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当前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政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42861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6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中国当前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政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浅析中国当前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政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浅析中国当前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政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浅析中国当前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政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浅析中国当前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政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析中国当前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政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浅析中国当前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政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中国当前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政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析中国当前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政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近年来,人们发现蔬菜贵了,肉价涨了,食堂的米饭少了、馒头小了、面条细了,我们的生活费很快就用光了·

·

人们开始议论,通货膨胀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中国的通货膨胀现象十分严重,通货膨胀已是当前的热点问题,不仅向来被经济学家所关注,也备受广大居民的关注。

通货膨胀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

在通货膨胀时期, 

单位货币能买到的商品和劳务的量呈持续下降局面。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教授认为通货膨胀无论在何时何地发生, 

都是一种货币现象。

通货膨胀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

需求拉动通胀——通货膨胀发生于因GDP所产生的高需求与低失业,又称菲利普斯曲线型通货膨胀。

成本推动通胀——今称“供给震荡型通货膨胀”,发生于油价突然提高时。

固有型通货膨胀——因合理预期所引起,通常与物价/薪资螺旋有关。

工人希望持续提高薪资,其费用传递至产品成本与价格,形成恶性循环。

固有型通货膨胀反应已发生的事件,被视为残留型通货膨胀,又称“惯性通货膨胀”,甚至是“结构性通货膨胀”。

而当前中国的通货膨胀同样是一种货币现象,但它套不上哪一种通货膨胀的类型,其本质是由货币过多引起的。

当过多的货币追逐有限的商品时,必定会导致物价的上涨。

中国的通货膨胀先由两大资产价格上涨(楼市与股市),然后传导到食品价格上涨并引致全面通货膨胀。

但并非过多的货币会平均式地同时流向各个行业导致各种商品的物价同时等幅度地全面上涨,而是过多的货币先流入强势部门或行业(比如房地产),然后由这些行业去投资或消费来推高商品或服务的物价水平。

于是,关联行业价格上涨,收入增加,从而使这些关联行业又增加投资或消费,再对这些行业需要的产品价格产生影响。

最后价格上涨才传到整个经济薄弱的环节农产品及食品的价格上。

正如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罗斯巴德所说的,一旦这些最弱势部门的商品和服务价格上涨,也就标志着全面的通货膨胀开始形成。

下面我们主要从投资、出口和消费来具体分析通货膨胀的原因:

1、投资方面

由于我国长期实行投资推动型经济增长模式,2003年以来固定投资过热:

而且因为我国利率政策长期偏低。

导致银行贷款过多。

进而造成金融机构出现流动性大量过剩。

2003年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猛涨,2006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109870亿,2007年为137239亿,同比增长24.8%。

现在的势头依然居高不下,最新城镇固定资产统计数据如下:

自年初累计已达165870亿。

固定资产投资的持续高速增长。

拉动了能源、原材料等产品价格持续上涨,也导致了国民收入中投资和消费比例的严重失衡。

在固定资产投资过热的同时.投资和消费的比例结构和三次产业结构中长期存在的问题不仅没有得到改善。

快的投资增长会成为出现通货膨胀的动因。

固定资产投资过热,银行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方面资产价格重估和上涨使得企业进行抵押融资的能力大为增强,促使信贷扩张,银行信贷的扩张又将进一步加剧投机需求,推动股票、房地产等价格的上升,两者相互促进。

另一方面,由于信贷规模过大。

出现盲目投资和资金利用率低,这样会导致市场的需求增加,造成资源的相对短缺和供给的相对不足。

在这两种作用力的共同影响下,会出现价格水平的上涨,引发通货膨胀的压力。

此外,银行贷存利率长期偏低,存款利率低直接导致银行吸收的存款偏少,贷款利率低则鼓励更多的贷款,最终的结果是金融机构吸收资金的速度大于消化资金的速度,大量热钱充斥在股市和楼市,出现流动性的大量过剩。

2、出口方面

长期以来我国推行“出口导向型”外贸发展战略,实行以出口创汇为主要目标的对外贸易政策,导致我国出口过多,出口顺差连年增加,外汇屡创新高。

在强制结售汇制度下(强制结售汇制度是指,除国家规定的外汇账户可以保留外,企业和个人必须将多余的外汇卖给外汇指定银行,外汇指定银行必须把高于国家外汇管理局头寸的外汇在银行间市场卖出。

在这套制度里,央行是银行间市场最大的接盘者,从而形成国家的外汇储备。

),外汇的大量流入,成为基础货币供应的主要渠道。

外汇储备增加越多。

人民币的发放增长越快。

这是因为中央银行为了维持汇率的相对稳定,被动购入外汇形成外汇储备,同时相应投放等值的基础货币。

(我国的货币供给主要有三个渠道:

财政渠道、信贷渠道和外汇占款。

当中央银行买进外汇支付人民币时,外汇储备增加,外汇占款随之增加,中央银行投放的基础货币增加,导致货币供应量随之扩张,从而导致我国货币政策操作难度的增加;

也给我国造成了通货膨胀的压力。

)通过货币乘数效应,造成了货币供应量的大幅增长。

下列是我国08年以前的外汇储备规模图示,截至2009年12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已达23992亿美元,同比增长23.28%。

全年国家外汇储备增加4531亿美元,同比多增353亿美元。

外汇储备的连年激增,使得人民币面临巨大的升值压力。

人民币升值预期导致大量国际热钱流入。

2005年7月21日,我国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了改革。

年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为8.0702,比上年末升值2.56%,截至2010年10月15号,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已降至6.5814。

自2005年7月中央银行宣布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有效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增大了人民币汇率浮动的幅度,也为人民币的升值提供了条件,使得人民币升值预期不断加强。

