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出我的生命线.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87130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画出我的生命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画出我的生命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画出我的生命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画出我的生命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画出我的生命线.doc

《画出我的生命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画出我的生命线.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画出我的生命线.doc

画出我的生命线

一、活动目标:

1、让学生通过画生命线理解生命的“长度”与“宽度”的含义

2、引发学生对于自己生命中三个阶段(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思考

3、帮助学生正确分析过去所发生的事情对于现在和未来的影响,并学会规划未来。

二、活动时间:

1课时

三、活动方法:

游戏法、自我探索法、讨论交流

四、活动准备:

提前通知学生每人准备一张16开的白纸和两支笔(一支颜色鲜艳的笔,如红色;一支颜色黯淡的笔,如黑色)

五、活动程序:

1、首先,请大家伴随着音乐,拿出一点点时间,回想一下你的过去、现在,想想你设想中的未来。

2、好了,接下来开始我们的心灵游戏——生命线。

这个游戏就是画出你的人生路线图。

3、请备好一张白纸,一支颜色鲜艳的笔和一支颜色黯淡的笔(比如一支红笔和一支蓝笔),用颜色区分心情。

把纸横放好,然后从中部画一条长长的横线,加个箭头在末端。

在原点处标上0,在箭头处标上你为自己预计的寿数。

然后在白纸的顶端写上XXX的生命线。

这条线标示了你一生的时限,是你脚步的蓝图。

现在请根据你规划的生命长度,找到你目前所在的那个点,标出来。

比如说你现在13岁,就标出13岁的那个点。

在这点的左边,代表着过去的岁月,右边,代表着未来。

把过去对你有着重大影响的事件用笔标出来。

比如你7岁上学了,就找到和7岁对应的位置,填写上学这件事。

注意如果你觉得是快乐的事,你就用鲜艳的笔来写,并要写在生命线的上方。

如果你觉得快乐非凡,你就把这件事的位置写得更高些。

比如你10岁时失去了某个亲人或生了一场大病,就找到10岁对应的位置,填写上这件事。

这件事让你觉得悲伤、痛苦,就要用颜色黯淡的笔写在生命线的下方。

这件事越让你痛苦,你所写这件事的位置就要越低。

依此操作,你就用不同颜色的笔和不同位置的高低,记录了自己在今天之前的生命历程。

然后我们来到未来,把你一生想干的事,都标出来,并尽量把时间注明。

视它们带给你的快乐和期待的程度,标在不同的高度。

当然,也请把一些可能遇到的困难一一用黑笔把大方略勾勒出来。

这样我们的生命线才称得上完整。

 4、思考、讨论与交流、分享

(1)找到你目前所在的点,对比过去已经走过的人生之路和未来要走的人生之路,你有何感想?

(2)当把生命线画完后,对于过去已经发生过的事、走过的路,你怎么看?

这些事情对于现在的你以及你今后的人生之路有着怎样的影响?

(3)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看看你的生命线,是线上面的事件多,还是线下面的事件多?

这说明了什?

如果大部分都是在线以下的,是否可以考虑调整一下自己看世界的眼光?

(4)现在,你如何理解生命的“长度”与“宽度”?

(5)对于你自己的生命线或者是你画生命线的过程中还有哪些特别想要和大家分享或交流的内容?

5、教师根据学生对以上内容的交流和分享简单小结。

教学反思

在新学期也是新的一年里的第一节心理健康课上,我带学生进行了一节有关人生思考和规划的心灵探索课——《画出你的生命线》。

基本的程序就是:

1、回顾自己已经走过的人生历程,分别用红笔和黑笔在生命线的不同位置标出过去发生的对自己有重要影响的快乐和痛苦的事情;2、展望和规划自己未来的人生之路,分别用红笔和黑笔在生命线的不同位置标出自己未来人生的目标、理想、愿望以及可能遇到的困难。

       两周下来,在对各个班级进行完这节课后,我有一些感受和体会。

 

首先是在第一个环节“回顾过去的人生历程”,我发现有很多孩子几乎找不出来对自己有重要影响的事件。

比如在我眼中上小学、上初中对于我是一件快乐的、有意义的事情,可是在很多学生眼中,上学对他们却是一件不知道是快乐还是痛苦的事情,他们并不觉得上学对他们有什么意义,甚至有个孩子告诉我:

上初中对他来说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只可惜他的纸太小了,不能将这种痛苦画得更低。

(我要求他们将快乐的事情画在生命线的上端,痛苦的事画在生命线下端,位置的高低代表快乐或痛苦的程度)。

      我不禁反思:

是什么让孩子觉得上学是这么痛苦的事情?

