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涛马原强化课件(与核心考案拍套课件)xPPT文件格式下载.pptx
《徐涛马原强化课件(与核心考案拍套课件)xPPT文件格式下载.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徐涛马原强化课件(与核心考案拍套课件)xPPT文件格式下载.pptx(3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这段话表明,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是A.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B.实现人类永恒不变的普适价值C.建立一个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大同世界D.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性王国,哲学基本问题及不同哲学流派,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三大唯物主义、两大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哲学基本问题及不同哲学流派,考点6,哲学基本问题及不同哲学流派,考点6,世界是怎样存在的?
孤立、片面、静止、无矛盾形而上学,联系、全面、发展、矛盾辩证法,哲学基本问题及不同哲学流派,考点6,唯物主义,形而上学,辩证法,唯心主义,哲学基本问题及不同哲学流派,马克思在哲学史上的两大历史贡献1.历史唯物主义2.辩证唯物主义,考点6,下节课再见,2019考研政治强化课程马原理,主讲人徐涛配套教材:
考研政治核心考案,第二课唯物论物质观,唯物论,物质观,意识观,唯物论:
物质观,物质范畴,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物质运动与时空,定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定义方式:
通过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物质的唯一特性:
客观实在,考物质点范7畴及其理论意义,运动的定义:
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不可分割。
一方面,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
另一方面,运动是物质在运动。
方法论意义:
脱离物质谈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脱离运动谈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考物质点和8运动,静止的定义:
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对立统一。
相互区别: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性,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性。
相互联系:
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夸大静止,否定运动将导致形而上学;
夸大运动,否定静止将导致诡辩论,考运动点和9静止,例题(单选)有一副对联,上联“橘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下联“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
这形象地说明了运动和静止是相互依存的。
静止是A.运动的衡量尺度B.运动的内在原因C.运动的普遍状态D.运动的存在方式,物质运动与时空,定义: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即一去不复返。
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时空的特点:
客观性、绝对性、相对性、有限性、无限性,考点10,例题(单选)最近,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利用一台粒子加速器,让两束原子在一个圆环轨道上做高速运动,发现这些原子自身的时间确实比外界时间慢了。
这项实验进一步证明了作为物质运动存在形式的时间具有A.客观性B.有限性C.相对性D.一维性,下节课再见,2019考研政治强化课程马原理,主讲人徐涛配套教材:
考研政治核心考案,第三课唯物论意识观,唯物论:
意识观,意识的起源,意识的本质,意识的作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意识的本质: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意识的起源:
由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再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最终发展为人类的意识。
在此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语言是重要影响因素。
考意识点的11起源、本质和作用,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在人们的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展,语言是意识的物质外壳。
考意识点的11起源、本质和作用,主要表现在:
第一,意识反映世界具有自觉性,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具有创造性。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考意识点的11起源、本质和作用意识的作用:
能动作用。
物质和意识相互区别:
1.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
2.物质不是意识,意识不是物质;
3.物质不能代替意识,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物质和意识相互联系:
1.物质可以转化为(变成)意识,意识可以转化为(变成)物质;
2.意识对物质既有依赖性,又有相对独立性;
3.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考意识点的11起源、本质和作用,例题(多选),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商务印书馆先后出版了多个版本的新华字典,删除了一些旧的词条,增加了一些新的词条,并对若干词条的词义作了修改。
例如1971年版对“科举”这个词的解释是:
“从隋唐到清代的封建王朝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而设的分科考选文武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1992年版删去“反动”二字,1998年版又删去“为维护其统治而设”。
再如1971年版在解释了“雉”就是“野鸡”之后,紧跟着说“肉可吃,羽毛可以做装饰品”。
1992、1998年版也一样,直到2008年版删去了这句话。
一本小字典,记载着词语的发展变化,也记录着时代前进的印记。
字典词条释义的变化表明人们的意识A.是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B.取决于词语含义的改变C.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变化D.需要借助语言这一物质外壳表达出来,1.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
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是说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相统一的基础。
考主观点能12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2.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根据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关系原理,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其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
最后,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考主观点能12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其一,世界是统一的,即世界的本原是一个。
其二,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即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
其三,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而不是单一的无差别的统一。
考世界点的13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考世界点的13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例题(单选)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人类谋取物质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的指导,但仍然是物质的活动。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考世界点的13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其理论意义在于,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系列原理和原则都是以此为根据和前提的,从而成为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世界观。
其实践意义在于,它是我们从事一切工作的立足点,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
考世界点的13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下节课再见,2019考研政治强化课程马原理,主讲人徐涛配套教材:
考研政治核心考案,第四课辩证法两大总特征,三大规律,五对范畴,辩证法,两大总特征,普遍联系,联系的含义,联系的特征,系统的观点,发展的含义,永恒发展,新、旧事物的关系,过程的观点,两大总特征,联系的含义:
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辩证法要求在区别中看到联系,在联系中看到区别。
考联系点的14含义,客观性:
联系是客观存在的,不因主观转移普遍性:
时时有联系,处处有联系。
每个事物都通过中介与他物联系着;
同时也是他物联系的中介。
多样性:
联系是多样的,例如“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条件性:
1.条件对事物发展和人的活动具有支持或制约作用;
2.条件是可以改变的,人们经过努力可以创造出事物发展所需要的条件;
3.改变和创造条件不是任意的,必须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考联系点的14特点,系统的观点:
系统就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稳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具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和开放性。
系统的整体性:
1.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新功能;
2.脱离了整体的部分将丧失原有的功能。
考系统点的14观点,例题(单选)黑格尔说“从人身体上割下来的手,就不是原来意义上的手。
”这句话说明A系统的整体性B系统的结构性C系统的层次性D系统的开放性,考发点展1的5含义,发展是:
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运动=变化发展,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
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因为:
第一,新事物具有新结构,适应新环境第二,新事物是旧事物的改良,吸收了旧的优点,增添了新内容第三,新事物符合群众利益,受到群众拥护,新考、点旧15事物的关系,命题角度:
如何区分新、旧事物新、旧事物的区分是否与时间的先后有关?
过考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