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渔业环境及鱼类增殖放流监测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85551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103.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渔业环境及鱼类增殖放流监测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重庆市渔业环境及鱼类增殖放流监测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重庆市渔业环境及鱼类增殖放流监测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重庆市渔业环境及鱼类增殖放流监测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重庆市渔业环境及鱼类增殖放流监测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市渔业环境及鱼类增殖放流监测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

《重庆市渔业环境及鱼类增殖放流监测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渔业环境及鱼类增殖放流监测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庆市渔业环境及鱼类增殖放流监测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

重庆市渔业环境及鱼类增殖放流监测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

渔业环境

及鱼类增殖放流监测中心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项目背景

一、项目名称

重庆市渔业环境及鱼类增殖放流监测中心建设

二、承办单位概况

(一)单位简介

重庆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地址在重庆市渝北区龙溪镇107号,法定代表人为曹豫,单位总人数43人;技术人员30人;中级以上(含中级)23人;副高以上(含副高)13人。

现有实验室800平方米,有全自动细菌鉴定仪、酶标仪、PCR仪、气相色谱仪、生物显微镜、倒置荧光显微镜等仪器设备。

(二)职能职责

宣传贯彻党和国家关于渔业发展的各项方针政策;水产新品种、新技术引进与试验示范;渔业生产技术培训;渔业病害监测与防治;水产健康养殖及用药指导;渔业灾害预报与防控;水生动物及其产品检验检疫;渔业生态环境监测;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

(三)技术水平

重庆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技术实力雄厚,拥有重庆市水产学术技术带头人。

近年来承担的项目多次荣获国家农业部和市政府奖励。

并长期开展了渔业环境及鱼类增值放流监测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技术保障。

三、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一)《农业部渔业局关于做好2009年水生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

(三)农业部颁布的《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水产苗种管理办法》、《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无公害食品渔药使用准则》;

(四)农业部关于《全面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水产品药物残留专项整治计划》;

(五)《重庆市农业“八大体系”建设规划》;

(六)《重庆市水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七)《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2002年版)》;

(八)《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九)业主单位提供的资料;

(十)本可研报告编制委托书。

四、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自然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受到严峻的挑战,特别是对生物圈具有强大调节功能的湿地生态系统由于人类活动而大大改变,在长江中上游的三峡水库和各梯级电站建设,对原有的水体形态产生颠覆性影响。

重庆市原有各类水面303万多亩,其中池塘48.6万亩,水库34.7万亩,江河水面220多万亩,另有可养殖稻田400万亩。

河流主要有长江、嘉陵江、乌江、涪江、大宁河、汉水支流等,其中长江流经21个区县市,流程665公里。

三峡水库建成后,重庆境内增加水面60多万亩,库区水面达137万亩,占三峡水库总水面的85%。

境内水生野生动物及鱼类资源丰富,有鱼类7目19科180多种,除国家一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中华鲟、长江鲟、白鲟,国家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胭脂鱼、大鲵、水獭等外,主要经济鱼类有:

南方大口鲶、长吻鮠、鳜鱼、铜鱼、中华倒刺鲃、白甲、岩原鲤、黄颡鱼、裂腹鱼、华鲮、乌鳢、长薄鳅、黄鳝、泥鳅等。

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只重视物质财富的创造,而忽视了与环境的协调关系,甚至严重的破坏了自身生存的环境。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伴随着各种危害人类生存的事件屡屡发生,如英国伦敦“s烟雾事件”,日本“水侯病”,美国“光化学烟雾”,以及杀虫剂,消毒剂,农药,兽药,渔药鱼目混杂和盲目使用,有害工业污水不加处理的任意排放。

这些情况存在,致使人们生活环境质量等级下降,污染事件频繁发生。

资料报道,食用有机氯农药杀虫剂污染的鱼,妇女怀孕时胎儿体重减轻、畸形和死亡危险增大。

芳香类物质(酚)污染的鱼,品质严重下降.食用积累后可能造成神经系统功能丧失。

溴氰菊脂在2.0~5.0ug/L,对浮游动物抑制率达50%以上,杀灭菊脂也毒害鱼类,四氯苯胺食用4~6天后肝脏还有异常现象,农药毒虫畏,马拉硫磷.甲胺磷,在鱼、蚌类软体和肌肉组织中积累,均对人体构成威胁。