是什么让孩子们对生活的感觉变得如此迟钝而麻木?

抛开家庭、社会、教育体制的因素,我们身为老师,在这一过程中又起到了怎样“推波助澜”的作用?

      我也不禁想要对孩子们说:

亲爱的孩子们,除去客观的外界因素,你们自身发生了什么问题,让你们对生活的感觉变得如此迟钝?

      接着在第二个环节“展望和规划自己未来的人生之路”,问题就更多了:

     1、 有不少孩子对未来的人生几乎没有规划,问他们,他们告诉我从来没有想过、不知道。

我进一步追问:

是真的没想过吗?

还是你忘了?

或者是不敢想?

他们沉默了。

      2、还有不少孩子对未来的人生规划也仅仅限于多少岁上大学、多少岁找工作、多少岁结婚、多少岁要孩子等等,至于具体的要上什么大学、找什么工作,完全没有概念。

我问孩子们,这些是你们自己的梦想吗?

还是仅仅只是老师、家长以及社会灌输给你们的一个概念?

你们自己内心深处真正的梦想、规划是什么?

他们再一次沉默了。

     3、 还有一些孩子,倒是对未来的人生比较有想法和规划,但活动结束后,他们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这个活动太没意思了,有这么多美好的愿望有什么用,都实现不了。

我问他们:

未来还没到,你怎么就知道实现不了?

他们说出了各种给自己泄气的理由。

     我不禁反思:

按理说,十几岁正应该是多梦的季节,可为什么有如此多的孩子没有梦想、对未来感到如此迷茫?

是谁剥夺了他们做梦的勇气和力量?

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就失去了做梦的勇气和力量,这是多么可怕和可悲的一件事情。

这究竟是谁的悲哀?

作为老师,我们在这其中又“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当然,对于孩子们,我想要说的是:

亲爱的孩子们,我承认有很多外界的现实因素剥夺了你们做梦的勇气和力量,但作为一个正在逐渐走向成熟的人来说,不能总沉浸在清算谁是我们梦想的掘墓人,的确有很多我们不确定、不可控的因素在阻挠着我们,但这并不足以剥夺我们做梦的勇气和力量,哪怕是白日做梦呢,只要你为了自己的梦想足够努力,它就有实现的可能,而且最次,就算白日做梦实现不了,但它也有助于我们的心理健康。

想想看,你在白日做梦的时候,是不是都很快乐呢?

所以说,亲爱的孩子们,无论何时,永远不要失去做梦的勇气和力量。

      另外,我们发现现在的孩子“厌学现象”越来越普遍,老师们也在积极地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这对于遏制学生“厌学”却似乎是收效甚微,我个人认为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

学生并不明白为什么而学习,具体而言,学生缺乏具体、清晰可见的学习目标和预期收获是他们厌学的重要原因之一。

试想:

我们在做一件事时,如果无法预知这件事的后果,我们会全力以赴吗?

学习也是如此。

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总是拿“未来”作为他们学习的“诱饵”,可未来是什么?

未来离孩子的现在有多远?

孩子们能清晰地看到他们的未来吗?

看不到。

那他们怎么会为遥不可及的、渺茫的“未来”而努力学习、舍弃玩的快乐呢?

所以,与其鼓励学生为“未来”而学习,不如结合学生的现实,从眼下着手挖掘出可以激励学生学习的目标、动力和因素,鼓励他们为“当下”而学习。

至于那些未来的人生规划和理想,到了一定的阶段,他们自然会有自己的想法和规划。

     当然,我还想说:

孩子们,看看你们未来要走的人生之路,是的,很长。

这个“长”的另外一层含义其实是:

你们未来的人生之路,其可塑性、可突破性、可控性也非常强;看看你们已经走过的人生之路,非常短。

这个“短”的另外一层含义其实是:

你已经走过的人生之路,对于你未来人生之路的影响非常小。

如果说你之前的路走的不好,走得一塌糊涂,没关系,只要你愿意,现在修正还来得及。

但倘若你现在不修正,等到这条已经走过的人生之路慢慢由短变长的时候,你若想再修正或是“重走青春路”的时候,恐怕已经来不及了,或者至少也是困难极大的。

所以,亲爱的孩子们,与其等日后再费十倍、二十倍的功夫“重走青春路”,不如趁现在还来得及的时候及时修正你青春的脚步,走好青春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