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第3章物质的聚集状态与物质性质第2节金属晶体与离子晶体第1课时学案鲁科版选修3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990105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09.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第3章物质的聚集状态与物质性质第2节金属晶体与离子晶体第1课时学案鲁科版选修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化学第3章物质的聚集状态与物质性质第2节金属晶体与离子晶体第1课时学案鲁科版选修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化学第3章物质的聚集状态与物质性质第2节金属晶体与离子晶体第1课时学案鲁科版选修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化学第3章物质的聚集状态与物质性质第2节金属晶体与离子晶体第1课时学案鲁科版选修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化学第3章物质的聚集状态与物质性质第2节金属晶体与离子晶体第1课时学案鲁科版选修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第3章物质的聚集状态与物质性质第2节金属晶体与离子晶体第1课时学案鲁科版选修3Word文档格式.docx

《高中化学第3章物质的聚集状态与物质性质第2节金属晶体与离子晶体第1课时学案鲁科版选修3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第3章物质的聚集状态与物质性质第2节金属晶体与离子晶体第1课时学案鲁科版选修3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化学第3章物质的聚集状态与物质性质第2节金属晶体与离子晶体第1课时学案鲁科版选修3Word文档格式.docx

用率

每个晶胞

所含原子数

非密置层

简单立方

堆积

Po(钋)

6

52%

1

体心立方密堆积

(A2型)

Na、K、Fe

8

68%

2

密置层

六方最密堆积(A3型)

Mg、Zn、Ti

12

74%

面心立方最密堆积

(A1型)

Cu、Ag、Au

4

(1)堆积原理

组成晶体的金属原子在没有其他因素影响时,在空间的排列大都服从紧密堆积原理。

这是因为在金属晶体中,金属键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因此都趋向于使金属原子吸引更多的其他原子分布于周围,并以密堆积方式降低体系的能量,使晶体变得比较稳定。

(2)堆积模型

例1 下列有关金属晶体的堆积模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晶体中的原子在二维空间有三种放置方式

B.金属晶体中非密置层在三维空间可形成两种堆积方式,其配位数都是6

C.镁型堆积和铜型堆积是密置层在三维空间形成的两种堆积方式

D.金属晶体中的原子在三维空间的堆积有多种方式,其空间利用率相同

答案 C

解析 A项,金属晶体中的原子在二维空间只有非密置层和密置层两种放置方式;

B项,非密置层在三维空间可形成简单立方堆积和体心立方堆积两种堆积方式,其配位数分别是6和8;

D项,金属晶体中的原子在三维空间有四种堆积方式,其中镁型和铜型堆积的空间利用率较高。

规律总结

金属晶体的空间利用率大小关系为简单立方堆积<

体心立方密堆积<

六方最密堆积=面心立方最密堆积。

例2 Al的晶体中原子的堆积方式如图甲所示,其晶胞特征如图乙所示,原子之间相互位置关系的平面图如图丙所示。

若已知Al的原子半径为d,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Al的相对原子原子质量为M,请回答:

(1)晶胞中Al原子的配位数为________,一个晶胞中Al原子的数目为________。

(2)该晶体的密度为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答案 

(1)12 4 

(2)

解析 

(1)Al属于…ABCABC…方式堆积的面心立方最密堆积,配位数为12,一个晶胞中Al原子的数目为8×

+6×

=4。

(2)把数据代入公式ρV=M得ρ×

(2d)3=M,解得ρ=。

利用公式求金属晶体的密度,关键是找出晶胞正方体的边长。

本题中面对角线的长度为4d,然后根据边长的倍等于面对角线的长度可求得晶胞正方体的边长。

方法规律——晶胞密度的计算方法

(1)以晶胞为研究对象,运用均摊法或切割法分析每个晶胞中含有的微粒数,计算一个晶胞的质量m=(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n为晶胞中所含微粒个数,M为所含微粒的摩尔质量)。

(2)结合晶胞中的几何关系,计算一个晶胞的体积,用m=ρ·

V的关系计算。

例3 金属钠晶体的晶胞为体心立方晶胞(),晶胞的边长为a。

假定金属钠原子为等径的刚性球,且晶胞中处于体对角线上的三个球相切。

则钠原子的半径r为(  )