在此趋势下,大量国外投机性短期资金纷纷进入我国,企图在人民币升值后从中获得利差,再将其兑换为外币撤离我国。

根据我国现行汇率制度。

热钱涌入后央行要发放相应数额的基础货币进行兑换。

这无疑加大了货币的供应量。

货币投放长期超过经济增长,引发之比贬值,乃至进一步引发物价普遍上涨且涨幅较大。

国外热钱在赌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同时,在其他市场如房地产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也在不断寻找套利机会。

导致资本市场价格飞涨,通货膨胀加剧。

3、消费方面

自2007年5月份以来,中国的居民消费价格逐月上升,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8年第一季度的CPI总体涨幅为8%,2009年为总体还算平稳,到了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迅速上涨,据最新统计知,四月份比上月增长了2.8%,创下了历史的新高。

主要农副产品价格变动及对总指数影响:

项目

累计指数(%)

对总指数拉动(百分点)

2009年1-3月

2010年1-3月

大米

106.5

103.9

0.11

0.06

干豆

99.6

116.4

0.02

油脂

94.8

100.1

-0.07

鲜蛋

101.6

102.1

0.01

水产品

102.9

107.6

0.07

0.21

蔬菜

94.4

116.6

-0.17

0.49

合计

-0.05

0.79

从相关数据可知,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在2010年保持继续上涨。

这主要是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助长了CPI的增长,尤其是蔬菜价格的暴涨。

次贷危机发生后,大批中小企业倒闭,绝大部分企业的利润大幅度下降甚至亏损,广大中国普通劳动者的收入也在减少,于是电视,网络,官方发言等都充斥着通缩的声音,但这样的声音还没维持多久,老百姓手里的钱还没享受到通缩时期能多买点物品的权利,才发现通货膨胀早已经随处可见,处处可以感受到了。

菜市场的菜,水果都大幅涨价了,房价也是大幅飙升,很多等着房价下降然后想加入房奴队伍的人也只能在梦中去实现他们的梦想了。

当前许多经济学家把中国当前的通货膨胀在消费方面的主要原因归于生产要素成本的上涨。

《通货膨胀与发展转型——宏观经济三人谈》提出[1],从整个宏观面上,中国正在进入一个生产要素成本周期性上升的阶段,成本推动的压力趋于加大。

具体地看有以下三方面:

第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

第二,部分生产要素价格体系离市场化的目标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由于政府管制造成的价格扭曲的状况还普遍存在;

第三,全球初级产品价格的波动对中国的影响日益增大。

基于以上三方面原因,中国未来将在较长时期面临着要素成本持续的上升的压力。

面对物价的上涨,还有许多经济学家把它归于对有限资源的需求量增大,从而促使了物价的上涨。

《通胀是长期的,反通胀要触及深层次矛盾》一文中提出[2],在中国人口与土地的矛盾自新世纪以来进入到拐点,单产增长率呈停滞状态,但工业化与城市化占地仍在持续,人均收入的增长也不断提升着人均食品消费水平,由此导致了食品供求缺口被拉开与拉大。

这样食品的需求带动的物价压力在长期内就不是趋于缓和,而是趋于严重,通胀也就会长期化。

我们分析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有是我国的内需不足。

几千年来,受传统生产、生活习惯的影响,老百姓根深蒂固的观念是赚钱难、灾难多、物资短缺,从而形成了重生产、轻消费、喜积蓄的谨慎型消费理念。

同样重要的还有我国普通居民收入过低,两极分化严重,绝大多数人比较贫困。

整体的劳动工资报酬偏低,能源和公用产品、服务价格不断上涨,就业难、收入增长滞后等社会问题,导致了国民积极储蓄、不敢消费的客观现实。

虽然说,物价的普遍上涨势必会带动居民收入的上涨,但是薪酬上涨有梯度效应。

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与民企职工工资依次而下,受政策性增资拉动,城市居民人均工薪收入增长10.9%,受益的多是公务员与国企员工;

而股息、红利收入大幅增加,人均财产性收入增长1倍多,受益者更为偏颇,除了得是投资者之外,还必须是炒股炒房“独具慧眼”拥有大资金获得厚利的投资者。

加上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居民价格承受能力相对而言比较微弱。

老百姓出于对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方面的考虑,往往预防性储蓄很高,不敢把手头有限钱大量用于消费。

又因为我国金融市场不完善,投资渠道狭窄,老百姓只好把银行存款的大部分或全部取出集中投入股市和房市,并换手交易频繁。

我国居民消费率偏低,内需不足无疑造成了国内流动性过剩,实际货币存量已经超过与其均衡的货币存量,物价水平普遍上涨,从而出现通货膨胀。

二、有关学者对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应对政策的分析

中国新一轮的通货膨胀并不是简单的成本推动型或需求拉上型,而是各方面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有成本推动的作用,也有结构性特征,而且还有国际输入型通货膨胀的新特点。

下面将从有关学者做的研究来分析。

学者在《中国式通货膨胀的特点及政策建议》中指出[3],从“价格”出发的通货膨胀成因有:

结构性通货膨胀,2007~2008年度,通货膨胀率先在农产品和食品价格上体现出来了,具有明显的“结构化”特征。

导致农产品涨价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政府政策对农村经济的扶持和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要求;

另一方面也是市场规律作用的结果,粮食生产成本增加,而市场的消费需求和生产需求旺盛,使得供求不平衡,价格也就被推高了。

输入推动型通货膨胀,我国是世界上进口依存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尤其在石油和铁矿石进口上一直是世界进口大国。

2007年以来,以美元标价的国际原油价格持续涨价,屡屡突破每桶百元大关,这使国内依靠能源和原材料的生产加工企业成本加大,导致国内工业产品价格上涨压力。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投资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