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常年病人托管服务中心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841758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51.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常年病人托管服务中心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农村常年病人托管服务中心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农村常年病人托管服务中心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农村常年病人托管服务中心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农村常年病人托管服务中心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村常年病人托管服务中心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

《农村常年病人托管服务中心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常年病人托管服务中心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村常年病人托管服务中心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

民政事业的发展需要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关心、理解和支持。

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民政工作的任务将更加繁重,它将进一步深化改革、转变观念,提高素质,真抓实干,为圆满完成党和政府赋予的各项工作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为最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服务,为改革发展稳定服务。

为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1.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国家、地方和相关行业的法律、法规及规范;

(2)**县地区工程项目建设有关基础资料;

(3)**县鑫兴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提供的**县农村困难家庭常年病人托管服务中心的规划方案及说明;

(4)《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

(5)《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

(6)《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

(7)《老年养护院建筑标准》

(8)《老年护理院建设标准》

(9)《疗养院建筑设计规范》

(10)《防火设计规范》

(11)《无障碍设计规范》

(12)**省民政厅,2011年4月14日,《构建服务平台 创新运行机制 探索农村困难家庭常年病人托管服务新途径》;

(13)2011年6月20日《陈政高省长在全省农村常年病人托管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14)沈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沈政办发[2010]111号,《关于开展农村困难家庭常年病人集中康复托管服务中心试点工作实施意见》;

(15)民政部门户网站,2010年11月7日,《**省县级农村困难家庭常年病人托管服务设施建设工作方案》;

(16)**日报,2011年6月20日,《做好常年病人托管工作惠及困难群众》;

(17)**日报,2011年10月24日,《托管:

托起困难群众的幸福与希望》;

(18)**日报,2011年11月10日,《52个农村常年病人托管中心明年运行》;

(19)陈政高省长关于省民政厅徐铁南厅长呈送文件的批示。

1.1.4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原则

(1)项目建设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对自然环境资源、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利用;

(2)项目建设方案遵循适用性与超前性相结合的原则,不仅要考虑到符合托管中心的现有的使用要求,而且应考虑未来发展的需求,做到功能完善,布局合理;

(3)建筑物应与建设所在地的周边环境协调统一,具有标志性建筑的作用,能够体现建筑的主题文化;

(4)在本项目选址的周边给水、排水、燃气、电力、热气、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在工程的设计时,应该考虑节约资金,避免重复建设。

1.1.5研究工作的范围

(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建设方案研究;

(3)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4)财务分析;

(5)经济与社会效益;

1.1.6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

长期以来,我省农村困难家庭因病致贫的问题十分突出。

也就是说,因病致贫的根儿在常年病人身上,尤其是生活不能自理病人的拖累,一些家庭脱贫致富几乎没有希望。

如何解决这一棘手问题?

农村常年病人在享受目前所有可以享受的政策外,民政部门还能再为他们做些什么?

探索中,我省为因病致贫的农村困难家庭找到了出路和希望——“托管工程”。

2011年,实施“托管工程”的任务再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纳入对各级政府的绩效考核范围,足见省委、省政府彻底改变农村困难家庭境遇的决心之大、力度之大。

这一背景下2010年我省全面推进农村常年病人托管中心建设工程,市民政局积极做好农村常年病人托管中心的建设及运营指导工作,采取以农村中心敬老院为依托,实行托管中心与农村敬老院资源共享、共同建设,在省财政为每个托管中心投入1500万元建设资金的基础上,市、县两级政府积极筹措托管中心建设的配套资金,由各地民政局实施项目建设,“十二五”末期,将实现农村常年病人的应托尽托。

1.2项目概况

1.2.1项目的可行性

目前,我省农村老年人口有300万,占全省老年人口的44.6%;

农村低保家庭中的常年病人有11.5万人,其中,精神病患者4.5万人,生活不能自理的重度残疾人7万人。

截至2011年末,全省已完成23个托管中心的建设任务,托管老病号2000人,完成省政府目标任务。

正在建设的29个托管服务中心已完成主体工程,2012年全省52个托管服务中心将投入运行,计划接收托管“养员”5200多人。

省、市、县(市、区)三级政府共投入资金2亿多元,其中省本级投资1亿元,对全省44个县(市)和8个涉农区各建设一所农村常年病人托管服务中心,实现了全省县级农村困难家庭常年病人托管服务全覆盖。

1.2.2项目建设地点与主要建设条件

该项目拟选址在**县六官营子中心敬老院院内,六官营子中心敬老院距县城9公里,位于公路兴凌线北侧,交通方便,环境优雅。

该场地地势平坦,交通便利,通讯条件方便,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无噪音干扰,医疗便利,有利于托管人员的身心健康,选址适合**县六官营子农村常年病人托管中心项目的需要。

1.2.3建设规模

项目规划用地面积15669.3平方米,项目总建筑面积9976.8平方米。

分别为两栋五层托管服务中心综合楼,其中:

综合楼

(一)建筑面积为4148.90平方米,建筑层高:

一至五层为3.6米,建筑檐口高度为:

18.9米,室内外高差为0.45米;

综合楼

(二)建筑面积为4696.10平方米,建筑层高:

餐厅、洗浴、水泵房、锅炉房总建筑面积1071.8平方米;

变电所建筑面积60平方米。

1.2.4建设目标

对农村困难家庭常年病人提供生活照料、保健康复、休闲娱乐和社会工作等服务,按照科学性、合理性和适用性相结合的原则,做到设施齐全、功能完善、配置合理、经济适用。

改善农村因病致贫困难人员和家庭的生活环境,释放农村劳动力,使之尽快实现脱贫致富,是省政府确定的重点民生工程之一,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的一项重要任务。

该工程项目建成后,将和已建成的向阳街道托管中心一起服务全区。

有利于对农村困难家庭常年病人进行日常照料和托管,能较大程度上缓解我区农村困难家庭的压力,改善农村困难家庭人员的生活环境,释放农村劳动力,使之尽快实现脱贫致富,对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1.2.5项目投资及建设进度计划

项目总投资为2198.14万元,工程费用具体构成如下:

建筑安装工程费用:

1870.20万元;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223.27万元;

预备费:

104.67万元;

本工程建设期从2012年2月至2012年12月,建设期为11个月。

1.2.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本项目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详见表1.1。

表1.1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方案一)

项目

数量

单位

用地面积

15669.3

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

9976.8

其中:

综合楼

(一)

4148.90

综合楼

(二)

4696.10

餐厅、洗浴、水泵房、锅炉房

1071.8

变电所

60

容积率

0.64

地上层数

5层

绿地面积

1690

项目总投资

2198.14

万元

建设期

11

1.3研究结论及建议

1.3.1问题与建议

第一,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主要目的是为了在政府的主导下,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快发展社会福利事业。

但在近年的实践中,一提社会化,有的地方、有的同志误解为社会化就是单纯依靠社会力量,结果是推卸了政府的主体责任。

另一方面,一提政府主导,有的地方、有的同志又片面理解为政府包办。

两种倾向都制约了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

对此,各级政府及民政部门必须澄清认识:

发展社会福利事业是政府的责任,必须以政府为主导。

建设各类福利机构,对三无和五保老人、残疾人、孤残儿童等特殊困难群体实行福利供养,是政府应尽的责任。

第二,一些地方的福利机构,硬件上去了,但服务跟不上,管理不到位,出现了一些问题。

因此,必须一手抓建设,一手抓管理,两手都要硬。

为促进社会福利事业健康发展,要健全法律法规,完善社会福利机构管理办法,设立行业准人、监管、退出制度,规范社会福利服务行为,创造公平竟争、健康有序的发展环境。

要研究各类社会福利机构资质认定、等级评定、服务补贴评估和老年人入院评估标准,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完善社会福利机构建筑设施、人员配备、分类管理、安全卫生等支架性标准。

同时,结合政府的职能转变,发挥社会福利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的作用,开展行业标准制定、行业规范、行业自律等活动。

希望各级民政部门及福利机构,不仅大力推进福利机构设施建设,同时也要加强制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建设。

要着力加强队伍建设,依据养老护理员和孤残儿童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进行培训,逐步实行持证上岗。

切实提高服务水平,让广大老年人、残疾人和孤困儿童生活得更幸福。

1.3.2结论

本项目的建设既是保障农村因病致贫家庭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也是解放农村劳动力的必然需要。

这不仅有利于大幅度提高托管养员的生活质量,也有利于化解因此产生的家庭和社会矛盾,促进和谐稳定,有利于增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

农村常年病人托管工作填补了农村困难群体养老事业的空白,是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拓展了农村社会救助的新领域,创造了一项新的社会政策。

本项目建设选址合理,主要建设条件较好,公共配套设施完备,选择工程技术方案合理,投资估算合理,资金来源基本落实。

项目具有可行性。

 

第二章需求分析和建设规模

2.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1.1社会福利设施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加强社会福利设施建设,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

社会福利设施面向广大的老年人、残疾人、孤儿等特殊群体,关系到保障和改善最基本的民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

加强社会福利设施建设,不仅能够保障特殊群体的基本生活权益,而且能够发展第三产业,扩大内需,促进社会就业,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加强社会福利设施建设,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福利服务需求的迫切需要。

截至2010年底,中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78亿,占人口总数的13.26%。

今后一个时期,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还将进一步加剧,特别是四二一家庭结构的出现,传统的家庭养老压力增大。

目前全国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床位数,平均每百名老年人拥有1.8张床位,与发达国家5%-7%和发展中国家2%一3%的比例相比,差距很大。

同时,中国还有8300多万残疾人,65万孤儿以及相当数量事实上无人照顾的困境儿童。

加快社会福利设施建设,尽快缓解社会福利设施的紧缺状况,已成为全国各地的共同任务。

加强社会福利设施建设,是完善社会福利制度的重要载体。

社会福利制度的实施,需要社会福利设施作为依托。

党的十七大强调要发展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赈灾为重点的社会福利,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注重发挥家庭和社区功能,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的方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

加快发展社会养老服务,培育壮大老龄事业和产业。

这些都对以老年人为重点的社会福利设施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加强社会福利设施建设,是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举措。

在市场经济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