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科学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850078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40.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上科学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五上科学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五上科学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五上科学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上科学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

《五上科学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上科学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上科学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

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9、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

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10、像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如:

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

11、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生物群落。

12、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人类的活动会造成一定的生态失衡,如果生态平衡长时间打破,地球上的生物会遭到很严重的影响。

13、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14、绿豆种子根的向水性:

种子的根会向有水的地方长。

绿豆芽的向阳性:

长出真叶的绿豆牙的茎会向光照强的地方长。

15、做“绿豆种子发芽必须需要水吗?

”的实验时需要使用多颗绿豆,以确保无偶然性。

16、必须要让生态瓶里的生物与非生物互相依赖,循环作用,形成一个生态系统。

17、我们常常做对比实验,它需要有两组实验数据,分别是实验组和对照组。

我们在做对比实验时,只允许改变一个条件,其余条件都不改变。

二、简答题

⒈如果在草原上过度的放牧,将会发生什么现象?

为什么?

答:

如果在草原上过度的放牧,那么草原上的草就会被吃光,其他的生物因缺乏食物而饿死或迁移,草原最后可能会变得荒芜,从而引发沙尘暴等恶劣天气。

这是因为过度放牧引起的草原生态环境的破坏。

⒉在“水稻田鼠蛇老鹰”这条食物中,蛇遭到了大量的捕杀,你推测一下这条食物中的其他三者会出现什么的变化?

如果蛇遭到了大量的捕杀,那么田鼠就会大量的繁殖,水稻就会被田鼠吃光。

老鹰因为蛇的大量捕杀而没有食物吃,最终会饿死或飞走了。

⒊破坏生态平衡对人类将会有什么影响?

破坏生态平衡,将会导致生态环境破坏,动植物数量失衡,人类的生存环境受到威胁,食物减少,疾病增加,严重的将导致人类无法生存。

4.防止和减少灾害发生采取的措施:

植树造林、兴修水利、修筑水坝、修梯田、封山育林…

第二单元《光》

1、影子产生的条件:

光源、挡光物、屏。

影子的位置会随着光源的位置、照射角度的改变而改变。

影子的大小与挡光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即距离大影子小,距离小影子大。

影子的形状与光源照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2、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阳光下物体的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树的影子的方向和长短随着太阳的方向和位置的高低来变化。

即早晨太阳在东偏北,影子在西偏南;

中午太阳偏南,影子就偏北;

下午太阳在西偏北,影子就在东偏南。

清晨和傍晚太阳位置最低,影子最长;

正午太阳位置最高,影子最短。

3、人们很早就知道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

古代的人们曾经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如日晷。

4、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反光。

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30万千米。

太阳离地球的距离为1.5亿千米,从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约需要8分钟。

光在传播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了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光照不到的地方就会留下一个暗区,这个暗区形成了影子。

挡光物会有影子因为光是直线传播的。

5、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

太阳在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温暖。

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

太阳的外部温度约摄氏6千度,内部温度约摄氏2千万度。

6、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缩小。

7、人们发现凹面镜和凸透镜能把光线汇聚起来,形成强光和高温。

8、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强。

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

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

表面粗糙的比光滑的吸热快。

深色的物体吸热的本领强,反光能力弱,浅色的物体吸热的本领弱,反光能力强。

9、物体受阳光照射角度与吸热有关,物体与阳光垂直比倾斜吸热强。

10、太阳能热水器是利用多种科学原理设计出来的一种节能装置。

太阳能热水器是一种光热转换器,具有节能、环保、安全的优点。

11、太阳能热水器的效能和所采用的材料、结构,运用的原理有关。

12、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节能、安全的能源,我们要大力开发和使用太阳能。

13、太阳能热水器的构造:

集热器、保温箱、连接管道、支架和控制系统。

二、举例

1、你所知道的光源。

太阳、点燃的蜡烛、打开的电灯、星星、萤火虫、打开的手电筒。

2、投影在生活中的应用。

答:

皮影戏、电影、手影表演

3、生活中光的反射原理的运用。

①汽车反光镜②医生带的额镜③潜望镜④利用激光反射器测量地球与月球的距离⑤照明灯上的灯罩

4、凹面镜和凸透镜原理的应用。

①放大镜②望远镜③古代人用凹面的铜镜取火④利用凹面镜原理做成的太阳灶⑤奥运会圣火火种是利用凹面镜取得的⑥普里斯特列让某些物质在凸透镜聚光产生的高温下放出的各种气体,从而发现了氧气。

5、太阳能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答:

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池、太阳能发电站、太阳能充电器、太阳灶、太阳能温室

三、简答

1、影子有什么特点?