鱼类生活在污染条件下通过呼吸、体表接触及食物等途径吸收污染物,吸收量太于体内解毒与排出能力,便导致积累,发生明显的症状。

美国、英国、日本的主要河流均受到有机氯农药(DDT、狄氏剂等的污染,美国东墨西哥湾和太平洋沿岸活鱼中,化学物质丁烯浓度为沉积物平均浓度的15倍.主要产鱼区密西西比河受到多氯联苯杀虫剂的污染。

美国学者撰文指出,鱼类生境的丧失,威胁650亿美元的产值,影响产量翻一番的目标。

日本学者诃查表明,渔场水质恶化,井逐年加重,已构成对养殖业的危害。

人口众多和环境污染,使我国缺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有关部门预计,我国每年向江河中排污总量为1428亿吨。

50%以上重点城镇水域鱼类难以增长,渔场等污染突发事件,已屡见不鲜。

水是发展渔业生产最重要的基础条件,“八字精养法”中水是第一位的,水的质量下降是必会造成人们对水产品质量的担忧,影响出口创汇,甚至影响社会稳定。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德不断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对改善生活环境质量愿望也越来越高。

因此,作为人类生态环境保护重要组成部份和前哨阵地的渔业环境监测,就更具重要性。

国家须对自然环境进行保护和控制,在天然水域的渔业利用限制为自然增养殖和生态养殖,这也是在满足人类生存和环境保护的基础上最为合理的渔业利用方式。

重庆市已经在一些河流和与三峡水库相通的湖泊开展鱼类的人工增殖放流,每年放流各类鱼苗鱼种数十万尾,然而,生物群落具有自身的结构和功能,它会以排斥、容纳与自身崩溃来应对外来干扰,故在天然水域的鱼类人工增殖放流中,不科学的放流鱼类种类、不健壮的放流鱼类种质、不合理的放流鱼类数量会对自然生物群落产生影响,同时放流效果更是关注的问题,由此提出建设鱼类增殖放流监测站。

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渔业环境的迅速恶化。

工业向水体排入大量的有毒物质,农业的农药、化肥,人类社会的生活污水,它们共同构成我们周边水体的有毒化和富营养化,侵蚀我们并不富有的水源,由于生物的残留和富集效应,已经影响到水产品质量安全性,进而威胁到人类的健康。

为适应重庆市渔业快速与可持续发展,确保重庆市渔业地位和农民增收的需要,必须尽早在重庆市建设渔业环境监测站,加强渔业环境检测力度,完善检测设备,为建立科学系统的预警、测报及防控系统打下基础。

第二节项目概况

一、建设地点

重庆市渝北区龙溪街道金龙路64-3和璧山县璧城镇.

二、项目性质

改扩建

三、建设期限

一年,2009~2009年。

四、建设规模及内容

一、渝北区龙溪街道:

利用重庆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原有办公用房屋改建实验室800m2作为重庆市渔业环境监测中心实验室;二、璧山县璧城镇:

在重庆市水产引育种中心内,新征土地3亩,新建实验室600m2作为重庆市增殖放流监测中心实验用房,新建暂养池1200m2,建水处理池300m2,改造放流观察池30亩,深水井1口;改扩建建5个流域观测站(建筑面积500m2),购置检测仪器设备45台(套),完善相关配套设施。

建成配置基本完善、标准的鱼类增殖放流监测站及渔业环境监测站,实现对全市的鱼类增殖放流及渔业环境的监测与检测。

五、总投资与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546.1元,申请市级统筹资金450.0万元,争取市财政专项资金50万元,建设单位自筹46.1万元。

六、项目效益

本项目是社会公益性项目,无直接经济效益,但社会效益非常显著。

项目建成后,可有效监测重庆市渔业资源与环境水质状况,监测和评估鱼类增殖放流结果,及时反映重庆市渔业资源与渔业环境状况、预测不良趋势并发布警报、提出减免不利影响的措施、保护长江渔业生物多样性优势、促进重庆市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项目实施后,将大大提高重庆市渔业环境监测和检测能力,对增殖放流实施有效监控,对保护渔业水质环境,保护重庆市尤其是三峡库区渔业资源,具有重要德意义。

