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 模块二 第9单元 第21讲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898172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 模块二 第9单元 第21讲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人教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 模块二 第9单元 第21讲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人教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 模块二 第9单元 第21讲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人教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 模块二 第9单元 第21讲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人教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 模块二 第9单元 第21讲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 模块二 第9单元 第21讲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Word文件下载.docx

《人教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 模块二 第9单元 第21讲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 模块二 第9单元 第21讲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Word文件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 模块二 第9单元 第21讲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Word文件下载.docx

主旨归纳

20世纪形成了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的局面,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资本主义经济模式互相影响,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给世界各国探索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有益借鉴

第21讲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考点1从“末日来临”到“走出梦魇”——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对应学生用书第167页)

[识记—基础知识梳理]

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原因

(1)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

(2)具体原因:

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激化。

(3)直接原因:

股票投机、分期付款活动造成金融市场的不稳定。

2.爆发:

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华尔街股价狂跌。

3.特点:

持续时间长;

波及范围广;

破坏性巨大。

4.影响

(1)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社会危机加深,法西斯势力抬头。

(2)国际关系

①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国际市场的争夺,彼此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②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

5.胡佛反危机措施:

胡佛固守“自由放任”政策,导致危机恶化,社会动荡不已。

[轻巧识记]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二、罗斯福新政

1.背景:

胡佛反危机的“自由放任”政策失败,加剧了经济危机。

2.措施

(1)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整顿银行,恢复信用;

实行美元贬值。

(2)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要求工业各行业制定公平经营章程。

(3)调整农业:

政府成立农业调整署,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减耕减产。

(4)实行福利制度:

加强救济和社会保障,推行“以工代赈”。

(5)社会立法:

签署《全国劳工关系法》,保障工人的基本权利。

3.实质:

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是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

(1)直接影响:

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

1940年,美国国民收入基本恢复到大危机爆发前的水平。

(2)间接影响:

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缓解了经济危机引发的社会危机;

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使美国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

(3)深远影响: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资本主义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教材补遗]__美国社会各派别对罗斯福新政的认识

主要派别

对新政的认识

保守派大商业领袖

对新政“敲诈富人计划”和“社会主义”不满,批评政府抛弃自由政策,某些批评者一提到罗斯福的名字就反感

社会主义政党及其他激进组织

激进的左派批评新政不彻底,攻击财富仍高度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他们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产生怀疑

政治异见者(非左非右)

抨击“财阀”“其他金融势力”给国家带来贫困,而且向整个社会实施专制

多数民众

讴歌新政,认为新政提高了弱势群体的地位,视罗斯福为“救星”

 

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理解—史料研习归纳]

史料一 笔者认为,1929-1933年大危机……在美国之所以特别严重是由于处于相对稳定时期那些刺激生产迅速发展的因素已经消失:

固定资本大规模更新的极盛时期已经结束,长期以来盲目投资造成的比例失调走向了反面;

世界性危机和高关税保护政策使世界市场急剧缩小;

严重的信贷危机使分期付款的办法开始失灵;

农业的长期慢性危机又加深了工业危机;

企业开工不足,大量失业的经常存在则使国内市场缩小;

信用危机又进一步加重了工农业生产危机;

更为重要的是胡佛政府在危机迅速蔓延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不合时宜的自由放任哲学和不强化干预的政策。

——黄安年《美国三十年代经济大危机观述评》

史料二 男人的刮胡子刀片磨了再用……孩子们捡汽水瓶到铺子里退钱,一个两分;

上面包店排队买隔宿的面包……(妇女们)把自己的衣服改一改给女儿穿……虽然纽约本市已经有100万人失业了,仍有无数人从邻近各州到纽约来找工作。

——[美]威廉·

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史料解读]

(1)史料一主要反映了导致经济大危机出现和加剧的因素。

解读史料关键是注意分号的运用。

五个分号从不同角度综合分析了导致经济大危机的因素。

(2)史料二主要反映了经济大危机的后果。

解读时注意第一个句号将史料分为两层意思。

第一层说明了当时人们生活非常困苦。

第二层说明了当时工人大量失业。

[史料运用]

(1)史料一主要分析了导致美国经济大危机的因素,作者特别强调了哪一因素?

