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专版届中考语文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1讲 文言文阅读复习习题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948572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X 页数:69 大小:91.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专版届中考语文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1讲 文言文阅读复习习题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云南专版届中考语文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1讲 文言文阅读复习习题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云南专版届中考语文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1讲 文言文阅读复习习题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云南专版届中考语文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1讲 文言文阅读复习习题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云南专版届中考语文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1讲 文言文阅读复习习题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专版届中考语文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1讲 文言文阅读复习习题Word格式.docx

《云南专版届中考语文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1讲 文言文阅读复习习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专版届中考语文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1讲 文言文阅读复习习题Word格式.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专版届中考语文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1讲 文言文阅读复习习题Word格式.docx

有所成就)

(8)四十而不惑 惑(迷惑,疑惑)

(9)不逾矩 逾矩(超过法度;

超越规矩)

(10)学而不思则罔 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通“惘”,迷惑;

同“惘”,迷惑而无所得)

(11)思而不学则殆 殆(疑惑;

同“怠”,疲倦而无所得)

(12)人不堪其忧 堪(能忍受)

(1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喜爱,爱好;

YW、SJ:

喜爱)

(14)饭疏食饮水 疏食(粗粮;

疏,粗粮)

(15)择其善者而从之 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从(学习)

(16)子在川上曰 川(河流)

(17)逝者如斯夫 逝(往,离去) 斯(代词,这,指河水)

(18)匹夫不可夺志也 匹夫(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

(19)博学而笃志 笃(坚定;

专一,心意不改变)

(20)切问而近思 切(恳切)

(21)仁在其中矣 仁(仁德;

仁德,高尚的道德)

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B)

A.人不知而不愠    择其善者而从之

B.可以为师矣何以战

C.必有我师焉不可亵玩焉

D.有朋自远方来自三峡七百里中

【解析】A项表转折,但是,却/表顺承,就,接着;

C项于此,在其中/助词,无实义;

D项从/在;

只有B项中“以”均是介词,“凭借”的意思。

3.下列加点的“之”与“曲肱而枕之”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A.公将鼓之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D.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解析】“曲肱而枕之”中的“之”在句中为助词,补充音节,可不译。

A项“之”与例句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B项“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C项“之”为代词,代指学问和事业;

D项“之”为动词,译为“往,到……去”,后面一般跟地点名词。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013·

普洱)

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疑惑。

(4)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军队可以改变主帅,平民百姓的志气却不可以改变。

5.(2019·

云大实验中学名师预测)颜回身处“陋巷”时的态度如何?

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颜回虽然身处“陋巷”,但却不曾改变他的兴趣,体现了他安于清贫、坚守志向的高尚品质。

6.学习与思考是什么关系?

请结合自身实际加以分析。

学习和思考是辩证关系。

如果我们只学习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如果只思考而不学习则会疑惑不解,只注重其中一点,都会学无所获。

因此二者一定要结合起来。

7.(2013·

普洱)做到孔子教导的“人不知而不愠”,对我们处理好人际关系有何益处?

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做到“人不知而不愠”的益处有:

①不怨天尤人,能严格要求自己,约束和克制自己的言行,使之合乎道德规范。

②宽容对待他人,能让人际关系更和谐融洽。

8.(2013·

普洱)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论语》仍然获益匪浅。

请结合文中有关学习态度方面的语句,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示例】“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提醒人们学习要有虚心好学的态度。

我们周围一定存在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也一定存在有缺点、有错误的人。

我们要学习前者的长处,避免后者的短处。

要培养学习别人的优点,并以别人的缺点作鉴戒的虚心好学精神。

4比较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一)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二)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三)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四)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乙】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其友李生问之曰:

“或谓君不善①学,信乎?

”王生不说,曰:

“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

”李生说之曰: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

”王生益愠,不应而还②走。

居五日,李生故③寻王生,告之曰:

“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

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岂善学者所应有邪?

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④改之乎?

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

”王生惊觉,谢曰:

“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

请铭之坐⑤右,以昭炯戒。

【注释】 ①善:

善于,擅长。

②还(xuá

n):

通“旋”,转身。

③故:

特意,故意。

④盍:

何不。

⑤坐:

通“座”。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温故而知新   新:

新的理解和体会

(2)学而不思则罔而:

连词,表转折,可译为“但是”

(3)王生不说说:

同“悦”,愉快

(4)王生惊觉,谢曰谢:

认错,道歉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取别人的优点来学习,希望听到真理啊!