一、重庆市渔业环境监测中心建成后,可对全市渔业水域水质进行监测检测,保护渔业水域环境和水产养殖户利益。

二、鱼类增殖放流监测中心建成后,可对重庆市尤其是三峡库区放流鱼类进行放前检疫、放后监测,加强从放流品种选择苗种培育、检验检疫、生态环境监测、标志放流及增殖效果评估等全过程各环节规范化管理,为科学放流提供依据和建议,并对防止外来生物入侵和防止疫病传播等具有重要意义。

七、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一)改建实验室800平方米,征地3亩,新建实验室600m2,新建暂养池1200m2,改造放流观察池30亩,建水处理池300m2,深水井1口;改扩建建5个流域观测站(建筑面积500m2),完善相关配套设施。

购置检验仪器设备45台(套)。

(二)通过对全市渔业水域水质进行监测检测,保护渔业水域环境和水产养殖户利益,减少因污染带来德渔业损失20%以上。

(三)通过对重庆市尤其是三峡库区放流鱼类进行放前检疫、放后监测,为科学放流提供依据和建议,减少外来水生生物入侵和疫病传播50%以上。

第二章项目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一节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是社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重庆市地处长江上游,作为西南地区中心城市,对西部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进而影响我国的社会发展。

市内河流众多,渔业资源丰富,特别是三峡水库。

三峡水库是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的最为宏大的工程之一,在建设过程中,由水利电力、地质、土壤、生物、经济、社会等领域一大批科学家协同作战,付出艰辛的努力而完成的杰作。

准备性调查—预测—设计—完成监测,这是基本系统学的科学流程,三峡水库现已基本建成,给政府和业界留下的就是全面的监测工作,为后一步的科学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三峡水库地处中国的核心区域,对我国水资源利用与分配,防洪抗旱,粮食安全,平衡的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等重大问题产生非常深刻的影响,有关的各行业都在关注三峡水库各方面的变化和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水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给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危害,同时,也加剧了水资源短缺这一普遍社会问题。

重庆市由于周边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经常造成渔业污染事故。

过去长江流域的盛产的鱼类,目前数量大幅减少,一些名贵鱼类品种濒临灭绝,使长江流域渔业生产遭受到严重破坏。

加强渔业环境监测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保护重庆及三峡库区的渔业资源、渔业生产和渔民利益,为渔业执法部门和有关行政部门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

二、是构建和谐生态系统的需要

重庆市各水域及三峡水库是一个巨大而又复杂的湿地生态系统,存在大湖区、库湾、支流、局部湖泊等不同生境,其结构和功能存在很大差异,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途径、路线与强度各有不同,上千万的人口压力更增添不确定性因素,同时,三峡水库这一湿地生态系统是人工建造的,还没有经过时空检验,故其稳定性是中国乃至世界最为关注的问题。

重庆市天然水域的鱼类增殖放流与渔业环境监测,能为重庆市的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与调控提供重要信息。

三、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需要

重庆市是地处青藏高原到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度地带,地形和江河具独有的特征,在自然地理上是几个鱼类区系的交汇区,共分布有180多种鱼类,许多种类是长江上游特有的或优势种群的名贵鱼类种质资源,如被称为“水中熊猫”的活化石—鲟型目鱼类和胭脂鱼,经济和食用价值很高的大口鲶、江团、岩原鲤、中华倒刺巴、铜鱼和圆口铜鱼等,反应青藏高原地史变化规律的冷水性裂腹鱼类,三峡水库湿地生物多样性是我国最复杂和最丰富的区域,对其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义务和责任。

建设重庆市鱼类增殖放流监测站及渔业环境监测站,监测生物多样性的变化,能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作出积极贡献。

四、是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水生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是渔业发展的物质基础,2006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重庆市也积极探索创新水生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养护措施,多次开展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行动,取得明显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得到广大渔民群众的称赞和社会的高度关注。

2009年4月,重庆市政府还将和国家农业部联合在重庆市举行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仪式。

长江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