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有效作业设计的研究资料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959297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81.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数学有效作业设计的研究资料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初中数学有效作业设计的研究资料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初中数学有效作业设计的研究资料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初中数学有效作业设计的研究资料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初中数学有效作业设计的研究资料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有效作业设计的研究资料Word下载.docx

《初中数学有效作业设计的研究资料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有效作业设计的研究资料Word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数学有效作业设计的研究资料Word下载.docx

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作业练习的效果。

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没有真正认识到作业练习的地位和作用,不能科学系统地设计和安排作业练习这一教学环节,致使作业练习的作用未能得到应有的开发,学生因缺乏目的性而对作业练习失去动力和目标,产生了形如抄袭、重复写、应付完成数量、没有了自主学习的时间等情形,有的学生甚至因为教师的题海战术而对作业练习产生厌烦和抵触情绪,部分数学学习困难学生形成严重学习障碍,致使教学低效或无效。

因此,“精心设计数学作业,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成为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把课堂作为主战场认真备课精心教学的同时,教师应把作业练习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来设计和把握,使教学与练习相互促进,增强教学实效。

本文就这一课题从几个方面作一粗浅的探究。

有效作业设计研究

1.作业设计原则

1.1作业设计理论

有效教学理论:

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其本体功能而言,是有目的地挖掘人的潜能、促使人身心发展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活动,其理念主要体现在一是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有效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

二是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

三是提供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条件,促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是有效教学的实质和核心。

掌握学习理论: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掌握学习”理论,强调每个学生都有能力学习和理解任何教学内容、达到掌握水平。

只要提供较好的学习条件,多数学生学习能力、速度和动机方面的个别差异将会消失,大多数学生将获得较高的学习动机。

《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

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

1.2系统性原则

在作业设计时要全面透彻地理解数学内容,把握知识的连惯性,明确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以及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

首先要加强“双基”训练,特别是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是数学学科的基础,是培养思维提高能力的根本,在作业设计中,要求学生首先完成的就是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对基础知识的基本运用能力的培养。

其次要注重学习内容的重难点的把握,充分利用学生作业的完成促使学生牢固掌握重点知识,同时把学习中的难点分解于作业中,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

另外要注意知识的整体性,一方面注意复习巩固有关的已有知识,与旧知识衔接起来,另一个方面为后续知识做好准备,把后面的内容或方法渗透到前面的知识中形成良好的知识链,保持掌握知识与培养能力的系统性。

1.3层次性原则

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着素质、智力、能力、心理因素等多方面的自然差异。

对他们提出同样的标准、同样的要求,显然有些不合理,需要实行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

以学生潜能的发展为标准,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自身具有的潜能,创设具有层次性的数学作业,能让各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事实上,教育是一个生态系统,没有足够的多样性,就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蓬勃生机。

设计作业时,就是要针对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设计多梯级、多层次的作业,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各取所需,自主选择作业的数量与难度,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如选课本后1-2个习题,与课中例题相仿,用以巩固提高,反馈学习情况,检测学习成绩,教师了解学生。

同时可设计一道综合性强的题,供选做选用,学有余力的学生以此得到提高。

案例《苏科版九下6.2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一节的第4课时,课后作业设计:

必做题(课本习题6.2)

题5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写出它们的顶点坐标和对称轴

(2)

题7通过配方,把下列函数化为的形式,并求出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2)(4)

选做题(徐州市2008年中考题----综合题)

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以为顶点,且过点.

(1)求该函数的关系式;

(2)求该函数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

(3)将该函数图象向右平移,当图象经过原点时,两点随图象移至,求△的面积.

1.4兴趣性原则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的积极倾向,是一种伴随积极情感的需要形式,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直接力量。

数学学习兴趣是数学学习的先导,是推动数学学习的一种意识力量。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如果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学生就会视数学学习是一种煎熬。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通过设计兴趣性作业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促其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热情者。

开发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动力,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新课程标准也指出: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作业设计时,我们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切入学生已有知识,设计出题型多样,方式新颖,内容具有创造性、趣味性和亲近性的数学作业。

让学生感受到作业内容和形式的丰富多彩,使之情绪高昂,乐于思考,从而感受到做作业的乐趣。

如在学习了《苏科版九下8.2中学生的视力情况调查》一节后,布置学生设计一份对数学教师满意度的问卷调查表。

学生非常认真的设计了调查目的、调查内容,其中调查内容包含了数学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技能、教学风格、作业设计、作业批改、课后辅导等方面。

这份作业深入到学生的数学学习生活中,每个学生都投入了极高的热情和精力,同时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参考建议。