11.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

围绕“选择他人的优点并向其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缺点就要改正”回答即可。

12.【甲】【乙】两文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学习方法。

那么孔子和李生都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善学者”?

这对我们又有怎样的启发?

他们都认为善于思考并能择善而从的人才是“善学者”。

启发:

在我们求学的过程中,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如果方法不正确,可能事倍功半。

像【乙】文中那位好学而不得法的王生那样,即使背了再多的知识,学习方法不正确,也只能是一个两脚书柜而已。

附【乙】文参考译文:

王生喜爱学习,但没有方法。

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

“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

”王生(对此感到)不高兴,说:

“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

”李生劝他说:

“孔子说过‘学习但是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学习重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却不去思考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凭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

”王生更恼火,对李生的话不做任何应答,转身就走了。

过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告诉他说:

“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取别人的优点来学习,希望听到真理啊!

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开,几乎要拒人于千里之外,难道是善于学习的人所应该具有的(态度)吗?

学习最忌讳的事,莫过于满足于自己所学的知识,你何不改正呢?

如果不改正,等年纪大了,贻误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

”王生这才醒悟过来,道歉说:

“我真不聪明,现在才知道你说得对。

请允许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作醒目的警戒。

(二)鱼我所欲也

(1)二者不可得兼 得兼(同时得到)

(2)故不为苟得也 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苟且取得,意思是为了生而不择手段)

(3)死亦我所恶 恶(讨厌,憎恨)

(4)故患有所不辟也 故(所以,因此) 患(祸患,灾难)

(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如使(假如,假使)

(6)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由是(因此)

(7)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是故(因此)

(8)贤者能勿丧耳 丧(丧失)

(9)蹴尔而与之 蹴(踩踏;

践踏)

(10)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万钟(优厚的俸禄)

(11)乞人不屑也 不屑(认为不值得,表示轻视而不肯接受;

认为不值得。

这里是不愿意接受的意思)

(12)万钟于我何加焉 何加(有什么益处)

(13)妻妾之奉 奉(侍奉)

(14)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心(指人固有的羞恶之心;

本来的思想,即“义”)(2015·

云南)

2.(2018·

昆明第三中学名师预测)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

A.舍生而取义者也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皆以美于徐公

C.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

D.为宫室之美不足为外人道也

【解析】A项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可译为“却”;

C项结构助词,的/代词,他;

D项为了/向;

B项“于”都是介词,比。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

(2)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生命也是我所追求的,(但我)所追求的还有胜过生命的,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015·

云南,2012·

不仅仅是贤德的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只不过)贤德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4)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

踩踏着给别人吃,乞丐(也)会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5)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优厚的俸禄却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这些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

(6)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我吗?

(7)此之谓失其本心。

这就叫作丧失了人固有的羞恶之心。

4.(2015·

云南)本文开头从“鱼”和“熊掌”说起,有什么好处?

作者用“鱼”比喻“生”,用“熊掌”比喻“义”,通过类比,形象生动地引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舍生取义。

5.(2015·

云南)文中作者肯定的是哪种人?

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示例】作者肯定的是舍生取义的人。

现实生活中,舍生取义、见义勇为的人会得到人们的肯定和赞扬,而见利忘义、唯利是图的人则会遭到人们的唾弃。

6.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概括有误的一项是(A)

A.《鱼我所欲也》出自儒家经典《孟子》,《孟子》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

《鱼我所欲也》从怎样对待生与死、义与利的角度,阐述了孟子的主张:

人性是恶的。

B.本文开篇运用比喻论证方法,以鱼和熊掌为喻,论述了人生的选择应以“义”为重,必要时要“舍生而取义”,同时批判了那些见利忘义的人。

C.“非独贤者有是心也”的“是心”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这些善心。

D.面对生死抉择的时候,那些“舍生取义”者的表现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

【解析】A项孟子主张人性是善的。

7.从全文看,本文先后运用了道理和举例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观点。

生活中有许多人将这个观点奉为行为的准则,请你根据对这个观点的认识,列举一个奉行这种行为准则的事例,并加以简要阐述。

(要求:

举例典型,叙议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