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分析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876438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分析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分析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分析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分析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分析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分析文档格式.docx

《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分析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分析文档格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分析文档格式.docx

根据管理的工作阶段,可以分为知识产权的获取管理、知识产权的维护及应用管理、知识产权的保护管理。

知识产权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产权获取,即知识产权的申请与获得。

2.知识产权实施,即自有知识产权的商业性利用,以发放许可证、签署有关合同的形式授权他人使用自有知识产权。

3.市场监控,即通过对相关市场的分析,确认存在知识产权侵权的可能性。

主要包括市场上是否存在对自有知识产权的侵犯;

本单位即将或正在进行的科研项目是否失去获得知识产权的可能性,已完成的有关项目是否存在侵权因素等。

4.合同管理。

这里的合同主要包括两类:

职务发明的发明人和其所在单位的合同,权利人与使用人、受让人之间的合同。

管理工作包括合同的签署与合同的保管、技术资料的检索等。

5.有关法律事务与纠纷处理,即对涉及以上三方面的法律问题的处置与解决。

(二)高校知识产权管理

根据国家教育部1999年4月8日发布实施的《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的第三条规定,高校知识产权包括:

专利权、商标权;

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

着作权及其邻接权;

高等学校的校标和各种服务标记;

依照国家法律、法规规定或者依法由合同约定由高等学校享有或持有的其它知识产权。

高等学校作为一个自由的科学园地,以其为主体的知识产权管理不同于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和政府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有其独有的特点。

1复杂性。

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的复杂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知识产权对象的复杂性和权利主体的复杂性。

高校专业学科门类齐全、结构层次丰富,各学科之间相互交流与渗透,产生新的学术思想和科学成果。

这些成果以各种形式体现出来,包括:

学术论文与着作、计算机软件、工程设计、产品设计图纸及其说明等着作成果,也有以新产品、新材料、新生产工艺、流程、技术等形式的专利技术与技术秘密。

这些智力成果的诞生,除了依赖于发明人的智力劳动外,还需要大笔的资金、设备的投人。

而一项成果的产出,往往参与人众多,资金、设备的来源也多重,发明人之间、发明人与所在单位之间、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复杂难辨。

这些因素都导致了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的复杂性。

2.综合性。

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的复杂性使得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涉及面广,涉及各种不同学科及其相互组合,这就决定了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必然带有综合性的特点。

因此,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应具备多种学科的知识背景,除了掌握法学基础知识外还应当能够理解文、理、工、医、经、管等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前沿、动态,是多学科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这也是综合性的一方面表现。

3.非营利性。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目的在于获得最大利益,是以营利为根本目标的。

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则不同,其目标在于建立起与知识产权制度相适应的,适合高校特点的管理体系,通过规划指导、组织落实和管理模式达到防止知识产权流失,避免知识产权纠纷,提高科研起点,提高自主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成果转化和知识利用,促进学校发展和社会发展,是不具有营利性质的。

二、中国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现状与不足

调查已发生的高校知识产权纠纷可知,专利权和高校的校标和各种服务标记(以下简称为“高校标记,’)最易引发各种争议和冲突。

因此,对这两部分的管理就显得格外重要,下文也主要针对这两部分展开论述。

高校标记主要包括:

高校的校名、校训、校徽、专用的图形或标志,以及一些与高校特定历史文化背景相关的非正式名称,如高校标志性景点、建筑名称、图案等。

其中,校名又包括校名的全称、简称,中文、汉语拼音以及外文形式。

近年来,侵犯高校标记的案件层出不穷,严重侵犯了高校的名誉和经济利益,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全国大部分高校也逐渐意识到标记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于是纷纷选择以申请注册商标的方式来保护自有的知识产权。

目前我国高校申请注册商标时,选择类别有所不同,主要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大部分高校只在有关教育培训和科研服务的41,42类进行注册。

2.有的高校除了41,42类外,还会根据学校需要、办学特点、专业倾向,在和学校教学活动密切相关、学校的优势项目等方面有关的类别上进行注册,如清华大学在9,11,16,35,37,41,42,44等类别注册。

3.有的高校则选择了45类的全类注册,如浙江大学、北京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和郑州大学。

呈现出明显的高校标记商标注册登记不均的现象。

同时,我国自1985年实施《专利法》以来,各高校也相应地开展了知识产权管理工作。

近年来,高校专利申请量和专利授权量呈明显上升趋势。

1999年以前,我国高校专利申请量一直在2000件以下小幅度徘徊。

2000年始,专利申请量呈明显递增趋势,20XX年达19921件,是1986年的18.83倍。

(2J(P133)专利申请量的日益提高,不仅是我国高校对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重视和知识产权意识提高的结果,同时也是一些政策和制度的引导、激励和强化所致。

首先,部分高校制定了知识产权激励机制,鼓励发明人申请专利的积极性。

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例,其设立专利资助与奖励基金,用于资助职务发明创造的专利代理、奖励授权专利等。

由学校委托代理的、以学校为第一申请人的国内发明专利,每项补贴代理费2001)元,国内实用新型专利每项补贴代理费500元,授权国内发明专利每项奖励4000元;

