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讯通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33303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讯通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校讯通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校讯通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校讯通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校讯通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校讯通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Word下载.docx

《校讯通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讯通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Word下载.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校讯通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Word下载.docx

“校讯通”是一个融合了手机短信、计算机网络集成综合服务、Internet等多种IT技术的新一代互动教育信息交流平台,为教师和家长提供了全新的“语音+网络+短信”的交流平台,其业务功能主要包括家校互动、亲情电话、平安短信、网站辅助服务等[1]。

教师可以通过“校讯通”发布学校通知和学生在校情况;

学生和家长都可以登录系统,与教师进行互动;

学生和家长还可以登录家长网校,共享这一平台提供的家教资源。

“校讯通”在家庭和学校之间搭建了一座以“学生”为中心的桥梁,使得家校联系、家校合作更加快捷、有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但任何一个新生事物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社会上,对待“校讯通”有正面的声音,也有反面的声音,近日成都等城市出现了要求统一停用“校讯通”业务的呼声[2]。

如何让“校讯通”这一平台扬长避短,真正发挥其家校沟通的实效性?

这一问题值得教育部门、通信部门以及所有的教育工作者深思。

一、“校讯通”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1.以短信为主,系统功能没有被充分利用

“校讯通”其实是一个系统庞大、功能多样的信息交流平台,教师、学生和家长可以通过这一平台进行语音交流、网络交流和短信交流。

但目前大多数学校只利用了“校讯通”的短信功能,主要是:

学校各部门通过“校讯通”向教师或学生群发送通知和公告;

教师通过“校讯通”向学生家长发送班级表现、作业情况、考试成绩、考勤回馈等信息;

家长通过学校和老师所发的短信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

“校讯通”的语音功能和网络功能在多数学校几乎没有使用,从而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沟通作用,造成了平台资源的巨大浪费。

同时,这还可能给一些家长带来误解,认为这一平台没有多大价值,完全可以由中国移动的飞信业务来代替。

2.沟通内容缺少针对性和全面性

家校沟通的内容是老师和家长共同关心的。

家校沟通的内容应该涵盖孩子的思想道德、知识学习和身体健康等各方面,与学生成长、教育相关的各个方面都应该包含其中。

可是在实践中,由于受应试教育的传统观念以及沟通主体的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沟通的内容针对性不强。

从内容上看,“校讯通”短信主要是学校活动通知、作业布置情况、考试成绩公布等价值不大的内容;

从形式上看,以群发短信为主,而家长所盼望的专门针对单个学生的个性化短信十分稀少。

3.家校互动不够,沟通多数是单向的

由于一些家长工作繁忙或能力欠缺,“校讯通”在多数学校只是教师向家长发送有关学生在校情况的信息,家长通过“校讯通”反馈意见和建议的很少,和教师实时互动的就更少,不少家长说:

“平时有了急事儿还是要打电话的”。

这样,本应双向互动的家校交流变成了“一厢情愿”的发送,久而久之,这一平台就失去了沟通的实效性,也失去了发展的活力。

4.以问题解决为目的,沟通缺乏计划性

从组织管理上讲,家校沟通可分为两种:

偶发性和计划性。

偶发的家校沟通是指家长或老师在发现学生思想或学习中存在的某些问题后,主动与对方取得联系以谋求解决,或者是偶遇后进行的短时间交流;

有计划的家校沟通是指定期的家长、老师之间的沟通。

合理计划是家校之间持续、良好沟通的有力保障,但现实中,老师和家长一般在学生成绩下降时或学生犯错时才和对方联系。

这表明,现阶段的“校讯通”的使用还多停留在“问题解决”的层面上,只有出现“问题”时才能够引起家长和老师的关注,才激发他们的沟通需求。

这种以问题解决为主要目的被动的沟通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就是一旦当问题解决了或者缓解了,沟通也就随之减少或者完全停止,导致沟通没有持续性。

5.异化成“告状通”,给学生带来了心理压力

如上所述,在不少学校,每当学生出现“问题”时,如上学迟到、作业没交、成绩下降等情况,教师首先想到的是通过“校讯通”告诉其家长,让家长加以管教,“校讯通”俨然异化成为了“告状通”。

