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植物种质资源地研究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864670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9.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观赏植物种质资源地研究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观赏植物种质资源地研究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观赏植物种质资源地研究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观赏植物种质资源地研究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观赏植物种质资源地研究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观赏植物种质资源地研究Word格式.docx

《观赏植物种质资源地研究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观赏植物种质资源地研究Word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观赏植物种质资源地研究Word格式.docx

 我国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的概况

  我国是世界上植物资源最为丰硕的国家之一,全世界有植物种类约30万种以上,我国有3万多种植物,约占1/10,其中苔藓植物106科,占世界科数的70%;

蕨类植物52科,2600种,别离占世界科数的80%和种数的26%;

木本植物8000种(包括种、变种、变型和栽培种),其中乔木约2000种。

全世界裸子植物共12科71属750种,中国就有11科34属240多种。

针叶树的总种数占世界同类植物的%。

被子植物占世界总科、属的54%和24%。

通过近30年的调查和研究,我国观赏植物资源大体弄清,全世界观赏植物约有3万种,常常利用的约6000种;

我国原产的观赏植物约1~2万种,常常利用的约2000种。

1.3 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的搜集和保护研究

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的传统保留方式主要有原地保留和异地保留两种,超低温保留和核心种质构建是最近几年才开始的新技术。

1.3.1 原地保留(conservationinsitu)

  指将种质资源在原生地进行保留,又称当场保留。

设立植物种质资源原地保留区是主要形式,目前,全国各地成立的各类类型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自然地理标识、生境/物种保护区、景观/海景保护地、自然资源保护地等都属于这种类型。

1.3.2 异地保留(conservationexsitu)

  指将种质资源迁移出原生地栽培保留,又称迁地保留。

异地保留的主要形式有国家和地方成立的植物种质资源库、植物良种基地搜集区(圃)、植物园、树木园及种子资源贮藏库等。

1.3.3 超低温保留(cryopreservation)

  是指将植物活体材料在超低温条件下(-196℃)长期保留,待需要的时候将其恢复到常温状态,并确保其正常生长的一套技术。

种质资源低温保留(cryopreservation)是由cryo和preservation组成,从词义看,低温所涉及的温度范围是不肯定的。

适应上,人们将-80℃以下的低温称为超低温,干冰温度(-70℃)称为极低温,低温则从4℃往下推(李广武等,1998)。

对植物而言,低温常常是指那些比常温稍低一些的温度。

若是低温超过细胞原生质所能忍受的临界温度,就会致使植物细胞蒙受冻害而死亡。

如甜橙树发生冻害的临界温度通常在-6.5℃,枳壳通常在-20℃左右(沈德绪等,1986)。

目前常常利用的超低温保留方式可分为两类,即冷冻诱导保护性脱水的超低温保留和玻璃化处置的超低温保留。

在超低温条件下,生物的代谢和衰老进程大大减慢,乃至完全停止,因此能够长期保留植物材料。

植物种质资源的超低温保留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保留的对象主如果农作物、果树、经济作物、药用植物等,观赏植物的比例超级小。

我国超低温保留研究开始于1983年,郑光植等将药用植物三分三(Anisodusacutangulus)的愈伤组织和悬浮培育细胞进行了冰冻贮藏,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的超低温保留则是最近几年才开始进行研究开展,目前,观赏植物中实现超低温保留的种子、胚轴、体细胞约有26科51个属,保留花粉的约有9个科13个属,保留茎尖分生组织的约有14个科20个属。

1.3.4 核心种质构建

核心种质(Corecollection)就是通过运用必然的方式从整个种质资源中抽取一部份个体,以尽可能少的个体和遗传重复,尽可能大地代表整个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核心种质的概念是1984年由澳大利亚的Frankel第一提出,并通过Brown(1989)的进展,慢慢完善,研究的步骤和内容主要包括(Hodkin 1993):

①数据的搜集整理;

②搜集数据的分组;

③样品的选择;

④核心种质的管理。

对于核心种质的代表性的评价,不同的学者别离从形态特征、表现性状和分子标记上进行了评价,提出了大量的代表性的评价参数,目前,对评价参数的有效性尚未统一的熟悉。

据统计,至20世纪末,全世界已经在51个物种上构建了60多个核心种质(Brown和Spillane,1999),我国也在主要农作物和经济植物种类上构建了核心种质,包括芝麻、棉花、小麦、大豆、油菜、水稻、茶树、果梅、亚麻等。

关于观赏植物核心种质构建的研究并非多,仅明军(2005)在梅花上构建了核心种质,对许多重要的观赏植物都尚未开展相关的研究。

2 观赏植物引种驯化研究

2.1 引种驯化的主要理论

2.1.1 关于引种驯化的概念不同概念

引种驯化是指将野生植物或栽培植物引入到自然散布区或栽培区之外栽培,通常分为简单引种和驯化引种。

若是引入地域与原产地自然条件不同不大或引入的观赏植物本身的适应范围很广,只采取简单的办法就可以适应新的环境,能够生长发育,达到预期的观赏效果的称为简单引种;

若是引入地域与原产地自然条件不同较大或引入的观赏植物本身的适应范围较窄,只有通过其遗传性的改变才能适应新的环境或必需要采取相应的农业办法,使其产生新的生理适应性的方式称为驯化引种。

