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基本知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82179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53.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防汛基本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防汛基本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防汛基本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防汛基本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防汛基本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防汛基本知识.docx

《防汛基本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汛基本知识.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防汛基本知识.docx

防汛基本知识

 

防汛基本知识

防汛基本知识

1防汛

防汛的含义

1.1.1汛期:

指江河中由于流域内季节性降水、融冰、化雪,引起定时性水位上涨的时期。

我国汛期主要是由于夏季暴雨和秋季连绵阴雨造成的。

从全国来讲,汛期的起止时间不一样,主要由各地区的气候和降水情况决定。

南方入汛时间较早,结束时间较晚;北方入汛时间较晚,结束时间较早。

汛期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大时时期,容易引起洪涝灾害,因此应做好防汛工作。

1.1.2防汛:

是指汛期中为防御较大洪水而实施的各种工作,包括自汛前对水利工程和防汛设施加强检查、养护和维修,以提高防御能力,以及在汛期中采取的一切措施,如加固堤防、巡回监视、水库洪水预报调度、分洪滞洪、应急抢险等。

因此无论汛期还是非汛期,凡是为提高洪水的防御能力而作的一切工作都属防汛范畴。

1.1.3防洪:

为了防御、减轻洪涝灾害,洪涝规律和洪涝灾害特点采取的相应对策、措施以及有关活动,是防汛工作中的一个主要部分,如修建水工建筑物、拦蓄洪水、控制洪水下泄等。

防汛工作方针

防汛工作的方针是“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也就是说在防汛工作中要立足于在“防”字上下功夫,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忧患意识,从最坏处着想,向最好处努力,防患于未然,做好防大汛、抢大险、抗大灾的各项准备。

防汛基本任务

防汛工作的基本任务是:

积极采取有效的防御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洪水灾害的影响和损失,保障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3.1认真贯彻执行《水法》、《防洪法》和《防汛条例》等有关法规,提高全社会的防洪减灾意识。

1.3.2严格实行防汛工作行政首长负责制,对汛前准备、汛期抗洪抢险、汛后水毁工程修复全过程负责,并层层落实各项防汛责任制。

1.3.3认真开展汛前检查,切实做好汛前各项准备工作,做到思想认识到位、防汛责任到位、组织措施到位、工程措施到位、通信设施到位、防汛物资到位、预案落实到位。

1.3.4划分事权,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加大投入,提高防洪工程标准,尽快处理工程隐患,保证水利工程安全度汛。

1.3.5全面掌握雨情、水情、工情、灾情等信息,搞好预测预报,进行科学决策,充分发挥水利工程抗灾效益。

1.3.6一旦出现险情,采取果断措施,全力组织抢险,尽量减轻灾害损失。

1.3.7及时修复水毁工程,开展灾后救助,尽快恢复生产。

1.3.8讲大局,讲纪律,统一指挥,协同作战,团结抗灾。

1.3.9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做到两不误。

1.3.10汛后总结当年防汛工作的经验教训,并提出下一年防汛工作的重点。

防洪调度和规划

1.4.1防洪调度:

通过蓄、泄、滞、分等措施,人为改变天然洪水的时、空分布规律,以达到减免洪水灾害的目的。

1.4.2防洪规划:

在研究流域洪水特性及其影响的基础上,根据流域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状况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确定防洪标准,通过分析比较,合理选定防洪方案,从而确定工程和非工程措施。

2气象知识

气象要素

地面气象要素观测的项目通常有气温、湿度、气压、风、云、降水等。

2.1.1温度是指距地面1.4米高,通风良好的百叶箱中空气的温度,也称为气温。

2.1.2湿度指百叶箱中空气内的水汽含量,可用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代表,当相对湿度达90%以上时,可认为大气接近饱和。

2.1.3气压分为本站气压和经过订正的海平面气压,气象上常用的是海平面气压。

2.1.4风的观测分为风向和风速两个要素,风向指风的来向,风速单位采用米/秒制,并根据强度划分等级。

蒲福风级表

风级名称风速(m/s)风级名称风速(m/s)

