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情信息编码软件使用手册Word格式.docx
《水情信息编码软件使用手册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情信息编码软件使用手册Word格式.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5.3报文发送27
第6章设置操作29
6.1保存设置29
6.2基本设置30
6.3测站设置31
6.3.1文件格式31
6.3.2测站信息存储格式31
6.3.3设置方式32
6.4命令区35
第7章配置文件36
7.1运行基本信息36
7.2要素编码信息38
7.3报文校核信息41
7.4模板信息42
7.5测站信息42
第1章概述
随着《水情信息编码标准》(以下简称《编码标准》)编制工作的逐步推进,《编码标准》的正式施行的相关工作也开始了准备工作。
《编码标准》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配套的有关软件及设备(如雨量站的自动编码器、报汛系统采用的专用报汛电话等)的开发与研制工作能否及时跟进。
在年南昌全国水情工作座谈会上,有关省区、流域已经开始现有设备的升级改造及新设备的研制工作。
虽然《编码标准》还未能最后颁布实施,尚存在一定的不确定因素,但是,为了能够使《编码标准》实施的各项准备工作顺利进行,编、译码软件的设计与开发工作在年已经进入了工作安排中。
日前各地均已根据自身情况,开发建设了水情信息处理与服务系统,实现了水情报文的自动接收、处理、转发及查询,并在其上开发了水情工作管理软件,用于加强水情报汛工作管理。
由于本次《编码标准》是对《水文情报预报拍报办法》(以下简称“拍报办法”)的一次根本变革,实破了拍报办法多种限制,原用于水情报文的软件将无法处理依《编码标准》编制的水情报文,同时,《编码标准》是按照要素代码引导要素观测值的方法,测站报汛人员必然要记忆较多的要素代码及其编码方法,为《编码标准》的实施形成了最基本的制约因素。
为解决《编码标准》实施中可能引起的问题,保证《编码标准》顺利实施,《水情信息编码标准》编码组编制了《水情信息编码与译码软件初步设计》,针对水情报文的编码软件、译码软件及相关实时水情数据库建设中的基本思路与基本方法作了定义,随后开展了配套的数据库表结构标准设计工作。
年3月各项工作初步完成,在9个单位开展的试点工作。
根据试点中出现的问题,对标准及有关软件进行了修改与完善。
目前两个标准已颁布,相关的软件开发工作也基本完成。
本手册主要针对编码软件的使用进行介绍。
编码软件主要完成水情报文的编制工作,用于水文测站及各级水情部门,将输入的观测数据形成水情报文,或对编制的水情报文进行校核。
由于各地自动测报数据格式不一,存储方式千差万别,本软件未实现自动测报数据的自动编报。
第2章系统环境
水情信息编码软件的开发和运行环境的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微机工作站或微机服务器一台,主频大于等于1GHz,内存大于等于256M字节(推荐512M字节),硬盘大于等于20G字节,光驱一台;
●开发和运行的操作系统有WindowsME/XP/2000/NT;
●开发工具为DELPHI7.0语言。
●水情信息编码软件能够实现与水情传输系统的连接,可将生成的水情报文存储到传输系统的入口处。
若需要在本计算机机上实现该功能,则该计算机应安装有网卡,并连入支持TCP/IP协议的计算机网络。
第3章系统功能与结构
3.1系统功能
系统主要功能包括两部分,一是信息编码,二是编码校核;
为减少工作量,测站的基本信息可预先采用系统设置功能保存在配置文件中,报文文件的存储信息也需利用系统设置功能进行配置。
