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M视角下的初中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doc文档格式.docx
《STEM视角下的初中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doc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TEM视角下的初中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doc文档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InstructionaldesignofinquirylearninginjuniorhighschoolfromtheperspectiveofSTEM
作者:
刘珊珊
指导教师:
袁磊教授
学科专业:
教育技术学
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
东北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
2017年5月
摘要
21世纪以来,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竞争力取决于其创新能力,这使得人们越来越重视创新教育,这就需要加强对学生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教育,即跨学科知识融合的STEM教育,它旨在培养学生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综合素养,从而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创新型人才的成长。
STEM教育不是四个学科的简单相加,而是学科的整合,即运用这四门学科的相关能力,把学习到的零碎知识,转变成探究真实世界相互联系的综合能力。
因此,作为教师,要考虑如何在众多孤立的学科中建立桥梁,使零碎知识变成一个系统的整体,为学生提供整体认识世界的机会。
本文首先简介了STEM教育的发展、核心特征及其研究意义,然后在STEM视角下,以《DIY电动马达》一课为例进行教学设计,对教学过程各阶段进行分析,接着阐述了国内初中STEM教育发展的局限性及其成因,最后提出了初中STEM教育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STEM教育;
跨学科;
实践探究;
创新能力
Abstract
Sincethe21stcentury,anation’seconomicgrowthandcompetitiondependonitsinnovativeability.Itmakespeopleattachmoreimportanceoninnovativeeducation.Soweneedtostrengthen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andmathematicseducation,STEMeducationwhichintegratesdifferentdisciplines.Itaimstofosterstudents’comprehensivequalityincluding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andmathematics,toimproveinnovativespiritandpracticeabilityandtopromoteinnovativetalents’growth.STEMeducationisnotaddingfoursubjectstogethersimply,butdisciplineintegration,thatistosay,applyingcorrespondingabilitiesoffoursubjectstoconvertthepiecemealknowledgeintocomprehensiveabilitiestoexploreinterconnectionoftherealworld.Soasateacher,weneedtothinkoverhowtoestablishabridgebetweentheseisolateddisciplinesandintegratethepiecemealknowledgeintoasystem,sothatstudentscanbegivenanopportunitytofindouttheworldwholly.
Firstly,thethesisabstractsthedevelopmentofSTEMeducation,itsmaincharacteristicsandalsotheresearchsignificance.Secondly,fromtheangleofSTEMeducation,thethesistakesthecourse《DIYelectricmotor》asanexampletomakeaninstructionaldesign,andanalyzeeveryteachingprocess.Then,itstatesthelimitationandcauseofdomesticSTEMeducationinjuniorhighschool.Finally,thethesisproposesthedevelopmentdirectionofSTEMeducationinjuniorhigh.
Keywords:
STEMeducation;
Interdisciplinary;
Practicalinquiry;
Innovationability
第一章绪论
1.1STEM教育及其发展
1.1.1STEM教育的内涵
STEM代表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数学(Mathematics)。
STEM教育则是培养学生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综合素养的教育,它强调的是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但并不是四门学科的简单叠加,而是要采用跨学科的动态思维与教学方法,在学科间架起一座隐形的桥梁,从而找到相互之间紧密的联系。
工程问题研究的基础之一是数学,如“古代瓦房的屋顶是三角形”,或是“固定电线杆时使用三角形”,看似简单的构造,究其根本,都源于数学中“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一原理,当教学将两者联系起来后,就找到了工程与数学之间的联系。
科学问题源于自然,源于某一现象的问题,如“蝙蝠是如何在黑夜中寻找方向”,“声呐是如何探测神秘的海底世界的”,这两个貌似不相同的问题,其本质却都是声学中的回声定位问题,当教学围绕这个本质展开时,就有了一条隐形的线索,将科学和技术问题有效地结合在一起。
由此可见,教学并不是机械地将四门学科组合起来,而是要通过彼此间隐秘的联系,将看似不相关的知识交叉融合,形成用于探究真实世界不同侧面的综合能力。
