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近现代史).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1261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近现代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近现代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近现代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近现代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近现代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近现代史).doc

《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近现代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近现代史).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近现代史).doc

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第12课:

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

一、文艺复兴(14-16世纪)

1、发端(最早兴起的国家):

意大利

2、核心思想(指导思想、思潮):

人文主义

3、性质(实质):

资产阶级掀起的反封建思想文化运动。

4、代表人物(巨人)及作品:

(1)文学领域:

①但丁:

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

代表作:

《神曲》。

②莎士比亚: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做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

代表作:

悲剧:

《哈姆雷特》和《罗密欧与朱丽叶》;喜剧:

《仲夏夜之梦》和《威尼斯商人》;

③彼特拉克:

《歌集》;薄伽丘:

《十日谈》。

(2)艺术领域:

①达•芬奇:

意大利画家。

代表作:

《最后的晚餐》(“欧洲艺术的拱顶之石”);《蒙娜丽莎》(肖像画中的绝世珍品)。

②米开朗琪罗:

《大卫》;拉斐尔:

《西斯廷圣母》。

5、作用:

①在意识形态领域,冲破了几百年来封建制度和宗教神学思想对人的束缚,解放了人的思想;②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思想文化前提。

二、新航路的开辟

1、原因:

①根本原因(经济根源):

西欧各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交换的不断扩大;②社会根源:

黄金成为商品贸易中最重要的支付手段,东方各国的黄金成了西欧人梦寐以求的东西;③直接原因: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了东西方贸易的要道。

2、条件:

(1)客观条件:

①地理知识的丰富(地圆学说的流行);②先进的航海知识和造船技术;③地图的绘制;④指南针的传播与应用。

(2)主观条件:

①航海家的探险精神;②王室的支持。

3、先期国家:

葡萄牙和西班牙

4、杰出的航海家及成就:

①哥伦布:

1492—1493年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大陆。

②达•伽马:

1497—1498年开辟通往印度的新航路。

③麦哲伦:

1519—1522年首次完成环球航行。

5、影响:

①推动了海外扩张和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②打破了世界各地区间的封闭和孤立状态,把旧大陆与新大陆联系在一起,世界历史迈出了从分散走向整体的关键性一步。

三、宗教改革

1、原因:

天主教会的巧取豪夺激起了各阶层民众的普遍不满。

2、序幕:

马丁•路德撰文斥责教皇出售赎罪券的恶行。

3、主张:

提出“因信得救”思想和建立廉俭教会、简化宗教仪式等主张。

4、结果:

产生了新教。

如:

路德教、加尔文教、圣公会等。

5、实质:

早期资产阶级进行的反封建的社会政治斗争。

6、作用:

它冲破了中古时代占统治地位的神学思想的牢笼,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西欧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根据你的理解这两个发现是什么?

为什么说西欧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

答:

(1)“人”的发现是指文艺复兴,世界的发现是指新航路的开辟。

(2)①14世纪开始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在意识形态中,冲破了封建制度和宗教神学对人的束缚,宣扬人文主义,解放人的思想,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所以说是“人”被发现的时代。

②15世纪末,新航路开辟后,推动了海外扩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打破了世界各地区的封闭和孤立状态,把新旧大陆联系在一起,世界历史迈出了从分散走向整体的关键性一步,世界历史真正开始了。

所以说是“世界”被发现的年代。

第13课: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革命原因:

①根本原因:

英国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直接原因:

1640年查理一世为筹措军费,被迫重开议会。

2、领导阶级、领导人: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克伦威尔

3、革命主力:

农民、手工业者和城市贫民

4、经过:

①开始标志:

1640年“长期议会”的重新召开;②发展:

议会军在克伦威尔领导下,取得两次内战的胜利;③高潮:

1649年,国王查理一世被处死,宣布英国为资产阶级共和国(标志封建专制统治在英国的结束);④曲折:

1653年克伦威尔解散议会,就任护国主,实行护国政治;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对革命进行反攻倒算;⑤胜利标志:

1688年“光荣革命”(议会各党派发动政变,推翻詹姆士二世的统治,迎立新教徒玛丽和威廉为国王)。

5、结果:

1689年议会颁布《权利法案》,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国家。

6、性质:

资产阶级革命

7、意义:

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对封建专制势力的胜利,是议会对国王的胜利。

②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加速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到来。

③所建立的君主立宪制政体,是英国革命对欧洲乃至世界的最大的政治影响。

④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8、《权利法案》(1689年)

(1)制定目的:

限制国王权利(限制国王的立法权、财政权、军事权和控制议会权),确立议会在国家生活中的主导地位。

(2)意义:

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的理论和法律基础(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在英国确立),是人类社会开始从人治走向法治的标志。

第14课:

美国独立战争

1、战争原因:

①根本原因:

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社会经济发展。

②直接原因:

1774年北美12个殖民地要求英国政府取消对殖民地的经济限制和有关法令,遭到英国政府拒绝。

2、经过:

①开始标志:

1775年4月列克星敦的枪声;②建军:

1775年5月第二届大陆会议召开,组建大陆军,任命华盛顿为总司令;③建国:

1776年7月4日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标志着美国诞生。

④胜利:

1783年,英美签订《巴黎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的独立。

3、性质:

既是一场民族解放运动,又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从双方的作战目的看,它是一次反抗英国殖民统治,要求国家独立的民族解放战争;从战争的表现形式看,它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而且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初步扫除了障碍,所以,美国独立战争也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4、《独立宣言》(1776年7月4日,杰斐逊)