[提示] 作者重点强调了“胡佛政府在危机迅速蔓延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不合时宜的自由放任哲学和不强化干预的政策”。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史料二中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及根源。

[提示] 直接原因:

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

根源: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史论归纳]

资本主义国家应对经济大危机的对策及其教训

1.对策

(1)提高关税:

可以阻止、限制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以尽可能地保护本国工业。

(2)实行货币贬值:

可以提高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以增加商品出口。

2.教训

(1)各国在发展经济时,不仅要关注当前的直接效益,更要着眼于未来,要确保经济的持续发展,要清醒地看到经济发展中可能存在的潜在危机,防患于未然。

(2)政府要居安思危,要适时调整内部机制和政策。

(3)各国要注意协调国际经济关系,削减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

在经济区域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的当今世界,国际合作尤其重要。

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及评价

史料一 鉴于农产品价格低下和农民购买力猛降构成了大萧条的原因之一,罗斯福一上任就拟定一个农业法案。

它旨在恢复农业购买力、减少农产品过剩。

从结果上看,它则使农民的经济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国家用补贴等重要杠杆来直接调控农业生产和提高农民购买力。

这在美国历史上是破天荒的,它严重修改了所谓“自由企业制度”及其运行方式,对挽救资本主义农业起到了重要作用。

——《罗斯福传》

史料二 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

(1)史料一阐述了罗斯福为挽救美国农业采取的改革措施,体现了国家加强对农业的干预,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

(2)史料二表明了罗斯福新政期间部分人对其实质的误解。

表面上看,罗斯福新政牺牲了资产阶级的部分利益,但实质上还是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

(1)根据史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怎样理解罗斯福的措施“严重修改了所谓‘自由企业制度’及其运行方式”?

[提示] 国家干预(或直接调控)。

(2)根据史料二,举例说明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据。

[提示] 新政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如实行《全国工业复兴法》,限制资本家自主生产等(举一例说明即可);

新政中一些维护普通民众权益的措施损害了资本家的利益,如规定最高工时、最低工资和大规模的社会救济等(举一例说明即可)。

1.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1)新政策:

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放弃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

(2)新模式: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一些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借鉴和继承,促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发展出现新变化。

(3)新特点:

尽量避免采用国有化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的阶级矛盾。

(4)新起点:

新政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和完善,资本主义制度由此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继续发展的新起点。

2.多种史观看待罗斯福新政

(1)近代化史观:

罗斯福新政采取国家干预的手段,调整美国的经济模式,缓和了经济危机,探索了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新模式。

(2)社会史观:

罗斯福通过加强救济工作、强化社会保障、加强社会立法等措施有效解决了经济危机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失业、贫困、流浪等),缓解了社会紧张局势。

(3)生态史观:

罗斯福减少农业耕种面积、修建田纳西水利工程等措施保护了美国的生态环境,保证了可持续发展。

(4)整体史观:

罗斯福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了“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了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

同时,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中国改革开放反映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相互借鉴,说明计划和市场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

[应用—对点强化训练]

1.19世纪上半叶英国大幅度降低关税,进口关税率由1820年的45%—55%降到19世纪中期的零关税。

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中,美国等七十多个国家大幅度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率,与1929年相比提高了60%—100%。

英美各国的做法(  )

【导学号:

02990082】

A.为解决经济危机提供了有效的模式

B.有力地刺激了各国产品的出口贸易

C.加剧了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

D.客观上调节了各国的贸易纠纷,推动经济发展

C [材料中“美国等七十多个国家大幅度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率”表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摆脱危机,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彼此之间的矛盾和摩擦日趋尖锐,故A项错误;

材料中“大幅度降低关税”会刺激出口贸易,“大幅度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率”会打击出口贸易,故B项错误;

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与材料中“美国等七十多个国家大幅度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率”相符,故C项正确;

材料中“大幅度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率”只会加剧各国的贸易纠纷,故D项错误。

]

2.(2017·

山西高考适应性考试)胡佛大坝于1931年由美国总统赫伯特·

胡佛动用5000人兴建,1935年由罗斯福总统主持了竣工仪式。

建成之时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混凝土结构和发电设施,建成后形成的人工湖,已成为美国人的度假圣地。

这反映出(  )

A.罗斯福政府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B.胡佛政府没有应对危机

C.大坝的竣工标志着罗斯福新政的开始

D.两任总统都关注民生

D [A项表述正确,但与材料主题无关,故A项错误;

B项表述与材料“胡佛大坝……由美国总统赫伯特·

胡佛动用5000人兴建”不符,故B项错误;

1933年罗斯福上台后开始新政,故C项错误;

材料“胡佛大坝……由美国总统赫伯特·

胡佛动用5000人兴建……由罗斯福总统主持了竣工仪式”表明两任总统都关注民生问题,故D项正确。

3.1933年7月,美国政府宣布废除金本位制,增加美元发行量。

对于此举,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在《每日邮报》上写文章盛赞:

“罗斯福总统做得极其正确。

”凯恩斯如此盛赞是因为该项政策有助于(  )

A.国家全面干预经济 B.恢复银行经营信誉

C.刺激外贸,复苏经济D.扩展市场消费能力

C [“废除金本位制,增加美元发行量”不能体现对经济的“全面干预”,故A项错误;

这一措施主要针对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