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之间存在着相互融合、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关系,这就要求在推进STEM教育的过程中,不能将任何一部分独立出来,只有将四部分有效地整合,才能使学生在知识的相互碰撞中,实现有意义的、深层次的、创造性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探究能力。
1.1.2STEM教育的发展历程
STEM教育的起源要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
我们现如今的知识体系划分其实都是工业革命的产物,人才的培养趋向于定向培养,即只需要懂一部分知识可以应用就好,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教育模式培养了一大批适应工业革命的产品,极大地提升了社会的发展。
然而随着社会进步、科学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发现学科内部是具有很强的关联性的,跨领域融合逐渐变成趋势,这就导致了培养综合型人才的STEM教育的出现。
但当时却并没有对其进行系统定义,早期的STEM教育只是简单地将其理解为数学、技术、科学与工程的排列组合。
2001前,STEM的缩写还是SMET,2001年STEM首次被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教育部门前主任朱迪思·
拉姆齐提出并介绍,“教育探究及学习是被安排在情境之中的,学生们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并且可以为自己创造机会”。
近年来,对STEM教育的定义日趋专业化。
莫里森曾说过,STEM教育中四个学科被称为“元学科”,其教育过程并不是将四门学科简单叠加,而是强调将原本分散的四门学科知识自然组合,以形成系统的整体。
2007年,美国教育部给出了STEM教育具有纲领性的定义,“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项目是指在研究生阶段包括成人教育,那些主要为了提供支持或者强化中小学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教育”。
相对于前面的STEM教育的定义,梅瑞尔强调STEM教育要求教师基于标准的元学科,以一种整合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其中学科的具体内容无需分开。
梅瑞尔的STEM教育定义,已由简单的整合四门课程转变为一种更为灵活的教学和学习方式。
菲奥里洛则指出STEM教育的学科融合方式可以基于设计、问题解决、发现和探索性学习策略等,菲奥里洛将STEM教育真正地理解为一种全新的融合式的教学模式。
对于STEM教育的定义各有侧重,但STEM教育的定义框架不能“一刀切”。
由此可见,对STEM教育的理解还在不断发展与深化。
1.2STEM教育的核心特征
STEM教育强调以行动为基础、以项目为目标、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学习,为学生提供一种“做中学、学中做”的新的学习体验,使学生们掌握综合全面的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们灵活的迁移运用,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探索世界。
这使得STEM教育具有其核心特征:
学科融合性、情境性、趣味性、协作性和实践性等。
1.2.1学科融合性
STEM教育与传统的分科教学最大的不同,就是在教学中,它不再将重点放在某个特定的科目上,或是划定学科目之间的界限,而是打破学科间独立的知识体系,将不同学科知识进行融合的综合式培养,因此学科融合性是STEM教育的最本质特征。
科学是在实践的基础上,经过检验和严密逻辑论证,得出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的本质及运动规律;
技术是人们利用现有事物形成新事物,或是改变现有事物功能、性能的方法;
数学研究数量、结构等概念,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工程则将自然科学和数学的理论应用到具体的工农业生产部门。
四个学科两两有交叉的部分,相互渗透紧密,因此实施STEM教育要将原本分散的四门课程集合成一个新的整体,将知识的获取、方法与工具的利用,以及创新生产的过程有机的统一,使学生在“杂乱无章”的学习情境中提升设计能力、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1.2.2情境性
STEM教育具有情境性。
它强调学习源于生活中具体要解决的问题,而不是将孤立、抽象的学科知识机械地传递给学生,要将知识的发现、探究与解决置于真实的情境中,通过学生的探究获得知识与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建构主义强调情境的重要性,强调知识是学习者通过与学习环境互动而建构起来的产物,只有当学习镶嵌在运用该知识的情境之中,才能实现有意义学习,将知识内化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因此教师在进行STEM教育时,选择的项目一方面要基于真实的情境问题,另一方面又要蕴含所要教授的结构化知识,要有意识地将孩子置于问题解决的真实情之中,引导他们通过持续的动手操作,增加对科学概念的深层理解,提高他们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让他们走上自我学习和自我成长的路,游刃有余地面对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1.2.3趣味性
STEM教育在实施过程中要将学习置于具体的情境中去,而这种情境除了要与学科知识和生活息息相关,更要具有趣味性。
只有情境与活动的设计能激发学习者的内在学习动机,学生才会主动地对知识进行有意义建构,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综合性知识。
例如,STEM课程教学设计可以将学习内容游戏化,通过游戏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在游戏中学习者可以互相交流,创造性地探究,在体验中获得知识与成就感。
STEM课程的设计还可以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来增加课程的趣味性。
例如,在学习DNA的结构时,可以让学习者动手操作提取自己的DNA,为自己制作一条DNA项链。
在科学方面,学习者认识了细胞的组成,掌握了DNA的结构;
技术方面掌握了提取DNA的方法及原理;
工程方面,利用提取的DNA制作成工艺品;
数学方面,学习了如何计算溶液浓度。
一个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