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板涵及通道工程施工技术方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97990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96.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盖板涵及通道工程施工技术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盖板涵及通道工程施工技术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盖板涵及通道工程施工技术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盖板涵及通道工程施工技术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盖板涵及通道工程施工技术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盖板涵及通道工程施工技术方案.docx

《盖板涵及通道工程施工技术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盖板涵及通道工程施工技术方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盖板涵及通道工程施工技术方案.docx

盖板涵及通道工程施工技术方案

目录

1、工程概况1

1.1总体概述1

1.2自然条件1

2、编制依据2

3、机械设备配备2

4、施工组织机构设置3

5、试验检测设备4

6、施工布置4

6.1临时施工道路布置4

6.2风、水、电布置4

7、施工前准备4

7.1技术准备4

7.2工程材料准备4

7.3现场准备5

8、施工工艺5

8.1盖板涵总体施工工艺5

8.2测量放样6

8.3基础开挖6

8.4基础处理6

8.5砼浇筑6

8.6盖板现浇9

8.7台背回填10

8.8浆砌石施工10

9、质量保证措施14

9.1开展全面质量管理14

9.2健全质量检查机构、加强质量监督检查14

9.3严格质量标准14

9.4严格控制质量程序15

9.5严格奖惩制度16

9.6严把材料关16

10、冬雨季施工16

11、管理措施 17

12、报验程序17

13、安全、文明施工17

13.1建立安全机构17

13.2指导思想18

13.3安全生产承诺18

13.4安全法规18

13.5安全保证措施18

13.6环境保护措施22

1、工程概况

1.1总体概述

西藏国道318线林芝至拉萨段公路改造工程(以下简称“林拉项目”是西藏“十二五”公路交通规划中期调整的重点项目之一,也是西藏自治区2013~2017年超常规跨越式发展规划建设的重点项目,它的实施对巩固国防,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沿线经济社会发展,改善少数民族地区生产、生活条件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三标段路线起于贡日(桩号:

K4264+800),经百巴,终于秀巴(桩号K4296+000)。

本标段本合同段共有盖板涵47道:

其中涵洞27道、盖板涵20道。

盖板涵洞口建筑与洞身设缝隔开,洞身每隔4~6m设贯穿整个断面的沉降缝一道,缝宽1~2cm,以沥青麻絮填满全缝。

本涵盖板采用预制,标准1m盖板,0.75m盖板。

洞身基本结构为C30现浇钢筋砼混凝土。

1.2自然条件

㈠地理位置、地形地貌与公路建设的关系

本标段位于藏南谷地,位于喜马拉雅和冈底斯山与念青唐古拉山之间的相对“洼陷”地带。

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经谷底高度自西向东由海拔3800m降至2800m,谷地两侧山地高度多在5000m左右,发育许多宽窄的河谷平地和湖盆谷底,本标段主要呈现宽谷山地地貌,公路地形以山丘重丘区为主,河谷宽窄相同,河床比降较大,阶地普遍发育,各支流汇合口分布一定规模的冲积扇及台地,山脉纵横交织,形成沟壑谷川。

㈡气象

林芝地区属高原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小气候复杂多样,有“一年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特征。

气候垂直变化特征明显,年无霜期156天,年日照时数2016h,昼夜温差大于10℃。

多年平均气温8.3℃,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15.85℃,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为-0.4℃,极端最高气温26.9℃;极端最低气温-19.7℃。

多年平均降水量640.1mm。

每年11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6至9月为雨季,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75%以上。

㈢水文

本标段水系为雅鲁藏布江水系,沿线地区地表水十分丰富,在季风气候条件下,河沟流量随季节变化大,洪水期与枯水期的流量差距悬殊。

路线主要沿雅鲁藏布江一级支流尼洋河布置,河流不通航。

尼洋河发源于米拉山西侧的错木果拉冰川湖,从西向东流经工布江达和林芝县,于林芝县的格则村附近汇入雅鲁藏布江,全长286公里。

工布江达至八一镇为中游段,长130公里,落差420m。

㈣地质构造及地震情况

地震是现代地壳运动活动的直接证据和主要形式表现。

据有关资料统计,该区域记录到的6级以上的强烈地震达30次之多,其中最大一次震级为8.6级,发生于1950年8月15日22时09分34秒,震中位于墨脱县境内,距离波密县城区约90km,此次地震波及区达到3800k㎡,余震96次,并持续到1952年8月。

