电焊钢管外径和壁厚的允许偏差

钢管尺寸mm

允许偏差(mm)

高精度

较高精度

普通精度

外径

D

5~20

0.10

0.20

0.30

21~30

0.25

0.50

31~40

41~50

0.35

51~323.9

0.8%

1.0%

>323.9

壁厚

s

+0.03

-0.05

0.06

0.60

+0.04

-0.07

0.07

0.80

0.08

1.0

+0.05

-0.09

0.09

1.2

0.11

1.4

+0.06

-0.11

0.12

1.5

0.13

1.6

+0.07

-0.13

0.14

1.8

2.0

0.15

2.2

0.16

2.5

+0.08

-0.16

0.17

2.8

0.18

3.0

3.2

+0.10

-0.20

3.5

3.8

0.22

4.0

4.2~5.5

-

8%

>5.5

15%

3.1.2钢板及型钢

(1)其力学性能及碳、硫、磷、锰、硅含量的合格保证必须分别符合标准《碳素结构钢》(GB700-88)和《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91-94),其强屈比不得小于1.2,伸长率应大于20%,有良好的可焊性及明显的屈服台阶,钢材的屈服点不宜超过其标准值10%。

(2)板厚大于或等于40mm时,为防止层状撕裂,要求板厚方向断面收缩率不小于国家标准《厚度方向性能钢板》(GB5313-85)中的Z15级规定的容许值。

3.1.3高强度螺栓

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及其螺母、垫圈的制作及技术条件应分别符合国家标准GB1228-91、GB1229-91、GB1230-91、GB/T1231-91的规定。

3.1.4普通螺栓

(1)C级螺栓,其性能等级应符合图纸的要求。

(2)普通螺栓及其螺母、垫圈的制作应分别符合国家标准GB5780-86、GB41-86、GB95-86的有关规定。

3.1.5焊接材料

(1)焊接材料选用,当图纸和工艺有要求时按照图纸和工艺要求执行,无要求时按照下表选用:

表3

焊接方法

材质

焊材牌号

焊接位置

手工电弧焊

Q345

E5015/E5016

定位焊对接角接

Q235

E4303/E4315

埋弧自动焊

H08MnA+SJ101

对接角接

H08A+SJ101

CO2气体保护焊

Q235、Q345

ER50-6

(2)焊接材料烘干温度表:

表4

焊接材料牌号

使用前烘焙条件

使用前存放条件

焊条E5016/E5015

350-380℃;

2h

100-150℃

焊剂SJ101

300-350℃;

1h

3.1.6油漆材料:

具体见每个具体工程的《工艺要领书》。

4、制作工艺要领

4.1钢管柱的制作流程

图1

4.2.圆管柱制作重点和技术难点

4.2.1钢管外形尺寸直接影响构件整体的尺寸,部分钢管椭圆度过大,造成节点板的制作和安装精度不准。

4.2.2钢管柱多为空间立体尺寸,放样精度要求较高,组立困难。

4.2.3节点制孔

钢结构的零件钻孔采用数控平面钻或摇臂钻,为了确保钻孔精度和质量,采用模钻时均须放样划线划出基准轴线和孔中心,采用数控钻的首次加工品均需检验合格后才能批量钻孔,零件、部件、构件钻孔后均需检验合格才准转入其它工序。

4.2.4圆管柱的焊接自动化程度较低,尤其是牛腿组立时,为全位置焊接,对焊工的要求较高。

4.2.5焊接顺序和焊接余量的控制:

由于焊接变形会影响构件的整体精度尺寸,焊接过程中应制定合理的焊接顺序和焊接方法。

4.3各工序加工要领

4.3.1放样

(1)放样基本要求

所有构件应按照施工详图及制造工艺的要求,进行手工1:

1放大样或计算机的模拟放样,核定所有构件的几何尺寸。

放样检验合格后,按工艺要求制作必要的角度、槽口、制作样板和胎架样板。

样板的允许偏差(mm)如下表:

表5

项目

平行线距离和分段尺寸

对角线差

宽度长度

孔距

样板角度

0.5

20’

(2)构件收缩余量的要求

构件收缩余量,当图纸和工艺文件有要求时按要求执行,没有要求时按下表执行:

表6

板厚mm

每个对接缝收缩余量mm

每个节点的收缩量mm

每个环缝接口收缩量mm

≤16

3

>16

2

4.3.2下料

(1)钢管件应采用管子切割机锯床下料、半自动切割,钢管两端坡口角度按工艺要求;

(2)对主管原则上长度定尺采购,下料时放焊接收缩余量30-50mm;

(3)圆管内侧节点板下料时应比圆管直径小3-5mm,便于节点板的组装。

下料后,必须立即对构件或杆件进行检验,当钢管不平直及有局部凹陷时,应对钢管进行矫正;

(4)对于较大牛腿在下料、放样时,为节省原材料和安装方便,应将节点板分段下料。

分段准则:

一是便于下道工序识别、组对;

二是牛腿组拼后没有焊缝重合现象。

(5)钢管应事先排料,钢管柱分段弦杆应以钢管最大利用长度对接,钢管的最小对接长度不应小于2倍的管直径且不应小于800mm。

对接位置应错开节点位置不小于200mm的距离。

当钢管柱本体采用直缝焊接管时,管材对接处的直焊缝也应错开200mm以上。

(6)节点钢板的切割,应根据放样套料图及数控切割下料图,分别用数控自动切割、半自动切割或剪板机下料。

不允许手工切割,节点坡口加工应采用半自动切割或管子坡口机进行切割。

(7)下料的公差要求

气割下料采用自动切割、半自动切割,气割下料的允许偏差(mm)应符合下表:

表7

零件宽度、长度

切割面平面度

割纹深度

局部缺口深度

0.05t,且不大于2.0

0.3

t为切割面厚度

机械切割下料的允许偏差符合下表:

表8单位:

边缘缺棱

型钢端部垂直度

(8)坡口加工应采用自动切割、半自动切割、坡口机、刨边机等方法,允许偏差符合下表:

表9单位:

切割面

平面度

割纹

深度

局部缺

口深度

坡口角

度偏差

反坡口

钝边偏差

切割面直线度

表面清洁度

允许

偏差

0.05t

且不大于2.0

1.0(但要求平滑过渡)

50

不允许

1

400米之内小于2,且不大于4

无挂瘤、渣、氧化皮、铁锈、水、油等一切杂物

(9)钢管的对接

钢管与钢管之间的对接,内设衬管,在胎架上进行,具体形状尺寸如下图:

图2

对接接头焊接时,应注意的事项:

1)应尽量采用半自动埋弧焊机焊接;

2)焊接时尽量在滚轮架上进行,焊接过程中管子滚动,焊接位置应处于将近水平位置;

3)焊接时起弧位置和收弧位置不能在同一处,各层之间应错开不小于50mm的距离;

4)焊接时应填满弧坑,不能出现起弧和收弧裂纹。

4.3.3.外部零件的装配

(1)圆管柱组装时应首先做出钢管的相垂直的两条母线,作为组立时的角度基准。

(2)组立时应以柱顶板为基准平面,所有节点定位时均以基准平面为基准进行测量定位,不允许分段累加定位,防止累积误差过大,构件质量不合格。

(3)节点板组立时应以钢管中心为基准进行测量,减少圆管椭圆度对牛腿精度的影响。

(4)构件组立后的允许偏差值见下表:

表10

项目

图例

测量工具

对接接头底板错位

t≤16

角尺

16<t<30

t/10

t≥30

对接接头的间隙偏差

0~+4.0

钢尺、塞尺

气体保护焊

+1.0

对接接头的直线度偏差

钢尺

根部开口间隙偏差

(背部加衬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