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卷01冲刺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840613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49.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组卷01冲刺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重组卷01冲刺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重组卷01冲刺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重组卷01冲刺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重组卷01冲刺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组卷01冲刺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重组卷01冲刺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组卷01冲刺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组卷01冲刺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墨家学派认为礼乐“与君子听之,废君子听治”“与贱人听之,废贱人之从事”。

这反映了两者

A.文化取向的迥异B.政治立场的不同

C.学术观点的分歧D.生活态度的差异

【答案】B

【解析】

【详解】

儒家学者认为礼乐能够促成社会和谐,而墨家认为礼乐不利于国家治理,反映了两者代表不同的阶级立场,政治立场不同,B正确;

两者的差异不是文化取向上的差异,排除A;

C是表象,排除;

D与题无关,排除。

2.(2021·

湖北·

高考真题)东汉永建二年(127年)汉顺帝征召知名隐士樊英,但樊英称病推辞。

于是,皇帝下诏“切责郡县”,地方官府遂用公车将樊英送至东城。

该责问方式体现了

A.君权削弱B.中央集权C.吏治腐败D.豪强崛起

据题意可知,东汉汉顺帝由于名士樊英没有顺从朝廷的征召而责问地方郡县,地方官府则用公车将樊英送至东城,由此体现了汉代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是中央集权强化的表现,B项正确;

该责问方式体现的是中央集权的强化,而非君权削弱、吏治腐败和豪强崛起,排除ACD项。

故选B项。

3.(2021·

江苏·

高考真题)唐代李逢吉作科举主考官时,一次性录取的几十位进士,均为出身贫寒的士子。

他的政敌李德裕亦“颇为寒素开路”,以致被贬谪时,“八百孤寒齐下泪”。

由此可知唐代科举

A.加强了君主集权B.促进了阶级流动

C.消除了门第观念D.激化了政治矛盾

唐代科举制使得出身低微的士子得以进入政坛,这说明唐代的科举制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B项正确;

材料内容与君主集权无关,排除A项;

C项表述绝对,排除C项;

李德裕作为士族,同样为寒素开路,政治矛盾并未激化,排除D项。

4.(2021·

河北·

高考真题)明朝重新疏通大运河后,有些年份南粮北运达五六百万石,超过元朝海运漕粮年度最高额。

同时,运粮船夹运的南方丝织品、棉布、瓷器等广销北方各地,返航时装载的大批棉花、杂粮等销往东南沿海。

据此可知,明朝大运河航运

A.加速了经济重心南移B.导致了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C.引发了“海禁”政策出台D.推动了长途贩运贸易发展

【答案】D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明朝重新疏通大运河后,南方的粮食通过大运河运往北方,北方的商品销往东南沿海,这说明大运河的重新疏通推动了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D项正确;

经济重心在南宋时期就已经完成了南移,排除A项;

明代的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松动,排除B项;

材料内容并不能说明是大运河航运引发了“海禁”政策的出台,排除C项。

故选D项。

5.(2021·

广东·

高考真题)鸦片战争后的半个世纪里,洋纱输入最多的是产棉稀少的华南、西南地区,而江南地区输入洋纱要少得多,上海附近的松江地区土布店收购土布时声明“掺和洋纱,概不收买”。

这说明当时

A.自然经济解体的程度沿海超过内地

B.上海尚未成为对外贸易中心

C.洋纱排挤土纱进程受制于原料成本

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

【答案】C

洋纱(英国纱为主)所使用的原料“棉花”,多进口于印度、美国,经过长途贩运,原料成本较高,而江南地区就地取材,“土纱”虽然没有机器生产的优势,但得益于“地利”,对洋纱形成优势,C正确;

材料显示,自然经济解体的程度在内地的某些地区并不输于沿海,A排除;

材料没有反映“上海尚未成为对外贸易中心”,所以B错误;

材料没有涉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D排除。

6.(2021·

海南·

高考真题)据如表可知,梁启超

梁启超对时局的看法

1898年

各国竞争的起因在于“欧洲全境”“生产过度”,其“所产物”在欧洲已无销场,“不能不觅销售之地”。

1902年

“欧洲区区之地,断不能容此孳生蕃(繁)衍之民族,使之各得其所”,因而“不得不”采取“殖民政略”以扩大容身之地。

1919年

国际联盟是实现“将来理想的世界大同”的“最良之手段”。

巴黎和会一定能建成体现“人类大合同、大进化之国际同盟”的基础一以“扫廓”过去民族竞争造成的“一切扰攘根源”。

A.希望西方国家给予经济援助B.基于变法革新进行社会改造

C.宣传民权思想实现君主立宪D.立足世界视角寻求救国之道

梁启超分析了欧洲各国的竞争的根源是生产发展,而人口的增加引发了欧洲国家的对外侵略,最终梁启超寄希望于国联,认为国联能实现世界大同,这说明梁启超立足世界视角寻求救国之道,D项正确;

梁启超并未主张西方国家对中国的经济援助,排除A项;

社会改造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B项;

材料没有体现出梁启超的政治主张,排除C项。

7.(2021·

天津·

高考真题)民国初期,新的教育流派如平民教育、“工读”教育等纷纷出现,各种教育团体相继成立,如1915年的全国教育联合会、1917年的中华职业教育社等。

这体现了

A.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B.中西教育理念的冲突

C.民主共和政体的完善D.近代新式教育的兴起

【答案】A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民国的建立以及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人们的思想获得了极大的解放,推动了新的教育流派的出现和各种教育团体的成立,A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中西教育理念的冲突,排除B项;

新的教育流派的出现和各种教育团体的成立与民主共和政体的完善无关,主要是受到思想解放运动发展的影响,排除C项;

近代新式教育的兴起要早于材料时间,排除D项。

故选A项。

8.(2021·

高考真题)1913—1921年,中国海关税征收额受国际局势影响出现了一定变化。

下列各项反映这一时期变化状况的是

A.B.

