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科血库管理制度汇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868793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输血科血库管理制度汇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输血科血库管理制度汇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输血科血库管理制度汇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输血科血库管理制度汇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输血科血库管理制度汇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输血科血库管理制度汇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输血科血库管理制度汇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输血科血库管理制度汇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输血科血库管理制度汇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9、做好对受血者输血前如乙肝、丙肝、梅毒和HIV等必检项目的检测。

10、做好各项室内质控工作,维护血库冰箱良好运行状态,确保血液的质量。

11、全血、血液成分入库前认真核对验收。

核对验收内容包括:

运输条件、物理外观、血袋封闭及包装是否合格,标签填写是否清楚齐全(供血机构名称及其许可证号、供血者姓名或条型码编号和血型、血液品种、容量、采血日期、血液成分的制备日期及时间,有效日期及时间、血袋编号/条形码,储存条件)等。

12、按A、B、O、AB血型将全血、血液成分分别贮存于血库专用冰箱不同层或不同专用冰箱内,并有明显的标识。

13、认真做好血液出入库、核对、领发的登记,有关资料需保存十年。

输血科(血库)工作制度

1、上班严肃认真,思想集中,不高声谈笑,不脱岗,不窜岗,仪表端正,挂牌服务,室内整洁,秩序优良。

2、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按时上下班。

3、血液从血站领取后必须及时核对血型、血量、采血时间及检查血液质量(如溶血等)等,并逐项填入登记本,分类放入血库专用冰箱。

4、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收、发时做到耐心、仔细,做好各类检查和登记,杜绝事故发生。

5、接收血交叉配血标本时,双方进行逐项仔细核对,以及标签号是否与输血申请单相符,检查输血申请单上各项所需填写项目是否填写完整,相关手续按规章完成。

如有不符即告送标本者按要求办理后方可收入。

6、血交叉标本量应足够做交叉配血试验。

7、收到标本后应置于规定地点,如遇急诊,应立即进行配血。

8、发血时凭配血报告单发血。

血液从冰箱中取出,仔细检查血液质量(如有溶血、污染现象或有疑问应停发)。

发血时应核对病人、献血员姓名、血型、血袋号、住院号、床号、用血量等,核对无误后方可发血。

输血科(血库)岗位工作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下进行工作。

2、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严防差错事故,做好血型的鉴定、交叉配血试验和发血工作。

3、准时上岗,整理工作室内的卫生。

4、检查冰箱的运行情况,记录温度,检查所用的配套试剂的贮量,不足时及时按规定申领补充。

5、清洁仪器(主要为除尘),按卫生要求处理上日留下的标本及卫生用品并放于规定容哭内。

6、检查血液制品的储备情况,做好当天输血准备工作。

7、工作内容:

血型鉴定(正、反定型);

Rh鉴定;

配血、不完全抗体检测;

标准红细胞悬液的配制。

及时向用血科室发血,及时做好相关人员核对并签名。

8、急诊用血按有关规定优先配血。

9、中午下班前,检查血液制品的储备情况;

检查冰箱运行的情况并记录温度;

检查试剂、卫生器械贮量,不足时及时按规定申领补充。

10、整理工作台,交接班并作书面记录。

11、检查血液制品的储备情况;

填写血液制品的领用单,交给指定人员到血站领血并及时入库;

抗人球蛋白试验请交给领血同志及时送往采供血机构;

处理遗留的工作。

12、进行常规工作。

13、准备次日术中输血的工作,将所需血液提早一夜完成,并储备于专用冰箱。

14、将交叉后原始标本放于专用冰箱内,需保存7天以上。

15、原则上应在完成当天的工作后下班,遇特殊情况与当日夜班协商交班。

16、下班前再次检查血液制品的储备情况;

整理所辖工作区的卫生;

与夜班者交接班并作书面记录后准时下班。

17、主动深入临床科室,了解输血情况,密切配合临床需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18、及时将用血计划,报市(县)献血办,做好有关用血管理工作。

19、及时统计,分析临床各科的用血情况,按规定报本院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小组)和医务科,并做好本院临床科学合理用血的指导。

输血科(血库)登记、记录管理和保存制度

1、到采供血机构领取的血液制品,必须及时登记入库,登记时要详细记录献血者姓名、血型、血量、血制品名称、采血日期、制备日期、有效期及登记者的双签名。

2、配血、定型后的血液制品或直接输注的成份,必须逐项记录受、献血者姓名、血型、血量、配血时间、标本号、制品名称、检验者、核对者、取血者、取血时间以及检验收费等内容

3、输血科(血库)台帐统一记录登记本存放指定地方,并保存10年以上。

4、由临床科室反馈的输血反馈单必须登记在指定登记本上。

5、血库专用冰箱、水浴箱、低温冰箱的温度及运行状况24小时内各记录4次。

6、输血用器材必须详细登记试剂名称、批号,有产品许可证、卫生许可证和医疗器械注册证及有效期等内容,并有批批检报告。

7、仪器维修、试剂进货、消耗等应有专门记录登记,。

8、交叉配血后样本保存7天以上。

 

输血科(血库)血液贮存、运输制度

1、入库的全血、RBC悬液等红细胞制品温度控制在2~6℃,血小板振荡保存于20~24℃,禁止接受不合格血液入库;

血浆在-20℃以下低温冰箱中保存;

