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疗常用方法_精品文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01363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治疗常用方法_精品文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心理治疗常用方法_精品文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心理治疗常用方法_精品文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心理治疗常用方法_精品文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心理治疗常用方法_精品文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治疗常用方法_精品文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心理治疗常用方法_精品文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治疗常用方法_精品文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治疗常用方法_精品文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相对其他疗法,存在主义疗法更多地检验个体的自我认识,对生存所遇到的问题的思考能力及与他人发展诚实亲密的关系是存在主义疗法的主题。

存在主义疗法认为焦虑是由于在世需要选择而不去选择并逃避由此而产生的责任所致。

存在主义疗法就是心理治疗师帮助客人在时间上即昨天、今天和明天及空间上即客观世界、同世界和自我世界中找到同一感,并对生命的主题即在世做出深入浅出的探索与感悟,从而找到个体在宇宙间的准确的定位,实现心理治疗的中远期目标。

交互分析疗法

交互分析疗法,由伯尔尼(EricBerne,1910-1970)创立于50年代,其主要观点有。

(1).人格由3种自我状态组成:

“父母式自我”(ParentSelf)、“成人式自我”(AdultSelf)和“儿童自我”(ChildSelf)。

其中P代表父母的价值观,是内化的结果,偏向权威化;

A是个人对外界环境的客观反应与评价,它既不情绪化,也不权威化;

C是人格中的儿童欲望与冲动的表现,是其本能部分,偏向情绪化。

这3种自我状态,构成了人格冲突与平衡的基础。

(2).人皆渴望得到他人,特别是得到生活中重要人物的爱护与肯定。

这通常包括父母、师长、领导朋友、恋人等人物。

个人在人格成长中得到关爱与肯定越多,则其人格冲突便越少,自信心则越强。

正面的“父母式自我”、“成人式自我”与“儿童式自我”之间的交互作用,会产生积极、正面的生活脚本(lifescript),反之,则会导致不良的人格表现,使人在交往中充满焦虑和自卑。

(3).心理咨询的目的,在于使来询者成为一个统合之人(integratedperson),使个人从“父母式自我”与“儿童式自我”的交互模式中解脱出来,增强“成人式自我”的效能,而不再受他人的支配。

由此,学会与人建立亲密的人际关系,并在交往中学会自我反省,是“交互分析疗法”的核心任务之一。

(4).在操作技巧上,“交互分析疗法”十分强调倾听分析的作用。

它旨在推动来询者深刻反省其人格中“父母式自我”与“儿童式自我”的冲突,以“成人式自我”的眼光来审视个人的生活脚本,积极地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增强自信心。

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咨询者认为,生活中的误解导源于错误的认识和/或产生无效反应模式的思想。

他们相信,思想过程能够被随意的推断、过度泛化和在总体上夸大了的曲解所污染。

实质上,他们试图帮助人们建立起一个能导引他们工作的现实基础。

他们也相信,典型人物能从他们的思维方式发展出一种新的行为方式,或者从他们的行为方式发展出一崭新的思维方式。

结果,他们对咨询的探讨非常强调一个人做“什么”,而忽视他或她“为什么”做。

在认知行为理论上所运用的方法随咨询者的不同而有所变化,诸如著名的理论家迈切鲍姆(1977年)使用紧张灌输训练;

马奥尼(1977年)使用个人技术模型;

贝克(1976)使用认知练习;

古奇和赖特诺(1978年)使用认知和行为塑造与再塑造;

埃利斯(1973年)使用理智一情绪方法。

这些方法具有下面一系列步骤,但不必受此限制:

(a)强迫受咨询者考虑自己说什么。

(b)告诉受咨询者怎样作不同的回答。

(c)给受咨询者布置家庭作业。

(d)帮助受咨询者懂得要改变他们的行为,他们必须向自己的信念系统提出挑战。

这些方法,如果运用得恰当,可以造成一种风气,即自我评价,自我观察,自我管理,自我接受,科学的思想,灵活性,容忍,承担义务,以及冒险成为规则而不是例外。

这个模型与其他模型迥然相异的是,它促进过程定向,即估价自己的能力,它不是建立在一个人思考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运用于思考中的守程的有效性的基础上。

