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和科技第4课宋明理学45分钟作业岳麓版必修3Word格式.docx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和科技第4课宋明理学45分钟作业岳麓版必修3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和科技第4课宋明理学45分钟作业岳麓版必修3Word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⑶发展
1以后逐渐发展成官方哲学。
2元朝将《》作为科举考试内容。
3明初,确定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⑷影响
1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
2对其他国家也有影响,远及朝鲜、。
2.陆王心学
、、人物项目、、
陆九渊
王守仁
时间
1时期
明中期
主张
相同
心即理也,是世界的本原
不同
发明本心
三、地位影响
1•地位:
是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影响深远。
2.影响
(1)局限性:
用和名分等级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
极影响。
(2)进步性
1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品德,讲求、自我节制、发奋立志;
2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
答案:
一、1•佛教道教2.三教合一3•儒学
二、1.
(1)程颐朱熹
(2)①理②存天理③格物致知(3)①南宋②四书章句集注
⑷②日本2.南宋心致良知
三、1.理学2.
(1)三纲五常
(2)①气节以理统情②人性的庄严
课堂作业
(20分钟,30分)
、选择题
知识点一
儒学的危机
1•右图为位于五岳之一恒山上的悬空寺,它是国内现存唯一一座道、佛、儒三教合一的独
特寺庙,是中国古代建筑精华的体现。
该庙最早可能出现于()
A.西汉武帝时期B•东汉时期
C.魏晋南北朝时期D.隋唐时期
C
解析:
本题考查“三教合一”。
佛教于西汉末年传入,道教出现于东汉末年,A、B不符合题
意;
C、D都符合出现了“三教合一”趋势,但D不符合题干中“最早”的限定条件。
2•唐代道宣的《集古今佛道论衡》中载,唐高祖在武德八年(625年)下诏明确规定:
“老教、
孔教,此土元基;
释教后兴,宜崇客礼。
今可先老,次孔,末后释宗。
”由此可知()
A.儒学和佛教遭到打压B•道学成为统治思想
C.此举促使了三教对立D•此举旨在巩固统治
D
根据材料“先老,次孔,末后释宗”可知,唐朝统治者把道教放在第一位,这是与李唐王朝统治者的姓氏有关的,有利于加强教化和巩固统治,故选D。
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
政策,A、C错误;
此时道教虽然受到统治者重视,但并没有成为统治思想,B错误。
3•理学产生于北宋,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正统思想,是一个以“理”为核心的,非常成
熟完备、精深的新儒学体系。
这里的“新”主要体现在()
A.儒学自产生以来长盛不衰
B.受到了佛教、道教的挑战
C.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趋势
D.儒学融合了佛、道思想
唐朝时期,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佛道挑战,北宋儒学家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
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理学”。
故D正确。
A项说法错误;
B是理学形成的外因;
C
项不能体现“新”。
知识点二
程朱理学
4•“开始把世界本原、社会、人生融为一体,使中国传统思维中有了更强的思辨色彩,这是一个了不得的成就,对后世有重大影响。
”这句话评价的应是()
A.荀子思想B.董仲舒新儒学
C.程朱理学D•道家学说
程朱理学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同时又认为“人伦者,天理也”,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因此把“世界本原、社会、人生融为一体”。
故C正确。
5.南宋理学集大成者朱熹说:
“圣人千言万语只是教人存天理,灭人欲”“学者须是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方始是学”。
其中“天理”是指()
A.孔孟之道B.自然规律
C.三纲五常D•物质财富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BD明显不符合题意,排除。
朱熹认为理之源在于天理,天理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指出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具有仁、义等美德,但为后天的欲望所蒙蔽,所以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故A错误,C正确。
6.康熙皇帝为表彰湖南长沙某书院对传承理学、培养人才的贡献,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
御赐了书写有“学达性天”四字的横匾。
下列历史人物中有可能在该书院讲学传道的是()
A.李贽B.李白
C.董仲舒D.朱熹
材料强调的是对理学传承的表彰,李白和董仲舒生活在理学出现之前的时代,不可能传承理学,B、C排除;
李贽批判束缚人欲的理学,不符合题意,A排除。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
继承并发展了前人的理学成就,形成了系统的理学思想体系,并多处讲学传道,D项符合题意。
7.“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超过)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
”材料表明程朱
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
A.促进文化教育普及
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C.塑造了中国人的价值信仰
D.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材料中关键信息“仗义死节之士”说明了C项;
A、B、D三项不符合材料。
知识点三
陆王心学
8•“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皆备于我,昔之圣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
”提出
这一思想主张的思想家可能是()
A.孔子B•董仲舒
C.程颐D•陆九渊
本题考查“心学”。
抓住材料中“此心此理”“万物皆备于我”可知此思想家主张
“心即万物”,D符合题意。
9•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
这里的“良知”是指()
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
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
