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北郊高级中学届高三语文复习练习古诗鉴赏卷.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83227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4.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北郊高级中学届高三语文复习练习古诗鉴赏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上海市北郊高级中学届高三语文复习练习古诗鉴赏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上海市北郊高级中学届高三语文复习练习古诗鉴赏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上海市北郊高级中学届高三语文复习练习古诗鉴赏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上海市北郊高级中学届高三语文复习练习古诗鉴赏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市北郊高级中学届高三语文复习练习古诗鉴赏卷.docx

《上海市北郊高级中学届高三语文复习练习古诗鉴赏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北郊高级中学届高三语文复习练习古诗鉴赏卷.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市北郊高级中学届高三语文复习练习古诗鉴赏卷.docx

上海市北郊高级中学届高三语文复习练习古诗鉴赏卷

古诗鉴赏(情景关系,用典,对面落笔)

概念:

1借景抒情

也叫融情入景、寓情于景,指的是借助客观最物的描写来开发诗人的主观感情,是一种委婉含蓄的抒情方式,如陶渊明《饮酒》中的“山气日夕住,飞鸟相与还”,就是诗人借所见的傍晚之景,表达出坚持高洁操守、选择回归田园道路后自得、自足、自乐的心情。

至于叫即景抒情的,或叫触景生情、情因景生,是指因见到某一最物或场景,油然而生的某种感情。

如杜甫的《登高》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而诗人悲凉感情的抒发是由眼前的衰飒的秋景触发的。

这种景和情的关系,和借景抒情有此区别,但区别不大,中学生没有区分的必要,可笼统归为借景抒情类。

2以景结情

诗歌在叙述或抒情的过程中,夏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

如王勃的《山中》“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最后两句从山上望见实景,映村一二句之情,以景寓情,用秋风萧瑟,黄叶飘飞来衬托自己的悲苦。

3对面落笔

诗人不直抒自己内心的情感,而是从对方着笔,展开联想和想象,借对方来写自己,表面上看是写对方,而实际是写自己,是通过对方来反照自己,这是推进一层的写法,这样写更加显得情深意厚,并给人以无限的回味和遐想。

如杜甫的《月夜》。

4化用典故

这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技法,运用得好,能使表达的思想感情更加深沉含蓄,收到言简意丰、余韵盎然的效果。

但是如果不能正确理解其中典故的含义,就会直接影响对整个作品的鉴赏。

所以必须对作品中的“典故”有个初步的理解,透过原来典故中的本意,进而理解出用典后所表达出的新的含义。

一般而言古诗词中常见的用典有这样几种情形:

(1)化用前人语句;

(2)引用神话故事;(3)引用历史故事。

练习:

一、独坐敬亭山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众鸟”二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描写了什么样的境界?

2.“相看”二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抒写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从抒情方式上看,本诗属于哪种抒情方式?

二、江楼感旧唐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1.一三两句用“同来”与“独上”相照应,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2.第二句“月光如水水如天”都用了哪些手法?

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色?

3.“独上江楼思渺然”,作者“渺然”之“思”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请用你自己的语言简要回答。

三、鹧鸪天[宋]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1.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

渲染了种什么情怀?

2.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本词在表情达意方面有何特点?

四、[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元]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

淀,通“靛”,靛青。

1.“正宫"是这首曲的,“塞鸿秋"是这首曲的

2.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

3.以下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二句从大处着眼,从远处落笔,勾画山水全貌,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B.三四句远眺江帆和山泉,使用比喻,以工整的对偶叙出,带着分明的动感。

C.五六句浮云和月亮的变化,-个“学”字.使月亮变得富有人情,顿觉摇曳生姿。

D.最后一句写北塞鸿雁南归,又为这无声诗的画面上留下了“阵雁惊寒”的音响。

4.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

请分别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五、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裁。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注]①成畦:

成垄成行。

②护田:

这里指护环绕着园田。

将:

携带。

绿:

指水色。

③排闼:

闯进门来。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请你展开合理想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两山排闼送青来”所表现的西面。

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

[注]南宋高宗建炎三年,金兵分两路南侵,一路追高宗,直指临安(今杭州);一路追隆佑太后,直至江西赣州造口,情势危急。

1.“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两句诗,表达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2.“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象征含义是什么?

3.“鹧鸪声”喻指什么?

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七、送魏二[唐]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是

2第二句中的“凉"字用得好,好在那里?

3这首诗运用了对面落笔的手法,请对这种艺术手法作简要分析。

 

八、月夜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1这首诗实际写了三种月夜境界。

请说说是哪三种月夜境界。

2就联是诗人想象妻子在鄜州望月思恋自己,,请品味“湿”“寒”的表达效果。

3简析尾联是怎样回应开头的,

 

九、秋波媚[宋]陆游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

悲歌击筑,凭高醉酒,此兴悠战!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幕云开。

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注]①筑:

古击弦乐器。

②酹酒:

将酒倒在地上,表示祭奠或立誓。

③灞桥:

在长安灞水之上,为唐人送别之处。

④曲江:

曲江池,曾是唐时极为富丽的优美园林。

1“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运用了修辞手法,其作用是

2“悲歌击筑”原指什么?

词中引用这典故起什么作用?

