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几何教学中语言问题的思1.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82467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初中几何教学中语言问题的思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关于初中几何教学中语言问题的思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关于初中几何教学中语言问题的思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关于初中几何教学中语言问题的思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关于初中几何教学中语言问题的思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初中几何教学中语言问题的思1.doc

《关于初中几何教学中语言问题的思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初中几何教学中语言问题的思1.doc(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初中几何教学中语言问题的思1.doc

关于初中几何教学中语言问题的思考

·作者:

张锦荣(初中数学 甘肃武威四期初中数学二班)

·评论数/浏览数:

0/224

·发表日期:

2011-08-1418:

23:

40

 

作为一名农村初中数学老师,在长期的初中几何教学,我认为存在许多不足和问题,下面我重点谈一谈初中几何教学中语言问题。

教学中掌握几何学习中的语言是正确认识图形性质,顺利进行逻辑推理的必要条件。

对初中学生来说,熟练掌握几何中的语言是有一定困难的。

学生在语言表达上的困难,往往超过一般教师的估计。

如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一个角时,常常不会把顶点字母放在中间,用顶点字母表示一个角时又往往表示了其中一个分角;作AB的平行线时不说过AB外的什么点,作圆和弧也不说以什么为圆心,以什么为半径等。

对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先让学生充分理解几何中语言的特点和用法。

一、几何教学中语言的特点及其在几何学习中的重要性

1、几何中语言的特点:

  几何中的语言和日常生活语言不尽相同,甚至和数学的其他分支的语言也不尽相同。

几何中的语言,和整个数学一样,具有抽象性、概念性强、严谨性强、逻辑性强等特点,另外,几何中的语言,笔者以为至少有以下四个特点:

第一,表述定义定理的句子非常简练,一个名词的前面常常有好多限制

词做定语,甚至用一个句子做定语副句;

第二,几何语句中大量运用带文言文色彩的介词结构,如“过点”,“取为圆心,以为半径”;

第三,几何中还有一些特有的词,譬如“确定”这个词,学生一下子就不习惯,不理解。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指的是,过两点有一条直线,而且只有一条直线。

第四,几何中的语言常常和符号和图形配合使用。

而初中生,对定语性词组,定语副句,对文言文色彩的介词结构都不熟悉。

常有学生感到“意思懂,但不知如何表达,如何落笔”。

另外初中初学几何的学生,由于刚接触图形,对自然语言和符号、图形间的互相转换,也不习惯。

所以很多学生感到学几何的难关之一是难以掌握它所使用的语言。

2、学好几何中语言的重要性:

(1)对理解几何概念

错误地理解或使用几何中的语言都会造成概念的模糊和思维的混乱。

比如“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叫做角”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因为角虽然是由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所形成,但角并不就是这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在这个图形中不仅包括边和顶点,还有角的内部。

又比如“平角是一条直线”也是错误的。

因为一条直线和平角不是相同的概念,角必须有顶点,有从顶点出发的两条边。

当这两条边互为反方向时成平角。

平角和直线只有位置上的相同,但不是同一图形。

产生以上错误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把一些表面相似,但不属于同一范畴的概念混为一谈。

(2)只有准确理解几何中的语言,才能按文字要求画出相应的几何图形

学懂了几何中的特定语言,才有可能按文字要求画出相应的图形并会使用符号表示。

相反,当图形已知时,要能用几何中的文字语言,符号语言表达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这是学几何应具备的双重能力。

如:

任意画一个三角形ABC(用符号表示为△ABC),这就表示△ABC的形状、大小和位置都是任意的(它包括一切三角形)。

我们就不能把它画成特殊的形状,如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等。

在论证时,也只能应用任意三角形的性质,而不能将特殊三角的性质在论证或解题时作为已知条件而应用进去。

这说明按文字要求画出相应几何图形时,对几何语言要准确理解才能画出正确的图形。

(3)对学会推理论证有着重要的作用

要求学生能用规范的几何语言写下证明过程前,有一个前期的工作要做,那就是要教会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推理的过程,且思路清晰,有理有据。