引种驯化实质上就是一个由野生变家生,由外地栽培变本地栽培的进程。

2.1.2 引种驯化的主要方式和理论

引种驯化的主要理论有达尔文学说、气候相似论、并行植物指示法和嫁接法、米丘林学说、栽培植物起源中心学说、植物地理学差示法、专属引种法、生态历史分析法、区系发生法、生态相似法。

2.2 最近几年来我国观赏植物引种驯化的实践和成绩

据潘会堂、张启翔统计,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20年间,我国在商品观赏植物(包括盆花、观叶植物、切花、球根)的引种方面,共引入了500多种,4000多个品种。

目前,我国商品生产中的观赏植物品种,绝大多数都是国外培育,尤其是大宗的切花、盆花和花坛植物品种,如月季、香石竹、唐菖蒲、百合、菊花、大花蕙兰、蝴蝶兰、鸢尾、杜鹃花、风信子、安祖花、马蹄莲、六出花、报春类、龙胆类等等;

在绿化植物材料的引种方面,棕榈科植物是最近几年来引种的热点,全世界约有棕榈科植物200余属、3000余种,我国约有18属、100多种,通过近10年的大规模引入,我国棕榈科植物达到了90余属、300余种;

彩叶植物也是最近几年重点引人的观赏植物,目前,我国共引入各类彩叶植物(包括春色叶类、秋色叶类和常绿色叶类)10多种,品种更是多达数百个;

我国草坪草尤其是冷季型草坪草,大体上都依托入口,平均每一年引进品种30多个。

2.3 我国观赏植物引种驯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我国观赏植物的引种迅速减缓了我国新优品种缺乏的矛盾,可是大量的新品种引种工作中也暴露出一些严峻的问题,主要体此刻以下几个方面:

(1)重引进轻培育,很少有新品种培育出;

(2)过度重视观赏性状,轻视生态适应性,限制了栽培范围;

(3)重引进品种,轻引进技术,生产和栽培技术薄弱;

(4)引进进程中不注重检疫,增加了有害生物入侵的风险。

  针对目前我国观赏植物引种驯化中的问题,在解决我国观赏植物生产和城市绿化中新优品种缺乏的问题的同时,保证我国观赏植物产业的健康进展,提出了以下几条对策:

(1)增强对我国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的搜集、开发和利用,创造自己的优良品种;

(2)在引进观赏植物品种的同时要注意引进相应的先进的栽培技术;

(3)增强对引进品种的选择和改良,培育适合我国气候条件的优良品种;

(4)严格检疫制度,防范病虫害的入侵。

3 遗传育种研究

3.1 常规育种

3.1.1 选择育种 

选择是有效利用变异取得新品种的技术,它与其他育种方式紧密结合,贯穿于新品种产生的全进程。

选择育种的方式包括芽变选种、实生选种、无性系选种。

(1)芽变选种

芽变是观赏植物重要的变异来源之一,如菊花、月季、郁金香、飞燕草等,其花色、花径、花型、叶色、叶形等都有超级高的芽变频率。

从当选出的优良变异可通过无性繁衍维持,是选育新品种的一种简易又行之有效的手腕。

观赏植物中许多花彩斑、嵌合花都是质体变异产生,如天竺葵、月见草、吊兰等;

花叶常春藤和欧洲女贞也是因质体突变缺绿而引发的。

长期无性繁衍的木本观赏植物如梅花、牡丹、山茶常有芽变品种产生,表现为垂枝、龙游、金边、银心、跳枝等类型。

从杜鹃花五宝株系和四海波系中就选育出多个双色花芽变品种。

(2)实生选种

实生选种是在自然授粉所产生的种子播种后形成的实生群体中反复评选,即经单株选择育成新品种。

我国菊花很早就采用实生选种。

广群芳谱(1708)中记载:

“明年早春,自然出苗收种,其色多变”。

现有的梅花品种中约有58%来自实生选种。

武汉中国梅花研究中心通过实生选种育成36个梅花新品种。

中国荷花研究中心从自然杂交后代当选出新品种128个。

例如从中株型、重瓣、白花的‘白碗莲’实生苗当选出了小株型、重办型的‘白花玉碗’。

(3)无性系选种

无性系选种是指对那些在整体性状或某些主要性状远远超过立地条件周围的同种同龄中一株加以选择的方式。

在自然繁衍或人工繁衍的情形下往往有表现优良的单株。

通过评选、繁衍、对比实验,能够产生新的品系。

我国有许多优良的观赏植物是通过无性系选种保留下来的。

陕西榆林卧石山植物园通过无性系选种选出了臭柏、杜松、柳叶鼠李、文冠果、扁桃、刺玫、小叶白蜡、细叶小檗等优良植株。

3.1.2 杂交育种

  杂交育种是传统的经典的方式。

是国内外创造观赏植物新品种、新类型的大体途径。

我国通过人工杂交己育成荷花、碗莲、梅花、紫斑牡丹等新品种等。

杂交的方式包括:

(1)品种间杂交

一般是用2个遗传性不同的品种进行杂交,然后对杂交后代进行培育和选择。

创造出优良的新品种。

如原产高加索的一种姆罗芍药(Paeonia mlokosewitschii)。

花黄色、花期早、易结种子,将其选为母本。

用不孕的优良品种‘月光’(Clairdelune)的花粉与之杂交,结果将取得有繁衍力的杂种‘新月光’;

黄国振以杂种荷花Mrs.PerrvD.Slocum(红千叶×

美洲荷花)作亲本,自交取得世界上唯一重瓣、黄色、大花的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