由学校委托代理的、以学校为第一申请人的国外发明专利每项补贴1500元,授权国外发明专利每项奖励5000元。

并规定在学校将职务发明创造、职务技术成果或其他知识产权转让给他人、许可他人使用、技术人股或产业化的,从收人纳税后提取不高于60%的比例,作为项目完成人的报酬。

其次,目前很多学校都将教师、科技人员的专利申请数量作为其职称、晋级、奖励的重要指标,而各个高校之间也将专利申请数量作为教育质量、创新和科研成果重要的评价依据。

学校在审批、调拨科研经费时一般需要教师或科研人员出示其相关项目的专利申请文件。

从上述可知,我国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已取得一定的进展。

但由于诸多条件的限制,仍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还需进一步的改善。

(一)知识产权管理机构不健全

目前我国高校对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设置主要采取两种模式,即挂靠式和独立式。

在挂靠式管理模式下,知识产权管理机构一般挂靠在科研成果主管机构内,没有专门的知识产权办公室或专业管理人员。

高校只对管理机构的职能进行简单的分工,知识产权属于多个机构管理,其职能的形式是分散的。

而在独立模式下,高校设立独立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由专业管理人员从事管理工作,并配备必要的设备和一定的经费。

目前,就全国范围来看,只有36.4%的高校设置了知识产权办公室或者在学校科研处下设专利科。

45.5%的高校明确学校科研处为知识产权管理机构。

而18.8%的高校既无专门的专利管理机构,也无专人管理专利工作。

[6}可见,我国高校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设置普遍采取的是挂靠式。

由于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具有复杂性和综合性,而科技主管机构的工作人员在兼顾科技成果的鉴定、奖励事宜下很难有足够的精力投人知识产权的管理工作。

同时,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涉及诸多法律问题,而科技主管机构的工作人员一般不具备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很难有效的进行知识产权的管理工作。

(二)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国关于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的全国性文件,仅有教育部1999年《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2002年科技部、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作用的若干意见》以及20XX教育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知识产权工作的若干意见》三部。

而全国10%的高校尚未制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已有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设计不周全、不严密,更多的只是在重复一些法律条款,在智力成果的归属问题、专利的申请与维持、利益的分配等问题上还不完善,缺乏可行性,不能切实有效地保护高校知识产权。

(三)知识产权各环节管理失衡

1.知识产权获得管理阶段

首先,在智力成果研究之初,缺乏调研,忽视专利文献检索,造成重复劳动。

专利文献是科研重要的参考资源。

全世界每年出版的100多万份专利文献中,记载了全世界95%的新发明、新技术,而且专利文献提供的技术信息,要比其他媒体的报道早5-10年。

在研究工作的各环节,充分地利用专利文献有利于了解相关领域的最新动态,启迪开发新思路,节约研究时间、降低研究成本,减小风险。

但我国大多数高校在研究课题立项时,忽视专利文献检索,造成重复立项、低水平研究,新技术开发成效低。

其次,在智力成果完成时,缺乏严格的制度调节,发明人优先发表论文导致智力成果丧失新颖性而无法申请专利。

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在制定教师、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业绩考核、奖励和职务聘任等业绩标准时,较少考虑到专利问题。

发明人投人巨大的智力劳动,申请专利所获得的收益却不如在不同级别期刊上发表论文获得的奖励。

投人和产出远远不能匹配,导致发明人申请专利的积极性不高。

并且,申请专利需花费一笔不小的申请费,而高校的知识产权管理中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仅有45.5%的高校设立了职务发明专利申请费资助,额度为1000~4000元,这又进一步加剧了失衡结果的发生。

最后,在申请专利时,利用我国专利审查制度的缺陷,进行重复申请。

或将同一成果拆分申请,或将同一成果更换名称多次申请,或将同一成果用同一名称同时申请专。

利和实用新型,更有甚者进行恶意申请、恶意抢注。

这不仅造成高校资源的浪费,更致使我国专利审批和管理系统迟缓。

2.知识产权维护及应用管理阶段

首先,无效专利多。

我国《专利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二十年,实用新型专利权和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期限为十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

而近年来大部分高校专利权因提前终止而失效,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资金的缺乏。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科研单位与高等院校知识产权情况调查报告》显示,选择因缴纳不起年费而放弃专利权的有33%,认为专利市场前景不好的占37%。

高校专利的维持费一般是由该项目的科研经费来维持,而该项目一旦完成,专利的维持就难以继续。

对一些有前景但利益的体现需要一段时间的项目而言,如果因为缺乏维护资金而失效,导致其成为公有技术,就会造成高校财产的流失。

其次,专利实施率低。

知识产权何以成为具有财产利益的经济资源,主要体现于知识产权的实施上。

而目前我国高校专利转化率低,呈现出“成果多、转化少、推广难”的现象。

一方面是由于高校课题项目侧重理论研究,专利的核心技术比较粗糙,缺乏成熟性和稳定性,经不起复杂的现场条件检验:

另一方面是由于高校侧重于对知识产权的考核与评价,忽视知识产权的现实转化,高校的大多数专利只是阶段性成果,缺少二次开发。

的成熟性,造成专利转化风险增大;

还有一方面是专利转化机制的缺乏,使得高校和市场需求相脱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视频讲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