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思想 PPT课件-军事思想PPT资料.ppt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910372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PPT 页数:113 大小:8.9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军事思想 PPT课件-军事思想PPT资料.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3页
军事思想 PPT课件-军事思想PPT资料.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3页
军事思想 PPT课件-军事思想PPT资料.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3页
军事思想 PPT课件-军事思想PPT资料.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3页
军事思想 PPT课件-军事思想PPT资料.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军事思想 PPT课件-军事思想PPT资料.ppt

《军事思想 PPT课件-军事思想PPT资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军事思想 PPT课件-军事思想PPT资料.ppt(1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军事思想 PPT课件-军事思想PPT资料.ppt

秦汉至唐、五代;

宋至清朝前期;

二、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夏商时期:

古代军事思想已经处于萌芽状态。

甲骨文记载: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西周时期:

军志、军政这两部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兵书,标志着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

1、夏、商、西周时期(产生阶段),夏、商、西周时期的军事特点,军事思想比较简单-天命观崇尚“军礼”-贵“偏战”、贱“诈战”作战样式比较单纯-车战,西周时期战车:

成员包括一个使用长兵器的武士,一名射手和一名御手。

车战的基本单位:

“乘”,每乘拥有作战车(驰车)、辎重车(革车)各一辆,步兵72人,后勤人员25人,共计100人。

常有根据兵力将各国称为千乘之国、万乘之国的说法,皇帝也因此而常被称为“万乘之尊”。

2、春秋至秦时期(发展成熟阶段)这一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分裂、动荡、争战时间最长的时期(550年),也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迅速发展的时期。

在战争的实践中诞生了不少杰出的将帅和军事著作,孙子兵法的问世,标志着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成熟。

一、兵器有了较大改进-铁兵器出现。

二、兵种增加,作战样式多样化。

三、军队组织制度日趋完善。

四、从“以礼为固”到“兵以诈立”,战争指导观念发生重大变化。

春秋至秦时期军事特点,孙膑:

战国初期军事家。

辅佐齐国取得了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胜利,奠定了齐国的霸业。

著有孙膑兵法一书,为后世留下重要军事理论。

吴起:

战国初期军事家、政治家,卫国人。

吴起在内政、军事上都有极高的成就,后世把他和孙武并称为“孙吴”。

训练“魏武卒”,阴晋之战大败秦军。

春秋至秦时期著名军事家,春秋时孙武、司马穰苴,战国时吴起、孙膑、尉缭、白起,汉初张良、韩信等。

“兵家”是中国古代对战略家与军事家的通称,是中国先秦、汉初研究军事理论,从事军事活动的学派,诸子百家之一。

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最早、最完整、最著名的军事著作,在中国军事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军事思想对中国历代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历经2500年而不衰,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又被称为“东方兵家圣典”。

孙子兵法的问世,标志着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成熟。

中国古代第一兵书-孙子兵法,孙武:

(约公元前545年约公元前470年)春秋末期齐国人,吴国将领,著名军事家、政治家。

公元前506年,柏举之战中率军打败楚国,为吴国称霸奠定了基础,后击败越国、齐国,被后人尊崇为“兵圣”。

孙子兵法作者简介,孙子兵法有始计篇、作战篇、谋攻篇;

军形篇、兵势篇、虚实篇;

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

地形篇、九地篇;

火攻篇、用间篇,共十三篇。

涵盖了战争观、军队建设、作战指挥、战场机变、军事地理、特殊战法等内容,十三篇既自成一体,又相互连贯,构成了完整的军事思想体系。

-孙子兵法摘录,1、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始计篇】2、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

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

【谋攻篇】3、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九地篇】4、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谋攻篇】5、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虚实篇】6、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兵势篇】,青岛农业大学军事理论课,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1)揭示了以“道”为首的战争制胜条件孙武把修明政治看作是战争制胜的最重要的条件,揭示了战争的本质。

强调民心民意,和平道义。

(2)揭示了“知彼知已,百战不殆”的普遍军事规律。

并进一步明确:

在了解敌我双方的基础上,找出行动的规律,并按照这一规律去确定自己的行动,以战胜敌人。

青岛农业大学军事理论课,(3)提出了以谋略为核心的用兵思想。

孙武提出“兵者,诡道也”、“兵以诈立”,力求以谋略胜敌,而不单以力取胜。

(4)反映了战争问题上的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

孙武反对天命观,主张无神论,认为战争很大程度上是由人来决定的。

还看到了战争运动中一系列矛盾现象,攻防、强弱、劳佚、奇正、虚实、利害、远近等,而且它们都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

青岛农业大学军事理论课,孙武的军事理论远远超出了同时代的兵法著作,孙子兵法号称兵学鼻祖,是我国古代最有价值、最有影响的军事理论专著,宋代被确定为官办“武学”教材。

3、秦汉至唐、五代时期(丰富阶段)秦以后,我国历经了西汉、东汉、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和五代十国,这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上升阶段,民族战争和统一战争是这一时期的主要战争,国家面貌呈现“开疆拓土”的发展趋势。

1、“以战统一,以民为本”的战争观和国防观。

2、重视各兵种的综合运用,战术更加丰富,骑兵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力量。

3、战争规模更加扩大,如楚汉之战、两汉匈奴之战、赤壁之战等。

4、重视战略谋划,谋略致胜思想更加发展。

秦至唐、五代时期的军事特点,这一时期的军事著作,4、宋至清朝前期,从总体上看,军事思想在这个阶段是走下坡路的,这同中国封建社会及其文化从宋开始走下坡路并日益保收是吻合的。

当然,这期间也有例外,就是成吉思汗及蒙元统治者的远征,但战争经验未能得到总结并形成有价值的兵书。

宋至清朝前期的军事特点,1、重视军事教育-设立官办“武学”。

2、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军队编制和战法出现显著变化。

(唐宋时期;

明朝时期)3、军事理论研究更加专业化,形成了与不同军兵种作战特点相适应的军事思想。

神机营(1410年):

明军的一个兵种,装备有火枪、火铳等,后期又添置火绳枪。

全营兵力包括步兵3600人(全配火器);

骑兵1000人;

炮兵400人(管理野战重炮及大连珠炮),共计官兵5000人。

这种独立枪炮部队建制在当时中国乃至世界各国都处于领先地位,比欧洲最早成为建制的西班牙火枪兵(创建于1510年),要早一个世纪左右。

明朝神机营,北宋:

武经总要-第一部大型综合性兵书;

武经七书(孙子吴子尉缭子司马法六韬三略李卫公问对)明代:

火龙神器阵法(焦玉)神器谱(赵士祯),宋至清朝前期的军事理论著作,青岛农业大学军事理论课,三、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内容特点,

(一)战争观方面:

1、起因:

一曰争名,二曰争利;

三曰积恶,四曰内乱,五曰因饥。

(吴起)2、性质:

一曰义兵,二曰强兵;

三曰刚兵,四曰暴兵,五曰逆兵。

(吴起)3、作用:

以战止战,虽战可也;

(司马法)故兵者,所以诛暴乱,禁不义也。

(尉缭子),

(二)国防和军队建设方面,国防建设方面:

“居安思危,有备无患”左传,1、战争与政治:

“兵者,以武为植,以文为种;

武为表,文为里。

”-尉缭子2、战争与经济:

“故其国富而兵强”-韩非子“因粮于敌”、“务食于敌”-孙武,军队建设方面:

重视将帅修养。

六韬:

“得贤将者,兵强国盛。

”孙武把选将的标准归纳为:

“智、信、仁、勇、严”。

强调以治为胜。

治指两个方面:

一是立定法制;

二是赏罚分明。

司马法,主张教诫为先。

教是指军事技能训练,掌握作战技术;

诫是指明死生荣辱之道,增强军队士气。

战略层面:

“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注重谋划“兵凶战危”、“非危不战”-“慎战”思想,(三)战略战术方面,战术层面:

“先发制人、速战速决、集中兵力、出敌不意、奇正互变”,“奇正互变”:

“奇”与“正”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一对重要范畴。

孙子兵法提出奇正互变指常规方法结合权变的方法,虚实结合,兵不厌诈,不能墨守成规、循规蹈矩。

战例:

