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诗基础知识讲座Word文档格式.docx
《格律诗基础知识讲座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格律诗基础知识讲座Word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汉语的入声字,已经分别化入到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中去了。
如:
八、插、杀、挖、鸭、说、托、桌、郭、喝、苛、割、着、接、缺、约、拍、逼、滴、积、激、夕、七、昔、息、惜、一、失、吃、织、汁、出、忽、仆、叔、突、屋等字已化入阴平;
达、伐、峡、杂、伯、帛、柏、夺、国、佛、活、浊、合、德、阁、革、格、隔、舌、则、责、泽、折、哲、宅、别、节、结、杰、协、学、白、敌、笛、及、吉、急、习、席、局、菊、十、实、石、识、食、直、职、值、独、读、佛、拂、服、福、俗、竹、烛、足、族等字已化入阳平;
法、甲、索、血、雪、铁、百、北、笔、尺等字已化入上声;
飒、煞、错、或、脉、各、乐、策、色、猎、业、月、叶、脉、六、毕、立、力、玉、育、式、日等字已化入去声。
有的字平仄两读,要根据字义来确定读音,根据读音来确定平仄。
如磨、担、骑、遗、数、间、干、难、分、量、称、更、兴、誉、中、重、冠、强、相、胜、和、荷、当、浪、供、观、背等字。
有的字可以平仄两用。
看、教、忘、听、场、拥、空、为、思、令、禁、过、醒等字。
按照现代汉语来写格律诗,把阴平、阳平字归入平声类,把上声、去声字归入仄声类。
作诗时把平仄两类字按规则组合起在格律诗中,平仄两类字按照一定规则组合起来,形成鲜明节奏,读起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富于特有的审美情趣。
三、押韵
1、什么是押韵.押韵就是把韵母相同或者相近的字放在诗句固定的位置上,一般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
如宋代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诗中“麻”、“家”、“瓜”三字韵母中都有“a”,读起来押韵。
押韵的目的是为了声韵和谐,构成音韵回环美。
随着语言的发展,语音的变化,有的诗古代读起来是押韵的,今天读起来并不那么押韵。
如唐代杜牧《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斜(xie)”和“家(jia)”、“花(hua)”,今天读起来是不押韵的,古音“斜”读“xia”,是押韵的。
2、韵部隋唐以前的诗,是以当时口语为标准押韵的,那时没有韵书,也不分韵部。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按照汉字声、韵、调的关系编成韵书,如李登《声类》、吕静《韵集》、周研《声韵》、张谅《四声韵林》、段弘《韵集》、王该《文章音韵》、刘善经《四声指归》、周彦伦《四声切韵》、沈约《四声》等。
隋代陆法言的《切韵》,把汉字分为193部。
唐代扩展到206部,并规定有些韵可以同用。
南宋平水人刘渊删繁就简,将同用的韵合并,编成《壬子新刊礼部韵略》,把汉字分为107韵,被称之为“平水韵”。
后来金人王文郁又减少到106韵,一直沿用至今。
“平水韵”共106韵,上平声15部(东、冬、江、支、微、鱼、虞、齐、佳、灰、真、文、元、寒、删),下平声15部(先、萧、肴、豪、歌、麻、阳、庚、青、蒸、尤、侵、覃、盐、咸),上声29部,去声30部,入声17部。
“五四”运动后,人们依照现代汉语声韵来编纂韵书,《中华新韵》、《诗韵新编》归纳为十八部。
《中华诗词》2004年5月号正式公布了《中华新韵(十四韵)常用字简表(试用)》,韵目为:
麻(a、ia、ua
)
波(o、e、uo)
皆(ie、ü
e)
开(ai、uai)
微(ei、ui)
豪(ao、iao)
尤(ou、iu)
寒(an、ian、uan、ü
an)
文(en、in、un、ü
n)
唐(ang、iang、uang)
庚(eng、ing、ong、ueng、iong)
齐(i、
er、ü
支(-i)零韵母
姑(u)
《诗韵新编》十八部是把韵母为“e”、“er”、“ü
”和“ong、iong”的单列为韵部。
四、格律诗音节节奏形式与声律节奏点
音节节奏形式。
格律诗根据语义按单音节、双音节划分节奏形式。
五言诗音节节奏常见形式有“二、二、一”和“二、一、二”。
如“风正一帆悬”,“
江春入旧年”(唐代王湾《次北固山下》)。
前句音节节奏形式为“二、二、一”,后句音节节奏形式为“二、一、二”。
七言诗音节节奏常见形式有“二、二、二、一”和“二、二、一、二”。
如“楼船夜雪瓜洲渡”,“
塞上长城空自许”(宋代陆游《书愤》)。
前句音节节奏形式为“二、二、二、一”,后句音节节奏形式为“二、二、一、二”。
声律节奏点。
格律诗平仄组合时,一句诗从前至后每两个字为一个节奏点,最后一个单字为一个节奏点。
五言诗三个节奏点分别在第二字、第四字和第五字。
如“潮平两岸阔”,“
海日生残夜”
(唐代王湾《次北固山下》)。
前句节奏点在“平”、“岸”、“阔”字,后句节奏点在“日”、“残”、“夜”字。
七言诗四个节奏点分别在第二字、第四字、第六字和第七字。
如“铁马秋风大散关”,“
镜中衰鬓已先斑”
(宋代陆游《书愤》)。
前句节奏点在“马”、“
风”、“
散”、“
关”字,后句节奏点在“中”、“
鬓”、“
先”、“
斑”字。
格律诗基础知识讲座
(二)
第二节
韵律
一、格律诗用韵规则
格律诗一般押平声韵,常见规则有三条。
1、首句不押韵(仄声),偶句末字押韵,即每首诗的第二、四、六、八句末尾的字必须是同一韵部的字。
如唐代李白《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诗中“游”、“流”、“楼”、“舟”都是押的“平水韵”的“尤韵.
