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高并发低时延需求场景下NBIoT网络优化实践总结.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1847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0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案例高并发低时延需求场景下NBIoT网络优化实践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案例高并发低时延需求场景下NBIoT网络优化实践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案例高并发低时延需求场景下NBIoT网络优化实践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案例高并发低时延需求场景下NBIoT网络优化实践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案例高并发低时延需求场景下NBIoT网络优化实践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案例高并发低时延需求场景下NBIoT网络优化实践总结.docx

《案例高并发低时延需求场景下NBIoT网络优化实践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案例高并发低时延需求场景下NBIoT网络优化实践总结.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案例高并发低时延需求场景下NBIoT网络优化实践总结.docx

案例高并发低时延需求场景下NBIoT网络优化实践总结

高并发低时延需求场景下NB-IOT网络优化实践总结

一、问题描述

NBIOT网络具有大容量的特征,号称单个基站小区可支持5万个NB-IoT终端接入。

但实际这个5万是有条件的,是假设了时延不敏感,可大量重传的业务模型后,一天内单小区的最大接入数。

在实际应用中,杭州碰到一个场景:

某行业用户的生产车间。

该车间需对生产的每一个终端进行入网验证,且该行业用户的目标是年产量100万台NB终端。

因此在他们的生产线上会同时有大量的NB终端发起连接请求,且对时延有一定要求,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入网验证,否则生产效率无法达到要求。

该行业用户反馈在测试模组时,单用户电信模组通过电信NB网络成功通信的时间较长,最短37s,最长2min,且出现通信失败现象,而移动模组通过移动网络通信的时间都小于30s。

厂家多终端排产时电信网络效率较低,180s仅能成功交互15部终端。

二、分析处理过程

2.1单终端性能分析

由于用户反映移动时延较小,而电信时延较大,因此我们先用单个终端对移动和电信网络的时延进行了分析对比。

2.1.1附着时延分析

在测试中我们发现使用不同的模组对时延是有影响的。

通过分析从终端开机到attach完成各个阶段的所需的时长,我们发现以下特点:

Ø读卡阶段:

模组特性,高通模组无,移远模组电信比移动耗时长

Ø读MIB消息:

整体相差不大,高通模组稍好

Ø读SI消息:

电信网络无论在哪个模组下,比移动网络耗时长

ØMSG1-MSG5:

整体相差不大

ØAtacch时间:

电信网络无论在哪个模组下,比移动网络耗时长

在用户所在区域,电信使用的是中兴的基站设备,移动使用的是华为的基站设备,且使用高通芯片比使用海思芯片在电信的nb网络下可以更快的完成attach,因此我们怀疑海思的芯片跟华为的基站适配更好。

2.1.2业务流程时延分析

除了附着流程,还对终端入网的业务流程进行了测试分析,使用的模组都为移远。

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

Ø移远模组在移动网络下传相同大小数据包所耗时间比电信快

通过后台网管信令跟踪,匹配移远电信模组测试数据的交互流程,然后根据移远移动模组和电信模组的交互数据对比,发现移动模组在交互过程中,没有对IOT平台的注册,从而也没有对IOT平台注册的ACK,即电信采用的是一上两下交互模式,移动采用的是一上一下的交互模式。

下行调度看,在无线环境很好(RSPR-80dBm,Sinr17dB),基站分的TBs很小(UE报的BSR为2192),而且每次都要重复四次。

除了基站资源分配小,重复次数多之外,经常能看到看到NDI不翻转,代表是重传而不是新传数据0->0不翻转就是重传

但是对比移动的下行调度,不但重复次数都为1,而且同样的BSR分配的TBS也比电信多,而且每次NDI都翻转,代表没有重传。

2.1.3总结

从通过不同模组相同网络,相同模组不同网络间的对比测试,寻找各个流程环节的差异,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Ø在开机附着阶段还有优化改进空间

Ø在业务流程上还有优化改进空间

Ø在调度上还有优化改进空间

2.2多终端性能分析

2.1.1厂家需求

Ø1分钟内终端要附着完成,否则会被判定为附着失败,需要重新上电附着;

ØN部终端在产线上同时上电,终端要附着成功并要和平台交互8包数据,此流程要在3分钟内完成,否则将停止交互,判断失败,下电;

Ø失败的终端,会被二次上电,上电后如果之前附着成功过,会进行续传前面没有传完的8包数据。

3分钟内还不成功,会继续判断失败,需要第三次上电;

Ø目前一次上电成功率N在15左右,厂家基本要求N>=20,希望达到30。

2.1.2并发时延分析

通过测试分析,发现并发场景下主要是随机接入过程出现问题,导致时延较高。

随机接入信道原理说明如下:

NPRACH采用singletone方式发送,子载波间隔3.75kHz,NPRACH支持时频域划分复用,不支持Preamble码分复用。

针对不同小区大小,支持2种CP长度,66.7us和266.7us。

SymbolGroup定义如下:

NPRACH–SymbolGroup时域

NPRACH–频域

NPRACH频域配置

从以上原理可以看出,协议支持NPRACH的子载波个数为12/24/36/48,子载波个数配置越大,支持的并发数越高。

而实际配置了更多的子载波后,随机接入的成功率并未增加。

在基站侧进行抓包后发现,当NPRACH位置在0-11时,会导致MSG3发送成功率较低。

当NPRACH位置为除了36-47时,后续的NPUSCH发送成功率较低。

只有当NPRACH位置为36-47时,随机接入可以正常进行。

而实际华为的基站只支持子载波个数12的NPRACH。

因此猜测华为的基站使用的36-47位置,且海思的芯片跟华为的基站适配较好。

三、优化方案及效果

3.1针对单终端性能提升优化

通过不同模组相同网络,相同模组不同网络间的对比测试,寻找各个流程环节的差异化,针对每个环节进行优化,取长补短,通过参数优化自身的网络。

优化方案:

Ø读卡阶段:

模组问题,需要模组厂家解决

Ø读SI消息:

行业用户不移动,关闭SIB3/4

ØAtacch时间:

主要是多了一个UE能力查询,基站策略,需要在后续版本中更新去除

Ø流程优化:

电信同步移动采用一上一下的交互模式

Ø数据重传/重复次数:

优先打开内环功控,修改基站分配资源参考值aucD/UlIntialSINRCEL

优化效果:

3.1针对多终端性能提升优化

优化方案:

Ø适配海思芯片:

进行如下参数调整

nprach_Periodicity:

320ms

nprach_StartTime:

32[2]

nprach_SubcarrierOffset:

36

nprach_NumSubcarriers:

12

LogicalChlProhibitSwch:

1

ØUE发射功率:

期望prach和pusch的功率,控制UE的发射功率,默认设置过小

PreInitPwr:

-104[8]

p0NominalPUSCH:

-100

Ø打开上行内环AMC功能:

提高基站评估终端无线环境的准确度

ULInnerLoopAmcEnable:

1

Ø以下参数影响1分钟内attach完成:

发生异常事件后能早释放

T300:

6000ms[2]

rrcSetupTimerArr:

10000ms

优化效果:

经过多轮参数调整,现场一次上电交互成功终端数达到57台,远远超过行业用户30台的目标。

四、经验推广情况

随着NB产业链的逐渐成熟,NB产品会越来越多,产量也会随之成几何形增长,生产车间这种高并发低时延要求的场景会越来越多。

本案例中提出的参数调整,流程优化对该种场景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甚至很多情况下可以直接拿来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