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与弗洛姆异化理论比较精选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
《马克思与弗洛姆异化理论比较精选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与弗洛姆异化理论比较精选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其次,马克思克服了黑格尔异化观中的不合理因素,因为黑格尔认为异化是绝对精神的异化,把异化和对象化同等,马克思则把异化和对象化做了区分,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劳动”才称得为“异化劳动”,同时,马克思使异化劳动进入现实经济生活中,揭示出异化的主体是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中具体的人,异化的扬弃也应在现实的经济生活当中。
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异化观的继承和批判。
首先,马克思沿用了费尔巴哈把人看作有意识的自由的类存在物的观点,并在费尔巴哈异化理论的基础上,形成政治异化观,以人的类本质为最高价值尺度对市民社会进行政治异化批判。
其次,马克思超越了费尔巴哈仅是从自然、感性的人本身寻找宗教产生的原因及其本质的宗教异化观,把着眼点转移到经济分析基础上,把抽象的人过渡到现实的人,认为真正的历史主体是在一定社会生产关系中进行物质生产的劳动者。
(二)弗洛姆异化理论渊源
弗洛姆是研究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重要成员之一,用弗洛伊德主义的有关理论填补马克思主义中的“空白”。
比如,他在《逃避自由》中对法西斯主义产生根源的分析,就用弗洛伊德有关“心理力量是历史发展动力”的理论填补了马克思主义的“空白”。
他的理论来源包括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禅宗。
[1]
弗洛姆的异化理论继承了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
在弗洛姆看来,无论是“青年”马克思,还是“老年”马克思,异化范畴在其思想中一直占据着“中心地位”。
他接受了马克思的劳动异化论的一些观点,但又不满意把异化当作是一个哲学、经济学和社会学范畴来使用,“我们就会更倾向于这一种观点即认为异化问题亦是一个道德的和心理学的问题。
”[2](P50)
二、马克思与弗洛姆的异化理论
(一)马克思的异化理论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在马克思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马克思创立历史唯物主义新世界观理论探索的起点,也是他研究资本主义社会,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重要途径。
他把异化现象与人的劳动活动特别是当代工人的劳动联系起来,并分析扬弃异化的历史条件,提出异化劳动理论,并对异化劳动做了规定,这是马克思的一大创造。
第一,工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
工人的劳动产品不是给他们自己的,而是为资本家生产的,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这种劳动产品成了一种异己的、与劳动者对立的独立力量。
所以,工人们不能支配他们自己生产出的劳动产品,但为了生存他们还必须依赖于这些产品,而他们生产出的产品越多,依赖性就越强;
生产出的产品价值越多,自己拥有的就越少,劳动产品成了资本家奴役工人的工具。
第二,工人同生产行为相异化,即劳动过程的异化。
这种异化是自身异化,是劳动过程对工人的奴役,是劳动过程与人的敌对关系。
因为劳动对工人来说是外在的,劳动者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强制性的被迫劳动,而且工人从事劳动也不是劳动者本身的爱好和需要,而是维持生存的一种迫不得已的手段。
所以,工人在劳动中并不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
第三,工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
马克思认为,生产活动本身是人类产生自身生命的生活,是实现其自身本质的基本活动。
人的类本质在于人能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实践活动,是一种自由自觉的活动。
而异化劳动将这种活动变成了仅仅是维持其自身肉体生存的一种手段。
所以,人类失去了自身的类生活和类本质,导致人类不能进行发展自身、肯定自身的劳动,即人与自身类本质相异化。
第四,以上三种异化的最终结果就是造成人与人的异化。
“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的直接结果就是人同人相异化。
”[3]在资本主义劳动过程中,由于每一个工人都同自己的劳动产品、劳动过程以及类本质的异化,最终这种异化的结果必然体现在人与人关系的异化上。
(二)弗洛姆的异化理论
弗洛姆肯定了马克思关于人性及对资本主义批判的观点。
他认为使人从毁灭人的个性、使人变形为物、使人成为物的奴隶劳动中解放出来的应该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消除。
“他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不是针对收入的分配方法,而是针对它的生产方式、它的毁灭个性以及使人沦为奴隶。
”[4](P61)弗洛姆把异化理解为一种内心体验,认为异化是人作为与客体相分离的主体被动地体验世界,这是一种心理体验。
同时弗洛姆认为异化根源于人的本质之中。
人的存在与他的本质疏远了,人没有成为他应当成为的样子,而是成为他可能成为的样子。
三、马克思与弗洛姆的异化理论的比较
马克思提出的劳动异化理论是用来揭示早期资本主义条件下人的生存状况,而弗洛姆是在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中,从人本主义立场出发,具体描述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异化现象,把两者的异化理论进行比较分析,有助于我们理解异化理论的深刻含义,并以此探究其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一)相同点
马克思与弗洛姆的理论都基于人道主义。
马克思分析了分工成为异化劳动产生的直接原因,私有财产成为促进异化劳动发展的推动原因。
同时提出异化的扬弃也即意味着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是人的存在与人的本质的统一,是人道主义的彻底实现。