A
王守仁是心学的集大成者,他所谓的良知是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故A项正确。
B项错在“圣人独有”,C项明显不符合心学理论,D项错在“外部世界”,应是内心世界。
10.思想家王阳明在《传习录》中说:
“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
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为此,他主张()
A.“格物致知”B•“无为而治”
C.“致良知”D.“发明本心”
本题考查陆王心学。
抓住关键词“良知”可知,材料强调的是王阳明的“致良知”。
A属于程朱理学,B是道家思想,D是陆九渊的思想。
11•南宋朱熹和明代王阳明思想的共同之处是()
A.提出“发明本心”
B.认为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为欲望所蒙蔽
C.认为“心”就是“理”
D.认为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理”
B
本题考查宋明理学,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共同之处”。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是陆九
渊的主张,C是心学的主张,D是“格物致知”,是程朱理学的主张。
朱熹强调“存天理,灭人欲”,要求人们遵从“三纲五常”,维护封建道德;
王阳明提出“致良知”,要求人们努力加强道德修养,去掉人欲,恢复良知的本性,可见B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尝谓三教之大,其不可遗也。
行五常、正三纲,得人伦之大体,儒有焉;
绝圣弃智,守雌保弱,道有焉;
自因克果,反妄归真,俾千变万态,复乎心性,释有焉。
――(宋)智圆
材料二:
王守仁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山中开花的树问:
“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山中树上的花自开自落,同我心有何相关?
”王守仁回答:
“你不来看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
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王守仁曾经多次参与镇压农民起义和平定地方的叛乱,由此他认识到“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材料三:
朱熹说:
“所谓天理,复是何物?
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
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
”;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
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材料四:
程颐说,“天下只是一个理”;
“万物皆是理”;
“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思想领域的一种什么现象?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这一现象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中王守仁对“花”与“人心”关系的解释,反映了他怎样的哲学观点?
他的思想核心是什么?
(3)陆王心学与程朱理学有何相同之处?
(4)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宋明理学的主张有哪些可取和不可取的地方。
(只要各答出
两条即可)对此,你认为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1)出现佛、儒、道三教合一的局面。
原因:
魏晋南北朝以来,社会动荡不安,佛教、道教广泛传播,儒学思想不能解决当时出现的社会问题,因而三种思想互相渗透,三教合一。
影响:
为宋代理学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2)唯心主义观点;
“致良知”。
(3)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承认“理”的存在,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两者的思想实质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4)可取的一面:
(只要答出两条即可)
1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与家庭、与国家的和谐意识。
②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鼓舞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
③宋明理学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
④宋明理学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不可取的一面:
①尊卑等级观念;
②重男轻女的观念;
③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
④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
⑤重礼轻法的观念等。
对待传统文化应该批判地继承,去伪存真。
课后作业
时间:
45分钟满分:
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6分)
《论语》合,诚乐之,其于性情爽然,不
1•柳宗元说:
“浮图诚有不可斥者,往往与《易》与孔子异道。
”材料反映出()
A.佛教已经取得了统治地位
B.佛教和儒家思想皆为正统思想
C.儒家学说的弊端日益暴露
D.佛教与儒家思想存有相通之处
“浮图”代指佛教。
唐朝时期,佛教没有取得统治地位,佛教思想也没有成为正统思想,只是冲击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故A、B两项错误;
柳宗元主要是说明佛教和儒学的一致
性,没有提及儒学的弊端,故C项错误;
“与《易》《论语》合……不与孔子异道”说明佛教思想与儒家思想有一定的相通之处,故D项正确。
2•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
朱熹希望“正君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
民,正万民以正四方”,由此可见,他认为儒学干预政治的关键是()
A.正君心B.正纲常
C.正百官D.正百姓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并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从题干材料可知,只有正君心,才能正纲常、正百官,治国平天下,故排除B、CD三项。
3.南宋朱熹说:
“三纲五常,礼之大体,三代相继,皆因之而不能变。
”这种思想在客观
上起到了什么积极作用()
A.促进了社会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