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岳麓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复习提纲.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5782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0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岳麓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复习提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新岳麓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复习提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新岳麓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复习提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新岳麓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复习提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新岳麓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复习提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岳麓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复习提纲.doc

《新岳麓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复习提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岳麓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复习提纲.doc(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岳麓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复习提纲.doc

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资料

第六单元繁荣与革新隋唐时代

第23课隋朝的兴衰与唐朝的建立

           中国古代史的主流是祖国统一与民族融合

一、隋朝统一南北:

581年杨坚建立隋朝,都城长安。

589年,隋朝灭掉南方的陈朝,统一全国。

结束了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局面。

二、大运河的开凿

1.时间:

605年隋炀帝为加强对南方的控制和促进南北交通,下令开凿大运河。

隋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至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天杭州),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大运河由北到南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大运河的开通,对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国家统一的巩固起了很大的作用.促进沿河两岸经济的发展,在以后的历史过程一直发挥着作用。

三、隋朝创立三省六部制:

三省是指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

三省的职责:

中书省替皇帝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最后交尚书省执行。

尚书省下设有六部,分管具体政务.

四、科举制的创立:

隋文帝时,开科举制的先河。

隋炀帝帝时,创立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形成。

科举制度以才能为选拔官吏的标准。

作用:

打破了门第的限制,有利于国家选拔有用的人才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读书风气的盛行。

隋朝创立的科举制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

五、隋朝灭亡: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所杀,隋朝灭亡。

六、唐朝的建立:

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李渊就是唐高祖。

第24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一、626年唐太宗李世民称帝,627年,改年号为“贞观”。

二、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

1.轻徭薄赋,休养生息:

原因:

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认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因此多次减免租税,保证农民的土地和耕作时间。

2.知人善任,重视纳谏:

唐太宗认为“致安之本,唯在得人”,任用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

、被唐太宗比喻为“知得失”的一面镜子是:

魏徵

3、贞观之治的含义:

唐太宗在位期间,政治较为清明,经济得到发展,国力逐渐强盛,史称“贞观之治”。

三、中国历史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

1、690年武则天自称皇帝,改国号为周。

武则天的统治“贞观遗风”的表现:

重用有才能的人,如狄仁杰,(实行武举,首开殿试);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减轻徭役。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指的是武则天,也称“贞观遗风”。

四、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年号为“开元”。

开元年间,政局稳定,经济空前繁荣,国力强盛,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杜甫的诗“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说的就是唐玄宗的开元盛世

3.开元盛世经济发展概况:

①农业:

出现了曲辕犁和筒车。

②手工业:

邢州的白瓷,越州的青瓷,巩县的“唐三彩”负有盛名。

③商业:

都城长安建筑宏伟,布局严整,商业繁荣,人口达百万,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当时著名的国际性大都市。

第25课唐朝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一、天可汗。

1.唐朝实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与周边少数民族密切交往。

2.唐太宗认为自古皆贵中华(汉族),贱夷狄(少数民族),朕独爱之如一。

体现了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受到北方各族的拥护,.唐太宗被北方各族尊为“天可汗”。

3.唐朝和东厥的关系:

唐太宗派兵攻打东突厥,俘获其首领颉利可汗,还授予官职,设立都督府。

4、唐对西域的管辖

(武则天设北庭都护府   管辖天山以北(唐太宗设安西都府    管辖天山以南,

二、唐蕃和亲与会盟

1.松赞干布统一吐蕃:

7世纪前期,松赞干布统一吐蕃各部,建立政权,定都逻些。

2.文成公主入藏:

唐太宗时派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和亲。

促进藏族和汉族经济、文化上的往来。

3.金城公主入藏:

唐中宗时派金城公主入藏与尺带珠丹和亲。

尺带珠丹说“唐朝与吐蕃合同为一家”

4.唐蕃会盟:

9世纪初,吐蕃与唐朝会盟,唐蕃会盟碑坐落在拉萨,是汉族和藏族友好的象征。

三、唐朝的对外交往:

1.唐朝的对外交通:

①长安是陆路中心,国际性大都市。

②广州是最大的外贸港口,唐政府在广州设置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设置的管理对外贸易的官署。

2.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和先进的经济、文化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加之对外交通发达,使唐朝当时中外交往盛况空前的局面。

(1)表现;日本遣唐使:

日本200年共13次派遣唐使来中国,推动了日本的社会改革,促进了日本经济文化的发展。

与大诗人李白、王维是亲密朋友的日本留学生是阿倍仲麻吕。

(2)鉴真六次最终东渡日本,①把唐朝的建筑技术、医药知识、绘画传给日本;②在日本奈良精心设计并建造唐招提寺;③传授医学,用鼻嗅的方法辨别药物,日本药学界奉鉴真为始祖;④传播佛法,增进了中日友谊。

(3)玄奘西游:

玄奘,贞观初年,玄奘到天竺(今天的印度)取经。

贡献:

①弘扬了中华文明;②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③玄奘的作品《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古代印度和中亚地区历史、佛教的典籍.

第26课唐朝的社会风尚与文化

1、唐朝时出现胡风盛行的局面,引进了蔗糖、胡椒、菠菜、葡萄酒。

妇女在社会中的地位相比以前有所提高。

2、诗歌的黄金时代(共约5万首)

代表人物:

(1)李白:

①特点:

生活在盛唐时期,主要歌颂国家的强盛、河山的壮美,豪迈奔放,想象丰富,手法夸张,李白被称为“诗仙”;②代表作:

《蜀道难》、《望庐山瀑布》、《行路难》。

(2)杜甫:

①特点:

经历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剧烈变化,他的诗感情真挚,沉郁雄浑,语言锤炼,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杜甫被称为“诗圣”;杜甫②代表作:

“三吏”、“三别”、《春望》表现了强烈的忧国忧民意识,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

3.白居易:

①唐代诗歌作品最多的诗人,他的诗通俗易懂,②白居易代表作:

《长恨歌》、《琵琶行》。

第27课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

1、唐朝从盛到衰的转折点---------安史之乱

755年,安禄山和史思明叛唐,直到763年才得以平息。

安史之乱标志唐朝从此由盛到衰.。

2、黄巢起义:

875年,黄巢在山东起义,建立大齐政权,884年,黄巢兵败自杀。

极大的打击了唐朝的统治。

3、唐朝灭亡:

907年,朱温灭唐,建立后梁。

唐朝灭亡,

4.五代十国:

唐朝灭亡的50年间,中原地区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总称“五代”;南方出现“十国”。

后周世宗改革:

发展经济、严肃法纪,整顿军队,影响:

后周国力大增,为后来的统一打下基础。

第七单元多民族政权并立和两宋社会的变化

第28课北宋的统治

1、陈桥兵变:

960年,赵匡胤(宋太祖)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定都东京(今河南开封),史称北宋。

2、北宋的统一:

979年,北宋基本上完成对中原和南方地区的统一。

但北宋并没有统一全国。

3、北宋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影响:

措施

(1)军事上:

剥夺武将军权(通过杯酒释兵权),建立由皇帝控制的禁军。

(2)在中央:

削弱相权,宰相权力一分为三,宰相掌管行政,枢密院掌管军事,三司使掌管财政。

(3)在地方,废除节度使,派文官任知府知州,实行三年一换制度。

(4)财政上:

地方财赋大部分收归中央。

(5)监察上:

地方设立通判,牵制并监察知府知州。

(6)文化上:

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重用文人,压制武将。

重视文教事业,完善科举制度,严格考试程序,实行糊命制,增加录取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7、影响:

积极方面:

加强了中央集权,重用文臣,削夺武将权力,基本消除唐末藩镇割据的隐患,有利于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恢复发展。

消极影响:

造成了机构重叠、官员冗杂,财政开支大、军队指挥不灵的弊端。

第29课:

辽、西夏、北宋政权的并立

一、北宋、辽的战与和

1、契丹的兴起916年,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

947年耶律德光改国号为辽

2、北宋和辽澶渊之战:

1004年秋,辽军进攻北宋澶州,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亲征,打退辽军。

3、澶渊之盟(北宋与辽)

1005年,辽宋达成和议:

双方约定各守边界,互不骚扰北宋每年给辽绢20万匹,银10万两,史称为“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的影响:

澶渊之盟对北宋来说是一个屈辱的条约,加重了北宋和人民的负担;但在客观上,给边境地区人民创造了一个相对安定的生产环境,加强了边疆地区和内地的联系。

四、宋夏和战

1.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大夏国,定都兴庆,史称西夏。

2.1044年,宋夏订立和议,夏对宋称臣,以后几十年间,双方在边境地区进行贸易,经济文化交流十分密切。

第30课宋金对峙

一、靖康之变

1.1115年,女真族完颜阿骨打建立金国,定都会宁。

2.1125年,金灭辽。

3、东京保卫战:

1126年,金军进攻北宋东京,李刚带军拼死抵抗,打退金军。

4.1127年,金军俘虏宋徽宗和宋钦宗,北宋灭亡,金灭北宋,史称“靖康之变”。

二、岳飞抗金

1.1127年,赵构(宋高宗)称帝,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2、岳飞:

①1140年,岳飞带领“岳家军”郾城大败兀术统领的金兵,取得大捷。

3:

岳飞被害:

原因:

宋高宗一心求和,担心抗金将领权力过大威胁到自己的统治,下令岳飞退兵,岳飞愤怒的说:

“十年之功,毁于一旦”。

不久,岳飞被秦桧一莫须有罪名杀害。

青山有幸埋忠骨(指岳飞),白铁无辜铸佞臣(指秦桧)

三、宋金和议(南宋和金)

1141年,南宋和金达成和议,历史称为“绍兴和议”:

①双方以东自淮水中流、西至大散关为界;②宋向金称臣,每年向金贡送银25万两、绢25万匹。

宋金和议(绍兴和议)标志着南宋与金对峙局面的形成。

第31-32课宋代的经济和技术(上、下)

一、经济重心南移

1.时间:

两宋时期,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2.原因:

①唐末、五代以来,北方多战乱,南方相对安定。

②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给南方增加了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劳动技术、生产经验。

④南方的自然条件优于北方。

⑤北方南迁人民和南方人民辛勤耕耘,共同开发了江南。

3.表现:

①南方人口是北方人口的两倍多。

②北宋时,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③“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粮仓。

二、农工商业的发展

1.农业:

引进原产越南的占城稻;宋朝出现了新农具“秧马”

2.手工业:

①北宋时江西景德镇成为瓷都。

②采煤技术领先世界,宋朝许多地方煤已大量用于居民生活。

③南宋时,福建泉州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享有“东方第一大港”

3.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三、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的发明与运用

1、造纸术:

西汉时,我国人民已经能够造纸。

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渔网做原料,制成质优价廉纸。

造纸术的意义:

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2.战国时期制成的“司南”是我国最早的定向工具。

北宋时期发明了指南针,用于海上交通,促进了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

3.火药是战国时期炼丹家发明的,唐末开始用火药制造武器,宋朝时期火药在军事上广泛使用,出现了火箭、突火枪、火炮和火铳等火药武器。

意义:

引起了世界军事史上的革命,宣告热兵器时代的到来。

4.隋朝时,我国发明雕版印刷术,11世纪中期,北宋人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意义:

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传播

5.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四大发明经由阿拉伯人传入西方,对欧洲及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是我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

第33课宋代都市繁华与市井文化

1都市繁荣:

宋代商业繁荣,打破了居住区与商业区的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饮酒、喝茶成为社会风气。

城市出现了专门的休闲娱乐场所------瓦子,演出场所“勾栏”

2.词出现于唐代,宋代文学的主要成就是词。

北宋苏轼开创了豪放词风,代表作是《念奴娇·赤壁怀古》。

李清照是杰出的女词人,代表作《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南宋词人辛弃疾继承并发扬了苏轼的词风,代表作《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