弗洛姆则从人的心理机制角度指出,摆脱来自人的内心的束缚才是获得自由的最后障碍,同时强烈批判了晚期资本主义社会对人的理性毁灭。
可见,两人的理论都是以人的生存为指向。
马克思与弗洛姆的理论都关注“人”。
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生存问题。
无论马克思关注人的现实活动,还是弗洛姆关注人的心理活动,两人都看到人在这样的活动中都经受或者感觉到压抑、无助以及人的非本质力量的统治。
人不能按照应该的那个样子去生活、去感受,这就是人的异化。
马克思与弗洛姆的理论都属社会批判理论。
“社会批判就是从社会良知出发,并运用理性知识,反思实践过程中各种无可非议的信念、不证自明的真理,以及实践者常识性的理解,进而揭示出有可能阻碍社会实践进程,而一般人没有考虑过的一些前提性条件,最后提出实践过程的价值目标。
”[5]马克思从分析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开始,揭露了资本主义私有制下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
劳动异化是对资本主义剥削本质的最有力的说明。
私有财产在其产生后,尤其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推动了劳动异化的发展。
弗洛姆同样指出“我们在现代社会中发现的异化几乎是无处不在的,它存在于人与他们的工作、与他所消费的物品、与他的国家、与他的同胞,以及与他自身的关心中。
人创造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人造世界。
”[6](P109)
总之,两者从人道主义立场出发,批判异化的危害,关注人的存在。
(二)不同点
1理论前提不同
马克思从人的本性对象化来分析异化劳动,他认为劳动的产品是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同劳动相对立的。
这样,对象化就表现为对象的丧失和被对象所奴役。
工人与自己的劳动的产品的关系就是与一个异己的对象的关系。
工人在他的产品中外化,意味着他的劳动已成为对象,成为外部的存在,同时意味着他的劳动作为一种与他相异的东西不依赖于他而在他之外存在着,而且成为与他对立的独立力量。
弗洛姆从人的本性反思性体验来分析心理活动,异化表现为主观心理状态上的“是一种体验方式”。
“在这种异化状态下,个人感到自己在各个方面与别物都格格不入,在这个世界上,人体验不到自己是自我的中心,自己行动的主宰,感觉不到自己的力量和才能,只觉得自己是一个依赖于外力的东西。
”[2](P12)而且,“思想的异化并不是不同于心的异化。
人们通常以为,人总是针对某物进行思考的,人的思想乃是自身思维活动的结果。
”[2](P56-57)所以,压抑、依赖和偶像崇拜(包括“崇拜狂”)的一切形式都是异化的直接表现,“精神病学中最主要的、最基本的现象,即未能经验到自身同一性的现象也是异化的一种结果,正因为这个异化的人把自己的感觉和思维的功能转变成为一个外在的客体,因此,他并不就是他自身,他没有意识到这个‘我’,也没有意识到同一性。
”[2](P58)
2人的本质理解不同
马克思在《手稿》中分析劳动异化的第三个规定时,曾把“类生活”概括为“生产生活”的生命活动,它的具体特征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
这说明,马克思是以现实的具体活动来概括人的本质的。
弗洛姆理解人的本质为心理活动,“人的本性就在于人的存在所固有的矛盾之中,这种矛盾所产生的各种心理品质和需要的总和,就是弗洛姆所主要理解的‘人的本性’。
”[7](P10)在弗洛姆看来“人的诞生就是一种否定性的活动。
人类与自然界的分离,便失去了与自然界的原始统一,人从本能生活的确定状态里,被抛到了一种不确定的、陌生的、无限的世界里。
”[7](P12)
3异化产生的根源不同
马克思认为异化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私有制,私有财产是工人对自然界和对自身的外在关系的产物和必然结果,这样,私有财产不仅是外化劳动的产物,而且是劳动借以外化的手段,是这一外化的实现。
弗洛姆认为异化的产生根源在人本身,在于人所创造的物质的、机械化的世界,“人的存在于他的本质疏远,人在事实上不是他潜在的那个样子,或者,换句话说,人不是他应当成为的那个样子,而他应当成为他可能成为的那个样子。
”[8](P59)
4消除异化的途径不同
马克思认为通过私有制和分工的消灭,铲除资本主义制度。
异化的消除问题上,异化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必然会消灭。
在《手稿》中,马克思详细地论述了要实现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和人的本质的复归,就必须积极扬弃异化劳动以实现人的自我异化的扬弃即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作为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最高成果,马克思在《手稿》中把共产主义定义为私有财产和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即现实社会中人的异化劳动的积极扬弃。
弗洛姆认为消除异化在于健全人的理性,以创建健全的社会。
健全的社会“能促使人的团结,它不仅能够而且是促使社会的成员建立起友爱的关系;
一个健全的社会能促进每个人工作中的生产积极性,激发人的理智的展现,并且使人能利用集体的艺术和仪式表示自己的内心需要。
”[6](P222)可见,弗洛姆“要用精神分析的方法激发人的自我意识,使人了解自己在资本主义社会生活的荒谬性,使社会人道主义化,使人从内心深处获得解放。
”[7](P13)
四、结语
(一)评价马克思与弗洛姆的异化理论
马克思首先用“异化”概念来说明人与劳动的关系,进而深入到对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分析。
异化劳动概念的提出,不仅为批判资本主义社会找到了一个切入点和理论武器,而且为创立以人为本的实践唯物主义的哲学和伦理学奠定了基础。
同时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不仅仅停留在对“人的异化,对人不复为人,化而为物的抗议”,更为重要的是马克思哲学在探索社会发展规律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扬弃异化的科学合理的现实途径。
弗洛姆在《健全的社会》一书中尖锐地批判了消费异化,“消费行为应该是一种具体的人类行为,其中应该含有我们的感觉,身体的需求,我们对美德感受力——也就是说,在消费中我们应该是一个具体的有感觉的、有情感的、有判断力的人;
消费的行为应该是充满意义的、人本的、创造性体验。
在我们的文化中,这些却微乎其微,消费基本上是对人造幻觉的满足,是一种与我们具体的、真实的自我相分离的幻想。
”[6](P116-117)这为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