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镇江市届高三历史三模最后一卷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82474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01.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镇江市届高三历史三模最后一卷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江苏省镇江市届高三历史三模最后一卷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江苏省镇江市届高三历史三模最后一卷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江苏省镇江市届高三历史三模最后一卷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江苏省镇江市届高三历史三模最后一卷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镇江市届高三历史三模最后一卷试题.docx

《江苏省镇江市届高三历史三模最后一卷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镇江市届高三历史三模最后一卷试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镇江市届高三历史三模最后一卷试题.docx

江苏省镇江市届高三历史三模最后一卷试题

江苏省镇江市2017届高三历史三模(最后一卷)试题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

“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皆称诸侯曰友邦君,是君臣之争亦未定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

”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

A.分封制进一步明确君臣等级B.宗法关系是维系皇权的纽带

C.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D.分封制的主体是王族和功臣

2、《史记·平准书》:

“(汉兴)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钱,一黄金一斤,约法省禁。

而不轨逐利之民,蓄积余业,以稽市物,物踊腾粜,米至石万钱,马一匹则百金。

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材料反映了B

A.汉高祖开始实行盐铁官营B.汉代因势调整商业政策

C.汉高祖废除秦朝经济政策D.抑商导致汉代物价飞涨

3、明朝缪宗周《咏景德镇兀然亭》:

“陶舍重重倚岸开,舟帆日日蔽江来;工人莫献天机巧,此器能输郡国材。

”由此不能说明景德镇D

A.制瓷业享有盛誉B.有优越的自然条件

C.制瓷工匠技术精湛D.雇佣关系已经出现

4、孟子认为:

“士之仕也,犹农夫之耕也”“士之失位也,犹诸侯之失国家也”。

这表明他主张

A.知识分子应重视农事B.知识分子应参与政治

C.统治者应维护分封制度D.统治者应该有民本意识

5、有人考察了32个传统手工行业,鸦片战争后衰落的有7个,继续维持的有10个,发展并向机器工业过渡的有15个,另外还有新兴的手工行业1个。

由此说明A

A.传统手工业是近代工业产生途径之一B.列强侵略促使资本主义萌芽夭折

C.鸦片战争以后自然经济加快向前发展D.政府扶持促使资本主义工业发展

6、“我们当时认为,中国自汉以后学问全要不得的,……所以专读各经的正文和周秦诸子。

既然外国的学问都好,却是不懂外国话,不能读外国书,只好拿教会的几部译书当宝贝。

再加上我们主观的理想……我们的新学就是这三种元素混合构成。

”材料中的“新学”

A.倡导“师夷长技以制夷”B.主张“绝对平均主义”

C.提倡“中体西用”D.倡导“维新变法”

7、1902年清廷颁布《劝行放足歌》诏书:

“照得女子缠足,最为中华恶俗。

惟当缠足之时,任其日夜号哭。

对面置若罔闻,女亦甘受其酷!

为之推原其故,不过扭于世俗。

意为非此不美,且将为人怨怒。

务各互相解释,切勿再事拘囿。

”这从实质上说明D

A.世俗偏见阻碍社会进步B.清末女子普遍放足

C.清政府顺应近代化潮流D.清末政府迫令放足

8、民国十六年一月出版的《中国农民问题》记载:

“凡我军所到,农民必担茶担水,以相慰劳,跋涉险阻,以为向导。

常有手持木棍,截击敌兵,夺其枪械,以为我军效力。

”材料中所提及的“军”和事件指的是

A.工农红军和土地革命B.湖北新军和国民革命

C.国民革命军和北伐D.八路军和抗日战争

9、“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

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讨论,应该决定,应该实行,应该检查。

要使他们从这些事情出发,了解我们提出来的更高的任务,革命战争的任务,拥护革命,把革命推到全国去,接受我们的政治号召,为革命的胜利斗争到底。

”这直接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

A.坚持群众路线B.重视经济建设

C.强调实事求是D.开展武装斗争

10、观察《国内生产总值及指数》图,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大于指数主要得益于B

A.国企改革增强了企业活力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

C.对外开放吸引了外企投资D.我国五年计划目标制定的科学性

11、根据7月17日周恩来同志一天的行程安排表,推断当时周恩来等主要是为了

时间

外交活动

上午10点

会见柬埔寨王国外交大臣狄普芳

中午11:

40

访晤英国外交大臣艾登

下午1点起

与苏联外长莫洛托夫、越南代外长范文同会谈

下午16:

50

访晤法国总理兼外长弗朗斯

A.争取各国支持理解第26届联合国大会提案

B.解决朝鲜半岛、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

C.以“求同存异”推动万隆会议的顺利召开

D.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举行中印、中缅会谈

12、关于监察官的选任,两汉多用察举方式,唐代选任权由多宰相掌握,宋代中央一级监察官多由帝王“亲擢”,明代由督察院挑选人员后由皇帝“点选”,民国时监察委员由院长提请国民政府任命,后改为选举产生。

2016年我国决定建立“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接受人大监督”的国家监察委员会。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监察制度有效地保障了政治清明B.监察制度的权威性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态势

C.君主严格地控制着监察官选任权D.监察官选任演变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民主政治追求

13.雅典的公民被称为自由民,也就是脱离了生产劳动的公民,他们不用关心生产的事,他们虽然利用这个自由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但在这自由的背后是更多人的不自由。

雅典的民主制有着这样一个不可调和得矛盾:

创造自由的人没有自由,而有自由的人不创造自由。

作者意在阐明雅典

A.经济发展水平落后B.民众思想深受束缚

C.政治生活特色鲜明D.民主制的衰落根源

14、中世纪教会倡导“日月说”:

教权是太阳,皇权是月亮,月亮依附于太阳。

但丁提出“两个太阳说”:

教权是一个太阳,皇权也是一个太阳。

他们分工不同,教权这个太阳照耀着精神的世界,皇权这个太阳照耀着现实的世界,他们起着不同的领导作用。

但丁本意在于

A.坚持教权的至高无上B.厘清王权与教权职责

C.阐述王权与教权平等D.弱化教权并强化王权

15、在经历马萨诸塞州退伍军人领导的农民起义事件后,美国一位重量级领导人表示“事情很明显,如果国会没有充分权力,我们就永远不会取得国家的资格,西欧列强也不会把我们当作一个国家加以尊重”,这一领导人的主要意图是

A.提高美国的国际地位B.实行“分权与制衡”

C.打造强有力中央政府D.平定当时的农民起义

16、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变革不止是技术上的,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芝加哥大学卢卡斯教授的话说,历史上第一次人们开始无所畏惧,“ 人定胜天”、“人是自然界的主宰”的思想日益增强。

作者主要想说明工业革命

A.促进人们思想解放B.带来技术突飞猛进

C.增强改造自然能力D.促使科学奖项设立

17、在西奥多·罗斯福担任总统的八年间(1901—1908),联邦政府对妨害公平竞争的跨州性垄断组织进行了较为严厉的打击,如拆分摩根集团和洛克菲勒集团建立的北方证券公司、起诉了标准石油公司、美国烟草公司、杜邦公司等。

由此说明

A.罗斯福新政对经济进行全面干预

B.经济大危机促使美国加强经济干预

C.美国政府对经济进行局部的干预

D.美国过渡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18、与右图反映信息最为切合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加速发展战略

19、2016年中国科学家研制的量子通信实验卫星“墨子号”成功发射。

科学家潘建伟表示,起名“墨子”是因为墨子最早通过小孔成像实验发现光是直线传播并作科学解释,为量子通信打下一定基础。

现代量子理论认为,“量子纠缠”可成为量子保密系统的基础,因单个光量子在传输信息时测量不准、不可克隆,这构成量子通信安全基石。

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古典科技改变现代世界面貌

B.科学发展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C.量子论开始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

D.科学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

20.“他按照主观理解和创作意图,选择最有代表性的形面重新加以组合。

这种组合不仅把几个角度所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的构造,置于完整性中加以表现,而且把物体构造变形为主观精神所体验到的东西。

”“他”的代表作应是

A.B.C.D.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5题,共60分。

其中第21题13分,第22题14分,第23题13分,第24、25题各10分。

21、(13分)中美之间签订的书面协定反映了一段历史时期中美关系的走向。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第一条美利坚合众国政府将继续以美国总统准予移转或供应之防卫物品、防卫服务及防卫情报,供给中华民国政府。

第二条中华民国政府对于美利坚合众国之防卫及该防卫之加强,将继续予以协助,并将以其所能供应之物品、服务、便利或情报,供给美利坚合众国政府。

——《中美抵抗侵略互助协定》(1942年6月2日)

材料二为期更有效达成本条约之目的起见,缔约国将个别并联合以自助及互助之方式维持并发展其个别及集体之能力,以抵抗武装攻击及由国外指挥之危害其领土完整与政治安全之共产颠覆活动。

——美台《共同防御条约》(1954年12月2日)

材料三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美国方面声明:

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中美《联合公报》(1972年2月27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美两国之间的外交关系及具体表现。

(4分)

(2)据材料二,指出美台签订《共同防御条约》反映了中美之间怎样的外交状况?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外交状况形成的原因。

(4分)

(3)据材料三,指出中美两国外交关系出现的变化。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对中国外交产生的影响。

(3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中美在不同时期签订不同的书面协定反映的本质问题。

(2分)

 

22.(14分)西方学界普遍认为现代化推动“全球化”,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的一种世界近代发展进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启蒙运动开始就把普遍的人类共同体看作“道德追求的最高目标”,即把人类统一和世界文化统一视为最高价值。

这是它为现代社会留下的最重要的思想遗产之一。

现代化的早期阶段带来了世界的物理的统一,它的开端可以追溯到哥伦布500多年前首航美洲大陆。

这是东西半球的第一次会合,可以说是人类对“全球”概念的最早实践。

与先前的历史时代相比,现代证实着人类事物在向着全球化发展。

——岳长龄《西方全球化理论面面观》

材料二“全球政治”集中反映了国家间联系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这种联系在全球秩序中已经超越了国家和社会。

尽管政府和国家仍然理所当然地是强有力的行动者,但是,它们现实必须和一大群其他的机构和组织共享全球竞技舞台。

全球政治舞台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多头政治的“混合主体体系”。

——摘编自【英】戴维·赫尔德《全球大变革:

全球化时代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类事物”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为什么说哥伦布首航美洲大陆是“人类对‘全球'概念的最早实践”?

(4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现代化推动“全球化”。

(9分)(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23.(13分)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中华文化近代化在奋斗与挫折、希望与失望中缓缓延伸。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1840年后的将近半个世纪以内西学的输入是缓慢的,它对中国士大夫的影响是表面的,特别是和西方文化在十九世纪日本的迅速发展及其改造影响相比就更加明显。

它在中国却于数十年中被限制在通商口岸范围之内和数量有限的办理所谓“洋务”的官员之中。

在1860年以后的数十年间,基督教传教士向中国内地的渗透,就思想的交流而言,收效甚少;但事实上,这种渗透引起了社会文化的冲突,扩大了中国和西方之间心理上的隔阂。

中国大多数的士大夫仍然生活在他们自己传统的精神世界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