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中考考纲规定34篇古诗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870178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6.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中考考纲规定34篇古诗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安徽中考考纲规定34篇古诗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安徽中考考纲规定34篇古诗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安徽中考考纲规定34篇古诗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安徽中考考纲规定34篇古诗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中考考纲规定34篇古诗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安徽中考考纲规定34篇古诗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中考考纲规定34篇古诗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中考考纲规定34篇古诗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⒈写岁末年初江边景色用来感叹岁月无情,徒增游子无限乡愁:

  ⒉表达乡愁之情的句子: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诗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

  4.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是:

  5.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6.颔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阔”与“失“哪个更好?

“风正一帆悬”能否改为“风正数帆悬”?

为什么?

  答:

①“阔”字更好,它给人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也更响亮。

★或“失”更好。

它生动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

  ②不能改,诗人意在以“一帆悬”之小景衬“两岸阔”之大景,改了就没有这种效果了。

  7.颈联历来为人们所欣赏,请选择一个角度作简要分析。

A“生”“入”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富有生机。

  B反映了时序的交替,蕴涵自然理趣。

  C“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透露出积极、乐观、向上的感情。

  8.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

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

为什么?

最后两句,诗人由归雁想起鸿雁传书的故事,心中涌起对故乡洛阳的思念。

  9.从这首诗看,诗人处在怎样的境况之中?

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远离家乡,漂泊江南水上。

表达了漂泊中的孤独情怀和思乡之情。

(可从“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乡书何由达,归雁洛阳边”等句看出)

  10.前人评价“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是“形容景物,妙绝千古”。

你认为它“妙”在何处?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

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现出春天的消息。

写景逼真,还蕴含一种生活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

给人以乐观向上的鼓舞力量。

三.《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⒈点明游行时间和地点的句子:

  ⒉从动物(俯视)角度写游行所见,展现了清新的早春风光的句子:

  ⒊从植物(仰视)角度写游行所见,展现了清新的早春风光的句子:

  ⒋直抒胸臆,既点明春行,又照应春行的地点的句子:

  5.直接描写动物(莺燕报春)的两句诗是:

  6.体现花草茂盛的句子:

  7.诗中为突出早春季节特点描写了哪些典型景色?

哪些词语突出了“春行”的特点?

答:

本诗通过“水面初平”“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乱花迷人眼”和“浅草没马蹄”等典型景物描绘出钱塘湖“早春”的季节特点。

运用“几处”“谁家”“渐欲”“才能”和“行不足”等词语突出了“春行”的特点。

  8.颔联中“几处”“谁家”能不能换成“处处”、“家家”?

  答:

不能,因是初春,乍暖还寒,飞鸟不多,故不是“处处”,不是“家家”。

  9.颔联中用“争”和“啄”字美在哪里?

答:

从莺和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出来,使人可以想像出,过不多久,姹紫嫣红开遍,草长莺飞的景色就会到来。

  10.本诗描绘的西湖早春景色生机盎然。

你认为哪一联最能体现这个特点?

颔联,颔联以莺燕做春天的代表,以几只莺抢占向阳的暖树一试歌喉和数只燕啄泥衔草营建新巢为典型形象,描绘出一幅热闹的春的图景。

★或:

颈联,颈联以绚丽的花﹑蓬勃的草为代表,描绘出杂花满眼﹑嫩草铺地的春色。

  11.举例说明《钱塘湖春行》一诗中运用了何种修辞方法?

直抒胸臆的诗句是什么?

“几处早莺争暖树”与“谁家新燕啄新泥”这两句对近景及高处的莺燕的动态描写,突出了早春特有景象,修辞上运用了对偶的方法。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也是写近景,是写低处的花草,也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

  直抒胸臆的诗句是“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抒发了作者被景色陶醉,流连忘返的心情。

  12.你还能背出一首写早春景象的唐诗吗?

你还积累了哪些写西湖胜景的名句?