C.D.

1913—1921年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无暇东顾,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因此对华商品输入减少,中国的海关征收额一路走低。

一战结束后列强卷土重来,大量商品涌入中国,使得中国的海关税收急速增长。

由此可知,A项符合题意,故选A;

根据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可知,一战前后中国的海关税收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BCD都与这一趋势不符,排除BCD。

9.(2021·

湖南·

高考真题)图1、图2是中国抗战时期两次战役形势图。

这两幅图反映

A.局部抗战向全民族抗战的转变

B.抗战的主战场发生了明显变化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逐步建立

D.抗战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反攻

根据图1中的日军从杭州湾登陆入侵上海、中国守军坚守四行仓库及中国军队转移路线等信息,可得出,图1反映的是1937年的淞沪会战,结合所学可知,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正面战场进行了积极抵抗,其中的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根据图2中的中国军队进攻方向、投入战斗的军队番号120师和129师及作战区域为晋察冀地区等信息,可得出,图2反映的是百团大战,结合所学可知,自1938年相持阶段到来后,日军改变了侵华策略,积极进攻国产党领导的根据地,对国民党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

此后,国民党消极抗日,中国共产党的敌后战场成为抗战的主战场。

由此可知,从图1到图2,反映了抗战的主战场发生了明显变化,由国民党正面战场为主转变为共产党的敌后战场为主,故B项正确;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使中国的局部抗战向全民族抗战的转变,这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

材料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无关,故C项错误;

抗战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反攻发生在1945年,这与材料世间不符,故D项错误。

10.(2021·

辽宁·

高考真题)1980年国家农委的一份农村调查报告中写道:

“‘尖头户站,滑头户看,老实户气得不愿干’的现象没有了”,“‘干到腊月二十九,吃了饺子就动手’的一年到头打疲劳战的现象也没有了”。

这反映出

A.生产关系调整初见成效B.农村社会风俗的改变

C.农村温饱问题得到解决D.人民公社制度的取消

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高,结合材料时间可知,这一时期正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时期,说明生产关系调整初见成效,A项正确;

题干内容与农村社会风俗无关,排除B项;

这一时期尚未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排除C项;

人民公社制度取消是在1984年,排除D项。

11.(2021·

高考真题)公元前5世纪中期,叙拉古城邦推行橄榄叶放逐法,投票时使用橄榄叶,投票数没有最低限制且可以频繁使用。

许多公民因担心被流放而拒绝参与国家管理,由此引发政局混乱。

这主要反映了

A.公正性缺失导致城邦瓦解

B.内部矛盾扩大了社会阶层的对立

C.权力的滥用影响国家稳定

D.轮番而治削弱了平民的政治地位

根据“投票时使用橄榄叶,投票数没有最低限制且可以频繁使用”可得出这属于权力的滥用,是直接民主弊端的表现之一。

而“许多公民因担心被流放而拒绝参与国家管理,由此引发政局混乱。

”则说明权力的滥用影响国家稳定,C正确;

瓦解的说法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瓦解,排除A;

材料没有体现内部矛盾,排除B;

材料没有针对平民的政治地位问题,排除D。

12.(2021·

高考真题)15世纪,意大利兴办了一种寄宿学校,学校的学生以贵族子弟为主,也招收并资助有才华的贫苦学生,男女同校。

教学内容包括拉丁文、希腊文、教会法规、数学、几何、历史、音乐、体操、舞蹈、游泳等。

这表明意大利

A.建立了近代化教育制度B.科技革命与社会进步相互影响

C.教育摆脱了宗教的束缚D.思想解放与教育变革相互促进

15世纪西方思想界有文艺复兴运动,根据材料可知意大利的学校教授各种知识,可知思想解放运动与教育变革相互促进,故选D项;

材料与近代化的教育制度无关,排除A项;

科技革命发生于16-17世纪,排除B项;

这所学校涉及教会法规,并没有摆脱宗教的束缚,排除C项。

排除ABC项,故选D项。

13.(2021·

高考真题)欧洲最早出版的科学期刊是19世纪中叶首批成立的各国科学院的院刊。

随着科学家按其专业组成专业性学会进行研究,到1921年科学期刊已增至2.5万种,其中大部分是在19世纪后期增加的,这反映了

A.科学研究日趋大众化B.科技成果改变人类生活

C.科学院数量迅猛增加D.科学与技术结合更紧密

根据“随着科学家按其专业组成专业性学会进行研究,到1921年科学期刊已增至2.5万种,其中大部分是在19世纪后期增加的”可以看出,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专业性的期刊大量出现,反映出专业性的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这正是适应第二次工革命的需要而出现的,D项正确;

材料涉及的是专业性的科学理论,没有体现大众化,排除A;

材料没有涉及到生活的改变,排除B;

材料反映的是期刊,而不是科学院,排除C。

14.(2021·

高考真题)如表为1928年、1932年和1937年苏联拖拉机数量与农业集体化发展状况统计表。

它反映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是

时间

拖拉机数量(万台)

参加农业集体组织农户占全国农户比例(%)

1928年

2.7

1.7

1932年

14.8

6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