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应力应变状态问题Word格式.docx
《关于应力应变状态问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应力应变状态问题Word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畸变能密度理论(第四强度理论)
01、十、图示为一平面应力状态下的单元体。
试证明任意互相垂直截面上的正应力之和为常数。
或。
(7分)(2009吉大)
02、4、已知平面应力状态如图(应力单位MPa),试计算主应力大小及方位,在图上标出主应力方位。
(15分)(2009北工大)
题二.4图
03、5、已知铸铁构件上危险点的应力状态如图3-5所示。
若铸铁拉伸许用应力[σ]+=30MPa,试校核该点处的强度。
(15分)(2008华南理工)
04、5、(20分)如图所示的平面应力状态,求主应力并画出主单元体,应力单位为MPa。
(2009燕山大学)
题5图
05、五、(15分)木制的构件中的某一微元应力如图所示,图中所示的角度为木纹方向与铅垂方向的夹角。
试求:
(1)面内平行于木纹方向的剪应力;
(2)垂直木纹方向的正应力;
(3)该点的三个主应力和最大剪应力。
(2008南航)
(答案:
,,,,,
题五图
06、4、如图所示,直角三角形单元体,已知其斜边上无应力。
则该应力状态为_____向应力状态,且应力分量σx与σy之间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
(6分)(2007武汉理工)
题一4图
07、三、某点的两个方向面的应力如图,求其主应力、最大切应力及主平面的方位。
(15分)
σ1=500MPa,σ2=100MPa,σ3=0MPa,τmax=250MPa。
以A方向面的法线为基准,顺时针方向旋转60°
即为作用着σ1的主方向;
逆时针旋转30°
即为作用着σ2的主方向)(2006南航)
题三图
08、四、(20分)一点处(平面应力状态)两相交平面上的应力如图3所示。
求σ值以及该点的主应力和最大剪应力。
(2006华东理工)
图3
09、6、已知A点应力状态如图所示,求斜面上的剪应力及A点的主应力,和。
(20分)(2008湖南大学)
10、6.自平面受力物体内取出一微体,其上受应力及如图示。
求此点的三个主应力及画出其主单元体。
(15分)(2006华南理工)
题三、6图
11、5.如图示单元体,试证明切应力互等定理仍然成立。
即τ=τ′。
(5分)(2008华南理工)(提示:
对Z轴求矩即可)
12、10、单元体的应力状态如图所示,已知材料常数E=200GPa,μ=0.3,试求:
(1)画出其三向应力圆;
(2)求出三个主应力及其对应的主平面方向;
(3)计算最大的线应变,最大的切应力和最大切应变(角应变)(15分)(2008西交)
题10图
13、5、某构件危险点应力状态如图所示,材料的许用应力为,试按第三强度理论校核该构件。
(20分)(2009湖南大学)
14、6、试求图示应力状态的主应力值和最大切应力值(图中应力单位为MPa)(13分)(2009江苏大学)
15、3、(10分)单元体各面上的应力如图所示,求该微分单元体上的最大剪应力值。
题3图
16、五、(15分)某结构危险点的应力状态如图所示,已知E=200GPa,μ=0.3,α=45°
,试求图示单元体:
(1)主应力;
(2)最大切应力;
(3)最大线应变;
(4)画出相应的三向应力圆草图;
(5)在三向应力圆上标出指定斜截面上应力所对应的点D。
(2008吉大)
17、二、(15分)某构件危险点的应力状态如图。
材料的E=200GPa,μ=0.3,σs=240MPa,σb=400MPa,试求:
1、主应力;
2、最大切应力;
3、最大线应变;
4、画出应力圆草图;
5、设n=1.6,校核其强度。
(2007吉大)
题二图
18、四、已知某钢结构危险点处的应力状态如图所示,E=200GPa,μ=0.25。
(1)图示单元体的主应力;
(2)最大剪应力;
(4)画出相应的三向应力圆草图。
(15分)(2005吉大)
题四图
19、6、(15分)现测的如图所示的矩形截面梁表面K点处的应变。
已知材料的弹性模量E=200GPa,泊松比μ=0.25,a=0.5m,b=60mm,h=100mm。
试求作用在梁上的载荷M。
题6图
20、四、(20分)图示纯弯曲梁,已知外力偶矩Me,截面对中性轴的惯性矩Iz,材料的弹性常数E、v,AB线段与梁轴线夹角为45°
,其长度为a。
求线段AB的长度改变量。
(2005西南交大)
21、5、图示矩形截面钢梁受两个集中力作用,材料的弹性模量E=200GPa,泊松比υ=0.32,梁长l=2m,a=400mm,b=60mm,h=120mm。
在距中性层h/4的点m处测得与x轴成45°
方向的线应变,,试求力F大小。
(15分)(2008北工大)
题二、5图
22、三、(20分)图示简支梁,由№18工字形铸铁梁构成,许用拉应力为,许用压应力为。
在外载荷作用下,测得横截面A底边的纵向正应变。
已知梁的弹性模量E=100GPa,a=1m。
试校核梁的强度。
(2008北科大)(提示:
①求q值;
②确定值;
③强度校核。
)
23、四、(15分)为了监测受扭空心圆杆的扭矩大小,在圆杆内表面沿45°
方向粘贴应变片,已知材料为45钢,切变模量G=80GPa,泊松比μ=0.3。
杆件外径D=100mm,内径d=80mm,材料的许用切应力为[τ]=100MPa,今测得应变片的应变读数为590×
10-6,试问:
(1)杆件承受的扭矩有多大?
