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站监测方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993796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29.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车站监测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车站监测方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车站监测方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车站监测方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车站监测方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车站监测方案Word格式.docx

《车站监测方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车站监测方案Word格式.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车站监测方案Word格式.docx

一共设四个出入口,分别通向4个方向,便于乘客选择不同的进出站方向。

2本监测方案编制依据

本实施大纲主要依据以下规范标准和文件编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1999;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

3、《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

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5、《城市测量规范》GJJ13-87;

1

6、《城市地下水动态观测规程》CJJ/T76-98;

7、《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8、《武汉地区深基坑工程技术指南》(WBJ1-7-95)

9、湖北省地方标准《深基坑工程技术规范》(DB42/159-1998)

10、《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94)

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

12、林宗元编《岩土工程试验监测手册》,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13、刘俊峰等编《岩土工程安全监测手册》,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3监测目的

为确保该工程支护结构本身的安全以及四周的地下管线、楼房和道路安全,在

施工过程中宜采用信息化施工,即运用多手段的联合监测,加强施工过程中的信息

管理,做到定时监测,及时反馈。

同时,通过监测信息,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

相应对策,清除事故隐患,并根据实际情况修改、补充、完善设计和施工方案。

4项目组织机构

武汉市轨道交通二号线一期工程第24标段(名都地铁站)监测工程项目部由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丰达地质工程有限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组成。

项目负责人1名、现场负责人3名。

在项目部领导机构下设监测管理部和监

测信息整理分析部,负责日常的管理和信息资料分析工作。

现场监测组分为3个,

即沉降监测组(主要负责建筑物、道路及管线沉降监测)、应力应变监测组(主

要负责土体位移及围岩收敛监测)、钻孔监测组(主要负责钻孔倾斜及地下水位

监测)。

除了现场监测小组以外另设一个信息管理系统组,负责监测信息管理系

统的研制,以尽早在本项目中实现数据采集、数据计算、变形分析、报表制作一

2

体化,做到能对整个监测的数据进行实时、动态的管理。

本项目部的组织机构、各机构负责人以及主要工作人员见图1及下表:

3

图1武汉市轨道交通二号线一期工程名都车站施工阶段监测组织机构框图

项目负责人:

唐辉明

现场总负责人:

胡斌

监测运行负责人监测数据分析负责人

负责人:

莫云负责人:

李方成

地面沉降监测组

应力应变组

围护结构侧向位移监测

田龙强

张良刚

地下水位监测组

吴亮

刘永林

4

项目组主要现场负责人员名单

序号

姓名

性别

学历

专业

职称

博士

地质工程

副教授

王宇

硕士

岩土工程

高级工程师

谢武军

工程师

莫云

本科

在读研究生

5

6

7

岳昊

测绘工程

8

朱异云

9

金彪

10

隧道工程

11

12

5监测内容

在监测过程中,采用工程测量、工程测试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监测,

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排除外界因素和监测系统的偶发性误差,从而提供

精确、可靠、科学的监测数据。

本工程需进行两方面的监测,一是支护结构本身

在施工期间的安全、稳定监测;

二是周边建筑物、地下管线、地表沉降的监测。

具体监测项目如下:

(1)地表沉降量测;

(2)邻近建筑物沉降、倾斜;

(3)地下管线沉降;

(4)支撑轴力;

(5)钢筋应力、围护桩内力;

(6)土压力;

(7)围护桩侧向位移、桩体变形、桩顶水平位移;

(8)地下水位;

(9)孔隙水压力;

6.监测方法及技术要求

6.1地表沉降量测

沉降监测根据监测对象周围的水准基点高程进行。

水准基点从现场施工控制

网基点引入。

如果现场附近没有水准基点,则根据现场条件和监测时间要求埋设

专用水准基点。

水准基点数量不少于4个,分别布设在工点两侧,并定期进行校

核,防止其自身发生变化,以保证沉降监测结果的正确性。

水准基点在沉降监测

的初次量测前不少于15天埋设。

水准基点的埋设按以下要求进行:

(1)布置在监测工点的沉降范围以外,用10钢筋打入地下不少于0.3米,

上部用C25砼包固,确保其稳固性;

(2)水准基点与量测点通视良好,其距离小于100米,以保证监测精度;

(3)水准基点的埋设避开松软、低洼积水处,以防变位。

6.1.2沉降监测方法及技术要求

沉降监测采用TrimbleDiNi高精密电子水准仪,以保证监测精度。

视线长度

不大于50米,闭合差小于士0.5nmm,测量数据保留至0.lmm。

同时沉降监

测满足下列要求:

(1)观测前对所用水准仪、水准尺按规定进行校验,并作好记录,在使用

过程中不随意更换;

(2)首次进行观测增加测回数,且不少于3次,取其稳定值作为初始值;

(3)固定观测人员、观测线路和观测方式;

(4)定期进行水准点校核、测点检查和仪器校验,确保量测数据的准确性

和连续性;

6.1.3沉降监测提供的相关资料

(1)沉降监测计划,含水准点、测点的平面布置图;

(2)仪器校验记录资料;

(3)监测记录及报告表;

(4)沉降曲线及图表;

(5)监测结果的计算分析资料;

(6)沉降监测报告。

6.2邻近建筑物沉降、倾斜监测

6.2.1对基坑周边建筑物的调查

在开工前对施工现场周边不小于3H(H—基坑深度)范围内建筑物进行普查,

根据建筑物的历史年限、使用要求以及受施工影响程度,确定具体监测对象。

后根据所确定的拟监测对象逐一进行详细调查,以确定重点监测部位。

6.2.2建筑物沉降监测

(1)沉降观测点的位置和数量根据建筑物特征、基础形式结构种类和地质

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

为了反映沉降特征和便于分析,测点埋设在沉降差异

较大的地方,同时考虑施工便利和不易损坏。

(2)沉降观测标志根据建筑物的构造类型和建筑物材料确定。

主要选用墙

柱标志、基础标志和隐蔽式标志。

对于不便埋设时,选用射钉或膨胀螺栓固定在

建筑物表面,涂红油漆作为观测标志。

沉降观测标志埋设时特别注意保证能在点

上垂直置尺和良好的通视条件,同时监测时还要注意:

①仪器避免安置在有震动

影响的范围内和有安全隐患的地点;

②观测时水准仪成像清晰,前后视距相近,

且不超过50米,前后视观测完毕应闭合在水准点上。

6.3地下管线位移监测

地下管线观测点采用带可移动式探针的“隐埋式”观测点,为真实反应管线

的沉降,且不受周围土层沉降的影响,观测点结构示意图如下:

保护罩

尺垫

导向套

探针

套管

钢垫板

混凝土垫层

防粘接膜

煤气或上水管线

图2管线沉降点的布设图

(1)管线资料调查

通过建设、设计和施工单位了解地下管线的用途、材料、规格,管线的接头

形式和对位移的敏感程度,确定位移警戒值。

(2)测点埋设

对于煤气管、主水管等重要管道采用扁铁做成抱箍固定在管线上,抱箍上焊

一测杆。

测杆顶端不应高出地面,路面处布设窨井,既用于测点保护,又便于道

路交通正常通行。

抱箍式测点监测精度高,能如实反映管线的位移情况。

对于通讯管线采用直接式测点,即在露出管线接头或保护管处,利用凸出部

位涂上红漆作为测点。

对于地下管线排列密集且管底标高相差不大或不便开挖的情况,采用模拟式

测点,即选具代表性的管线,在其邻近打一l00mm的钻孔,孔深至管底标高,

取出浮土后用砂铺平孔底,先放入不小于50mm的钢板一片,以增大接触面积,

然后放入20mm的钢筋作为测杆,周围用净砂填实,以监测管线的位移。

(3)建立平面控制网

平面控制网按两级布设,由控制点组成首级网,由观测点与所连测的点组成

扩展网。

控制点是进行水平位移观测的基本依据,包括工作基点和基准点。

工作点是

直接观测的基础,基准点是检查工作点的依据,两者布设成控制网后按统一的观

测精度施测。

控制网采用导线网,扩展网和一级网采用基准线法,平面控制点采用普通标

桩。

普通标桩埋设不浅于0.5m,标桩顶面高于地面设计高程0.5m。

标桩采用木桩

或铁桩,桩顶平整。

为了保证标桩稳定,桩周浮土挖去后用混凝土包固。

(4)监测要求

在管线位移监测中,由于允许位移量比较小(通常在10~20mm),测量仪

器精度要求较高。

应采用有光学对中装置。

计算位移值精度至0.1mm,同时将同

一位移值进行矢量叠加求出最大值与允许值进行比较。

当最大位移值超出警戒值

时应及时报警,防止意外的发生。

6.4钢支撑轴力监测

根据支护结构所采用的材料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公务员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