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风险管控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86532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风险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风险管控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风险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风险管控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风险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风险管控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风险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风险管控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风险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风险管控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风险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风险管控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

《风险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风险管控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险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风险管控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风险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风险管控制度Word文档格式.doc

4.2安全检查表分析法:

(SafetyChecklistAnalysis,缩写SCA)是依据相关的标准、规范,对工程、系统中已知的危险类别、设计缺陷以及与一般工艺设备、操作、管理有关的潜在危险性和有害性进行判别检查。

4.2.1安全检查表编制的依据:

(1)有关标准、规程、规范及规定;

(2)国内外事故案例和企业以往的事故情况;

(3)系统分析确定的危险部位及防范措施;

(4)分析人员的经验和可靠的参考资料;

(5)有关研究成果,同行业或类似行业检查表等。

4.2.2安全检查表编制分析要求:

(1)既要分析设备设施表面看得见的危害,又要分析设备设施内部隐藏的内部构件和工艺的危害。

(2)对设备设施进行危害识别时,应遵循一定的顺序。

先识别厂址,考虑地形、地貌、地质、周围环境、安全距离方面的危害,再识别厂区内平面布局、功能分区、危险设施布置、安全距离等方面的危害,再识别具体的建构筑物等。

对于一个具体的设备设施,可以按照系统一个一个的检查,或按照部位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或从前到后都可以。

(3)分析对象是设备设施、作业场所和工艺流程等,检查项目是静态的物,而非活动。

所列检查项目不应有人的活动,即不应有动作。

(4)检查项目列出后,还要列出与之对应的标准。

标准可以是法律法规的规定,也可以是行业规范、标准、本企业的有关操作规程、工艺规程或工艺卡片的规定。

检查项目应该全面,检查内容应该细致,达不到标准就是一种潜在危害。

(5)控制措施不仅要列出报警、消防检查检验等耳熟能详的控制措施,还应列出工艺设备本身带有的控制措施,如连锁、安全阀、液位指示、压力指示等。

4.2.3安全检查表分析步骤:

(1)列出《设备设施清单》(参照表3)。

表3设备设施清单

单位:

装置单元:

NO:

序号

设备名称

类别/位号

所在部位

备注

(填表说明:

1.设备十大类别:

炉类、塔类、反应器类、储罐及容器类、冷换设备类、通用机械类、动力类、化工机械类、起重运输类、其他设备类。

2.参照设备设施台帐,按照十大类别归类,按照单元或装置进行划分,同一单元或装置内介质、型号相同的设备设施可合并,在备注内写明数量。

3.厂房、管廊、手持电动工具、办公楼等可以放在表的最后列出。

(2)确定编制人员。

包括熟悉系统的各方面人员,如主管、技术员、设备员、安全员等。

(3)熟悉系统。

包括系统的结构、功能、工艺流程、操作条件、布置和已有的安全卫生设施。

(4)收集资料。

收集有关安全法律、法规、规程、标准、制度及本系统过去发生的事故资料,作为编制安全检查表的依据。

(5)判别危害因素。

按功能或结构将系统划分为子系统或单元,逐个分析潜在的危险因素。

(6)列出安全检查分析评价表。

针对危险因素和有关规章制度、以往的事故教训以及本单位的检验,确定安全检查表的要点和内容,填入《安全检查分析(SCL)评价表》(LEC法参照表4-1,风险矩阵法参照表4-2)。

表4-1安全检查分析(SCL)评价表

区域/工艺过程:

装置/设备/设施:

№:

检查项目

标准

不符合标准的情况及后果

偏差发生频率

现有安全控制措施

安全设施

L

E

C

D

风险等级

建议改进措施

 

分析人员:

日期:

审核人:

审定人:

审定日期:

表4-2安全检查分析(SCL)评价表

S

R

审核人为所在岗位负责人,审定人为上级领导或车间主任;

偏差发生频率:

从未发生、曾经发生。

4.3工作危害性分析法:

(JobHazardAnalysis,简称JHA),它将一项工作活动分解为相关联的若干个步骤,识别出每个步骤中的危害,并设法控制事故的发生。

4.3.1作业活动的划分:

可以按生产流程的阶段、地理区域、装置、作业任务、生产阶段/服务阶段或部门划分,也可结合起来进行划分。

如:

(1)日常操作:

工艺操作、设备设施操作、现场巡检。

(2)异常情况处理:

停水、停电、停气(汽)、停风、停止进料的处理,设备故障处理。

(3)开停车:

开车、停车及交付前的安全条件确认。

(4)作业活动:

动火、受限空间、高处、临时用电、动土、断路、吊装、盲板抽堵等特殊作业;

采样分析、检尺、测温、设备检测(测厚、动态监测)、人工加料(剂)、汽车装卸车、库房叉车转运、机泵机组盘车等危险作业;

场地清理及绿化保洁、设备管线外保温防腐、机泵机组维修、仪表仪器维修、设备管线开启等其他作业。

(5)管理活动:

变更管理、现场监督检查、应急演练等。

4.3.2作业危害分析的主要步骤:

(1)划分并确定作业活动,填入《作业活动清单》(参照表2)。

表2作业活动清单

单位:

№:

岗位/地点

作业活动

活动频率

1

2

(活动频率:

频繁进行、特定时间进行、定期进行。

(2)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注:

应按实际作业划分,要让别人明白这项作业时如何进行的,对操作人员能起到指导作用为宜。

如果作业流程长、步骤多,可先将该作业活动分为几大块,每块为一个大步骤,再将大步骤分为几个小步骤)。

(3)辨识每一步骤的潜在危害填入《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表》(LEC法参照表2-1,风险矩阵LSR法参照表2-2)。

表2-1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表

工作岗位:

工作任务:

№:

工作步骤

危害因素或潜在事件(人、物、作业环境、管理)

主要后果

控制措施

表2-2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表

分析日期:

审核人:

审核日期:

审定人:

审定日期:

(备注:

审核人为所在岗位/工序负责人,审定人为上级负责人。

可以按下述问题例举提示清单提问:

1)身体某一部位是否可能卡在物体之间?

2)工具、机器或装备是否存在危险有害因素?

3)从业人员是否可能接触有害物质、滑倒、绊倒、摔落、扭伤?

4)从业人员是否可能暴露于极热或极冷的环境中?

5)噪声或震动是否过度?

6)空气中是否存在粉尘、烟、雾、蒸汽?

7)照明是否存在安全问题?

8)物体是否存在坠落的危险?

9)天气状况是否对可能对安全存在影响?

10)现场是否存在辐射、灼热、易燃易爆和有毒有害物质?

可以从能量和物质的角度进行提示。

其中从能量的角度可以考虑机械能、电能、化学能、热能和辐射能等。

例如:

机械能可造成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高处坠落、坍塌等;

热能可造成灼烫、火灾;

电能可造成触电;

化学能可导致中毒、火灾、爆炸、腐蚀。

从物质的角度可以考虑压缩或液化气体、腐蚀性物质、可燃性物质、氧化性物质、毒性物质、放射性物质、病原体载体、粉尘和爆炸性物质等。

(4)识别现有安全控制措施,可以从工程控制、管理措施和个体防护各方面考虑。

如果这些控制措施不足以控制此项风险,应提出建议的控制措施。

(5)对危害因素产生的主要后果分析。

按照5对危害因素产生的主要后果进行分析。

(6)根据评价准则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判断是否为可容许风险。

5风险评价准则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事件后果的严重性S及风险度R;

按风险度R=可能性L×

严重性S,计算出风险值,判断是否属于可接受风险,如果是可接受风险,可以维持原有管理。

对于不可接受风险,根据风险值的大小将其分为巨大风险、重大风险、中等风险、可接受风险、轻微或可忽略的风险,分别规定整改的期限和整改的措施。

风险评价准则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见表-1

风险评价准则事件后果的严重性S见表-2

风险评估表见表-3

风险等级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见表-4

表-1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判断准则

等级

判断标准

5

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检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或者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

4

危险因素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也未做过任何监测,或有现场控制措施但未有效实施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常发生

3

没有保护措施,或未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作过监测,或过去曾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或在异常情况下发生过类似事故或事件

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监测,或现场有防范措施,并能有效执行,或过去偶尔发生危险事故或事件

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

表-2事件后果严重性S判别准则

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

人员伤亡

财产损失/万元

生产装置停工

环境影响

违反法律、法规和

人员死亡

>10

整个公司停止运行

特大污染事故

潜在违反法规和标准

丧失劳动能力

>5

整个车间停产

重大污染事故

不符合行业的规定

重伤或职业病

>2

1个工序停工或1台重要设备停工

对公司周围造成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