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新型卫生院整体搬迁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983298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55.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农村新型卫生院整体搬迁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新农村新型卫生院整体搬迁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新农村新型卫生院整体搬迁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新农村新型卫生院整体搬迁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新农村新型卫生院整体搬迁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农村新型卫生院整体搬迁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新农村新型卫生院整体搬迁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农村新型卫生院整体搬迁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农村新型卫生院整体搬迁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4.2项目建设规模12

4.3建筑结构12

4.4功能布局13

4.5项目建设内容13

4.6建筑方案14

4.7工程技术方案17

第五章辅助工程设施20

5.1道路工程20

5.2给排水工程设计22

5.3电气工程设计25

5.4暖通工程设计31

5.5消防系统34

第六章节能节水措施37

6.1节能、节水的原则和要求37

6.2项目能耗、水耗分析38

6.3节能、节水措施38

第七章环境影响评价40

7.1环境保护标准40

7.2项目主要污染源40

7.3项目建设与营运对环境的影响分析41

7.4环境保护措施44

7.5环境影响评价结论48

第八章劳动安全卫生消防49

8.1主要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分析因素49

8.2安全卫生防范措施49

8.3消防标准及规范50

8.4消防措施50

第九章项目管理及实施进度52

9.1组织机构设置52

9.2项目管理52

9.3项目实施阶段和建设周期53

第十章工程项目的招投标55

10.1招标范围55

10.2招标组织形式55

10.3招标方式55

10.4工程分包55

第十一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57

11.1建设投资估算57

11.2资金来源58

第十二章效益分析59

12.1经济效益分析59

12.2社会效益分析59

12.3互适性分析60

第十三章风险分析61

13.1项目主要风险因素分析61

13.2防范和降低风险措施61

第十四章结论与建议63

14.1结论63

14.2建议63

第一章项目总论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

新农村新型卫生院整体搬迁建设项目

1.1.2项目单位

新农村新型卫生院

1.1.3建设地点

拟建设地点为江西新祺周,占地面积200平方米。

1.1.4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

项目建设门诊楼、职工周转宿舍及附属设施,总建筑面积为300平方米。

1.1.5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560万元,单位自筹

1.1.6效益分析

项目建成后,能更好地为当地群众开展预防保健、医疗救治等活动,建设成为一个集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大型传染病防治等功能为一体的医疗保健服务场所。

建成后容纳普通病床80张,加上原有传染病床30张,总计110张床位。

1.1.7项目周期

项目建设期自2015年6月26日至2017年5月25日,共24个月。

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编制单位:

工程咨询资格证书:

发证机关:

1.3可行性报告编制的依据和内容

1.3.1可行性报告编制的依据

(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

(3)《国家县级卫生院建设规范》;

(4)《省发改委关于下达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新增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通知》;

(5)《新型卫生院污水排放标准》TB1861-86;

(6)《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7)《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8)《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计办投资[2001]1153号);

(9)《综合新型卫生院建筑设计规范》JGJ49-88;

(10)《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11)《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12)《新型卫生院污水处理设计规范》CECS07:

88;

(1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

(14)《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

(1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1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8;

(17)国家现行的有关规范和标准;

(18)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材料。

1.3.2编制范围

本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工程范围包括新农村新型卫生院门诊综合大楼、医疗设备、医疗急救设施、网络系统建设、排污系统、病人及职工食堂建设、环境绿化建设等。

根据国家有关项目可研报告编制的内容和深度要求,在新农村新型卫生院提供的资料和数据基础上,分析研究项目提出的背景、现状、必要性、可行性、项目方案、场址条件和建设规模以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等,确定项目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建设进度及项目建设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评价项目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同时,通过分析研究并结合本项目的具体特点,提出适应于本项目的建议和存在尚需解决的问题,为该项目的决策部门提供确切可靠的依据。

1.3.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原则

(1)可研报告的编制范围、编制深度等满足有关规定要求;

(2)根据《新型卫生院建筑设计规范》的规定确定项目建设标准和规模;

(3)严格执行国家计委关于政府投资项目建设标准和节约建设用地、节能、节材要求;

(4)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统筹考虑地方经济承受能力和实际需要,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功能适用、简朴庄重,建设规模适当的原则;

(5)对门诊综合楼、普通病房楼的功能布局、交通、消防、给排水、供电、人防、智能化、环保及室外工程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考虑。

(6)项目总体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符合今后的工作需要。

另外,在建设过程中不会对周围环境和居民产生过大的影响。

1.4问题与建议

1.4.1问题

(1)基础设施薄弱,业务用房少,目前卫生院业务用房非常紧缺,科室不全,设置不规范,造成总的诊疗服务功能不全,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2)设施设备简陋,给危急疑难病患者的抢救治疗带来困难。