①影子会随着光源的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

②影子的大小与挡光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即距离大影子小,距离小影子大。

③影子的形状与光源照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2、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是怎样变化的?

影子的方向和长短随着太阳的方向和位置的高低来变化。

即早晨太阳在东,影子在西;

下午太阳在西,影子就在东。

3、影子是怎样产生的?

为什么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了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光照不到的地方就会留下一个暗区,这个暗区形成了影子。

4、光有哪些特性?

1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2光能反射。

3光具有能量。

5、照明灯上为什么要装灯罩?

这是因为需要增强反光的原因。

因为灯罩可以把灯泡向上的光反射到下方,和本来向下的光线合在一起,增加亮度。

6、教师的墙壁为什么要涂成白色?

墙壁涂成白色是因为白色物体反光较强,可以增强教室内的反光,使教室更加明亮。

7、人体能调节光线射入的器官是什么?

如何调节?

眼睛的瞳孔,当光强的时候瞳孔就缩小,光弱的时候瞳孔就会放大。

8、光的强弱与温度有什么关系?

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9、人们为什么夏天穿浅颜色的衣服,冬天穿深颜色的衣服?

夏天温度高,浅色衣服反光能力强,吸收的热较少,所以穿起来较凉爽。

而冬天温度低,深色衣服吸热能力强,反光少,所以穿起来较暖和。

10、宇航服的颜色与光泽和防辐射有什么关系?

宇航服一般都是银色的,这是因为银色可以减少辐射,可以保护宇航员。

11、太阳能热水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利用集热器吸收太阳光,将光能转化成热能,并通过储水箱将热水储存。

12、画出凹面镜聚光原理图。

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1、地形及地形的特点:

地形

特点

山地

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

丘陵

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

高原

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

平原

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

盆地

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

2、地球上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

我国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地球表面有(高原)、(高山)、(盆地)、(平原)、(河流)等各种各样的地形地貌。

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地球上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

3、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的运动有关。

引起地球表面地形地貌变化的原因1、地球内部运动,如火山和地震;

2、地球外部力量的作用,如风化、侵蚀和沉积。

4、地球内部的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像地震和火山;

有时是极其缓慢的变化,像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

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的进行的,我们在短时间内难以察觉。

5、很多的高山是因为板块的挤压后隆起形成的,很多的峡谷是板块拉伸后形成的断裂谷。

6、岩石变化的原因有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等。

7、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会是岩石最终变成土壤。

8、水流动时能携带土壤微粒跟着一起运动,当水流静止下来时,携带的物质也会沉积下来。

一般来说,重的颗粒先沉积,轻的颗粒后沉积。

土壤分层实验中,最底层是沙砾(小石子),中间是沙和粉沙,最上层是颗粒最小的黏土,浮在水面上的是一些植物残体。

9、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其中,(腐殖质)和(盐分)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

(腐殖质)是动植物腐烂时产生的黑色物质,能使土壤变得肥沃。

10、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

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体。

土壤为他们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

而所有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的残体和排泄物都能使土壤的腐殖质更丰富。

动物和植物的根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

11、流水、风力、海浪、冰川等都会对地表产生侵蚀和沉积作用,并形成不同的地形地貌。

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侵蚀。

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

12、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

13、在河流的中上游流水作用以侵蚀为主,将高山切割成峡谷。

在下游以沉积为主,在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的地形往往是平原。

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地形地貌。

在坡度大的地方,河流流速快,土地会被侵蚀;

在坡度小的地方,河流流速慢,会发生沉积。

所以一般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

14、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由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

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在河流对土地的侵蚀和沉积过程中,上游河床往往布满了大石头,中游河床堆积了很多的鹅卵石,下游河床堆满细沙。

15、流水、风、冰川、波浪和重力等都会侵蚀土地。

16、房屋应该建在坡度比较平缓的地方,在坡度较大的地方应该植树和种草,来减少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17、保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