1.5探索性原则

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有效作业学习活动的主要形式,不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这样学生对数学知识、技能和数学思想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才能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

为此,在作业设计时,要根据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已具有的活动经验,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究、实验、思考与合作为主的探索性作业,真正有效地促进数学学习。

教学中,让学生带着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去理解,去构建,走进数学活动,依据情境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发现和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建构不同的数学模型。

波利亚曾说过:

一个专心备课的教师能够拿出一个有意义的但又不太复杂的题目,去帮助学生发掘问题的多个方面,使得通过这道题,就好像通过一道门户,把学生引入一个完整的理论领域。

习题变式训练是一种极好的探索作业,变式是指相对于某种范式的变化形式,就是不断变更问题的情境改变思维的角度,在保持事物的本质特征不变的情况之下,使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不断迁移的变化方式。

变式既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

简单的运用变式就是把题目形式换一换,让学生看到不同的展现形式,最好的方法是能让学生看到题目后去猜一猜问题是什么,并试着自己提出问题,真正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探索者。

案例《苏科版9上教材阅读材料“折纸与证明”》课后作业(泰州市2008年中考题)

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纸片对折,折痕为AB,再以AB的中点O为顶点把平角∠AOB三等分,沿平角的三等分线折叠,将折叠后的图形剪出一个以O为顶点的等腰三角形,那么剪出的等腰三角形全部展开铺平后得到的平面图形一定是()

A.正三角形B.正方形C.正五边形D.正六边形

本题属于操作性试题,能够较好的来考查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实践能力。

题目的解答不难,特别是动手做一做即可。

如果教学中,老师注重让学生进行操作,注重动手实践,那么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空间观念,就是说,本题也可以不操作而直接解答,当然节约解答时间。

这也是符合新课标理念的----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

1.6作业设计的延展性

充分发挥数学作业巩固延伸知识,培养、发展能力,反馈教学信息的功能。

打破那种单一、枯燥的题海型的作业模式,重新构建一种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作业模式,设置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人文性的作业,让学生融入学校、家庭、社会,从封闭的数学学习中解放出来,实现数学学科的课内外联系,与其它学科间融合,全面提高数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如设计观察作业、调查作业、实验操作、课题探究作业。

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践结合,既巩固了数学知识又增强了用数学的能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作业的延展针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还可设计节假日自主作业、自行总结、自找习题、自编试题等。

2.作业设计

2.1课前作业设计

复习旧知识,预习新知识,初步解决课题,提出深入研究的问题,交流。

这一作业往往在上课的前5分钟检查落实。

先是由个别学生把预习的本节知识展示给全班同学(不全面的,由其它同学补充),这样一部分基本的简单的知识,学生会自主学习完成,不需要教师再作讲解。

同时,展示的同学提出预习中的疑惑先由其它同学解答,同学之间交流,不能完成的,由教师解答。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让学生养成自学自练的习惯,每节课课前要求学生在教师学习方法的指导下坚持进行预习,明确重点、难点、疑点,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能独立完成课本上的小练习或教师编写的“学案”、看懂课本上的例题,同时把自己自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困难记录下来,和全班或小组同学交流问题,带着问题再在课堂进行学习,学习效益会大大提高。

2.2课中作业设计

这部分作业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随堂练习、自行小结。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学生初步掌握本节简单知识点的情况下,对重点知识加以强调,对难点知识进一步解析,特别是对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技巧进行点拨;

组织部分随堂巩固练习,由学生自行反思归纳总结,畅谈感想分享收获交流经验,让学生通过思想碰撞产生火花,对其中有价值的部分加以强调提炼;

必要时组织课堂小检测。

这些内容要求学生在同一个作业本的上面体现出来。

2.3课后作业设计

课后作业练习的主体内容发挥着巩固知识,提炼方法,训练技巧的关键作用。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知识,应精心选课本或辅导书上的配套习题2-3个,在课后做,同时这几个题要有层次性,甚至最后一个题有些综合性,有点难度,是选做的,主要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

同时,课后作业设计注意与下一节的课前作业设计的衔接,形成良性循环的闭合回路,还应注意到设计形式的多样性:

如在作业本上完成的、动手操作完成的、在网络等媒体查找信息了解与本课有关知识的、设计调查问卷的等等。

从课前到课后,学生从预习到复习,逐渐掌握知识、方法,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让学生通过训练去掌握必要的基本技能,并通过技能的学习与提高,去巩固知识,深化知识,进而形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思维和能力。

3.作业布置时机规划

课堂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实际上始终在以作业的形式,进行学习。

课中作业是一种载体,通过这一载体进行独立思考、与教师互动、与同学互动,一节课40分钟,紧张而有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