许多危急疑难患者难于就地诊断,转外就医给群众造成很大压力。

1.4.2建议

(1)项目应注意以确保科学合理的医疗流程的建立,使卫生院形成一个整体,高效协调地服务于医疗活动;

(2)在项目实施前必须首先进行卫生院发展的整体规划和功能转换程序设计以保证扩建工程的有序与顺利进行;

(3)项目建设应单独圈定施工区,应在不影响正常办公、学习和居民生活的前提下组织施工;

(4)工程建设安装完毕后,要组织验收,严把工程质量关。

工程完工后,要经有关主管部门组织验收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二章项目建设必要性及可行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我国农村基层医疗机构主要包括乡镇卫生院、村级医疗点等。

从建国到现在,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我国基层医疗卫生仍然存在较大的问题,其中最主要问题是政府投入资金不足,业务经费严重缺乏。

政府资金投入总量不足,影响了农村卫生事业的正常运转。

近几年来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开展,使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患者对就医备件和环境要求不断提升,现有的业务用房和医疗条件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就医需求,为此,新农村新型卫生院拟对现有医疗条件进行扩建,来满足当地人民群众的就医和医疗卫生需求。

随着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乡镇卫生院已经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完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功能,提高新型卫生院的服务能力和医疗技术水平,成为乡镇卫生院丞待解决的问题,要实现上述目标,改善乡镇卫生院的房屋、设备、人才,已经成为乡镇卫生院工作中的头等大事。

乡镇卫生院是农村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保健网络的枢纽,乡镇卫生院发展的好坏决定着基层医疗公共卫生工作的好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服务规模不断扩大,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医疗条件明显改善,疾病的防治能力显著增强,为增强人民的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

特别是近几年来农村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提高农民健康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具有重大的意义,他是事关农民的切身利益、事关农村社会稳定、是一项惠及农民的民心工程。

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逐步加大了对农村卫生服务建设的投入力度,各地相应出台了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发展规划,这标志着我国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项目的建设是落实中央及地方有关精神的需要

项目符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乡镇卫生院改革与发展的意见》的精神和要求。

农村卫生工作是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关系到保护农村生产力、振兴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对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重大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为加强农村卫生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农村缺医少药的状况得到较大改善,农民健康水平和平均期望寿命有了很大提高。

但是,从总体上看,农村卫生工作仍比较薄弱,体制改革滞后,资金投入不足,卫生人才匮乏,基础设施落后,农村合作医疗面临很多困难,一些地区传染病、地方病危害严重,农民因病致贫、返贫问题突出,必须引起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

2.2.2合理配置卫生资源的需要

从现有的医疗卫生状况可以看到优质卫生资源通常都高度集中在城区,与国家要求的向预防保健、中医中药、农村卫生机构倾斜的政策极不相适应。

县级新型卫生院与乡镇卫生院共建医疗一体化服务项目,则有利于合理配置充分利用卫生资源。

目前,该镇卫生院至今为止都没有系统的门诊楼,业务用房使用功能不齐备,不配套,不利于患者康复,无法满足诊疗需要,严重影响了卫生院的医技水平,进而影响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因此该项目不仅是卫生院自身的迫切需要,也是民心祈盼的健康希望工程。

2.2.3项目建设为当地及周边人民群众就医提供基本保障

乡镇卫生院工作覆盖面广,近年来在用房和设备欠缺的艰苦条件下兢兢业业,创出了良好业绩,为病患群众提供强有力的医疗保障,为保障当地群众的健康及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2.2.4项目建设有利于响应国家农村医保制度

建设乡镇卫生院是解决当地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举措;

通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不断减轻农民的医药费用负担。

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后,农民得实惠,“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有所缓解,基层医疗机构活力被激活,农民就诊人次明显增加。

2.2.5项目建设有利于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

发展卫生事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而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是当前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之一。

因此,新农村新型卫生院建设体系项目的实施,有利于解决群众就医问题,缓解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不同收入人群之间获得医疗卫生服务的差距,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对民族地区的和谐稳定都有积极意义。

第三章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

3.1卫生院选址原则

(1)应具备较好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地形力求规整;

(2)周边宜有便利的水、电、路等公用基础设施,交通方便,宜临近主干道路,便于利用乡区基础设施;

(3)环境安静,远离污染源;

(4);

远离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和贮存区;

并远离高压线路及其设施;

(5)不应邻近少年儿童活动密集场所。

3.2建设条件

3.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