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名家诗导读黄庭坚三.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88505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宋名家诗导读黄庭坚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宋名家诗导读黄庭坚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宋名家诗导读黄庭坚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宋名家诗导读黄庭坚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宋名家诗导读黄庭坚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宋名家诗导读黄庭坚三.docx

《宋名家诗导读黄庭坚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名家诗导读黄庭坚三.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宋名家诗导读黄庭坚三.docx

宋名家诗导读黄庭坚三

宋名家诗导读——黄庭坚(三)

太湖的别名。

三江:

指长江下游地区的水道。

或谓娄江、东江、松江。

  [3]赤壁:

在黄州(今湖北黄冈)苏轼曾贬于此五年。

玉堂:

学士院正厅。

赤壁和玉堂,分别代表苏轼失意和得意的两个时期。

云雾窗:

语出韩愈《华山女诗》:

云窗雾阁事恍惚。

  [4]句法提一律:

语出杜诗:

觅句知新律,又退之《樊宗师铭》:

由汉迄今用一律。

此借用其字,言自提一家之军律也。

坚成受我降:

《汉书》:

武帝遣公孙敖筑塞外受降城。

这句的意思是苏诗的句法自成一家,自己深为佩服。

  [5]两句用枯松倒悬在涧壑,波涛撞击岩石来比喻苏轼诗之奇特而有力度。

  [6]万牛:

语出杜甫《古柏行》:

大厦如倾要梁栋,万牛回首丘山重。

独力扛:

语出韩愈《病中赠张十八诗》:

龙文百斛鼎,笔力可独扛。

  [7]诸人:

人们。

渠:

他。

晁张:

晁补之,张耒。

双:

两人。

  [8]老庞:

庞德公,东汉末年人,《襄阳记》:

庞德公,襄阳人。

孔明每至其家,独拜于床下。

两句意思是我只是怀着彼此相知之意,象诸葛亮独拜在庞德公的床下一样。

  [9]小儿:

山谷小儿黄相。

敦厖:

敦厚。

《左传成十六年传》曰:

民生敦厖。

两句意思是我的小孩将来怎么样,虽未可知,但客人们也有称赞他忠厚老实的。

  [10]阿巽:

苏迈之女,东坡之孙。

后因关河间阔,生活变迁,终未能与黄子成婚。

买红缠酒缸:

时人定婚者多以红彩缠酒壶。

他要真能跟阿巽结亲,那我先买些红彩缠着酒瓶吧。

  

  [导读]

  任渊注编此诗于元祐元年,但苏轼的《送孟容诗》作于元祐二年,山谷的和诗应在此后,因此疑任渊注有误。

  这是一首和诗。

表达了山谷对苏轼的敬佩和彼此之间的深厚友谊。

这首诗同样用了不少典故,用典而不露痕迹,正是山谷一直所提倡的诗法之一。

南宋严羽《沧浪诗话》批评东坡、山谷说:

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

其实面对唐诗这样的一座高山,宋人只好另觅出路,严羽所批评的并非没有道理,但这也恰恰是宋诗开拓新路的表现。

此外,此诗也化用了前人的不少佳句,具体见注。

这是山谷的得意之处,是他所提倡的夺胎换骨也是后来成为江西诗派末流剽窃的借口。

  宋人史绳祖《学斋占毕》卷二评山谷此诗云:

其尊坡公可谓至,而自况可谓小矣。

而实不然,其深意乃自负而讽坡诗之不入律也。

曹郐虽小,尚有四篇之诗入《国风》;楚虽大国,而三百篇绝无取焉。

苏黄一生交契,这些话穿凿过分,大可不必相信。

  

  戏呈孔毅父[1]

  

  管城子无食肉相,孔方兄有绝交书。

[2]

  文章功用不经世,何异丝窠缀露珠。

[3]

  校书著作频诏除,犹能上车问何如。

[4]

