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Word格式.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59252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Word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Word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Word格式.doc

《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Word格式.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Word格式.doc

而实际上由于社会的发展、各种竞争的不断加剧以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一些失误,许多心理问题都表现出了向低龄化发展的趋势。

同时大中学生存在的许多心理问题的成因也常可追溯到他们的小学时代。

因此,对小学生开展心理素质教育非常有必要。

有鉴于此,我们对小学生的心理状况作了调查,旨在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现状,分析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率和困扰小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及其成因。

从而为在本市有效地开展小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提供参考。

三、调查步骤与方法

我们的调查选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编制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作为测验材料。

MIIT由八个内容量表构成,分别为:

(1)学习焦虑;

(2)对人焦虑;

(3)孤独倾向;

(4)自责倾向;

(5)过敏倾向;

(6)身体症状;

(7)恐怖倾向;

(8)冲动倾向。

每一个内容量表的得分可以转换成标准分,八个内容量表的标准分相加即为全量表总焦虑倾向的标准分。

然后我们从茂名市区四所普通小学的四和六年级八个自然班抽取被试共327人,其中男生173人,女生154人。

年龄为11—13岁,基本上来自工人、一般干部和知识分子家庭。

调查内容如下: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

MHT测验中若焦虑分≥65分,表示这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有较严重的不适应行为,可认为其存在着较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

下表是327名小学生总焦虑倾向标准分的分布。

总焦虑倾向标准分65分以上0-64分的人数是296人.

由此得出该市小学生中存在比较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的比率为9.5%,此即为本市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总检出率。

(二)小学生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

若学生在某个内容量表上的标准分在8分以上,表示他在这项内容上存在着适应不良,需对其制订特别指导计划。

对31名高焦虑学生的各项内容量表得分进行统计后,按需要制订个别指导计划项目的人数及其所占比例见表2。

表2中31名高焦虑学生在各内容量表上超过8分的人数分布内容量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

人数16、12、1、14所占比例(%)51.6、38.7、3.2、45.2

名次2、5、8、4内容量表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

人数5、7、15、22所占比例(%)16.1、22.6、48.4、66.7

名次7、6、3、1

由表2可知,8个内容量表在31名高焦虑学生中按标准分超过8分的人数从多到少依次排列为:

冲动倾向、学习焦虑、恐怖倾向、自责倾向、对人焦虑、身体症状、过敏倾向、孤独倾向。

还有许多学生,虽然总焦虑分在65分以下,而其个别内容量表的标准分却在8分以上(见表3),说明他们虽然在总体上不表现出明显的心理问题,但在某些方面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对这些人同样应该进行心理指导。

表3全体学生在各内容量表超过8分的人数分布内容量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

人数34、25、3、21所占比例(%)10.39、7.64、0.9、6.42

名次1、4、8、5内容量表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

人数12、10、26、32所占比例(%)3.67、3.06、7.95、9.79

名次6、7、3、2

表2和表3中的名次都是按内容量表中学生超过标准分8分的人数从高到低排列而来,对两者求等级相关系数,得r[,d]=0.93,存在显著高相关。

这表明不管是全体学生还是高焦虑学生,二者在哪些内容量表更易产生心理问题方面是非常一致的。

从表3可知,学生较易产生心理问题的量表内容依次为学习焦虑、冲动倾向、恐怖倾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这些量表中标准分超过8分的人数比例大于5%)。

小学生中相对不易产生心理问题或产生心理问题的人数较少的方面为孤独倾向、身体症状、过敏倾向(标准分在8分以上的人数比例小于5%)。

(三)不同性别学生在总量表和分量表得分的差异比较

表4为327名学生在总量表和分量表上得分的性别差异比较。

从中可知男女学生在总量表及四个分量表:

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恐怖倾向上存在着显著差异。

表4男女学生在总量表及各分量表上得分的差异比较量表名称性别人数@①SZP

总量表女154、43.68、14.96学习焦虑男173、4.82、2.17、4.11p<

0.01

女154、5.93、65对人焦虑男173、4.61、1.90、9.07p<

女154、5.98、0.51孤独倾向男173、3.07、1.29、0.89P<

0.05

女154、3.42、1.71自责倾向男173、5.41、1.89、2.21、0.01

女154、5.86、1.77过敏倾向男173、5.24、1.95、1.10p>

女154、5.61、3.74身体症状男173、5.27、1.50、0.57p>

女154、5.43、3.19恐惧倾向男173、4.44、1.79、5.40P<

女154、5.78、2.57冲动倾向男173、5.23、1.92、0.13P>

四、调查结果

根据调查结果,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总检出率为9.5%,这个比例略低于国内外文献中所估出的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比例,但基本接近。

如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唐慧琴、忻仁娥的研究得出:

我国小学生各类行为问题的总检出率为12.93±

2.19%;

陈永胜认为小学生的心理卫生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情绪、行为等方面,小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问题的人数约为10~15%,情绪方面问题约在10~20%之间等等。

在这里我们不能得出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其他地区的结论,因为每个研究所采用的测量工具不尽一致,或者说每个研究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评价标准不同。

但仍可得出两点结论:

1.大多数的小学生而言,心理发展总体还是较健康的。

2.小学生中的心理问题还是普遍存在的。

这既包括心理问题较明显、其总焦虑分≥65的占9.5%的那部分小学生,也包括虽然总焦虑分<65,但在个别内容量表上却显示出某一方面心理问题的小学生。

我们既要对这9.5%的学生进行心理指导和矫正,同样也要对某一方面存在心理偏常的学生进行指导。

从表3可知,学习焦虑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首要问题,有10.39%的小学生存在学习焦虑。

学习焦虑是指对学习的过分担忧。

学习焦虑由来自于有关学习的各方面压力引起。

近几年来,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学习竞争加剧,同时学校、教师、家长又过分看重分数,把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1996年5月3日的《钱江晚报》上有一篇题为《遗憾的鞠躬》的报道,非常引人深思:

某小学某班举行了一次考试,班主任邵教师当场批卷,发现成绩不理想,她要求20余名成绩在92分以下的学生走上讲台,给她鞠一个90度的躬致歉。

发人深省的是这位教师因此事被调离班主任岗位后,这20余名学生的家长联名要求让邵教师重回班主任岗位,理由是邵老师的行为虽然有点偏激,但出发点是好的,孩子学习不好,用一些必要的手段未尝不可。

这说明在对分数的看法上,教师和家长是何其一致。

教师评价学生是以分数论,而家长认为只要为了孩子成绩好,采取一些手段,哪怕是以损害孩子的自尊为代价的手段也是可以理解的。

这样的例子在我国教育界还相当普遍。

而教师、家长评价学生的标准又是和学校乃至整个社会评价学生的标准相一致的,应试教育的危害由此可见一斑。

在这样的人才观下,小学生作业负担过重,晚睡早起现象相当普遍。

据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的一份统计资料,1995年中小学生课外作业量高于国家教委规定标准的60%,而许多家长还要给子女开“小灶”,使学生夜读时间越来越长。

杭城有近70%的中小学生睡眠时间少于9小时。

冲动倾向和恐怖倾向的发生率在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中排第二、第三位。

这二者都是情绪方面的问题。

冲动倾向是指无缘无故地想大声哭、大声叫,或者一看到想要的东西就一定要拿到手。

这首先和家庭教育的不当有密切关系。

如果家庭对孩子的要求过分满足,就易养成孩子任性、固执及情绪易变的特点。

造成恐怖倾向的原因则主要是由于从小娇生惯养而形成了依赖性强、缺乏独立性的性格,往往表现为只要一个人就会焦虑或对于本来不需要恐惧的东西却抱有一种恐惧心理等等。

其次,冲动倾向和恐怖倾向的形成也与应试教育下

只重视知识教育而忽视儿童人格和个性的培养有关。

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又没能在家庭和学校里学习到对付挫折和困难的办法,就易情绪失调。

对人焦虑在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中排行第四,主要表现在在众人面前感到不安,被人说了什么总是想不开,在人际关系上容易产生焦虑。

对人焦虑过强的学生往往没有魄力,缺乏组织能力,搞不好人际关系。

这种倾向在当今小学生中日益严重,影响了儿童正常的人际交往与心理需求。

对人焦虑的产生一和学生普遍较任性、固执、依赖性重有关,二和学校教育忽略对学生人际交往技能的培养有关。

自责倾向在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中排行第五。

自责倾向是指当发生不如意的事情时,经常认为是自己不好,对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惧心理。

自责倾向的根源是对失去别人的爱的不安。

当学生感受到被父母、教师、朋友抛弃时,往往会形成自责倾向。

如:

当父母、教师对孩子过分严厉、专制、挫伤了儿童的自尊心时,儿童感觉不到来自权威人物的爱,从而出现自责心理;

当对别人的爱的渴求过强时,一点小事就会使孩子感到自己不再被爱了。

这样的孩子往往有很强的依赖心理。

男女不同性别的学生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恐怖倾向和总量表得分上存在着显著差异,女生的得分普遍高于男生。

这里有一个现象需引起重视:

男女生存在显著差异的量表内容恰恰是小学生最易发生心理问题的五个量表内容中的四个,这说明了女生焦虑问题的严重性。

对女生比男生更焦虑的原因国内外曾有不少研究,如国外流行的社会角色期待理论认为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社会对女生的要求更高,女生的一举一动要符合社会规范、社会道德,因此女生想得较多、焦虑水平也较高;

相对来说,社会对男生的要求不怎么高。

除了社会角色的期待作用外,女生比男生更为焦虑的原因应该和高年级女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有关。

许多女生在小学高年级进入青春期,但她们还不能完全自然地接受这一切,因此会引起焦虑、自责、恐惧等反应。

女孩子虽然观察问题较细致、全面,但也比较斤斤计较,过分要求别人完善,并且比较注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若看到自己某方面不如别人,就易产生自卑心理。

另外,女孩子的依赖性较强,独立性不如男孩,都可能使女生产生比男生更重的焦虑。

综上所述,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来自社会、学校和家庭,其中最主要的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的一块误区。

受中国传统意识的影响,也受社会、学校的片面人才观的影响,加上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