1、要素操作
要素操作主要完成用户输入要素观测值的自动编码与报文输出。
软件根据测站信息,形成输入界面,对于有效的输入信息,接受并形成报文,存储于指定位置,用于处理、留存与传输。
2、报文操作
报文操作包括报文校核与报文转储。
报文校核主要用于完成对用户输入报文的分析,判断是否有错误信息,并给出错误原因。
用户输入的报文必须是按照《水文信息编码标准》要求编制的水情报文。
报文转储用于批量将已编制好的报文转换成符合水情转发软件格式要求的报文。
提供的报文包括两种格式。
3、系统设置
系统设置主要完成软件运行所需基本信息的录入工作。
基本信息包括报文存储位置信息、报文格式信息、测站观测工作的有关时间信息、测站基本信息。
与报文格式和存储有关的信息、测站观测有关的时间信息采用键盘输入方式录入;
测站基本信息既可用键盘录入方式,又可用文件整批录入的方式,或两种方式的结合。
3.2系统结构
根据操作对象,水情信息编码软件分为三部分:
一是通过输入水文要素值而编制报文的要素操作,二是针对已编报文的报文校核与报文转换,三是软件运行参数输入的系统设置。
其基本结构见图3.1。
注:
报文传输仅供编码软件调用,不是编码软件的功能模块
图3.1编码软件基本结构图
第4章要素操作
要素操作主要完成用户输入信息的自动编码与报文输出。
要素操作中包括测站选择、时间设置、报汛项目选择、模板生成与选择、信息输入、报文生成等多个部分,之间的相互协同,完成信息的录入与编码,最终形成报文,供后续工作使用。
要素操作的界面如图4.1。
图4.1要素操作界面
要素操作界面分为四个区:
基本信息区、要素输入区、控制命令区及操作命令区。
基本信息区为测站基本信息及报汛信息类别选择区,用于指定测站编码、测站站名、测站类别、测报时间、报文格式、及报文信息类别。
要素输入区用于显示信息输入界面,并接受输入的信息。
控制命令区用于对软件的运行进行控制。
数据输入为信息编码的开始键。
操作命令区用于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处理的命令区域。
4.1基本信息区
基本信息区为测站报汛的基本信息选择与指定区,主要包括测站基本信息、报汛信息等。
1、测站站名
在信息编码中,测站站名不是必需的要素,此处主要用于帮助提取信息,方便使用。
对于配置文件中已有的测站,在此处输入站名后,软件可以自动提取该站的站号、站类及其他包括常用报汛类别等信息。
对于配置文件中不存在,该项仅能用于输入测站站名,对编码无实质性的帮助作用。
测站站名的改变,会引起测站编码与测站站类框中值的变化。
2、测站编码
测站编码,即测站站号,是信息编码中必备的要素之一,不得缺少。
站号由数字组成,不能出现数字之外的字符。
输入站号时,对于输入的非数字字符,软件均会作未输入字符处理。
输入的站号长度,必须与配置文件中记录的站号长度相一致,否则,软件会给出“输入内容不是一个有效的测站编码”的错误提示信息,并要求重新输入。
对于配置文件已有测站的站号可从下拉列表中选择,也可直接输入。
若在测站站名中选择配置表中已有的测站,则其站号会自动显示出来。
测站站号的改变,会影响测站站名及测站站类值的变化。
3、测站站类
测站站类填写测站的类别,软件认定的测站站类包括:
气象站、雨量站、蒸发站、水文站、水位站、水库站、闸坝站、泵站、潮位站、墒情站、地下水站。
测站站类是组成报文的编码格式标识符的重要因素,必须指定。
软件认定的站类与《编码标准》的编码分类码对应关系见表4.1。
表4.1站类与编码分类码对应关系表
站类
编码分类码
气象站、雨量站、
蒸发站
降水(P)
泵站
泵站(D)
水文站、水位站
河道(H)
潮位站
潮汐(T)
水库站
水库(湖泊)(K)
墒情站
土壤墒情(M)
闸坝站
闸坝(Z)
地下水站
地下水(G)
1、各类站均可编报特殊水情(Y);