战国时的孙膑用的是“减灶法”,而三国时的诸葛亮则采用了“增灶法”,目的都是使敌方产生错误判断。

四、中国近代军事思想,1、变革的开始鸦片战争后,随着列强对华侵略的加剧,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受到西方资产阶级军事思想越来越大的挑战,发生了此消彼长或互相融合的历史性演变,导致了中国近代军事思想的产生和形成。

青岛农业大学军事理论课,

(1)林则徐、魏源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一些有识之士,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著名战略思想以及“器良、技熟、胆壮、心齐”的建军思想。

这些思想已发出了变革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信号,并标示着中国近代军事思想发展的方向。

林则徐(1785-1850),青岛农业大学军事理论课,

(2)曾国藩曾国藩,湖南湘乡人,他的军事思想主要有:

第一,重视军队思想教育。

以勤王忠君和捍卫封建礼教为建军的根本宗旨。

第二,在组建军队方面。

以将为亲选,兵必自招,层层节制的原则编组军队。

第三,在激励士气方面。

厚给薪饷、滥施保举,有利于巩固部队和提高战斗力。

曾国藩1811-1872,近代军事思想改革的成果-湘军,湘军,以及后来按照湘军营制组建的淮军,注意采用洋枪洋炮,重视政治灌输和层层严密控制的建军思想。

湘军拥有勇猛的战斗风格和坚强的战斗意志。

在平定太平天国后,屡次参加了抵抗外侮的战争,包括左宗棠收复新疆,镇南关、台湾抗法,甲午牛庄血战等。

大将筹边人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清)杨昌浚,左宗棠1812-1885,青岛农业大学军事理论课,(3)李鸿章洋务运动代表人物。

他的军事思想主要有:

第一,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开办了江南制造总局等军事工业,以支援军事近代化。

第二,筹办海防,组建北洋海军。

北洋海军实力居远东第一位。

第三,改善军队的武器装备和训练方法。

用洋枪洋炮装备部队,用西法训练军队。

第四,兴办近代军事教育。

派遣留学生和兴办军事学堂。

李鸿章1823-1901,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湘、淮军统帅,出身儒生,熟悉历代兵家韬略,并善于从实战中总结经验教训,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作战指导思想,他们继承了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精华,推动了近代军事思想的变革。

(1)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下令由张之洞、袁世凯等编练新式陆军,史称“新军”。

这些军队的特色是完全使用国外军制、训练以及装备。

2、变革的深入,随着西式武器陆续装备军队,引起了作战样式和战术的改革,如步炮协同、陆海协同作战等,标志着我国近代军事思想已经形成。

(2)孙中山提出:

在军队进行三民主义教育;

提出军队必须与“国民相结合”,使之成为“国民之武力”的建军思想。

孙中山关于建立中国国民革命军的思想,是把中国近代军事思想推向高峰的标志。

孙中山1866-1925,中国近代军事思想的特点,一、伦理观念占有极重要地位“忠君报国”、“成仁取义”等封建社会的道德观念,成为影响近代军人生活的准则,深刻反映了近代军事思想发展的时代背景和阶级特色。

二、具有多元化的结构层次既体现了中国古代已经具有的传统军事思想的光彩,又全面经受西方近代各种军事思想的影响。

在每一位军事家那里,中、外军事思想的成份都不同程度存在。

三、由低级向高级,由进步替代落后,逐步转变、更新、发展从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变革思想,到重视武器装备的革新,发展到重视军制改革,不断发展进步。

1、蒋百里(18821938),名方震,民国时期著名军事理论家、军事教育家。

致力于国防理论的研究,1937年出版了国防论,对于指导当时的国防建设及随后的抗日战争产生了重大影响。

2、杨杰(18891949),字耿光,民国时期著名军学泰斗,他的国防新论军事与国防大军统帅学和战争要诀等著作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高级军官的必备读物。

我国资产阶级军事思想代表人物,要点回顾,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军事思想的发展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内容特点中国古代及近代主要军事思想家及其理论著述。

孙子兵法,青岛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