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地地区》说课稿.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89613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极地地区》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极地地区》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极地地区》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极地地区》说课稿.doc

《《极地地区》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极地地区》说课稿.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极地地区》说课稿.doc

地理说课稿

七年级下册《考察极地》

新乡市延津县高寨初级中学母玉鹏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的说课内容是仁爱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一节“考察极地”。

下面我将从教学理念、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解说:

教学理念:

面向全体学生,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小组合作为载体,注重活动展示,使学生在积极、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提高地理知识和技能。

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考察极地》是世界地理的最后章节,自然环境具有明显的特殊性,本节课的学习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极地特殊的自然环境;能在两极辨别方向。

过程与方法:

通过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对已有资料进行分析处理的能力。

情感价值观: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特殊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资源。

难点:

在极地地区辨别方向。

教学方法:

教法:

引导式、启发式

学法: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手段:

多媒体课件

借助多媒体教学,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按以下四个环节展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任务分解、小组合作,学生展示、互动生成,课堂总结、课外延伸。

环节一:

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播放学生喜欢的视频片段《冰河世纪》,请同学们思考片中展现的是怎样的景象?

图片上这里可爱的动物又是谁?

引导学生认识到:

“这就是极地地区,让我们共同去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板书:

考察极地>

环节二:

任务分解、小组合作

将学习内容整合为5个问题,由5个小组分解完成探究,之后进行成果展示.

1、查找极地的位置范围;

2、描述极地的气候特点;

3、寻找极地的丰富资源;

4、访问极地科学考察站;

5、极地地区的生态保护。

【设计意图】:

将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学生借助导学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环节三:

学生展示、互动生成

1、查找极地的位置范围<板书:

地理位置>

初步感知极地地区:

我们通常所说的两极是指()地区和()地区。

请第一小组讲述极地地区的具体位置……

北极地区:

位于北纬66.5º以北,中心位置是北冰洋,周围被亚洲、欧洲、北美洲环抱。

南极地区:

位于南纬66.5º以南,中心位置是南极洲,周围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环绕。

是海拔最高的州。

让学生上台指认极地范围,并在课本地图上动手描出南北极圈,圈画出两极地区周围的大洲和大洋。

用动态的幻灯片演示,把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海陆位置更加清晰的呈现在学生的面前。

(了解了极地地区的具体位置,那里的环境如何,就请第二小组给大家讲述)

2、描述极地的气候特点<板书:

气候特征>

首先,出示南北极气温比较图。

引导学生对比两极地区的气温值,总结“两极地区极为寒冷,且南极的气温北极的气温更低”。

然后,幻灯片展示南北两极地区气候状况的相关材料。

让学生结合材料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归纳总结两极地区气候的差异。

最后,以表格形式引导学生总结南北极的气候差异,使两极地区的气候差异更加清晰的呈现在学生的面前。

【辩论台】

正方观点:

南极大陆是一块干燥的大陆。

……年降水量最少的地方不足5毫米

反方观点:

南极不是一块干燥的大陆。

……冰雪世界,厚厚的冰层是人类的淡水宝库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加深学生对极地特殊自然环境的理解。

(如此寒冷气候中,又会有什么样的动植物生存在那里呢?

那里会有矿产资源吗?

请第三小组汇报调查结果)

3、寻找极地的丰富资源<板书:

资源丰富>

冰雪覆盖的两极地区,白色是极地地区永恒的颜色,尽管自然条件恶劣,但顽强的物种为这里带来了活力。

丰富的生物资源:

海豹、海象、企鹅、鲸、磷虾、北极狐

低矮特有的植被:

地衣、苔藓、北极棉、北极柳

思考:

为何没有高大的植被?

联系环境、气候等因素思考。

丰富的矿产资源:

煤、铁、石油……

解析南极地区煤炭是如何形成的?

【设计意图】温习旧知,联系板块漂移学说,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理解南极地区特殊自然环境与资源的关系。

(极地地区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有“天然实验室”的美称。

每年都有大批的科学家前去考察。

接下来就让我们随第四小组到我国的极地科考站进行访问)

4、访问极地科学考察站<板书:

科考基地>

第一步:

指认中国科学考察站,描述出它们所处的地理位置。

南极:

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

北极:

黄河站

第二步:

播放考察队员在极地进行考察的视频、照片,了解“科学考察的天然实验室”。

进行气象、冰川、地质、海洋、生物、环境等方面的科学研究

【设计意图】通过图文和视频资料来渗透科考情感教育,让学生体验极地考察队员不畏艰险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实践探究】借助幻灯片让学生思考长城站在中山站的那个方向?

……

站在南极点,向前后左右各迈一步,都是向哪个方向走?

……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时为(顺)时针。

借多媒体进行直观演示、形象讲解,有效的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5、极地地区的生态保护

第一步,展示极地捕杀鲸鱼、猎杀海豹的资料,两极地区具有大量的生物资源,但都不同程度地遭到滥捕和滥杀。

第二步,思考我们该怎样对待两极地区的资源呢?

……认识和平利用极地资源的重要性。

第三步,让学生认识到,人类再也不能失去最后这片净土了,引出保护南极环境的《南极条约》。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全球,帮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环节四:

课堂总结、课外延伸

我将本课内容编写成歌谣,以歌谣形式进行课堂小结,旨在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点,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绘制一幅“南极、北极”的示意图,依据地图编制一道涵盖本节学习内容的综合测试题,用于辅导课的温习测试。

小组合作,用一周的时间出一期以“保护极地”为题材的手抄报,用于课余交流展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作业、合作编辑手抄报,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课堂上的知识在课余得到延伸,并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说板书设计

考察极地

一、地理位置

二、气候特征

冰雪世界

三、资源丰富

四、科考基地

保护利用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