2、预报编码分类码(F)根据选择确定,未考虑站类。
当信息类别选择缺省时,软件将根据测站站类,设定能够输入的信息类别,并按该(几)类信息显示到输入界面,接受信息的输入。
当测站站名与测站编码调整时,有可能改变测站站类的值。
4、测报时间
测报时间是信息编码的必备内容,不得缺少。
测报时间的设定即可直接由键盘输入,也可利用月历牌和增减键帮助来完成。
键盘输入时间时,其格式应与给定的时间格式相一致,即YYYY-MM-DDHH:
NN格式,其中YYYY为年份(如2004),MM为月份(如01、12等),DD为日期(如02、20等),HH为小时(如01,23等),NN为分钟(如01、59等),除年份为4位外,其余均为两位。
采用月历牌输入时,按以下操作:
(1)输入日期:
双击日期部分,右侧出现一个向下的三角形,点击三角形,显示月历牌,按键完成日期选择;
(2)输入时间:
双击时间部分,右侧出现一个小的时间输入窗口,可点击右侧的向上/下箭头调整小时或分钟。
测报时间的意义应与《编码标准》中观测时间码相一致。
5、信息类别
信息类别为使用者提供一个设定本次输入信息类别的工具。
软件认定的信息类别与《编码标准》的分类存在区别,主要是按照报汛时的可能组合,对编码标准规定的信息类别作了细分,便于对界面生成时进行控制。
如降水分为降水、降雪、降雹与暴雨加报等四类,河道水情分为河道水情、河道特征值等。
水库、闸坝由于格式复杂,分拆更细。
使用者可用设置操作指定某一测站所能编报的信息类别(具体操作方法见6.3测站设置)。
默认情况下,降水作为所有站类的基本类别。
各类测站的基本类别包括降水与本站类的最基本信息。
如水文站的缺省类别包括降水与河道水情,其它类别的信息编报需要在基本信息区的信息类别选择区中选择,如蒸发、沙情及冰情等,对于一个水文站,若仅编报基本的河道信息,不编报特征值信息,可使用系统设置功能,将该站的常用报汛信息类型仅设为河道水情。
当测站站类未指定时,不能对信息类别进行选择。
6、报文格式
报文格式是指报文分类标识符,包括A格式、B格式、C格式。
在每种格式中,一份报文中出现的测站数与时间数之和不能超过20个,即将一个测站的一个时间点的信息作为一份报文,各种格式中最多不能超过20份报文。
在A格式中,由ST与TT出现次数不能超过19次;
B格式中,ST引导的站数不能超过20个;
C格式中,不同时间数据组不能超过20个。
7、时段长
时段长主要指降水信息报汛的观测时段的长度,用于形成时间段降水量标识符,如两段制报没汛的测站,其时段长为12小时,时段降水量标识符为P12。
时间长度应与《编码标准》的规定相符。
时段长的单位包括小时与分钟两种,以小时为单位时,时段长数值不能超过12;
以分钟为单位时,其时段长数值不能超过30。
8、日分界点
日分界点主要针对降水信息而言,用于指定日雨值统计的起止时间,若以8时为日分界,则日雨量为昨日8时至今日8时。
主要用于解决目前存在的两种分类情况,即少部分地区的测站以6时作为降水量信息统计分界点。
设置日分界点后,则所有日、旬、月、年值(包括水情等其他类别信息)均会在该时出现,其他时间点不会出现这些信息。
9、模板选择
测站经常编报的信息可能只是某一类别或某几种类别的少部分,若选择所有类别,则界面显示内容较多,不便于较快地完成项目的查找与信息输入,为此设置了模板创建功能(在后面介绍)。
此处,可以选择某一模板,则输入界面仅经常编报的内容,其他内容将不再显示(存在子输入的情况除外,子输入仅以命令按纽的形式存在)。
使用模板时,首先选中模板选用框,在其后的模板显示框中将显示目前配置文件中的所有已定义模板的名字,采用下拉框选择方式,选中某一模板,点击控制命令中的“数据输入”按纽即显示输入界面,接受使用者的输入。
10、通用选择部分
通用选择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