有些老师只报“忧”不报“喜”,学生只要在学校犯了小毛病,回家总逃不了挨骂。

教师将本属于自己份内的教育任务推卸给家长,这不仅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同时还会给学生的心理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一些小孩每天回家总是提心吊胆,心里默念“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

还有的小孩形成了“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不思进取,给其成长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在中考、高考指挥棒的指使下,“校讯通”还可能被老师和家长用作督促学生在课外进行超负荷学习的有力武器,剥夺了他们适当参加体育锻炼、集体活动的时间,学生会感到压抑或郁闷,会将不满情绪发泄到“家校通”上。

另外,一些学校的“校讯通”具有考勤功能,每次学生进校和离校只要一刷卡,家长就会收到短信,知道孩子什么时候进校什么时候离校。

这项考勤报安功能能让家长及时掌握孩子的动态,但不少学生对此却十分反感,他们把这项业务看成是“新型的临控器”、认为这是对他们自由的限制。

这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也不利于学生自立性的培养。

6.部分教师过分依赖“校讯通”,忽视了其它沟通方式

很长时间以来,家访、家长会都是家长与老师的主要沟通方式,并且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但我们调查发现:

现在“校讯通”作为一种新兴的沟通方式,已经逐渐取代家访、家长会,成为最主要的沟通方式。

“校讯通”有着许多传统的家校沟通方式所不具备的优越性,如及时、快捷、方便等等,加之现在教师任务重时间紧,导致不少教师过分的依赖“校讯通”这一平台,很少家访或开家长会了。

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校讯通”也有自身的不足。

把“校讯通”作为家校沟通的唯一方式,完全取代家访和家长会等传统方式的做法显然是不可取的。

7.经营有垄断性,监管不到位

“校讯通”这一业务目前只有中国移动的手机用户可以开通,在调查中也发现,很多班都有一些家长因为不是中国移动的用户卡而无法使用“校讯通”的情况,这在某个层面上出现了教育中的不公平,使用“校讯通”的学生家长很容易地就收到老师的短信而相互沟通,而没有使用“校讯通”的家长就无法与老师及时、便捷地取得联系。

一些中国联通的手机用户,想要办理这一业务就必须要更换手机号码。

不少家长说:

“这是一种垄断,给我们带来了不便”。

同时,由于企业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加上缺乏有效的监管,在推广“校讯通”时一些地方操作不规范,有的家在长不知情的情况下就“被开通”了,有的功能项目收费不合理,有的存在老师拿回扣强制推销的现象等。

另外,在使用时也没有一定的约束力,比如教师发短信的数量完全由教师决定,随意性很大,有时一天好几条短信,有时几个星期一条短信都没有,让一些家长觉得“这费用白交了”。

这些现象没有让家长“明明白白消费”,加重了家长的经济负担,造成了家长对“校讯通”的反感。

二、对策和建议

1.老师家长都要转变观念,形成家校协同教育共识

许多家长和老师对家校沟通都有某种程度的错误认识,有的老师对自身的职责认识不足,有的家长不主动参与沟通等。

这些认识上偏差直接影响到了“校讯通”的家校沟通的内容、形式和效果。

教师有联系家长并为家长供子女情况和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的义务,这是《教育法》明文规定的教师职责。

家长当然也有参与子女的教育的义务,家长应该积极参与家校之间的交流活动,主要配合学校教育。

在家校沟通中,学校与家长双方要形成共同责任和均等的权利。

共同责任要求学校与家长双方都认识到自己对孩子成长有着不可推却的责任,而均等权利是要求双方在沟通过程中权力要处于基本平衡的状态,不能出现“非对称性的畸形互动”——主要以一方为中心,使另一方总是处于被动辅助地位。

教师和家长要摆正自己的角色,明确各自的职责,学会理解和尊重对方,学会互相磋商、互相合作,只有这样才使家校沟通真正起到实效。

2.充分发挥“校讯通”的多种功能

“校讯通”是一个功能强大的“语音+网络+短信”的交流平台,但现在大多数学校中,其语音和网络功能还没有被充分利用。

电信部门和学校要通过网络宣传、短信提示、咨询电话、实际演示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让教师和家长了解“校讯通”各项功能的优势和作用,掌握开通和操作方法。