二、初中学生学习几何时,在语言上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几何中的文字语言不能准确理解:

(1)主要体现在常用的几何术语、表示图形位置或大小关系的词语、表示作图动作的语言等;

常用的几何术语:

如“每两点”、“两两(相交)”、“任意(取)画”、“任何一个”、“分别”、“有且只有”等,学生常常不能正确理解这些术语。

又如“任意画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这句话中,“任意”画并不完全是“任意取”的意思。

对此,学生有时分不清楚。

表示图形位置或大小关系的词语:

如“相邻”、“互相”、“互为”、“等角”、“等边”等,学生则常常分不清这些词语表述几个图形或几个量。

如他们分不清“互为余角”表示的是两个角(不是一个角,也不是多于两个角)的关系。

表示画图、制图动作的语言:

如“连接”、“延长”、“反向延长”、“过点×作直线××,使它平行(垂直)于直线××”等,学生难以根据这类文字语言做出正确的画图动作;把画图过程表述为文字语言时,又往往不会使用规范的语句。

(2)学生分不清几何语句的成分和逻辑顺序,因而不能抓住句子的主要成分去理解句子所表述的意思;

如“求证:

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的平分线的交点到两腰距离相等”。

学生如不能抓住“距离相等”来分析这个句子,读句以后便无法理解题意,当然也就谈不上根据题意正确画图,分清“已知”、“求证”并加以证明了。

学生表述思维推理过程很不适应。

主要是摆不足条件,不会正确使用括号;对省去“如果”“那么”关联词的命题学生分不清条件和结论;对定义、定理的逆向应用能力较差,逆向思维不适应。

2、缺乏几何学习中文字语言与结合图形的符号语言互译能力,主要体现在:

(1)不能把概念定义的文字语言翻译为结合图形的符号语言;

(2)不能根据老师口述的语句画出图形,即学生在使用文字语言与作图语言时联系不起来,根据文字语言的叙述,有时画出的图形缺乏一般性,常用特殊图形或特殊位置关系掩盖了命题的一般性质。

(3)不能把图形所示的性质概括成为文字语言,即反映了学生的识图能力较差。

图形语言不过关,不能从图形的直观反映中发现其内在联系。

三、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1、教师本身对几何中的文字语言理解不到位;

2、在讲解的过程中,语言不精确,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文字语言点拨关键字不

到位;

3、采用的有些教学方法不能帮助学生很好的理解,如背定义、默写定理等。

四、关于加强几何语言教学的思考

1、重视阅读课本,对几何中的语言需要咬文嚼字地学

针对这一要求,学生恰恰很难做到。

因为学生原来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是很不重视阅读数学课本的,咬文嚼字地阅读数学课本更是不耐烦,但是对于几何语言的学习来说这一条尤其重要,它能帮助学生领会几何中语言的特点,从中理解和掌握几何的定义、定理、公理,学会应用几何语言去叙述几何定义、定理、公理,从而提高几何语言的应用能力。

比如:

“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这两点间的距离。

要注意“线段”和“长度”,因连结两点的线有任意的曲线折线,但这里只能是线段,不能是其它的线,而且是线段的长度,只就说明两点间的距离是一个数量,如果是连结两点的线段,那么它是一种图形,它们是不一样的。

虽然“线段长度”只有四个字,却很重要,不能缺少。

在讲解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从“字”到“词”再到“句”,要求逐步提高。

2、教师讲课语言要求严谨性、板书条理化,符号书写规范化,都会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和潜移默化的作用;

教师使用的语言要与课本上表述的语言相一致,做到语言规范化。

因为教师的口语与板书无时不在影响着学生,所以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不能忽视。

教师不要把学生尚未学过的字词句带到教学中来,以免产生不必要的教学困难。

如在讲了两条直线垂直后提出问题:

“OD是∠AOC的平分线,OE是∠COB的平分线,问OE与OD存在什么样的位置关系?