A.B.C.D.2a

答案 B

解析 如果沿着某一面的对角线对晶胞作横切面,可得如图所示的结构,其中AB为晶胞的边长,BC为晶胞的面对角线,AC为晶胞的体对角线。

根据立方体的特点可知:

BC=a,结合AB2+BC2=AC2得:

r=。

二、金属晶体的结构与物理性质

1.金属晶体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由于金属通常采用密堆积方式,在锻压或捶打时,密堆积层的金属原子之间比较容易产生滑动,但金属密堆积层之间始终保持着金属键的作用。

2.金属晶体中原子的堆积方式也会影响金属的性质,如具有最密堆积结构的金属的延展性往往比其他结构的延展性好。

3.金属晶体熔、沸点的规律

(1)金属的熔、沸点取决于金属键的强弱,一般金属原子的价电子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小,金属晶体内部金属键越强,晶体熔、沸点越高。

(2)金属晶体的熔点差别较大,如Hg熔点很低,碱金属熔点较低,铁等金属熔点很高。

这是由于金属晶体紧密堆积方式、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的作用力不同造成的。

(3)同一周期主族金属单质的熔点由左到右逐渐升高;

同一主族金属单质的熔点自上而下逐渐降低。

(4)合金的熔点一般低于成分金属的熔点。

 

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与自由电子的运动有关;

金属具有金属光泽与自由电子有关;

金属的延展性与金属键有关,金属的熔点和硬度与金属键的强弱有关。

例4 金属晶体熔、沸点高低和硬度大小一般取决于金属键的强弱,而金属键的强弱与金属阳离子所带电荷的多少及半径大小相关。

由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镁的硬度大于金属铝

B.碱金属单质的熔、沸点从Li到Cs逐渐增大

C.金属镁的熔点大于金属钠

D.金属镁的硬度小于金属钙

解析 镁离子比铝离子的半径大,而所带的电荷少,所以金属镁比金属铝的金属键弱,熔、沸点和硬度都小;

从Li到Cs,离子的半径逐渐增大,金属键逐渐减弱,熔、沸点和硬度都逐渐减小;

金属镁比金属钠离子的半径小而所带电荷多,金属键强,所以金属镁比金属钠的熔、沸点和硬度都大;

镁比钙离子的半径小,金属键强,所以金属镁比金属钙的熔、沸点和硬度都大。

规律总结 

同周期金属,从左到右熔、沸点依次升高;

同主族金属,从上到下熔、沸点依次降低。

金属的硬度和熔点相差很大,如金属钨的硬度很大,熔点很高(3410℃),而汞常温下为液体,熔点很低(-38.9℃)。

1.金属的下列性质中和金属晶体无关的是(  )

A.良好的导电性B.反应中易失电子

C.良好的延展性D.良好的导热性

解析 A、C、D都是金属共有的物理性质,这些性质都是由金属晶体所决定的。

金属易失电子是由金属原子的结构决定的,所以和金属晶体无关。

2.下列关于金属晶体的体心立方密堆积的结构型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晶胞是六棱柱

B.属于A2型密堆积

C.每个晶胞中含有4个原子

D.每个晶胞中含有5个原子

解析 金属晶体的体心立方密堆积的晶胞是平行六面体,体心立方密堆积的堆积方式为立方体的顶点和体心各有1个原子,属于A2型密堆积,每个晶胞中含有8×

+1=2个原子。

3.下列物质的熔点依次升高的是(  )

A.Mg、Na、KB.Na、Mg、Al

C.Na、Rb、CaD.铝、铝硅合金

解析 A项中K+、Na+、Mg2+的半径依次减小,Mg2+的电荷数比K+、Na+的大,故各物质熔点的顺序为K<Na<Mg;

同理分析,B项正确;

C项中各物质熔点的顺序应为Rb<Na<Ca;