是我国记录到的第一特大地震。

根据地震历史可见本地区属于高强度地震带,在这种高强度地震带之中,特别是断层破碎带范围山体易造成滑坡、崩塌、泥石流、河谷低洼砂地造成砂土液化。

本合同段范围地震基本烈度为Ⅶ~Ⅷ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15g。

2、编制依据

⑴《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O1-2003);

⑵《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

⑶《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

⑷《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

⑸《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D61-2005);

⑹《公路桥涵设计细则》(JTG/TD65-04-2007);

⑺《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3、机械设备配备

施工机具设备一览表

表3-1

序号

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备注

1

反铲

CAT320

2

2

搅拌机

0.35m3

5

洞口浆砌石砌筑

3

搅拌车

9m3

5

4

平板振动夯板

KW-60

6

5

振捣器

D50

4

6

振捣器

D30

5

7

自卸车

25t

5

8

吊车

25t

3

9

压路机

YZ18JC

3

10

蛙式打夯机

ZS-5

4

11

电焊机

BX400型

5

12

柴油发电机

50KW

6

备用

4、施工组织机构设置

为了保证本工程设计的质量、安全、进度,我项目部组织强有力的技术管理力量和施工经验丰富的施工队伍,保证盖板涵施工的顺利进行。

所投入的施工管理力量见下表4-1、表4-2。

主要管理人员分工表

表4-1

序号

姓名

职务

人员分工内容

备注

1

项目负责人

总负责

2

项目总质检师

技术质量总负责

3

试验负责人

试验负责人

4

测量负责人

测量负责人

5

工程部主任

负责数据收集、整理、分析、成果

6

物资部主任

物资设备总负责

7

安质环保室主任

负责安全、文明施工

8

一分部负责人

施工负责人

9

一分部技术负责人

技术负责人

10

二分部负责人

施工负责人

11

二分部技术负责人

技术负责人

12

三分部负责人

施工负责人

13

三分部技术负责人

技术负责人

主要施工人员一览表

表4-2

工种

人数

工种

人数

瓦工

10

电工

1

机械工

4

电焊工

3

司机

6

普工

10

砼工

4

测量试验

4

钢筋工

30

管理人员

3

合计

52

5、试验检测设备

试验检测仪器一览表

表5-1

序号

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备注

1

塌落度筒

1

2

动力触探仪

63.5Kg

1

3

灌砂筒

1

4

全站仪

徕卡TS06

1

5

水准仪

NA724

1

6、施工布置

6.1临时施工道路布置

临时修筑施工便道和原有村道相结合的方式,施工期间确保机械运行通畅。

6.2风、水、电布置

⑴施工用电:

砼浇筑照明所需的电均由主线变压器就近接引(前期变压器未装好时采用100KW柴油发电机)。

⑵施工用水:

在施工现场布置3.0m³塑料水箱,通过水车随时从供水主水池拉运供施工使用。

7、施工前准备

7.1技术准备

⑴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熟悉研究技术文件和图纸中各项内容和要求,全面领会设计意图;做好原始资料的进一步调查分析,了解当地的自然条件,地方劳动力及材料状况,交通运输状况和可提供的施工用水用电状况;编制施工方案;对施工队伍进行工前培训和技术交底。

⑵原材料的控制:

试验室开工前做好进场原材料的试验。

7.2工程材料准备

所有原材料在使用前,按相应技术规范进行相关试验,符合要求的原材料方可用于生产施工。

7.3现场准备

⑴搞好施工现场三通一平、临时设施及现场消防、保安设施等工作。

⑵现场原材料准备充足,并码放整齐、明确标识,原材料的质量证明资料必须齐全。

⑶工程试验工作达到开工条件,施工机具满足施工要求。

8、施工工艺

8.1盖板涵总体施工工艺

盖板涵具体施工工艺框图见下图8-1。

图8-1盖板涵施工工艺流程图

8.2测量放样

根据设计图纸,按坐标中线、高程点测放基础的平面位置和纵断高程。

精确测定出机耕通道基座主轴线和起讫点,伸缩缝位置,每端的衔接是否顺直,并按施工放样的实际需要增补通道基础各点的地面高程,并设置施工水准点,在基础表面上弹出轴线及墙身线。

8.3基础开挖

基础开挖采用CAT320挖掘机分层、分段进行开挖,并顺路基方向开挖台阶,人工配合挖掘机刷底。

基础的部位尺寸、形状均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当基础开挖后若发现与设计情况不符时,应将实际情况及时上报技术质量部,技术质量部直接联系设计工程师。

基础开挖为明挖基础,在松软地层或陡坡基层地段开挖时,基础不宜全段贯通,而要采用跳槽办法开挖,以防止土体失稳。

基础用挖掘机开挖时,要有专人指挥,在开挖过程中不得超挖,避免扰动基底原状土,开挖基础的土石方,在场地有条件堆放时,把能利用的土石方留足待回填备用;不能利用的土石方或腐殖土采用25t自卸车一次运走,避免二次倒运。

在基槽边弃土时,要保证边坡稳定。

当土质好时,槽边的堆土要距基槽上口边缘1.2m以外,高度不得超过1.5m。

任何土质基坑挖至标高后不得长时间暴露、扰动或浸泡,而削弱基底承载能力。

基底尽量避免超挖,如有超挖或松动要将其夯实,基坑开挖完成后,要放线复验,确认位置无误并经监理工程师签认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8.4基础处理

待基坑开挖完成后,先进行基底承载力的检测,确定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如满足设计要求,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如达不到设计要求时,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处理或换填处理。

本项目根据设计要求地基承载力不小于0.25MPa,基底有厚约0.5~1.8m软塑状粉质粘土,需清除后以硬塑状粉质粘土为持力层。

8.5砼浇筑

㈠钢筋工程

待基坑开挖完成并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钢筋的安装。

钢筋加工在预制场完成,加工成型的钢筋采用8t汽车拉运至现场,由人工现场绑扎完成。

钢筋在加工前采用钢筋调直机调直,并符合下列规定:

钢筋表面的油渍、漆污、水泥浆和用锤敲击能剥落的浮皮、铁锈等均要清除干净,钢筋要平直,无局部折曲。

加工后的钢筋,表面不得有削弱钢筋截面的伤痕。

钢筋的弯制和末端的弯钩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用光圆钢筋制成的箍筋,其末端应根据设计设置弯钩(半圆形,直角形或斜弯钩),弯钩的弯曲内直径应大于受力钢筋直径,且不能大于箍筋直径的2.5倍;弯钩平直部分的长度结构不能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

安装钢筋时,钢筋的位置和保护层的厚度,要符合设计要求。

钢筋固定采取在钢筋与模板之间用圆锥形砼垫块支垫,其强度不得低于设计的混凝土强度。

绑扎和焊接的钢筋骨架,在运输、安装和浇筑混凝土过程中不得有变形,裂缝或松脱现象,并要符合下列规定:

在钢筋的交叉点处,要用直径0.7mm~2.0mm的铁丝,按逐点改变绕丝方向,交错绑扎,或按双对角线方式绑扎。

结构中钢筋骨架的箍筋,要与主筋垂直围紧,箍筋与主筋的交叉点要用铅丝绑扎。

箍筋接头的两端应向内弯曲,箍筋的接头要在角部主筋相交处,并要沿竖直方向交错布置。

安装钢筋骨架时,要保证其在模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