3以“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为例,简析移情于景在本词中的作用。

十、野望唐王绩

东皋薄幕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注]①东皋:

诗人隐居的地方。

⑦徙倚:

徘徊义。

③采薇:

此处用古代隐士伯夷、叔齐的典故。

武王平商纣,伯夷、叔齐耻食周栗,隐居于首阳山,采薇而食。

1.请简析这首诗是怎样扣住“望”字有层次地展开景物描写的。

2.诗中哪联用了互文修辞格,试加以说明。

3.结合全诗,说说作者在对山野秋色的描写中表露了怎样的心情。

古诗鉴赏(情景关系,用典,对面落笔)答案:

140.独坐敬亭山

1.这两句诗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描写了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失之后与一片白羽般的云彩飘去之后的特别幽静的境界,以烘托诗人心灵的孤独与寂寞。

2.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抒写诗人和敬亭山的相依之情;恰恰更是抒写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之情。

3.借景抒情,借此地无言之景,抒内心无奈、寂寞、孤独之情。

147.鹧鸪天

1.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

",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所以选取杜鹃这一意象,描写杜鹃的啼叫声。

借杜鹃意象渲染一种思乡归家情怀。

2.最后两句是说:

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

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

3.这首词表情达意曲折婉转,写“乡思”却不平铺直叙,而是去写有心之鸟、无意之人,以物观我,情为物动,以乐景写哀情。

148.秋波媚

1.拟人;移情于景

2.“悲歌击筑”原是燕太子丹为用荆柯前去行刺秦王送别时的场景。

那场景那声充满着慷慨悲壮的气氛。

这首词用这典故,使上面写到的哀角声也变成了慷慨悲壮的旋律,使整首词都充满了高亢昂扬的情调,从而也写出了词人对收复中原充满希望之情。

3.用拟人手法,移情于高桥的烟柳、曲江的池馆,"烟柳”“池馆”都在期待宋军收复失地、胜利归来,暗示着作者所主张的抗金战争的胜利前景,增添了这首词的浪漫主义情调。

150.送魏二

1.橘柚香。

2.“凉"不仅写出了秋风秋雨中身体上感受到的寒冷,更写出了此时因朋友分离而倍感凄凉的内心感受。

3.第一、二句写诗人江楼设宴为送别,并送友人上船,是眼前实景。

后两句以“忆”字为友人虚构了一个旅夜孤寂的场景,是虚拟。

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

这样虚实结合,借助想象,拓展了诗的意境,更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

155.野望

1.用点面结合法写景。

诗人写秋色先从大处着眼,描绘出一幅静谧而略带萧瑟的背景,而后又在这背景上增加关于牧人与猎马的特写,使整个画面动起来,营造出一种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

(或答:

诗歌由远景到近景,注意静态美与动态美的结合,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山野秋景“不施脂粉”的朴素之美)

2.颔联运用了互文修辞格,即“山山”“树树”都笼罩在秋意阑珊的落晖之中。

3.在闲逸的情调中,流露几分孤独、抑郁的心情。

(或惆怅、孤寂的心情;或彷徨、苦闷的心情。

意思对即可)。

168.月夜

1.

(1)诗人所在长安月夜,诗中未着一字;

(2)家室所在之鄜州月夜,诗中拟想而写到的;

(3)将来与家人团圆的月夜,诗中对之而寄托希望的。

2.一“湿”“寒”表明妻子望月之久,忆念之深,突出了妻子对丈夫的忧心忡忡、辛苦思念之情,实则更是表达了诗人对离乱中的妻子家小的深切挂念。

3.

(1)尾联“何时”写出茫然心情,与开头“今夜”相应;

(2)“双照”由“独看”托出,又不脱“月”字;

(3)虚写他日月夜双照泪干,实际写此夜自己独望而泪不干。

首尾如此照应,可见构思之巧。

4.诗歌运用曲笔,明写妻子,暗写自己,借对方对自己的思念来传达作者对妻子儿女的思念。

思念之情,溢于言表。

(或具体答:

“独”字,是写妻,也是写自已,写尽了孤独落寞的情景,此一曲;儿女年幼不懂得身陷长安贼手的父亲的安危,所以虽有儿女在母亲身边,却不能排解妻子的忧愁,此二曲;一个“湿”字,一个“寒”字,表明月下久立,妻子的千种关怀,万般怜爱,得到了充分体现,此三曲;何时才能夫妻团圆,又隐含了对国事的关心,此四曲。

173.江楼感旧

1.表达了诗人怀念和寂寞惆长的情怀。

2.比喻叠字回环。

描绘了天空清朗,皓月生辉,江水银光闪闪的恬静的美景。

3.

(1)诗人旧地重游,去年的美景仍在,凭栏共赏的欢乐场面记忆犹新,而今同游人却不知漂泊何方;

(2)面对依稀可辨的旧日风物,诗人内心产生了缕缕怀念和怅惘之情,表现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

174.书湖阴先生壁

1.这首诗通过山中人家初夏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田园山水风光的喜爱之情。

2.

(1)使用拟人手法,描绘出“两山”把苍翠的山色“送"进门来的急切性。

(2)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性,生动地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

3.示例:

推开门,两座郁郁青青的山峦殷勤而急切地扑人眼帘,满眼翠绿,令人心旷神怡。

4.诗限分别是“护”和“送”。

绿水护田,青山送色,这“护”一“送”,用拟人化的手法,把山水对湖阴先生的友爱之情,表现得那么柔婉可爱,生动活泼。

(后面或答:

用拟人化的手法,把“一水”“两山”转化为富于生命感情的亲切的形象。

179.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诗人希望收复中原,还都汴京,只可惜有重重阻挠,理想不能实现。

(“长安”暗指汴京,“无数山”暗指南宋朝廷内只求有安的大大小小的投降派。

2.“青山”象征的是抗金志士,“东流去”象征的是日见衰颓的国势。

句意为:

志士英雄虽作许多努力,但难以挽回宋王朝失败的颓势,就像青山遮不住东流去的江水样。

(有人把“青山”理解为主和派,把“东流去”理解为不可抗拒的抗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