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Ⅲ人民版11百家争鸣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900217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必修Ⅲ人民版11百家争鸣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历史必修Ⅲ人民版11百家争鸣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历史必修Ⅲ人民版11百家争鸣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历史必修Ⅲ人民版11百家争鸣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历史必修Ⅲ人民版11百家争鸣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必修Ⅲ人民版11百家争鸣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

《历史必修Ⅲ人民版11百家争鸣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必修Ⅲ人民版11百家争鸣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必修Ⅲ人民版11百家争鸣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

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学生还未形成正确的史观,运用唯物主义去对文化的影响进行分析。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在学习过程中,要结合当时及以后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史实来理解。

四、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一:

百家争鸣兴起的原因?

性质?

设计意图:

历史唯物地进行分析,看到文化现象发生的本质

师生活动:

引导学生分析回答,总结如下:

原因:

⑴根本原因:

春秋战国,是我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

⑵政治:

战乱纷争的格局,造成思想界相对宽松自由

⑶经济:

奴隶制经济的瓦解,封建经济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⑷人才:

私学的兴盛,造就一批知识分子:

“士”在社会政治活动中活跃,受到诸侯国同统治者重用。

⑸各国统治者争霸的需要。

性质: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问题二:

孔子、孟子、荀子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全面把握,重点比较,领会知识

引导学生阅读填表

人物

孔子

孟子

荀子

生活时代

春秋末期

战国中期

战国末期

 

主要

观点

仁的思想

仁者爱人(具有进步性)

克己复礼(具有保守性)

仁政:

省刑法、薄税敛

“仁义”、“王道”,“以德服人”

民本思想

“为政以德”

“节用而爱人”

民为贵,君为轻

君舟民水

伦理观

性相近

性本善

性恶论

其它

教育:

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有教无类。

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文化:

编写六经。

言论被编为《论语》

“民贵君轻”的原则成为中国早期民本主义的思想基础。

一方面强调“天行有常”,另一方面指出人道有为,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

影响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奠定了儒家思想的基础。

儒家思想经过孟子、荀子的总结和改造,体系更加完整,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问题1:

为什么春秋时期孔子的思想不被采纳?

小问题:

1.孔子宣传的一套恢复周礼的主张,为何没有人接受

小问题2.儒家思想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但当时各国的国君为何没有采纳孔子的主张

提示:

1.孔子主张恢复周朝的等级名分制度,实质上是力图维护奴隶制度.在春秋末年奴隶制正在走向灭亡的背景下,它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他的这一保守思想不可能受到普遍重视.

2.孔子"

仁礼德"

的思想本身有进步性的一面,后经发展顺应了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

当时社会动乱,孔子的学说不可能被重视

问题2:

如何看待孔子的"

仁"

"

德"

和"

礼"

1.进步性:

A、调和社会关系,促进社会稳定

B、提高人民地位,促进生产发展

2.保守性:

主张恢复周朝制度,维护奴隶主的统治

例题一: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子贡问政。

子曰:

“足食(粮食充足),足兵(军事力量充足),民信之矣。

”子贡曰:

“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

”曰:

“去兵。

“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

“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不取得百姓信任是立不住脚的)。

材料二孟子曰: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是故得乎丘民(得到百姓的拥护)而为天子,得乎天子而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

材料三“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荀子·

王制》

⑴三段材料集中反映了先秦儒家的哪一重要思想?

⑵材料一中孔子认为治理国家最关键的一条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统治者应怎样做?

⑶材料二主要反映了孟子的哪一观点?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依据这一观点孟子认为统治者应该怎样做?

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荀子为什么提出“舟水之喻”?

后世不少统治者都以此为鉴,举出一个典型事例。

参考答案:

1、民本思想。

2、取信于民。

“为政以德”,关心爱护百姓。

3、“民贵君轻”的观点。

“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4、继承发扬了儒家民本思想,认识到了人民力量的巨大。

唐太宗君臣以此为鉴,出现了“贞观之治”。

问题三:

其它主要流派及主张?

一目了然,全面掌握

引导学生分析填表

学派

代表

时期

著作

主要内容

道家

老子

春秋

《道德经》

①“道”是世界根本;

②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③小国寡民”社会。

老庄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庄子

战国

《庄子》

①宣扬天道与自然无为;

②追求“逍遥”。

法家

李悝

《法经》

在魏国变法:

奖励耕战、严刑峻法。

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起到了重大作用;

两汉后,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家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

商鞅

在秦国两次变法:

废旧制度、重农抑商、加强中央集权、以吏为师。

韩非子

《韩非子》

①法家思想集大成者,将法家理论系统化;

②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主张“事异则备变”③哲学方面。

墨家

墨子

《墨子》

①“兼相爱、交相利”;

②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

③在认识论和逻辑学贡献。

汉代以后,逐渐湮没失传。

问题1:

结合韩非思想分析为什么说法家思想是战国时期最"

有用"

的思想?

提示: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主张加强君主集权等等适应地主阶级建立新政权的需要;

适应了社会大变革的需要;

适应了地主阶级兼并战争的需要。

如何评价韩非子的主张?

韩非子主张积极进取,反对墨守成规,是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同时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特权,为秦朝结束诸侯割据,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提供了理论基础.

但"

法治"

过度易导致暴政,使社会矛盾激化.

问题四:

“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意义

了解掌握其意义

引导学生分析如下:

①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是中国思想文化的源头。

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③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体系。

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

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五、目标检测题

1、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很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他培养学生的方面包括(C)

A、《诗》《书》《易》《礼》《乐》《春秋》六经B、《诗》《书》《易》《礼》《春秋》五经

C、礼、乐、射、御、书、数D、“四书”和“五经”

2、战国时期最早变法的思想家是(D)

A、商鞅B、吴起C、孔子D、李悝

3、战国末期的法家思想逐渐成为各诸侯国的显学思想,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是(B)

A、商鞅B、韩非子C、孔子D、老子

4、“老聃仲尼而上,学皆在官;

老祟仲尼以下,学皆在家人。

”材料主要强调了仲尼的(C)

A、政治成就B、外交成就C、教育成就D、经济成就

5、“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

上述材料说明荀子(B)

A、重视礼仪教化B、主张礼法并施C、强调严刑峻法D、提倡为政以德

六、本课小结

历史上的社会转型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往往会出现重大的发展革,是我们认识和把握历史的关键。

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在教育、孟子和韩非在治国方面的哪些思想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变革?

有教无类;

民贵君轻;

以法为本的思想理念对今天仍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