这个模型倾向于功效,但未必有这样的保证,即既定的目标将成为达到的目标。

而且,通过这个模型,人们会认识到,目标定向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只有当他或她停止朝这一目标努力时,失败才会降临。

良好的自我感觉与懂得达到自己目标的最佳进程是有关系的。

格式塔疗法

“格式塔疗法”,由佩尔斯(FrederickS。

Perls,1893-1970)创立于60年代,其要点简述如下:

(1).人都有能力处理好自己的事情,心理咨询的中心任务是帮助来询者充分认识到自我在现实中的存在和感受。

由此,心理咨询不求为来询者的困难作解释与指导,而是鼓励来询者主动承担责任,主持自我的治疗与改善。

(2).人应该将精神集中在现实的生活与感受当中,而不要对过去的事情念念不忘。

人的许多焦虑都产生于不能正确对待以往生活向当前生活的过渡,以逃避现实的做法来处理个人生活中的种种挑战和压力。

这严重阻碍了一个人的健康成长。

(3).使人积极的面对现实,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帮助他完成内心中的那些“未完成情结”(unfinishedbusiness),这通常指个人因以往生活中的某些心灵创伤和刺激经历所留下的不良情绪体验(如懊恼、悔恨、内疚、愤怒等),他们犹如一个个心结,系住了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活动自由。

而要使人全心全意的投入现实生活,就必须排除这些“心结”的干扰。

(4).在咨询手法上,“格塔式疗法”甚强调帮助来访者由“环境支持”转向“自我支持”,以使来访者从一开始就不依赖他人,尽量挖掘个人的潜能。

家庭疗法

家庭疗法(FeamilyTherapy)又称家庭治疗,是以家庭以对象而施行的心理治疗方法。

协调家庭各成员间的人际关系,通过交流,扮演角色,建立联盟,达到认同等方式,运用家庭各成员之间的个性、行为模式相互影响互为连锁的效应,改进家庭心理功能,促进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

家庭疗法与以个人为对象而施行的个体心理疗法有所不同,其特点是不太注重成员个人的内在心理构造与状态,而是把焦点放在家庭各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上。

家庭疗法的主要理论观点是把家庭看成一个私人性的特殊“群体”,需从组织结构、沟通、扮演角色、联盟与关系等观念和看法出发,以了解此小群体,并且依据“系统论”的观点来分析此家庭系统内所发生的各种现象。

即在家庭系统内,任何成员所表现的行为,都会受家庭系统内其他成员的影响;

个人的行为影响系统,而系统也影响其成员。

这种系统相关的连锁反应,可导致许多所谓病态的家庭现象;

而一个人的病态行为,也常因配合其他成员和心理需要而被维持。

基于此种观念,家庭疗法主张,要改变病态的现象或行为,不能单从治疗个人成员着手,而应以整个家庭系统为其治疗对象。

家庭治疗通过语言疏通家庭关系,指导生活模式,对家庭成员进行心理治疗,以改善病人生活环境,促进病人康复。

婚姻疗法

婚姻疗法(Maritalrherapy)又称夫妻疗法,是指一对夫妻就他们的夫妻关系及婚姻问题为主要焦点而进行的治疗方法。

  婚姻疗法的观念与施行,可以说始于19世纪初。

当时欧美各国社会面临工业化的变迁,相应地带来了夫妻关系的变化,也主生了夫妻间的适应困难,随之也感到了婚姻咨询的必要。

到1920年左右,欧洲的医学家开始从夫妻关系的角度来了解性问题的真象,即通过人际关系来探讨个人的病理,可以说是精神医学理论上的突破,到20世纪40年代,英国的米特曼医师(B·