贮血冰箱严禁存放其他物品。

2、交叉管、备血管、血型鉴定管存放在冰箱中.并且保存7天以上。

3、交叉配血试剂、血型鉴定试剂存放在试剂冰箱中,严禁试剂与血液混存。

4、血液运输必须使用专用取血容器。

领取血液制品时应核对血液制品的种类和数量,检查血液外观及血液有无异常现象,双方确认无误后方可交接血液。

5、血液在运输中保持合适的温度,不同血液成份最好分别存放于不同的取血容器中。

6、血袋装入取血容器一定要轻拿轻放,特别是冰冻成份在运输中避免剧烈振荡。

7、血液运到医院后要开箱逐一检查血袋有无破损,封口是否严密,标签是否污损,如有上述情况之一者不得使用。

输血科(血库)血液发放制度

1、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安全用血,保证医疗质量。

2、输血科(血库)工作人员在接到临床科室输血申请单时,应仔细审查并核对血交叉标本。

3、认真核对献血员血袋的标签:

字迹清楚,型号标志明显;

血液质量:

无溶血、无重度脂血、凝块。

无冷凝用细菌生长现象。

4、遵守操作规程,血液正反定型、RH血型、盐水交叉、不完全抗体检测等四项试验缺一不可,并认真填写各项记录,发现问题时汇报上级医师。

5、取血与发血双方必须共同查对患者姓名、性别、病案号、科别、床号、血型、血液有效期及配血试验结果,观察保存血的外观,准确无误时双方共同签字方可发出。

6、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一律不得发出:

A、标签破损,字迹不清。

B、血袋有破裂、漏血。

C、血液中有明显凝块。

D、血浆呈严重乳糜状或暗灰色。

E、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F、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

G、红细胞层呈紫红色。

H、过期或其它须查证的情况。

7、血液发出后,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样保存于2-6℃冰箱7天,以便对输血不良反应追查原因。

8、血液发出后不得退回。

输血科(血库)查对及交接班制度

1、到采供血机构领取的血制品由当班人员负责核查,开箱逐一核对所领血液种类及数量,并检查血袋有无破损、封口是否严密以及标签是否污损、血液外观质量是否可靠,如有上述情况之一者,不得使用。

2、发血时,取血与发血双方共同核查患者姓名、性别、住院号、科室、床号、血型、血袋号、血液有效期、配血试验结果以及库存血的外观等,准确无误后双方共同签字方可发出。

3、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等内容,床边核对患者姓名、确认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4、输血科(血库)均提前10分钟交接班,交接班时明确未完成的任务,并做好交接班记录。

5、办理用血手续的,由血库当班人员负责查对催办。

6、血库入库登记本登记完毕,由工作人员查对并封存。

输血科(血库)输血告知制度

1、遵照合理、科学的原则,制定用血计划,不得浪费和滥用血液。

2、根据患者病情需输血治疗时,经治医生应当根据有关规定履行申报手续,由上级医师核准签字后报输血科(血库)。

3、决定给患者输血前,由经治医生负责向患者或其家属告知输血目的,可能发生的输血反应和经血液途径感染疾病的可能性,经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双方共同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于病历中保存。

4、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5、按照本市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的要求,通知患者家属办理用血相关手续。

6、对普诊者和择期手术患者,经治医生应当动员患者自身储血或自体输血。

7、如输血中或输血后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等情况,临床医生除向患者作好解释,还应按相关规定处理。

8、输血完毕后的血袋,要求及时送回输血科(血库),保存24小时后焚烧处理。

报废血液备案管理制度

一.血液报废审批制度

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报废管理暂行规定文件精神制定如下制度:

1.三方责任:

血液报废管理实行院、部、科三级管理负责制,第一责任分别为院领导、医务科科长、输血科主任。

2.血库存放的血液制品因多种原因过期失效或变质必须及时申请报废处理。

3.血液报废程序:

由血库工作人员填写“血液制品报废申请审批单”,经科主任确认、批准,报业务院长审批后医务科备案,交财务部下账即可作报废处理,将此袋血液从信息管理系统中出库。

4.下列情况之一可以申请报废:

4.1肉眼观察发现有中度以上溶血或有大量血凝块者;

4.2血袋破裂或封口不严密者;

4.3标签遗失或破损难辩、模糊不清者;

4.4经细菌培养证明有细菌生长或真菌生长;

4.5超过有效期的血液制品。

5.报废血液贴上“报废”标记,并待处理。

6.报废血监控:

输血科严格执行血液专贮冰箱温度管理和血液效期管理,规范血液的运输、发送和使用管理,控制血液过期报废或非正常报废。

开展对报废血液的适时监控,定期统计分析和查找报废原因,防止人为过失造成的血液报废。

二.血液报废处置制度

1.报废血处置登记:

报废血液实行单袋登记,登记内容包括血液来源、血袋编号、血液品种、血型、血量;

报废原因、确认人、审核人、处置方式、处置时间、处置人、处置去向。

2.报废血无害化处置:

报废血先破袋毁形,经高温、高压处理后,由专人收集运送到“医疗垃圾暂存点”。

3.三方签字:

报废血处置方与医疗废物暂存接收方、医疗废物暂存方与环卫特殊垃圾场,三方履行报废血双交接签字登记手续,严防报废血液流失院外。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及回报制度

输血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受血者发生的不良反应。

在输血当时和输血24小时内发生的为即发反应;

在输血后几天甚至几月发生者为迟发反应。

一般包括:

1.发热反应

2.过敏反应

3.溶血反应

4.输血后移植物抗宿主病

5.大量输血后的并发症(循环负荷过重、出血倾向)

6.细菌污染引起的输血反应

7.输血传播的疾病

一、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