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成本法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41517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7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标准成本法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标准成本法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标准成本法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标准成本法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标准成本法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Word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标准成本法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Word文档格式.doc

《标准成本法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标准成本法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Word文档格式.doc(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标准成本法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Word文档格式.doc

关键词:

标准成本法,标准成本制度,成本管理,企业管理

目录

摘要 I

第一章 引言 1

第二章标准成本法的概述 1

2.1标准成本法的含义 1

2.2标准成本法的管理模式 2

2.3标准成本法的管理特点 3

2.4标准成本法的种类 3

第三章标准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区别 4

3.1含义不同 4

3.2计算对象不同 4

3.3动因分析不同 5

3.4账户设置不同 5

第四章我国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5

4.1成本管理的理论研究滞后 6

4.2成本管理观念落后 6

4.3企业内部成本管理主题的确立失误 7

4.4不良利益动机驱动导致成本信息失真 7

4.5人力资源浪费严重 8

第五章完善标准成本法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8

5.1树立企业成本管理的系统观念 8

5.2在成本管理中引入战略成本管理思想 8

5.3引入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和手段 9

5.4采取措施保证成本信息有效 10

5.5标准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结合 10

第六章总结 11

参考文献 11

第一章引言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现代化的高科技被普遍应用于工业生产,企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逐步向资本、资金和技术密集型发展。

从外部市场经济环境看,全球化竞争的日趋激烈,顾客需求的多样化,以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企业的生存、发展带来了更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必须对自身所处的内外环境进行深入的分析,积极采取新的管理方式,以避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

因此强化和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保持竞争优势己成为当今企业的主要任务和必然选择。

竞争能够使组织不断地研究如何降低自己的成本。

当企业与竞争对手的市场销售收入相差不大时,成本控制则成为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

标准成本制度,形成于19世纪30年代,这是为产品成本规定各种标准,并适用于企业管理工作中,对产品成本进行有效控制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它将成本与计算的控制紧密结合,是泰勒科学管理原理在成本领域的具体运用。

这种成本制度在我国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由此可见,成本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第二章标准成本法的界定

2.1标准成本法的概述

标准成本法是把成本的计划、控制、计算和分析相结合的一种会计信息系统和成本控制系统。

根据企业的年度利润目标,事先编制预算,制定生产各种产品的标准成本,并以此作为衡量实际成本节约或超支的尺度。

产品成本是由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构成,其标准成本的基本形式表现为“数量”标准与“质量”标准的之积。

所谓“数量”标准是指成本定量方面的标准,表示成本的规模和工作总量,如材料的用量、工人的生产工时;

而“质量”标准是指成本定性方面的标准,表示成本质量方面的特征,如材料价格、工人的工资率和制造费用分配率。

标准成本法要通过成本的差异分析来评价业绩,以此来明确企业各个责任单位的职责,有利于成本的控制。

在进行成本的差异分析时,依据一定的原则,对企业各个责任单位日常发生的各项成本和费用的实际数与标准数进行比较,测定其是否达到原定的标准,而日常经济活动中两者往往会产生偏差,差异分析可以通过对成本的“数量”及“质量”的差异分解计算,初步提出的成本差异的原因以及相应的改进措施,指导、限制、调节当前的生产经营活动。

标准成本制度是科学、规范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

传统的成本管理使企业普遍存在着物耗高、效率低、浪费大、效益差的现象,表明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着管理落后、观念陈旧、方法僵化等问题,使企业难以适应当前的市场经济,步履艰难。

标准成本法则是企业增加盈利的主要途径,也是企业抵抗内外压力,求得生存的保障,企业在遵循经济原则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确立成本控制目标,建立成本控制系统,实行有效的成本控制。

2.2标准成本的管理模式

(1)成本管理中心的划定

标准成本管理的首要问题是制定成本管理中心,为标准成本管理提供组织保障。

企业应当成立“标准成本管理委员会”作为成本管理决策机构,其工作职责是领导标准成本管理工作,决定成本标准,检查标准成本制度的推进情况以及协调解决有关成本的重大问题。

其次是设立各成本管理中心,企业应当结合生产流程、工艺技术、以及成本支出属性等因素划定各成本管理中心的职责范围,以便于衡量绩效,分清责任。

(2)成本差异分析及考核

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额,称之为成本差异,成本差异反映的是实际成本脱离标准成本的程度(成本差异=实际成本-标准成本),负差为节约差异,正差为超支差异。

差异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因为标准不够准确,二是由于管理不善产生。

标准不够准确的要对标准加以修订,对管理不善的给予考核和处罚。

标准成本和差异分析能帮助判断组织绩效,这些工具有助于管理人员辨清“故事后面的故事”,即报告提供的成本与利润数据后面隐藏的经营状况。

标准成本、预算和差异也被用来评价个人和部门的绩效与标准或预算相连的个人绩效、常用于帮助确定加薪、年终奖和提升,当标准成本差异影响员工的报酬结构时,它们会对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

标准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工作应当由财务部门会同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在定期收集各责任单位成本管理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分析成本偏差产生的原因,找出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差异的责任部门和归属环节,提出改进措施及意见,增强生产者和管理者对成本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2.3标准成本的管理特点

