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整理速记.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2011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47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整理速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整理速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整理速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整理速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整理速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整理速记.doc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整理速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整理速记.doc(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整理速记.doc

2018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整理速记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时间:

__1949年9月__。

2.地点:

__北平__。

3.内容:

(1)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2)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__毛泽东__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3)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以__《义勇军进行曲》__为代国歌;以__五星红旗__为国旗;采用__公元纪年__。

(4)决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4.意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__多党合作__和__政治协商__制度。

二、开国大典

1.时间:

__1949年10月1日__(“国庆节”来历)。

2.地点:

__天安门城楼__。

3.意义:

标志着__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__。

4.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1)国内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__中国历史的新纪元__。

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__帝国主义__、__封建主义__和__官僚资本主义__的统治。

中国真正成为__独立自主__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2)国际意义:

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__世界和平民主__和__社会主义__的力量。

三、西藏和平解放

1.__1951__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__阿沛·阿旺晋美__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西藏和平解放。

2.意义:

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__大团结__。

第2课 抗美援朝

1. 出兵原因:

(1)美国侵略朝鲜,轰炸中国__东北边境城市__,侵犯了中国主权,严重威胁__中国的安全__。

(2)美国__第七舰队__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__解放台湾__,公然干涉中国内政。

(3)__朝鲜__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中朝唇齿相依,唇亡齿寒。

2.目的:

__抗美援朝、保家卫国__。

3.性质:

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

4.时间:

1950年10月~1953年7月。

5.总司令:

__彭德怀__(还领导过百团大战)。

6.英雄人物:

__黄继光、邱少云__(掌握其事迹)。

黄继光(上甘岭战役中为了掩护战友前进,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邱少云(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在大火烧身的情况下严守潜伏纪律,直至壮烈牺牲)。

7.结果:

__1953__年7月,美国被迫在__停战协定__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8.荣誉称号:

__最可爱的人__。

9.意义: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我国的__经济建设__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__和平环境__,大大提高了我国的__国际地位__。

第3课 土地改革

1.原因:

(1)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__农村经济__和__中国社会__的发展。

(2)新中国成立后,广大__农民__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2.地区:

__新解放区__。

3.目的:

解放农村__生产力__,发展__农业生产__,为新中国__工业化__开辟道路。

4.起止时间:

__1950年~1952年底__。

5.法律依据:

1950年,__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__。

6.内容:

规定废除__地主阶级封建剥削__的土地所有制,实行__农民__的土地所有制。

7.具体实施办法:

从1950年冬起,全国__分批进行__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__无地或少地__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8.结果:

到1952年底,除__部分少数民族__地区外,全国__大陆基本上__完成了土地改革。

9.意义:

(1)政治意义: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__封建土地制度__,消灭了__地主阶级__;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__土地__的主人。

这使__人民政权__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2)经济意义:

__农业生产__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__工业化建设__准备了条件。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1.原因:

建国初期,我国工业落后。

2.起止时间:

__1953年~1957年__。

3.目的:

为了有计划地进行__社会主义建设__。

4.基本任务: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__重工业__,建立__国家工业化__和__国防现代化__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__建设人才__。

5.成就:

以__苏联__帮助兴建的__156__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1万多个工业项目。

(1)工业方面:

__鞍山钢铁公司__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__长春__第一汽车制造厂、__沈阳__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

(2)交通运输业方面:

新建__宝成__、鹰夏等铁路30余条;__川藏__、__青藏__、__新藏__公路相继通车;1957年,__武汉长江大桥__建成(“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6.意义: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__社会主义工业化__迈进。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1)时间:

__1954年9月__。

(2)制定宪法:

__《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__。

(3)宪法性质:

是我国第一部__社会主义类型__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__人民利益__的宪法。

(4)选举主要领导人:

大会选举__毛泽东__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__朱德__为副主席,__刘少奇__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决定__周恩来__为国务院总理。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确立: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__全国人民代表大会__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以__国家根本大法__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地位:

是我国的__根本政治制度__,为社会主义__民主政治建设__奠定了基础。

第5课 三大改造

一、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原因:

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__分散经营__的。

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__工业化建设__的需要。

2.形式:

__农业生产合作社__。

3.目的:

走__集体化__和__共同富裕__的社会主义道路。

4.高潮: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__高潮__。

5.完成:

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__农业生产合作社__。

二、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时间:

1953年~1956年。

2.形式:

__手工业生产合作社__。

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起止时间:

1954年~1956年。

2.形式:

__公私合营__。

3.政策:

__赎买政策__。

4.赎买政策意义:

实现了__和平过渡__,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__创举__。

四、三大改造完成的结果:

到__1956年__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__农业__、__手工业__和__资本主义工商业__的社会主义改造。

五、三大改造的积极意义:

实现了生产资料__私有制__向社会主义__公有制__的转变。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中共八大召开的时间、内容、意义

(1)时间:

__1956年__。

(2)内容:

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__主要矛盾__,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__落后的农业国__变为__先进的工业国__。

(3)意义:

中共八大以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__社会主义建设__。

2.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提出

__1958年__,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__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__”的总路线。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与调整国民经济

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视了__客观的经济规律__。

全国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加上当时__自然灾害__等因素,__1959年至1961年__,我国的__国民经济__发生严重困难。

1961年,中共中央开始__调整__国民经济提出了“__调整__、__巩固__、__充实__、__提高__”的八字方针。

到__1965__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

  二、“文化大革命”

1.原因:

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__资本主义复辟__的危险。

2.起止时间:

__1966年~1976年__。

3.最大冤案:

__国家主席刘少奇__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也是__民主__和__法制__遭到严重践踏的典型。

4.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毛泽东、周恩来机智地粉碎了林彪反革命政变。

1971年9月13日,__林彪__等人慌忙外逃,在__蒙古人民共和国温都尔汗__机毁人亡。

5.结束:

1976年10月,__华国锋__、__叶剑英__一举粉碎__江青反革命集团__。

三、建设成就

1.工业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大大提高,建成一大批大中型项目。

__武汉__、__包头__两大钢铁基地,__大庆油田__、胜利油田和__大港油田__,都是这个时期建设起来的。

2.新兴的电子工业、__原子能工业__、__航天工业__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

粉碎“四人帮”以后,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__两个凡是__”方针的普遍宣传,引起全国上下的不满。

2.思想基础:

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__真理标准问题__的大讨论。

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__实践__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__思想基础__。

3.时间、地点:

__1978年12月__、北京。

4.内容:

冲破了长期以来__“左”倾错误__的严重束缚,确定了__解放思想__、开动脑筋、__实事求是__、团结一致向前看的__指导方针__,果断停止使用“__以阶级斗争为纲__”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__经济建设__上来,实行__改革开放__的历史性决策。

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__邓小平__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5.意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__新中国成立__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__伟大转折__,开启了我国__改革开放__历史新时期。

二、拨乱反正

1.背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__拨乱反正__。

伴随着思想解放的巨大潮流,平反__冤假错案__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

    2.表现:

(1)“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__机关干部__陆续得到平反,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等也恢复了名誉。

(2)1980年,恢复了__刘少奇__的各种名誉,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__最大的冤案__得到平反。

3.胜利完成:

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__《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__,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__指导思想上的__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时间:

__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__。

2.目的:

以调动农民的__生产积极性__,促进__农村经济__发展。

3.典型代表:

__安徽__凤阳小岗村。

4.方式:

__包产到户__,自负盈亏。

5.推广:

到__1983年__,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6.意义: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__农民的劳动热情__,带来农村__生产力的大解放__,__农业生产__和__农民收入__均有很大提高。

7.农村乡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