请写出两句,并注明出处。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杨万里《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四.《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⒈最能表现游子思乡这种朗两萧瑟之情的诗句:

  2.描写景物的氛围是萧条、冷落、凄凉的诗句是:

枯藤老树昏鸦;

古道西风瘦马;

  3.表明游子飘泊在外思乡心情(点明主旨、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

五.《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⒈表现对远方朋友的慰问,表现挂念友人命运之情无时不在,并有此心明月可以作证的诗句:

  ⒉本诗表达悲凉气氛的句子:

杨花落尽子规啼

  3.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诗句是:

"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4.第一句选取了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有什么作用?

(1)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的作用是:

点明时令,点明主旨,营造基调气氛。

杨花象征离别与漂泊,子规啼声悲哀。

(2)“杨花”飘飞给人以漂泊之感,“子规”悲啼使人顿生离别之恨,通过特定的景物为全诗渲染了一种愁苦、凄凉的气氛。

  5.第二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第二联把明月人格化,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与同情。

  6.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因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

  朋友见月如见作者。

  7.人们对这首诗后两句尤为赞赏,请你说说其妙处。

诗人将月亮人格化,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

六.《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⒈常用来表达怀念亲友,盼望有时在相聚的诗句:

  2.超越时空,想象日后重逢时的情景的诗句:

3.全诗内容赏析:

这是一首抒情诗。

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

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

夜雨寄北》从时间、空间的相关变化中写出了人的悲欢离合,展示了今日彼此相思之意。

  4.诗中的“秋“字除了交代季节外,还起到什么作用?

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

  5.成语“剪烛西窗”源自本诗,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剪烛西窗”的含义是什么?

表达思念朋友,渴望团聚的感情。

  6.“问“、“话”二字好在何处?

“问”写出了夫妻之间的关怀、惦念;

“话”照应了“问”,写出了宦游人的乡愁和歉意。

  7.赏析两处“巴山夜雨”妙在何处?

  答:

(1)次句中的“巴山夜雨”是现实中的,描绘了秋雨连绵,阻隔了回家的路,增添了诗人对妻子的思念,作者借凄凉的秋景抒写了孤寂凄凉的心情。

(2)尾句中的“巴山夜雨”则是虚写未来欢聚时回忆的话题,衬托了眼下的孤寂和思乡之情.两处“巴山夜雨”相对照,更深刻的表达了现家的离愁和深切的思念之情

七.《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⒈写景中蕴含凄请暗淡,为本诗定上伤感悲愁基调的句子:

烟笼寒水月笼沙

  ⒉使诗人产生亡国,历史又重演的忧患,借古喻今的句子: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亭花。

  3.杜牧的《泊秦淮》:

表现诗人的忧患意识的诗句是: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4.首句两个“笼”字用得好在哪里?

两个“笼”,将轻烟、淡月、寒水、细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渲染了悲凉的气氛,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冷清的景象,写出了水边夜色的迷蒙冷寂,寄托了诗人的忧愁和感伤。

  5.本诗最后两句用的是曲笔,怎么理解?

这两句表面上是谴责歌女不懂亡国之恨,一味沉迷靡靡之音,实际是在批评那些不以国事为重、贪图享乐的达官贵人,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

  6.诗的末句写《后庭花》,这在艺术手法上叫什么啊?

借古讽今,表达了诗人对世道人心的忧患意识。

  7.“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

(1)特点是朦胧(迷茫),冷寂(悲凉)。

  8.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

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

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9.“犹”抒发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世风的愤恨之情。

八.《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⒈能表现一切必然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必然消逝,但是,阻止时仍然会有美好事物出现的语句:

  2.诗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被誉为"

千古奇偶"

的诗句是:

八年级上册

九.《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⒈远眺泰山的诗句:

  ⒉近望泰山的诗句:

  ⒊细看泰山的诗句:

  ⒋望岳产生登岳的句子:

  ⒌表现诗人胸怀崇高理想的诗句:

  6.包含一切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具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哲理的诗句是:

  7.点明全诗主旨并表达作者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有人生哲理)的诗句是:

  8.全诗紧紧围绕诗题中的“望”字着笔,依次写了(远望、近望、凝望、展望)的情景,答:

以简劲的诗句写出了(泰山的雄伟气势),显示了诗人(蓬勃向上的朝气)。

  9.颔联描写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好在何处?

一个“钟”突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将大自然写得似乎有了感情。

“割”字运用夸张写出了泰山的高峻绵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