由于尚未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学生会由于不懂“位置关系”这一词语而造成解题困难,这样的困难完全是由于教师语言疏忽而产生的。

3、在讲解的过程中,可以先用比较通俗的语言作铺垫,再引导出规范化的几何文字语言;

教师语言的规范化,并不排斥教师在不失科学性的前提下采用较为通俗、浅显的直观语言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进行较为抽象的几何对象的数学。

即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用比较通俗的语言作铺垫,再引导出规范化的几何语言。

如给出

“过A、B、C三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中每两点画直线,可以画几条直线?

”,

有部分学生回答“可以画一条直线”,理由是:

“每两点”仍然是“两点”,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所以,尽管他们画出了三条直线,但只“敢”回答“可以画一条直线”。

这显然是对过“每两点”画直线,“可以画”几条就是“一共可以画”几条的意思不理解。

故在教学中可以把问句改为

“。

一共可以画几条直线?

这样的语言较通俗,学生答题时就不易发生错误。

同时,再向学生指明,问句中“一共”两字是可以省略的,从而学生理解这种较为规范化的语言。

4、突出图的作用——加强文字语言与结合图形的符号语言互译能力的训练

符号语言是研究几何问题的重要工具。

符号语言不仅能把几何文字语言的含义直观地反映出来,且能把文字语言和图形间的关系简洁地描述出来。

因此,强化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三者的互译是培养学生掌握几何语言的重要手段。

教学时,不仅要求把概念符号化,而且能正确画出它所对应的几何图形。

如文字语言

“点B把线段AC分为两条相等的线段,点B叫做线段AC的中点”;

画出图形(如图1);符号语言表示有:

AB=BC,,AC=2BC。

反之,一个几何图形,能正确用符号表示它所反映的几何意义,且能用语言准确表述出来。

如几何图形(如图2),图2的符号表示是:

△ABC中,∠C=90°,CD⊥AB,垂足是D;

文字表述是:

直角三角形ABC中,CD是斜边上的高。

 5、突出练的作用——课堂上要有讲有练

加强学生几何语言的训练,努力提高学生的说理能力。

课堂教学要形式多样,有讲有练,给学生较多的语言训练机会。

如要求学生复述定义、定理的意义;教师给出图形,要求学生“看图说话”讲述意义;或者是教师口述作图的过程,让学生根据听写画出图形;再或者教师写出各论证,要求学生说出根据,理由等。

语言训练中逐步要求学生做到语言精练,表述正确,对于学生模糊不清的口语,要一一加以纠正,毫不放松。

语言训练要重视课本的作用。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看书,同时对于一些语言程式和习惯用语,如

“联结××并延长交××于×点”,

“延长××到×,使××等于××”

等,可以要求学生熟记,以利于熟练地掌握和正确地使用几何语言。

6、帮助学生分析几何语句的成分,使学生能学会抓住句子的主要成分区理解句

子所表述的意思

学生尚未系统学习把单句改写为复句的语法知识,而几何命题的改写实际上就是要进行这种句式的变换。

这种不同学科知识横向的不衔接,造成了学生改写命题时的困惑。

如把

“对顶角相等”

改写为

“如果对顶角,那么相等”

的这类错误更是普遍。

7、把有关的语言教学当作本分的事情,对几何中的一些常用语言进行归类、对比,进行一定的语言训练,甚至做造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特别是古文字

注意对几何语言进行整理小结,通过归类、对比等手段使学生掌握的几何语言系统化。

比如,带有“任意”的几何语言有:

在直线L上任取一点;

以已知点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

过A点任意作一条直线,过三点中的任意两点作直线

等等。

又如关于“存在与唯一性”的几何语言有:

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等等,这样不但整理了几何语言,同时也小结了有关基础知识。

  只要我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加强教师自身的语言修养,讲究教法,重视对学生的语言训练,并持之以恒,就能逐步使学生获得规范的几何语言,并能运用自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