(2)材料强度是否足够?
,>
[τ]强度不够)
24、六、(15分)直径D=100mm的圆杆,自由端有集中力FP和集中力偶M作用,测得沿母线1方向的线应变ε1=5×
10-4,沿与母线方向成45°
的2方向的线应变ε2=3×
10-4,圆杆材料弹性模量E=200GPa,泊松比μ=0.3,许用应力[σ]=150MPa,设圆杆变形在弹性范围内,试求:
(1)集中力FP和集中力偶M的大小;
(2)用单元体表示危险点的应力状态;
(3)用第三强度理论校核该杆的强度。
,,<
[σ]安全)
题六图
25、7、某主轴受轴向拉伸与扭转联合作用,为了用实验方法测定拉力Fp及外力偶Me,在主轴上沿轴线方向及与轴向45°
夹角方向各贴一枚电阻应变片,今测得轴在等速旋转时轴向应变平均值与45°
方向应变平均值分别为ε0°
=500×
10-6,ε45°
=80×
10-6。
若轴的直径d=300mm,材料的弹性模量E=210GPa,泊松比ν=0.28,材料的许用应力[σ]=120MPa。
求:
(1)、轴向力Fp和外加力偶矩Me,
(2)、用第三强度理论校核该轴强度。
(答案:
Fp=7422kN;
Me=87kNm,σr3=110MPa≤[σ])(2007南航)
题7图
26、四、(计算题,15分)已知图示圆轴的直径为d,材料弹性模量为E,泊松比为ν,两端受扭转力偶矩Me作用。
圆轴表面点A处沿与水平线成顺时针45°
夹角方向的线应变ε。
(华东理工2007)
27、5、图示圆轴的直径为d=40mm,受轴向拉力F和力偶作用,ν=0.23,。
测得表面上点K处的线应变,。
。
试用第三强度理论校核轴的强度,并计算力F和力偶。
(20分)(2009北工大)
(提示:
①由和公式计算出σ和τ值;
②由σ和τ进行强度校核;
③确定F和Me值。
题二.5图
28、五、(20分)已知,材料为A3钢,E=200GPa,ν=0.25,圆筒外径D=120mm,内径d=80mm。
已测得空心筒表面上Ⅰ、Ⅱ两方向的线应变绝对值之和为。
求外扭矩T之值。
(2004西南交大)
29、七.用电阻应变仪测得图示受扭圆轴表面上一点的任意两个相互成45度方向的应变值为ε′=3.75×
10-4,ε′′=5×
10-4已知E=2×
105MPa。
ν=0.25,D=10cm。
试求扭转外力偶矩Me。
(20分)(2009华南理工)
30、10、已知拉伸与扭转组合变形的空心圆管外径D=150mm,内径d=130mm,拉力F=150kN,扭矩T=15kN·
m。
(1)设许用应力[σ]=100MP,按第三或第四强度理论校核其强度;
(2)欲用电测法测量其外表面的最大线应变,应在哪个方向布置电阻片?
设材料E=200GPa,μ=0.3,最大线应变应为多少?
(16分)(2007西交)
31、14、螺旋桨主轴为外径D=140mm,内径d=100mm的厚壁圆筒,已知F=200kN的轴向推力,[σ]=100MPa。
(1)用第三强度理论求主轴所能承受的最大扭矩T;
(2)设弹性模量E=200GPa,泊松比μ=0.3,求轴内的最大线应变和最大切应力。
(20分)(2006西交)
题14图
32、七、(15分)如图9所示闭口薄壁圆筒受内压p和弯曲力偶M的联合作用。
今测得A点轴向应变ε0=4×
10—4,B点沿圆周线方向的正应变ε90=2×
10—4。
已知薄壁圆筒的外径D=60mm,壁厚δ=2mm,E=200GPa,μ=0.25,[σ]=150MPa。
(1)画出A点的微体受力状态图。
(2)求出弯曲力偶矩M和内压p的大小。
(3)试用第三强度理论校核筒的强度。
(2006北航)
33、4.如图2-4所示薄壁长圆筒,长度为L,壁厚为δ,平均直径为D,已知材料的弹性模量为E;
泊松比为v;
许用正应力为[σ]。
现承受内压p和扭转外力偶矩me=πD3p/4的同时作用。
薄壁圆筒的抗扭截面模量可取Wt=πD2δ/2,试求:
(1)按第三强度理论建立强度条件。
(2)筒体的轴向变形△L。
(20分)(2005武汉理工)
图2-4
34、5、如图3-5所示,端截面密封的曲管的外径为100mm,壁厚t=5mm,内压p=8MPa。
集中力P=3kN。
A、B两点在管的外表面上,一为截面垂直直径的端点,一为水平直径的端点。
试确定两点的应力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