(1)通过机构:

大陆会议

(2)内容:

①谴责英王的暴政,宣布北美与英国脱离关系,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②宣布资产阶级自由、民主原则,宣布人人生而平等,人们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等;③政府保护人民享有的各种权利。

(3)地位:

是一份伟大的历史文献,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权宣言”。

(4)影响:

《独立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美国的诞生;是殖民地人民反英斗争的旗帜,大大鼓舞了北美人民的革命斗志,为实现独立的崇高目标而英勇战斗。

5、《1787年宪法》

(1)性质:

世界上第一部成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

(2)内容:

①它规定:

“立法权属于国会,行政权属于总统,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②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基本自由与民主权利。

(3)地位:

是一部沿用时间最长的宪法。

(4)应用:

1789年产生第一届国会,组成第一届联邦政府,华盛顿当选首任总统。

(5)作用:

体现了“三权分立”(立法权属于国会,行政权属于总统,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的原则。

标志着美国确立起联邦共和制政体(三权分立制政体)。

6、胜利意义:

①独立战争的胜利,使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障碍。

②为拉美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运动树立了榜样,推动了18世纪的欧洲革命。

③《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及其所确立的新型政治体制,是人类文明的可贵遗产。

7、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的原因:

①战争的正义性;②北美大陆军英勇作战及北美人民的支持;③华盛顿的正确领导;④法国、荷兰等国的国际支援。

8、评价华盛顿(华盛顿历史功绩):

①华盛顿是美国的开国元勋和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

②独立战争期间担任大陆军总司令,领导北美人民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美国独立;③主持制定《1787年宪法》,组建美国第一届联邦政府,担任美国首任总统;④不贪功,不恋权,开创了美国总统任期不得超过两届的先例,被誉为“美国国父”。

9、启示:

①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独立是一个国家成为强国的基本条件;②要制定和完善民主的政治制度。

第15课:

法国大革命

1、爆发原因:

①根本原因:

波旁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②直接原因(导火线):

1789年为解决财政危机,国王路易十六被迫召开三级会议。

2、过程:

①开始标志: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7月14日为法国的国庆日);②发展:

1792年巴黎人民第二次起义,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处死国王路易十六;③高潮:

1793年巴黎人民第三次起义,建立雅各宾专政;④胜利:

1794年7月推翻了雅各宾派专政,法国大革命取得胜利。

3、《人权宣言》:

(1789年8月26日,制宪议会制定)

(1)内容:

明确提出人权与公民权,阐明资产阶级民主与法制的基本原则(①人生来是自由的,在权利方面是平等的;②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天赋而不可剥夺的人权;③国家主权属于人民;④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⑤财产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2)影响(地位):

是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被称为“新社会的出生证书”。

4、拿破仑帝国的兴亡:

(1)拿破仑帝国建立:

①1799年11月,在资产阶级和军队的支持下,发动政变,建立军事独裁统治。

②1804年建立资产阶级君主制国家——拿破仑帝国(法兰西第一帝国)

(2)拿破仑帝国的统治:

①对内:

实行军事独裁,压制民主力量;1804年制定《拿破仑法典》。

▲《拿破仑法典》(1804年)

目的:

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意义:

用法律形式肯定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为其他国家制定民法典提供了范本。

②对外战争(拿破仑战争):

著名战役:

滑铁卢之战

评价:

拿破仑战争具有革命性和掠夺性双重性质(革命性:

打击了各国旧的封建统治,传播了革命思想;侵略性:

掠夺了被占领国家的财富,激起了当地人民的不满和反抗)。

(3)拿破仑帝国的覆灭:

1815年6月,在欧洲反法联军的打击下,拿破仑帝国覆亡。

5、革命意义:

①法国大革命是一次广泛而深刻的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它摧毁了法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它是一次欧洲范围的革命,推动了欧洲各国的反封建斗争,并为欧洲的民主制度奠定基础。

③所颁布的《人权宣言》和《拿破仑法典》在世界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评价拿破仑:

拿破仑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①上台后,对内改革,为法国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行政机构,采取了许多发展资本主义的有力措施;②1804年制定的《拿破仑法典》,成为帝国的一座丰碑,并为其他国家制定民法典提供了范本。

③对外与反法同盟开战,维护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传播了革命思想。

但他的侵略战争引起了被奴役国家人民的反抗,最终导致帝国的灭亡。

☆为什么说英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是“欧洲范围的革命”?

答:

因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揭开了欧洲和北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法国大革命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传播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使资产阶级革命成为了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是17、18世纪三次重要的历史事件,他们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

相同点:

原因:

三国资产阶级都想掌握政权,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领导阶级:

都有资产阶级领导;影响:

都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不同点:

领导阶级不完全相同,英国除资产阶级领导外,还有新贵族。

革命任务不相同:

美国要摆脱殖民统治,实现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性质不完全相同:

美国独立战争还具有民族解放运动的性质。

建立的政权形式不同:

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美国建立了联邦制、总统制;法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比较《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

相同点:

①都是资产阶级革命中颁布的纲领性文件;②都强调人的自由和民主权利,对民主政治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③都反对封建专制。

不同点:

①目的不同:

《权利法案》主要为限制王权、确立议会的权利、巩固资产阶级统治而颁布;《独立宣言》主要为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争取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而颁布;《人权宣言》主要为推翻法国封建统治、保障人权而颁布。

②意义不同:

《权利法案》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