  忽忆僧床同野饭,梦随秋雁到东湖。

[5]

  

  [注释]

  [1]孔毅父:

名平仲,山谷友人。

长于史学。

  [2]管城子:

指毛笔。

韩愈《毛颖传》云:

秦皇帝使恬赐之汤休,而封诸管城,号曰管城子。

食肉相:

《后汉书班超传》载:

看相的人说班超燕颔虎颈,飞而食肉,次万里侯相也。

孔方兄:

钱的别称。

铜钱中有方孔。

鲁褒《钱神论》:

亲爱如兄,字曰孔方。

两句意为像我这等靠执笔写文章过活的人,生来就没有封侯拜相的命了,孔方兄也给我送来绝交书。

两句带着自嘲说自己。

  [3]丝窠:

指蜘蛛网。

两句意为文章如果没有经治国家的功用,那跟丝网上缀着的水珠有什么不同呢?

其实是说自己既贫又贱,文章无功用,像是网上露珠。

  [4]校书:

校书郎。

属秘书省,掌校勘书籍。

著作:

著作郎,属秘书省,掌编纂国史。

时山谷为著作佐郎。

诏:

朝廷的命令。

除:

拜官授职。

上车问何如:

据杜祐《通典》载:

秘书郎自齐梁之末,多以贵游子弟为之,无其才实。

当时谚曰:

上车不落则著作,体中何如即秘书。

两句说诏令除令一道接着一道,我当过了校书郎又当著作郎,就像齐梁时候的那些上了车就不懂得下车的著作郎,那些问候体中何如的秘书郎一样,挂着虚名,做着重复的事。

  [5]同:

一起。

东湖:

在山谷老家。

两句说突然想起当年与君一起在僧床便饭,夜里梦间,也随着那秋雁飞回到了东湖了。

  

  [导读]

  是诗貌似自嘲,其实却是山谷思归的心声。

山谷当了十几年的地方小官吏,对于官场的黑暗,官务的烦琐,早已经厌倦不已,更不期望封侯拜相,飞黄腾达,所以他在前两联自嘲自己。

首句用典精绝,许顗《许彦周诗话》谓此两句精妙明密,不可加矣。

当以此语反三隅也。

次两句承上句而来,稍有悲愤的情感。

接着又用典故,写自己的尸位素餐。

而后笔意一转,写当年和孔毅父一起僧床野饭的情形。

前面的自嘲,全为了衬托自己的思归之意。

  是诗句法挺健,词语精练、幽默,思路深远,正表现山谷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的人生态度。

  

  次韵王定国扬州见寄[1]

  

  清洛思君昼夜流,北归何日片帆收。

[2]

  未生白发犹堪酒,垂上青云却佐州。

[3]

  飞雪堆盘脍鱼腹,明珠论斗煮鸡头。

[4]

  平生行乐亦不恶,岂有竹西歌吹愁。

[5]

  

  [注释]

  [1]王定国:

王巩。

宰相王旦之孙。

与东坡,山谷交厚。

  [2]清洛二句:

清清的洛水像我对君的思念,昼夜不息而流。

君要何时才能北归京邑,收起征程的片帆呢?

  [3]青云:

比喻高官显爵。

佐州:

指王定国任扬州通判。

两句意为君白发未生,尚能禁得住消愁美酒,但快要青云直上,却被压下来佐理州郡。

  [4]鸡头:

据《证类本草》,芡实又名鸡头实。

生于水中,叶大如荷,皱而有刺,花子若拳大,形似鸡头。

两句意为鱼肚作脍,就像雪片飞下堆满盘中,煮熟了的芡实,数以斗计。

  [5]恶:

差。

竹西:

扬州地名。

杜牧《题扬州禅智寺》: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两句意为平生能行乐也无妨,那里有像竹西的歌吹一样多的愁。

  

  [导读]

  这首诗既是对友人坎坷经历的安慰,也表达自己强自欢笑的心情。

首联写深长的思念,颔联是对朋友真切的劝勉和同情,后两联乃宽慰之情。

吴汝纶称此诗曰:

苏奇处在才气,黄奇处在工力。

如未生白发等联,皆痛?