也可以采用免费试用的方法让广大用户体验到“校讯通”其它功能的好处。

要充分发挥“校讯通”各项功能的作用,为教师和家长提供一个高效便捷的全方位的交流平台。

这对家校的全面沟通和“校讯通”的自身发展都是十分有好处的。

3.短信内容要合理取舍,不要盲目群发

短信交流方便快捷,为众多教师青睐而成为通过“校讯通”进行家校联系的首选方式。

然而,指间一条不经意的短信也可能会伤害了学生或家长,成为家校沟通的障碍,因此发送短信一定要慎重仔细。

第一,要认真取舍,不能随意发布。

比如:

一些老师为图方便,将考试成绩、排名、均分等信息不加处理,一股脑发给家长,这样简单发布成绩排名信息势必会挫伤某些成绩不太好的学生的心理。

教师对中等以下的同学应该提示他们不宜强化横向比较的名次,应注意个体纵向比较,同时针对性地提出合理建议,以便于家长理性对待。

第二,要适度宽容,多表扬少告状。

“家校通”适宜报喜不宜报忧,对于学生非原则性的小过失要适度包容,不能学生一有小毛病就向家长告状。

教师要注重学生日常行为的细微点滴记录,及时通报“好人好事”,注重“亮点”呈现,注重“过程”交流。

第三,要有针对性,不要盲目群发。

从家长的心理角度来看,除了希望获知整体情况外,尤其希望得到自己孩子的个性化情况,很多教师往往拟出一条信息群发了事。

没有个性针对的沟通往往是效率低下。

同样的工作内容,如果将相关学生根据不同情况分成几个类别,对个别学生单独拟定针对性内容,尊重学生独立人格的教育举措才会指向受学生的内心深处,略增的工作量带来的却是倍增的教育效应[3]。

4.鼓励家校互动,实现双向交流

交流应该是双向互动的过程,不能让教师成为“发送器”,而家长成为被动的“接受器”。

要鼓励和帮助家长及学生通过移动短信、网络等方式和任课老师、班主任、学校领导实时互动或者留言,学校、教师对于家长及学生的咨询要耐心回复,对于他们的建议要认真听取,切不可敷衍了事。

要善于发挥“校讯通”的优势,将一些当面不便交流的问题能过这一平台得以处理,以减少师生之间的隔阂,真正实现家校之间的互动和协作。

5.深化沟通内容,选择得体的表达方式

教育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

我们要深化家校沟通的内容,提高家校沟通的艺术。

“校讯通”不能够再以学生的学习为主要内容,更要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校的时候,还可以通过网络教室等平台,让学生登录使用教师账号,以学生个人名义,向家长发出感恩、问候、祝福等内容,或者主动汇报在校情况,让“校讯通”成为师生、家校和谐温暖的交流平台。

良好的语言表达是架设家长与老师沟通的第一桥梁,良好的语言可以提高沟通的质量。

在家校沟通过程中,教师和家长双方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平等对待,语气要谦和诚恳,不以气势压人,要正确地使用礼貌用语,只有这样的沟通才能持久有效。

由于短信受到字数的限制,要在有限的空间内把意思表达清楚,所以在短信交流时更需要斟酌,要做到条理清晰、文句精准、措辞得当。

6.沟通要合理计划,做到疏密有度

家校沟通要有合理的计划,不能遇到了问题时才想到了“校讯通”,让“问题”牵着鼻子走。

沟通应该走在“问题”的前面,否则永远处于被动的状态。

比如新学期开学、一次考试结束、学期中间、学期结束等家长与老师要互相沟通交流一下学生的情况,或者一个周、一个月定期互相交流,这样能够保证家长和老师及时有序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方面的表现与进步,而不至于学生出现问题很久了,家长或者老师还没有察觉到。

合理的沟通不仅要持续,还要把握好节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