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及古代诗歌鉴赏两大部分复习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93095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91 大小:116.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及古代诗歌鉴赏两大部分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云南省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及古代诗歌鉴赏两大部分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云南省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及古代诗歌鉴赏两大部分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云南省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及古代诗歌鉴赏两大部分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云南省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及古代诗歌鉴赏两大部分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及古代诗歌鉴赏两大部分复习题.docx

《云南省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及古代诗歌鉴赏两大部分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及古代诗歌鉴赏两大部分复习题.docx(9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及古代诗歌鉴赏两大部分复习题.docx

云南省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及古代诗歌鉴赏两大部分复习题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编者说明】本书《作业手册》中的文言文训练篇目共涉及17篇。

请阅读下面的说明再答题。

1.第一批训练篇目:

2018年《考试说明》所规定的、云南省卷近5年没有考查过的文言文11篇。

2.第二批训练篇目:

人教版等教材共有的、新课标推荐的其他篇目6篇,请在老师的指导下选用。

◇第一批应考必练11篇重点篇目◇

一、三峡(2016曲靖卷考查)

(一)[2018·昆明西山区一模]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2分)

三 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

(1)略无阙处 阙:

      

(2)沿溯阻绝 溯: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3.文中描写“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突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2分)

 

 

4.本文中的“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与《与朱元思书》中的“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都是写水流之急,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写法不同,你能说说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吗?

(4分)

 

 

 

(二)[2018·滨州]阅读下面两文,回答问题。

(15分)

  [甲]《三峡》全文

  [乙]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

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①分明。

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

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迳信宿②,犹望见此物。

故行者谣曰:

“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节选自《水经注·江水》)

[注释]①成就:

轮廓。

②信宿:

两三日。

5.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沿溯阻绝    沿:

顺流而下

B.不以疾也    疾:

C.迳黄牛山    迳:

经过

D.犹望见此物    犹:

好像

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B.绝

多生怪柏    既人迹所绝

C.虽乘奔御风    虽途迳信宿

D.故渔者歌曰    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色如人负刀牵牛。

 

8.甲文“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侧重写水的   ;乙文“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侧重写水的   。

这在写法上都属于     描写。

(3分) 

9.甲、乙两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二、爱莲说(5年未考)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1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2分)

(1)可爱者甚蕃   蕃:

       

(2)濯清涟而不妖  妖:

       

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君子”应是怎样的人?

(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4.在众多的花中,你喜欢哪种花?

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3分)

 

 

(二)[全品原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16分)

[甲]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李

与桃齐名,同作花中领袖,然而桃色可变,李色不可变也。

“邦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

邦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自有此花以来,未闻稍易其色,始终一操,涅而不淄,是诚吾家物也。

至有稍变其色,冒为一宗,而此类不收,仍加一字以示别者,则郁李是也。

李树较桃为耐久,逾三十年始老,枝虽枯而子仍不细,以得于天者独厚,又能甘淡守素,未尝以色媚人也。

若仙李之盘根,则又与灵椿比寿。

我欲绳武而不能,以著述永年而已矣。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5.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

(1)可爱者甚蕃  蕃:

    

(2)香远益清 益:

    

(3)未闻稍易其色 易:

    

(4)涅而不淄 淄:

    

6.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若仙李之盘根,则又与灵椿比寿。

 

 

7.两文分别赞扬了哪两种植物的什么品质?

(4分)

 

 

 

 

8.两文在写法上有相同之处,请做简要分析。

(4分)

 

 

 

 

三、论语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1分)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学而》)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子夏曰: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2分)

(1)学而不思则罔 罔:

      

(2)饭疏食    饭:

      

2.与“人不知而不愠”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学而时习之  B.学而不思则罔

C.曲肱而枕之  D.切问而近思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4.结合选文,从内容和形式等方面概括《论语》的特点。

(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15分)

[甲]论语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学而》)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子夏曰: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乙]言志①

  颜渊、季路侍②。

子曰:

“盍③各言尔志?

”子路曰:

“愿车马衣轻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⑤。

”颜渊曰:

“愿无伐⑥善,无施⑦劳。

”子路曰:

“愿闻子之志。

”子曰: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注释]①本文出自《论语》一书中《公冶长》篇,标题系编选者所加。

②颜渊、季路:

孔子的两个学生,季路即子路。

侍:

古代后辈陪从在尊长者旁叫作侍。

③盍:

何不。

④轻:

据考证,此字为后人所加。

⑤憾:

遗憾。

⑥伐:

夸耀。

⑦施:

显耀。

5.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为人/谋而不忠乎

B.学而不思/则罔

C.于我/如浮云

D.盍/各言尔志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4分)

(1)盍各言尔志    尔:

      

(2)愿车马衣轻裘   衣:

      

(3)敝之而无憾    敝:

      

(4)无施劳      劳:

      

7.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2分)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愿闻子之志

C.策之不以其道

D.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8.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2)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9.“言为心声”,乙文虽只写了孔子师徒三人的简短对话,却可由此窥见他们不同的心志。

请结合文中内容简析其中一个人的性格特点。

(3分)

 

 

四、记承天寺夜游(2017曲靖卷考查)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13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徙知徐州。

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

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轼曰:

“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

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驱使复入。

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

“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卒长曰:

“太守犹不避涂潦①,吾侪小人,当效命。

”率其徒持畚锸②以出,筑东南长堤。

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

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释]①涂潦:

泥淖雨水。

②畚锸:

箕畚铁锹。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2分)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

      

(2)徙知徐州        徙:

      

2.下面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盖竹柏影也

B.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C.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D.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2)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4.从甲、乙两文中,你能感受到苏轼怎样的情感或是怎样的精神品质?

请分别加以概述。

(4分)

 

 

五、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017昆明卷对比课外)

(一)[2018·天津改编]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2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

(1)舜发于畎亩之中    畎亩:

    

(2)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任:

     

(3)行拂乱其所为     拂:

     

(4)而后喻        喻:

     

2.下面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百里奚举于市

  B.必先苦其心志

  C.空乏其身

  D.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从个人和国家两个不同角度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B.文章开篇以六位先贤的经历证明:

只有出身贫贱的人,才能成就不平凡的事业。

C.文章列举事例和阐述道理相结合,逐层推论,结构紧凑,论证缜密。

D.本文笔带锋芒,语言犀利,气势磅礴,对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