出奇,前无古人,自辟一家蹊径。

  

  次韵子瞻送李豸[1]

  

  骥子坠地追风日,未试千里谁能识。

[2]

  习之实录葬皇祖,斯文如女有正色。

[3]

  今年持橐佐春官,遂失此人难塞责。

[4]

  虽然一閧有奇偶,博悬于投不在德。

[5]

  君看巨浸朝百川,此岂有意潢潦前。

[6]

  愿为雾豹怀文隐,莫爱风蝉蜕骨仙。

[7]

  

  [注释]:

  [1]李豸:

字方叔,阳翟人,素为东坡所知。

元祐三年,东坡知贡举,山谷为其属,而李豸竟未考中。

苏黄皆作诗送之,以道可惜之意。

此诗劝方叔志其大者,勿以速成为事。

  [2]骥子:

良马。

汉桓谭《新论求辅》:

于边郡求得骏马,恶貌而正走,名骥子。

  [3]习之:

唐李翱,字习之。

作《皇祖楚金实录》,其文瑰奇,山谷以李豸比李翱,称其文有正色。

女:

汝。

  [4]春官:

主礼部试的考官。

塞责:

搪塞推脱责任。

两句是说自己辅佐东坡主试而失却李豸,自己也应该负责。

  [5]一閧:

亦作一哄,众声喧闹的样子。

博:

赌博。

悬:

系挂。

两句的意思是考试就象赌博一样,运气的成分太多了。

  [6]巨浸:

大海。

湟潦:

洼地无根之水。

  [7]雾豹:

《庄子》及《列女传》皆有玄豹的故事,是说豹子欲养成身上的文采,宁可在雾雨中隐藏十日。

忍饿不出,言其不欲速化。

风蝉:

夏天的蝉入秋就脱壳了,仙:

仙去了。

  

  [导读]

  这是一首安慰友人的诗。

苏轼、黄庭坚作为主考官,知道李豸有才华,却没有录取他,或许这和当时考试采用糊名制度有关。

为了安慰朋友,两人各自写诗安慰他。

黄此诗夸奖李有才华,不必因一次落选而消沉,应当志存高远,潜心治学,不求速成。

  

  次韵颂楙宗三月十四日到西池都人盛观翰林公出遨[1]

  

  金狨击马晓莺边,不比春江上水船。

[2]

  人语车声喧法曲,花光楼影倒晴天。

[3]

  人间化鹤三千岁,海上看羊十九年。

[4]

  还作遨头惊俗眼,风流文物属苏仙。

[5]

  

  [注释]

  [1]宋楙宗:

名肇,元祐年间曾从东坡游。

翰林公:

指苏轼。

遨:

  [2]狨:

是一种长尾猴子,毛作金色。

宋时禁从官皆跨狨鞍。

不比春江上水船:

据《摭言》朱梁时,姚?

为学士,一日,梁祖问及裴延裕曰:

颇知其人思敏。

曰:

向在翰林号下水船。

梁祖曰:

卿便是上水船也。

这两句是说苏轼金狨鞍马出游,才思敏捷,不象其他人一样文思迟缓,如逆水行舟。

  [3]法曲:

一种乐曲,其声清而近雅。

  [4]人间化鹤三千岁:

《神仙传》记苏耽成仙之后,又化鹤回到郡楼。

海上看羊十九年:

《汉书苏武传》:

武杖汉节牧羊,留匈奴十九岁。

此两句用了两个苏姓典故,以比喻东坡是神仙中人。

  [5]遨头:

任渊注云:

蜀人喜游乐,谓成都帅为遨头。

因东坡是蜀人,故黄庭坚借此名词,以指东坡的出游。

  

  [导读]