0静风0~7疾风~

1软风~8大风~

2轻风~9烈风~

3微风~10狂风~

4和风~11暴风~

5轻劲风~12飓风>

6强风~

2.1.5云的描述有总云量、云高、云状三个指标,总云量指以观测站为中心,按天空中云所占的比例划分等级,天气术语上称为晴、晴有时多云、多云、多云有时阴、阴等,云高指云底的高度,按云高又可分为高、中、低云,按云状分为层云、卷云、积云等。

2.1.6降水的衡量有降水量和降水强度两个指标,降水量指某一时段内降水的累积量(通常为1,3,6,12,24小时或降水从开始到结束的过程量),一小时内的降水量称为降水强度,按降水量的大小,将降水划分为不同等级。

气象名词

2.2.1天气图与气象卫星云图:

用于分析大气物理状况和特性的图统称为天气图。

通常专指表示某一时刻、在一大范围地区内的天气实况或天气形势图,是根据同一时刻各地测得的天气实况,译成天气符号、折合数字,按一定格式填在空白地图上而制成。

主要有地面天气图和高空天气图两种。

通过地面天气图、高空天气图的三维分析,预测未来天气的变化;卫星云图是气象卫星拍摄发送回来的云的图片,能显示出大范围的云况,是天气预报的参考依据之一。

根据卫星上装置仪器的不同,发送来的卫星云图分为红外卫星云图和可见光卫星云图两类。

由于卫星云图比较准确、及时、直观,已成为防汛人员了解掌握天气变化趋势和做好防汛抗旱工作的有力工具。

2.2.2高压、高压脊:

在分析天气图时,有些等压线是闭合曲线,如果其中心的气压值比周围高,这个区域叫做高压控制的区域,其中气压最高的地方,称为“高压中心”。

自高压中心向外,气压逐渐下降。

由于沿各个方向气压的下降率不同,所以等压线不是以高压中心为圆心的一组同心圆。

气压降得慢的部位,等压线就从高压中心向外凸出,该凸出部分,叫做“高压脊”。

在高压中心附近,一般都是晴到少云天气。

2.2.3低压、低压槽:

在分析天气图时,如果闭合等压线内的气压比周围低,就称为低气压(简称“低压”)。

低压区域内气压最低的地方,叫做“低压中心”。

自低压中心向外,气压逐渐升高,但是沿各个方向气压的升高率不同,气压升高缓慢的部位,等压线就自低压中心向外凸出,该处的气压低于毗邻三面的气压,形似凹槽,故称“低压槽”。

和高压的情况相反,在低压系统影响时易出现阴雨天气。

2.2.4冷锋、暖锋、静止锋:

性质不同的冷暖气团相遇而形成的交界面,通称“锋面”。

锋面分冷锋、暖锋、静止锋等。

因为锋面附近,是冷暖空气的交会地带,因而这里往往伴有云、雨或大风等天气现象。

冷锋:

冷空气势力较强,冷气团向暖气团地区前进,它们的交界面叫做“冷锋”(意即冷空气前锋)。

冷锋影响时,风向转偏北,气压逐渐升高,湿度减小,气温下降,一般会出现降水,夏季往往有雷阵雨;

暖锋:

暖空气势力较强,向前推进,冷空气后退,锋面一般向北到东北方向移动,暖空气逐渐占据原来由冷空气控制的地区,这种锋面叫做“暖锋”。

暖锋影响前,一般吹东到东南风,风力增大,气压下降,天气转阴有雨;暖锋过境后,风向转南到西南,气压仍有所下降,温度升高,湿度较大,阵性降水会停止转多云,有时有雾。

静止锋:

是由于冷、暖空气势力相当,使两者之间的界面呈静止状态的锋面,叫静止锋;有时锋面移动缓慢或在冷暖空气之间来回作小的摆动,呈准静止状态,称“准静止锋”。

如果静止锋在某地区停留时间较长,受它影响的地区将连绵阴雨。

静止锋以北到高空切变线以南的地区,通常为大片雨区。

2.2.5梅雨:

每年六七月间在长江中下游和淮河地区一般都有一段持续阴雨天气或降水集中时段。

这一时期,由于大气环流的季风调整,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在江淮流域持续交绥,形成一条东西向准静止锋,一般称为梅雨锋,造成阴雨连绵和暴雨集中的天气。

此时正值江南梅子黄熟时期,故称“梅雨”或“黄梅天气”;又因这时高温高湿,衣物容易霉烂,又称“霉雨”。

2.2.6副热带高压:

常年位于南、北半球副热带地区的高气压带,简称副高。

副热带高压除南北进退以外,还有东西摆动,造成中国历年旱涝分布不均的复杂多变现象。

2.2.7台风(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

台风是产生于热带洋面上的一种强烈的热带气旋。

台风经过时常伴随着大风和暴雨天气。

台风分级:

台风按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的大小进行分级。

1989年1月1日起,采用国际统一分级方法,近中心最大风力在8级~9级时称为热带风暴,近中心最大风力在10级~11级时称为强热带风暴,近中心最大风力在12级或12级以上时称为台风。

台风路径:

台风路径大致可分为三类:

①西进型:

台风自菲律宾以东一直向西移动,经过南海最后在中国海南岛或越南北部地区登陆。

②登陆型:

台风向西北方向移动,穿过台湾海峡,在中国广东、福建、浙江沿海登陆,并逐渐减弱为低气压。

这类台风对中国的影响最大。

③抛物线型:

台风先向西北方向移动,当接近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时,不登陆而转向东北,向日本附近转去,路径呈抛物线形状。

台风灾害:

台风是一种破坏力很强的灾害性天气系统,但有时也能起到消除干旱的有益作用。

其危害性主要有三个方面:

①大风。

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一般为8级以上。

②暴雨。

台风是最强的暴雨天气系统之一,在台风经过的地区,一般能产生150mm~300mm降雨,少数台风能产生1000mm以上的特大暴雨。

1975年第3号台风在淮河上游产生的特大暴雨,创造了中国大陆地区暴雨极值,形成了河南“”大洪水。

③风暴潮。

一般台风能使沿岸海水产生增水。

台风编号:

中国把进入东经150度以西、北纬10度以北、近中心最大风力大于8级的热带低压,按每年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这就是我们从广播、电视里听到或看到的“今年第×号台风(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

2.2.8人工降水:

人工降水是用人工方法促成云层产生降水、增加降水或改变降水分布的措施。

气象预报用语

2.3.1天气预报分类:

天气预报可分为短期、中期、长期三种。

在48h以内为短期,超过48h为中期,半个月以上为长期。

在重大的灾害性天气系统出现前,各级气象台站还要及时发布“消息”、“报告”、“警报”、“紧急警报”等内容。

2.3.2天空状况:

天空状况是以天空云量多少和阳光强弱来决定的,分晴天、少云、多云、阴天四种情况。

2.3.3降水量强度:

(略)。

降水量强度分级表

等级12h降水总量(mm)24h降水总量(mm)

小雨~0.0~

中雨~~

大雨~~

暴雨~~

大暴雨~~

特大暴雨>>

2.3.4降雨类型:

按气流对流运动对降雨的影响,降雨可分为气旋雨、地形雨、对流雨、台风雨四种类型。

2.3.5天气预报:

电台、电视台每天都有天气预报节目,天气预报“今天白天”是指上午8∶00到晚上 20∶00的12h;“今天夜间”是指20∶00到次日早上8∶00的12h。

“多云”指云量占40%~70%;“阴”指云量占80%~100%;“晴”指云量占10%~30%。

预报时间没超过12h,是指12h降水量级标准。

比如,预报今天白天中午或晚上有雷阵雨,指的是12h内的降水量。

如果预报今天白天到夜间有中到大雨,则指的是24h内的降水量。

影响气候的天文与海温因子

2.4.1“太阳黑子”:

太阳黑子是太阳光球上经常出现的阴暗斑点。

它是太阳活动的基本标志。

根据统计,地球上天气或气候反常与黑子活动有一定相关性。

2.4.2“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是指位于赤道东太平洋冷水域中的秘鲁洋流水温反常升高、鱼群大量死亡的现象。

由于此现象一般出现于圣诞节(圣子耶稣诞辰)前后,厄尔尼诺(ElNino)在西班牙文中即为圣子之意,故名。

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常使低纬度海水温度年际变幅达到峰值。

因此,不仅对低纬大气环流,甚至对全球气候的短期振动都具有重大影响。

一百多年来,著名的厄尔尼诺年是:

1891年、1898年、1925年、1939年~1941年、1953年、1957年~1958年、1965年~1966年、1972年~1976年、198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