五言诗以首句不入韵为正格。
2、首句入韵,首句末字与第二、四、六、八句末字是同一韵部的字。
如宋代文天祥《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诗中首句末字“经”和第二、四、六、八句末字“星”、“萍”、“丁”、“青”同属下平声“青”韵。
七言诗以首句入韵为正格。
3、首句可以押邻韵。
如唐代杜牧《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诗中“魂”、“村”属上平声“元”韵,而首句末字“纷”属上平声“文”韵,文韵和元韵是邻韵。
平水韵平声部邻韵相通的有:
东冬、江阳、支微齐、鱼虞、佳灰、真文元(部分)、元(部分)寒删先、萧肴豪、庚青、覃盐咸。
歌、麻、蒸、尤、侵为独韵,无邻韵。
中华新韵十四韵无邻韵。
二、用韵的几种特殊形式
(一)、分韵与限韵。
分韵就是指朋友聚会唱酬时,事先约定用一句诗或一句成语作韵脚,每人各分得其中一个字作为自己这首诗的韵,就按这个韵来作诗。
古人诗题中说的“得某字”,就是指分韵这回事。
限韵就是指朋友聚会唱酬时,事先限定用某韵或某字为韵来作诗。
(二)、和诗与和韵。
和诗指诗人之间按照一定的诗意,以诗赠送、酬答,相互唱和,不一定用对方的原韵或原韵脚。
和韵是指诗人之间和诗时,用对方的原韵来和。
和韵主要有依韵、用韵、次韵三种。
1、依韵。
和诗时必须与原诗为同一韵,可不必用原韵脚字。
2、用韵。
和诗时不仅要用原诗的韵,而且要用原诗的韵脚字,但韵脚字不要求按原韵脚字的先后顺序。
3、次韵。
也称“步韵”,或称“步原玉”。
和诗时不仅要用原诗的韵,用原诗的韵脚字,而且韵脚字的先后顺序也不能错乱。
三、用韵的忌避
1、忌出韵。
格律诗用韵时,如果各句韵脚字出现非本韵部的字(首句借用邻韵的字外),叫出韵,也称飞韵,这是不允许的。
2、忌重韵。
同一个字在同一首诗中作韵脚字,只能出现一次,出现多次叫重韵,这是不允许的。
3、忌凑韵。
指为了押韵而勉强使用语义不通或生硬的韵脚字,这是不允许的。
4、忌同义字为韵。
同义的字不可在同一首诗中同时作韵脚字。
如一首诗中押韵时用了“芳”字,就不能再用“香”字押韵;
用了“花”字押韵,就不能再用“葩”字押韵。
5、忌混韵。
现在提倡古韵、新韵“双轨并行”,但在同一首诗中,古韵和新韵不能混用。
格律诗基础知识讲座(三)
第三节
声律
一、平仄组合规则
(一)、末字平仄规则。
每首诗第二、四、六、八句末字必须是平声,第三、五、七句末字必须是仄声;
首句末字入韵用平声,不入韵用仄声。
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诗中第二、四、六、八句末字“深”、“心”、“金”、“簪”为平声字,第一、三、五、七句末字“在”、“泪”、“月”、“短”为仄声字。
又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诗中第三、五、七句末字“树”、“眼”、“足”为仄声字(“足”为入声字),第二、四、六、八句末字“低”、“泥”、“蹄”、“堤”为平声字,首句末字“西”为平声字,与“低”、“泥”、“蹄”、“堤”同为上平声“齐”韵。
(二)、一句中平仄相间。
平仄相间是指每句诗节奏点平仄间开(除末字外)。
如“国破山河在”,其平仄组合为“仄仄平平仄”(“国”为入声字),第二、四字“破(仄)”、“河(平)”,平仄间开;
“孤山寺北贾亭西”,其平仄组合为“平平仄仄仄平平”,第二、四、六字“山(平)”、“北(仄)”、“亭(平)”,平仄间开。
(三)、一联中平仄相对。
格律诗上下两句(也称出句和对句)为一联,一联中上下句节奏点平仄是对立的(除首句末字外)。
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上句平仄组合为“仄仄平平仄”,下句平仄组合为“平平仄仄平”,“春”和“破”平仄对立,“木”和“河”平仄对立。
如“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上句平仄为“平平仄仄仄平平”,下句平仄组合为“仄仄平平仄仄平”(“云”字处可平可仄),“面”和“山”平仄对立,“平”和“北”平仄对立,“脚”和“亭”平仄对立。
(四)、上下联平仄相粘。
平仄相粘是指上联下句与下联上句节奏点平仄相同(除末字外)。
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上联下句“城春草木深”的平仄组合为“平平仄仄平”,下联上句“感时花溅泪”的平仄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