  此诗赞美苏轼的风采,才华,把他比作神仙中人,又称之为风流文物,既亲切,又风趣,也十分恰当。

此外,喜欢用典,是江西诗派诗人的一大特点。

这首诗正体现了这种倾向。

如人间两句,就化用了两个苏姓的典故来比喻赞美苏轼。

  

  

  题竹石牧牛

  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

戏咏。

[1]

  

  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

[2]

  阿童三尺棰,御此老觳触。

[3]

  石吾甚爱之,勿遗牛砺角。

[4]

  牛砺角尚可,牛斗残我竹。

[5]

  

  [注释]

  [1]子瞻:

苏轼。

伯时:

李公麟,自伯时。

  [2]野次:

野地中间。

峥嵘:

本形容山的高峻,这里指画中怪石嶙峋特立之貌。

幽篁:

幽深的竹丛。

两句写野地里的石头和幽深的竹丛相映成趣。

  [3]阿童:

童儿。

棰:

竹杖。

觳触:

《孟子梁惠王》:

王曰:

舍之,吾不忍其觳触,若无罪而就死地。

原指牛的恐惧颤抖貌。

诗中用以代牛。

两句说放牛童儿持着三尺长的竹子,驾着老牛。

  [4]砺角:

磨角。

两句意为,石是我所钟爱的,不要让牛在石头上磨角。

  [5]两句退一步说,牛磨角还可以,但它们争斗起来就会伤害我的竹子了。

  

  [导读]

  宋诗的一个整体倾向就是诗的趣化。

这首小诗便是典型的宋诗。

无论是写野竹,怪石,牧童,牛,牛斗,无一不散发着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写得饶有趣味。

  尤其是后面四句,山谷自认为是他生平最好的诗,但这四句引起后人的许多争论。

金代的王若虚在《滹南诗话》里说此诗:

山谷牧牛圆诗,自谓平生极至语,是固佳矣,然亦有何意味!

清代的陈衍也在《石遗室诗话》批评山谷此诗理之不足,名大家常有之若其石既为吾所甚爱,惟恐牛之砺角,损坏吾石矣,乃以较牛斗之伤竹,而曰砺角尚可,何其厚于竹而薄于石耶?

于理似说不去。

其实山谷这里追求的并非是意味或理,而是趣味。

四句先说爱石,而后又退一步说砺角尚可,可以想见到老翁纵容小童,看着牛、石、竹、童,怡然得乐的一派田园意趣。

正如《历代诗话》说此诗机致圆美。

只将竹、石、牛三件顿挫入神,自成雅调。

  此外,另有一说是竹和石皆为美好的事物,作者自然不想它们受到摧残,牛砺角和牛斗,大概有所讥讽,似是言元祐初年北宋统治者内部的争斗尖锐,山谷对此有所不安和痛心。

亦非无理。

  

  同元明过洪福寺戏题[1]

  

  洪福僧园拂绀纱,旧题尘壁似昏鸦。

[2]

  春残已是风和雨,更著游人撼落花。

[3]

  

  [注释]

  [1]元明:

吕元明。

洪福寺:

汴京著名的寺院,花开时节游人很多。

据《唐?

言》载:

王播少时家贫,到和尚寺里讨吃斋饭,受到了冷遇,后来做了大官,重回寺中,发现自己当年在寺壁上的题诗,已罩上了碧纱,保护得很好。

王播深有感慨,再题诗云:

三十年前尘扑面,如今始得碧纱笼。

  [2]绀纱:

深青带着红色的纱。

山谷把碧纱改成绀纱,用来比喻灰尘。

  

  [导读]

  是诗作于元祐四年(1089)三月,作者和吕元明、毕公叔到汴京的洪福寺游览,见到元明在园墙上的旧题:

与晋之醉后,使骑升木撼花,以为笑戏。

,颇有感触,因是而作。

或说诗有寄托,春残两句,说春残时候,风雨飘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