D项中各物质熔点的顺序应为铝硅合金<铝。

4.金属晶体中金属原子有三种常见的堆积方式,a、b、c分别代表这三种晶胞的结构,其晶胞a、b、c内金属原子个数比为(  )

A.3∶2∶1B.11∶8∶4

C.9∶8∶4D.21∶14∶9

答案 A

解析 a晶胞中,顶点的微粒被6个晶胞共用,所以a中原子个数为12×

+2×

+3=6;

b中原子个数为8×

=4;

c中原子个数为8×

+1=2。

5.回答下列问题:

(1)1183K以下纯铁晶体的基本结构单元如图1所示,1183K以上转变为图2所示的基本结构单元,在两种晶体中最邻近的铁原子间距离相同。

①铁原子的简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铁晶体中铁原子以________键相互结合。

②在1183K以下的纯铁晶体中,与铁原子等距离且最近的铁原子数为________;

在1183K以上的纯铁晶体中,与铁原子等距离且最近的铁原子数为________。

(2)铜的堆积方式属于A1型最密堆积,其晶胞示意图为________(填字母)。

晶胞中所含的铜原子数为________个。

金属铜晶胞为面心立方最密堆积,边长为acm。

又知铜的密度为ρg·

cm-3,阿伏加德罗常数为________。

答案 

(1)①[Ar]3d64s2 金属 ②8 12 

(2)d 4 mol-1

解析 

(1)②在1183K以下的纯铁晶体中,与体心铁原子等距离且最近的铁原子是8个顶点的铁原子;

在1183K以上的纯铁晶体中,与面心铁原子等距离且最近的铁原子有12个。

(2)铜晶胞为面心立方最密堆积,1个晶胞能分摊到4个Cu原子;

1个晶胞的体积为a3cm3;

一个晶胞的质量为a3ρg;

由=a3ρg,得NA=mol-1。

[对点训练]

题组1 金属晶体的结构与物理性质

1.金属的下列性质中,与自由电子无关的是(  )

A.密度大小B.容易导电

C.延展性好D.易导热

解析 密度大小与自由电子无关,A符合题意;

容易导电,是由于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B不符合题意;

金属发生形变时自由电子仍然可以在金属离子之间流动,使金属不会断裂,C不符合题意;

金属内自由电子和金属阳离子发生碰撞,所以易导热,D不符合题意。

2.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金属单质或其合金在固态和液态时都能导电

B.晶体中存在离子的一定是离子晶体

C.金属晶体中的自由电子为整块晶体所共有

D.钠比钾的熔点高是因为钠中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作用力强

解析 离子晶体中存在阴、阳离子,而在金属晶体中存在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所以B错误;

自由电子在整块金属中可自由移动,为整块晶体所共有,所以C正确;

金属晶体的熔点高低取决于金属键的强弱,金属键越强,金属晶体的熔点越高,反之,越低,所以D正确。

3.下列关于金属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钙的熔、沸点低于钾

B.常温下,金属单质都以晶体形式存在

C.含有阳离子的化合物晶体,不一定含有阴离子

D.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强烈作用,在一定外力作用下,不因形变而消失

答案 D

解析 原子半径:

Ca<

K,价电子数:

Ca>

K,所以金属键:

K,故熔、沸点:

K,A项错误;

Hg在常温下为液态,B项错误;

含有阳离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一定含有阴离子,C项错误;

在外力作用下,金属原子的密堆积层发生相对滑动,因“自由电子”属于整个金属,故金属键不会因形变而消失,D项正确。

4.下列对各物质性质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

A.熔点:

Li<Na<K

B.导电性:

Ag>Cu>Al>Fe

C.密度:

Na>Mg>Al

D.空间利用率:

钾型<镁型<铜型

解析 按Li、Na、K的顺序,金属键逐渐减弱,熔点逐渐降低,A项错;

按Na、Mg、Al的顺序,密度逐渐增大,C项错;

不同堆积方式的金属晶体空间利用率:

简单立方为52%,钾型为68%,镁型和铜型均为74%,D项错;

常用的金属导体中,导电性最好的是银,其次是铜,再次是铝、铁,B项正确。

5.按下列四种有关性质的叙述,可能属于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