标准成本法是用科学方法根据客观环境、实践经验、生产能力以及员工熟练程度等多项因素充分结合测算后得出的成本,它即排除了不应该发生的浪费和各种意外情况,同时又将合理的损耗考虑在内,保留了目前情况下难免的损失,是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条件下应该发生的成本。

具备健全的经济核算基础、逐步推行标准化作业、有完各的计量系统、领导的高度重视、良好的员工素质,是实行标准成本法的前提。

它具有以下特点:

(l)标准成本是更接近企业真实需求的成本

会计师们基于对真实成本的追求而提出的标准成本系统所提供的成本信息相对于其他传统的成本方法计算得出的成本信息要准确、及时得多。

首先,由于标准成本是以设计和工艺方案为基础,利用时间与动作研究的方法,剔除了一些不正常的无效成本后,在正常生产经营条件下可以达到的应该成本,所以相对而言必然较为准确。

(2)重视成本差异分析

成本标准制定后,企业通过召开成本分析会等形式定期对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通过因素分解,能够及时的反映和揭示出差异变动产生的原因,是外部市场价格波动还是企业内部控制影响所致,据此掌握管理质量水平以及成本变动趋势,同时将标准成本作为衡量成本管理水平、评价工作业绩的尺度。

配合经济责任制度进行考核和奖惩。

(3)能够为企业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基于传统财务会计的规定及税务法规的考量,一般企业均使用实际成本以作为盈亏衡量的依据。

标准成本虽不能直接作为产品成本的评价基础,却可适用于管理当局作内部决策的参考依据。

作为成本控制的重要工具,标准成本法能够提供及时、准确的成本数据和信息,管理当局一方面可以根据标准成本差异分析结果做出改进技术和工艺的决策,以控制和降低成本;

另一方面,可以针对外界市场变动对标准成本产生的影响,做出销售、经营决策的调整。

2.4标准成本法的种类

标准成本法种类繁多,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个方面:

(1)制定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

(2)按产品成本计算的一般方法,如分批法、分步法等,计算各种产品实际发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3)按产品实际投产量计算各种产品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

(4)将产品各项标准成本与实际发生数相比较,确定各项成本差异,并对成本差异进行分析;

(5)通过有利差异和不利差异相互抵销的方法,计算成本差异净额,并对差异净额进行处理。

在帐务处理方法上,比较正规的标准成本法除了“制造费用”帐户按实际费用记帐外,“在产品”、“产成品”和“销售成本”等帐户,都按标准成本记帐,实际费用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额,则另行记人有关成本差异帐户。

第三章标准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区别

3.1含义不同

标准成本法认为,成本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资金的对象化。

这一观点尽管对成本的经济实质进行了概括,但却没有揭示出成本在管理学意义上的内涵。

而作业成本正是从此角度出发来认识成本的内涵的。

作业成本法将成本定义为资源的耗费,而不是为获取资源而发生的支出。

在作业观念下,是把作业作为费用发生与成本形成的终结,成本是一个与作业相联系的多层次的概念。

3.2计算对象不同

在标准成本核算中,人们关注的是产品成本结果本身,即传统的成本计算对象仅仅是企业所生产的各种产品,而且一般为最终产品。

作业成本法不仅关注产品成本结果,而且更关注产品成本形成过程和成本形成原因,把着重点放在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上,它不仅把最终产品作为成本计算对象,而且也将资源、作业、作业中心、制造中心等作为成本计算对象。

3.3动因分析不同

成本动因是指驱动成本发生或使其变化的因素。

成本行为是由成本动因支配的,要把间接费用分配到各种产品成本中,首先要了解成本行为,以便识别出恰当的成本动因。

在标准成本中,成本被认为是随着成本驱动的量的增加而增加,因而成本动因是数量相关的。

但是,对于间接费用采取数量相关成本动因进行分配是不适合的,因为产量与其所耗的间接制造费用不一定成正比。

如有些产品具有专门用途,虽产量低,但对某些间接费用耗费却很大。

在数量基础分配体制下,这些产品会被分配给较少的间接费用,而大部分间接费用被分配给高产量的产品负担,从而造成成本信息扭曲,甚至导致经营管理者在成本决策上的失误。

而作业成本计算法突破了以往管理会计对成本习性的划分,认为传统的按成本与产量是否相关作为研究成本习性的标准是不科学的。

从长期来看,企业的产品制造成本全是变动的,可分为短期变动成本和长期变动成本。

间接制造费用的发生受企业产品多样化、生产组织复杂化的影响,它是企业生产复杂化的一种量度,具体则与企业生产、管理、服务等部门的活动量直接相关。

由此提出了成本动因理论,即企业间接制造费用的发生是企业产品生产所必需的,其发生多少与产量无关,而只与“驱动”其发生的活动数量相关。

所以在作业成本法下,成本动因既可以数量为基础,也可以交易为基础。

3.4账户设置不同

标准成本制度不按作业设置账户,“材料”、“在产品”、“产成品”各科目都按标准成本记账;

实际发生的成本同标准成本相比,产生的差异按其性质设置不同的差异科目;

“产成品”科目贷方转入“销售成本”科目,其借方的产品销售成本按标准成本入账。

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