Mittlenan)著书阐明神经症求治者的病理起因与所处的婚姻问题有密切关系,提议治疗已婚神经症的求治者时,宜同时分别治疗求治者的配偶。

1950年前后,随着W·

马斯特(WillianMaster)及V·

约翰逊(VirginiaJohneson)在美国发表性行为研究结果之后,从夫妻的情感关系来探讨性问题的风气又兴起。

但只把焦点放在性关系上,而未全盘注意夫妻关系来施行婚姻问题的治疗工作。

  要施行婚姻治疗,施治者必须从心理学的角度充分了解夫妻关系的真相。

施治者要能清楚了解并能辨认功能性与非功能性的夫妻关系,体会导致夫妻夫妻题的根源,才能确立治疗和辅导的方向,帮助夫妻消除病态的关系,建立健康的婚姻生活。

森田疗法

森田疗法是日本学者森田正马先生在1920年创始的心理疗法。

它的主要适应证是神经质症。

森田疗法的秘诀是“顺应自然”。

其含义是顺应自然地接受自己的症状和不良情绪。

对症状不能抵抗,自己的行动和态度也不要受症状的干扰,努力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像正常人那样生活、学习和工作。

森田疗法的主要内容:

  (l)让当事人弄清症状的本质,这样可以使当事人的心理状态发生变化,从而对咨询、辅导发挥极重要的作用。

  

(2)神经质性格的陶冶。

“忍受痛苦、为所当为”是必须首先采取的生活方针。

否则,就不会得到在实际行动中产生的适应人生的自信。

  (3)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与积极服从。

如对不安、恐怖等本来正常的心理产生抗拒之心,就会进一步增加痛苦。

  (4)注意力的转移。

如果当事人固执地把注意力集中于自己的困惑,就应该使他的注意力从困惑上转移开来,采取顺应自然、为所当为的态度。

在不知不觉中把注意力集中至所做的事情上去。

生物反馈疗法

生物反馈疗法(Bioedbacktherapy)又称生物回授疗法,或称植物神经学习法,是在行为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心理治疗技术/方法。

生物反馈疗法利用现代生理科学仪器,通过人体内生理或病理信息的自身反馈,使患者经过特殊训练后,进行有意识的“意念”控制和心理训练,通过内脏学习达到随意调节自身躯体机能,从而消除病理过程、恢复身心健康。

实验证明,心理(情绪)反应和生理(内脏)活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心理社会因素通过意识影响情绪反应,使不受意识支配的内脏活动发生异常改变,导致疾病的发生。

生物反馈疗法将正常属于无意识的生理活动置于意识控制之下,通过生物反馈训练建立新的行为模式,实现有意识地控制内脏活动和腺体的分泌。

精神分析疗法

心理分析疗法(Psychoanalysistherapy)又叫精神分析疗法、分析性心理治疗,是心理治疗中最主要的一种治疗方法。

  精神分析的启蒙者是催眠术的先驱者麦斯麦,在此基础上弗洛伊德创立并发展和完善了精神分析学说。

  其基本理论核心是:

人的精神活动可分为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

  潜意识深藏于意识之后,是人类行为背后的内驱力。

弗洛伊德把它形容成浮在海里而沉入海水中的冰山的主体部分,虽然我们意识不到潜意识的内容,但我们大多数的动机是潜意识的。

潜意识的动机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我们各方面的行为,人的重要行为表现是源于人们自己意识不到的动机和内心冲突。

  精神分析学说以潜意识的理论为基点,所要探讨的“是一个人为什么是他那个样了”的真正原因,它设法将潜意识的东西进入意识中来(如采用自由联想法),然后通过自我认识,以摆脱心理问题和不良情绪。

精神分析的目的和价值在于它能够挖掘出深藏在潜意识中的各种关系(尤其是童年的精神创伤和痛苦经历),使之被召回到意识中来。

患者借助于医生的分析、解释,理解这些关系,彻底顿悟和认识自己;

医生再加以疏导,使患者宣泄并消除深藏在潜意识中童年的精神创伤、心理矛盾和痛苦体验,最后矫治不良行为,达到治疗目的。

精神分析的奠基不是出于无意识的心理过程,其中包括了诸如抗拒、压抑、性欲、攻击、恋亲情绪等诸多无意识的心理反应。

探讨病人的深层心理,识别潜意识的欲望和动机,解释病理与症状的心理意义,协助病人对本我的剖析,解除自我的过分防御,调节超我的适当管制,善用病人与治疗者的移情关系,来改善病人的人际关系,调整心理结构,消除内心症结,促进人格的成熟,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